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常用離合詞使用形式之探討
書刊名:臺灣華語文教學
作者:李馥蘭
作者(外文):Lee, Fu-lan
出版日期:2010
卷期:2010:2=9
頁次:頁14-24
主題關鍵詞:離合詞動名式合成詞離析形式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7
  • 點閱點閱:49
期刊論文
1.黃正德(1988)。漢語正反問句的模組語法。中國語文,1988(4)=205,247-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淑華、張寶林(1996)。離合詞的確定與離合詞的性質。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1),40-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邢福義(2000)。說”V—V”。中國語文,5,420-4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饒勤(1997)。「離合詞」的結構特點和語用分析。漢語學習,1,3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易荷梅(2007)。現代漢語「離合詞」的研究及其在教學上之運用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怡靜(2004)。現代漢語動詞後置成分之語法意義與教學排序(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朴庸鎮(1999)。現代漢語之詞法與句法的介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英智(2006)。現代漢語離合詞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秋芳(2007)。現代漢語離合詞之教學語法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呂叔湘(1979)。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德熙(1984)。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大忠(1996)。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分析。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元任(1968)。中國話的文法。台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曉(1998)。漢語的句子類型。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俊光(20070000)。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臺北市:文鶴。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陸志韋 等(1957)。漢語構詞法。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慶蕙(2002)。現代漢語「離合詞」用法詞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