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史記》的忠義氣節論司馬遷的政治道德觀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莊坤成
作者(外文):Zhuang, Kun-che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89
頁次:頁327-361
主題關鍵詞:忠義政治道德氣節史記司馬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18
期刊論文
1.姜春隆(1985)。談司馬遷倫理觀的幾個問題。長春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45-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世萼(1998)。司馬遷的俠義精神。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2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振龍(2000)。由《史記》看司馬遷的人生追求。洛陽師範學院學報,3,5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孟祥才、王瑞起(1984)。忠的概念在我國歷史演變。歷史教學,2,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牛京輝(1996)。忠的歷史演變和基本內容。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2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厚琴(2007)。忠倫理與漢代官吏激勵制度。魯東大學學報,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青、許富宏(2008)。論《史記》的政治史性質。廣西社會科學,1,123-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建邦(2000)。論李陵之禍對司馬遷思想的影響。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2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姜文貴(1999)。論司馬遷對人情世態的描寫。滁州師專學報,1,5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玉福(2004)。秦漢制度史論。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孟祥才(2003)。先秦秦漢史論。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大可(2001)。司馬遷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卜憲群(2003)。秦漢官僚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玉繩(2006)。史記志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段玉裁(1983)。說文解字。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樑生(1980)。司馬遷的世界。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瀧川龜太郎、魯實先、陳直(1981)。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魯迅(1990)。漢文學史綱。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焦循(1992)。孟子正義。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費振剛、伊仲謙、劉南平(2006)。全漢賦。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澤華(2000)。中國的王權主義:傳統社會與思想特點考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董仲舒、賴炎元、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7)。春秋繁露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于迎春(2000)。秦漢士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復觀(2004)。兩漢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韓兆琦(1995)。史記博議。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班固(1991)。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寶楠、劉恭冕(1992)。論語正義。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姚祖恩(2003)。史記精華錄。天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敏助(1998)。秦漢史探討。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子今(1996)。忠觀念研究。吉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家駱(1991)。曾文正公文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葛荃(2003)。權力宰理性一士人、傳統政治文化與中國社會。天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甘黎明、劉新光(2000)。宏基初奠--秦漢改革及其因果成敗。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