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方以智《通雅.釋詁.謰語》研究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廖逸婷
出版日期:2007
卷期:3
頁次:頁403-415
主題關鍵詞:通雅因聲求義詞族謰語聯綿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49
本論文探討方以智《通雅.釋詁.謰語》當中405條詞目,利用統計法歸類,計算聯綿詞與複合詞之比例,以討論此篇謰語之定義。方以智在聯綿詞研究史上之影響與價值,論者歸類為三點:一、因聲求義訓詁理論。二、詞族研究。三、揭櫫謰語多形之原因。主要是以上古聲母、韻母通轉情況為觀察,討論方氏「因聲求義」的方法;詞族研究以現代詞源學之「義素分析」法,歸類其聯綿詞之「語根」和發展規模,認定方以智為詞族學之啟蒙;謰語多形之因,論者歸類為三:假借、形訛、倒用,整理漢語孳乳、變易之起源。本論文主要目標,乃是整理出方以智在訓詁上之原則和方法,是否影響清代古音學、詞族學之發展,借由語言學方法、詞源學方法分析,期待能給予方以智重新之定位。
期刊論文
1.袁雪梅(1998)。試評方以智對謰語及聯綿詞的研究。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遠富(2002)。方以智通雅與上古聲紐研究。語言研究,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遠富(2006)。通雅古音學及其應用。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3),7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田恒金(2003)。談方以智對同源詞的研究。湖北民族學院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雪梅(2000)。從《通雅》看方以智的同源詞研究。天府新論,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鐘明彥(2005)。清代訓詁理論之發展及其在現代之轉型(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念孫(2004)。廣雅疏證段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辭源修訂組(198811)。辭源。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1994)。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以智(1990)。通雅。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力(1982)。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有(2002)。復古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慎、徐鉉(1963)。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任繼昉(1992)。漢語語源學。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九盈(2000)。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竇秀豔(2004)。中國雅學史。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司馬相如(2003)。長門賦。昭明文選 \\ 蕭統。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家駱、朱謀(1972)。駢雅訓纂。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慎(n.d.)。古音駢字。欽定四庫全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楚生(1993)。訓詁學大綱。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運富(n.d.)。是誤解不是挪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民權(n.d.)。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高文達(2001)。新編聯綿辭典,河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力(2002)。古漢語字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