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在人間世界中所推展的慈悲濟世行動--全球化時代中所開展的菩薩網
書刊名: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
作者:金子昭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0
頁次:頁1-19+21-43
主題關鍵詞:人間佛教菩薩網社會關係資本慈濟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本文中的「慈濟」,不僅是指慈濟基金會的慈濟,更是義指廣義的「慈悲濟世」的精神。本次發表是針對那些承擔起「慈悲濟世」的人間菩薩所行之道,及其菩薩網絡是如何推展,從全球化時代視點,檢視其存在意義。慈濟的實踐,是從內心散發出人心內面所具有的精神之美。這也是顯示任何人都具備的「佛性」。因為「佛性」所生起的人性之美,不是只停留在個人心中,應使其擴展到世界並產生循環才是重要的,這稱為美的循環。志工活動就是人人修行的菩薩道,就是「以出世心,做入世的事」的態度,其觀點是和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的倫理神秘主義相通的。此中,結合自我完成的倫理及奉獻的倫理,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倫理。因此不論是否具有這樣的精神,一般的志工與佛教志工的內心層面與精神表現是不同的。慈濟基金會每場的志工活動與大規模志業,都同時展現出一種「人間佛教(Humanized Buddhism)」的實踐。此中,由於深藏的佛性,對人間性具有基本的信賴。在那裹,慈悲濟世的實踐,依據活動內容及場面,給與日常生活程度的救援及心靈膚慰。當被救助的人轉換立場,成為助人者時,此時日常生活程度的救援,其本質已轉換為一種宗教的救贖行為。勇敢地履行菩薩道,比什麼都還能感受到被救贖,而最能體會就是助人者本身。暫且不談由心中所展現出來的勇氣,但是最終結果就是建設佛國淨土,其超凡結構,就是形成「立體琉璃同心圓」的菩薩網絡。球體的「圓」,等同於綠份的「緣」。如果有惡的枷鎖,自身也能斬斷其枷鎖,轉換成與善的緣相連結,將惡緣轉換成良緣。所謂菩薩網絡,就是由眾生中不斷產生菩薩的一種循環運動,而且磨亮實踐者的「佛性」,這是一種拓展人性內面的循環。以社會學用語來說,可以定義為「社會關係資本(social capital)」,依據社會動向及每個需求,一邊積極且確切應對,一邊展開相關活動,可以稱為「參與型社會宗教(socially engaged religion)」。慈濟基金會本身具有「宗教團體」及「非營利組織」的雙重性格,這是無法用過往的宗教概念的性格來涵蓋它。也就是說己超越宗教的「超宗教」性格,實際上這不正是以「慈濟宗」語彙所表現的嗎?慈濟宗是開放給所有宗教及思想信條的「人間法」。慈濟人共同理念的願景,現今已伸展為「淨化地球,渡化人間」全球規模。對於我們這群參與宗教福址的人來說,該學習的是,慈濟基金會依循台灣社會需求,推展活動,現今正是推展全球規模,引領地球社會動向,這就是一種開拓精神及主體活動方式。
期刊論文
1.金子昭(2008)。日本的風土の中における台湾生まれの宗教福祉活動―慈済。天理臺灣學報,17,57-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證嚴(2006)。與地球共生息。台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靜思書齋(200007)。有朋自遠方來:與證嚴法師對話。台北:天下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鎌田茂雄(1994)。法華経を読む。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證嚴法師、涂羅美麗(2003)。靜思語。慈濟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子昭(2005)。驚異の仏教ボランティア--台湾の社会参画仏教「慈済会」。白馬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小林一郎(1962)。法華経大講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シュヴァイツァ一、水山英廣(1957)。文化と倫理。白水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小林一郎(1935)。法華経大講座。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櫻井義秀(2008)。東北タイの開発僧--宗教と社会貢献。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證嚴法師(2000)。美的循環--談生生世世。天下遠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日生(2008)。慈濟實踐美學。靜思文化志業:立緒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證嚴法師(1999)。靜思語。慈濟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釋證嚴(2008)。真實之路:慈濟年輪與宗門。臺北:天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潘煊(2004)。證嚴法師•琉璃同心圓。臺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證嚴(2001)。無量義經。臺北:慈濟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釋德(亻凡)(2008)。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台北:慈濟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堀內一史(2008)。ソーシャル•キャビタルとボランタリズム--宗教ボランティアと宗教的ソーシャル•キャビタルをめぐって。ソーシャル•キャピタルの潜在力。日本評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