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曲棍球選手運動內在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書刊名: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作者:邱政鋒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0:1
頁次:頁68-76
主題關鍵詞:曲棍球選手運動內在動機訓練滿意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0
  • 點閱點閱:45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曲棍球選手背景變項在運動內在動機及訓練滿意度上差異情形,並驗證運動內在動機對訓練滿意度之影響情形。以全國曲棍球協會99年度登錄比賽之隊伍為研究對象,經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為269份,有效回收率為85.4%。統計分析結果發現:(一)性別、球隊訓練年資、每週訓練天數、每次訓練時間、全國性以上成績等在運動內在動機上皆未達到顯著性差異。(二)性別、球隊訓練年資、每週訓練天數、每次訓練時間、全國性以上成績等在訓練滿意度上皆未達到顯著性差異,僅比賽組別變項在訓練滿意度達到顯著性差異。(三)運動內在動機會顯著正向中等強度的影響訓練滿意度。以上結果提供給曲棍球隊教學與訓練參考。
期刊論文
1.許吉越、王明月(20040900)。柔道選手目標取向與運動動機之相關研究。朝陽學報,9,409-4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瑞宇(20060800)。大專網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對運動參與動機及訓練滿意度之影響。臺灣運動心理學報,8,65-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全進(20011200)。教練領導行為、運動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2),99-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夏淑蓉、盧俊宏(20020700)。大專網球選手運動動機與運動員身心倦怠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4(1),145-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美燕(19951000)。運動動機量表之信度與效度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5(2),185-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Pelletier, Luc G.、Fortier, Michelle S.、Vallerand, Robert J.、Tuson, Kim M.、Briére, Nathalie M.、Blais, Marc R.(1995)。Toward a New Measur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and A Motivation in Sports: 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 (SMS)。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17(1),35-53。  new window
7.季力康、賴素玲、陳美燕(19951200)。大專網球選手運動目標取向與運動動機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20,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Chelladurai, P.、Riemer, H. A.(1997)。A classification of facets of athlete satisfaction。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11(2),133-159。  new window
9.莊進德、黃俊發、周育伶、李文娟(20081200)。不同運動目標取向適配性對內在動機之影響--以羽球運動項目為例。北體學報,16,1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周泓諭(2004)。不同運動水準的籃球選手運動員認同、運動自信心與運動動機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瑋(2007)。休閒網球運動者目標取向、運動動機與運動依賴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Riemer, H. A.(1995)。Development of the athlet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博士論文)。The Ohio Sate University。  new window
4.黃士魁(2000)。我國甲組成棒球員訓練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宛曉(2008)。女子籃球選手知覺交易領導和轉型領導對運動動機、滿足感與退出意圖之預測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hi, L.(1993)。Prediction of the achievement-related cognitions and behaviors in the Physical domain: A tset of the theories of goal perspective and self-efficacy(博士論文)。Purdue University,Indiana。  new window
7.洪佳芬(2007)。國中足球隊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崑煇(2003)。台灣地區曲棍球教練領導行為、選手的組織承諾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敏雄(1992)。大專院校教練領導行為與運動員滿足感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正寅(2004)。體育替代役競技選手參訓現況及訓練滿意度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輔仁大學,台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家成(2009)。溜冰運動參與者之運動動機、刺激尋求與社會體型焦慮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志汶(2010)。台灣地區高中棒球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訓練滿意度之研究。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基隆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秉諦(2009)。全國中等學校輕艇選手訓練滿意度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時超傑(2009)。台灣地區國中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蕎麟(2008)。大專運動員2x2 成就目標取向、動機氣候與運動動機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芳銘(2002)。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einberg, R. S.、Gould, D.(2000)。Foundation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鍾瓊珠(1996)。大專運動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專長生為例。運動休閒管理論文集。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