:::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學社群的文化流動與傳播翻譯
作者:吳毓琪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南投:普羅文化
ISBN:9789869171007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學史學術傳播日據時期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柯喬文(20071200)。文學成史:殖民視域中的久保天隨與其支那文學史。中極學刊,6,45-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毓嵐(20090600)。日治時期臺灣傳統詩人的休閒娛樂--以櫟社詩人為例。臺灣學研究,7,5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美娥(20060100)。從詩歌到小說--日治初期臺灣文學知識新秩序的生成。當代,103=221,4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詹雅能(20130400)。從福建到臺灣--「擊缽吟」的興起、發展與傳播。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6,111-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興儀(20040600)。源自於想像性同化的「自我」形塑過程:拉崗「鏡子階段」理論之分析。新竹師院學報,18,229-2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美娥(20100600)。「文體」與「國體」--日本文學在日治時期臺灣漢語文言小說中的跨界行旅、文化翻譯與書寫錯置。漢學研究,28(2)=61,363-3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柳書琴(20070600)。傳統文人及其衍生世代:臺灣漢文通俗文藝的發展與延異(1930-1941)。臺灣史研究,14(2),4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克武(20140900)。何謂天演?嚴復「天演之學」的內涵與意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5,129-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芳玫(20131200)。謝雪漁通俗書寫的跨文化身分編輯:探討〈日華英雌傳〉的性別與國族寓言。臺灣文學學報,23,29-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興慶(20071200)。德川幕末知識人吸收西洋文明的思想變遷。臺大歷史學報,40,149-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培豐(20081200)。日治時期臺灣漢文脈的漂游與想像:帝國漢文、殖民地漢文、中國白話文、臺灣話文。臺灣史研究,15(4),3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Lacan, Jacques、李家沂(19980700)。精神分析經驗所揭示形塑「我」之功能的鏡像階段。中外文學,27(2)=314,34-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美娥(20061100)。日、臺間的漢文關係--殖民地時期臺灣古典詩歌知識論的重構與衍異。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恆嵩(20081200)。林履信及其〈洪範〉社會經世學。儒學研究論叢,1,133-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雙一(2011)。啟蒙現代性與中華傳統思想的調和與互補--林履信著述論。臺灣研究集刊,115,54-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羅詩雲(20131200)。臺灣近代知識建構的可能:論1920年代《臺灣青年》的翻譯篇章與思想轉譯。臺灣學研究,16,151-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廖振富(20091000)。百年風騷,誰主浮沉?--二十世紀臺灣兩大傳統詩社:櫟社、瀛社之對照觀察。臺灣文學研究學報,9,205-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美娥(20090600)。久保天隨與臺灣漢詩壇。臺灣學研究,7,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慶彰(2002)。林履信的《尚書•洪範》研究。2002年漢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斗六: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培豐(2006)。日治時期的漢詩文、國民性與皇民文學--在流通與切斷過程中走向純正歸一。臺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457-4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周延燕(2007)。近代日本漢學家久保天隨及其藏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野史惠(2008)。日據時期日台官紳的另外交流方式--以木村匡為例(1895-1925)(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怡超(2009)。日治初期臺灣「斷髮」運動研究--以《台灣日日新報》為主要範圍(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台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琇紋(2009)。張麗俊《水竹居主人日記》記載之台灣文學史料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宗曄(2009)。《臺灣文藝叢誌》(1919-1924)傳統與現代的過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程佳惠(2001)。1935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筱芸(2014)。林履信學術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佩玲(2009)。「同文」的想像與實踐: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謝雪漁的漢文書寫(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哲永、吳福助(2006)。全臺文。臺中:文昕閣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33)。南雅文藝雜誌。基隆:南雅文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館森鴻(1906)。鳥松閣唱和集。臺北:臺灣總督府臺灣時報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鷹田取一郎(1921)。大雅唱和集。臺北:臺灣總督府臺灣時報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iske, John、張錦華(2013)。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Guillory, John、江寧康、高巍(2011)。文化資本--論文學經典的建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籾山衣洲(1900)。南菜園唱和集。籾山衣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McQuail, Denis、陳芸芸、劉慧雯(2011)。McQuail's大眾傳播理論。韋伯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德鴻、張南峰(2006)。西方翻譯理論精選。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茂盛(1927)。崇文社文集。嘉義:蘭記圖書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翁聖峰(2007)。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新探。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勞倫斯.E.卡洪、王志宏(2008)。現代性的困境--哲學、文化和反文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uxley, Thomas Henry、嚴復(2009)。天演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彭小妍(2013)。文化翻譯與文本脈絡:晚明以降的中國、日本與西方。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松、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臺陽詩話。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連横(1992)。雅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施懿琳(2000)。從沈光文到賴和。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慶彰(2000)。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許南英(1992)。窺園留草。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H.R.姚斯、R.C.霍拉勃、周寧、金元浦(1987)。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連雅堂(1964)。雅堂文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南英(1993)。窺園留草。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錫德(20090000)。翻譯空間。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Escarpit, Robert、葉淑燕(1990)。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單德興(20090000)。翻譯與脈絡。臺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1996)。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臺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鄧慧恩(20090000)。日治時期外來思潮的譯介研究:以賴和、楊逵、張我軍為中心。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拉康、褚孝泉(2001)。拉康選集。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建元(1992)。現象詮釋學與中西雄渾觀。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唐羽(1997)。基隆顏氏家乘。唐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謝汝銓(2007)。雪漁文集。臺中:文听閣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謝雪漁(1935)。詩海慈航。瀛社事務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許俊雅(2011)。低眉集:臺灣文學/翻譯、遊記與書評。臺北:新銳文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文德、黃應貴(1992)。社群研究的省思。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宓慶(2011)。翻譯美學。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吉見俊哉、蘇碩斌(2010)。博覽會的政治學:視線之現代。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達爾文、肖迪(2003)。物種起源。臺北:華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哈伯瑪斯、阿斯特、洪漢鼎(2005)。詮釋學經典文選。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河原功(2001)。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2007)。詩報。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1919)。臺灣文藝叢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2009)。臺南新報。臺南: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南市立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1992)。臺灣詩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臺灣文獻叢刊。臺北:大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臺灣文獻叢刊續編。臺北:聯合百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美娥(20070000)。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臺北: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吳文星(19920000)。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吳毓琪(19990000)。南社研究。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美娥(20040000)。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謝雪漁(1992)。雪漁詩集。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林欽賜(1933)。瀛洲詩集。台北:光明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皮埃爾.布爾迪厄、劉暉(201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與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連橫(19920331)。臺灣詩薈。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Foucault, Michel、王德威(1993)。知識的考掘。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承機(2004)。殖民地臺灣媒體使用語言的重層構造:「民族主義」與「近代性」的分裂。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