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東部新石器遺址的空間分布及其相關問題
書刊名:南島研究學報
作者:吳意琳Deschodt, Laurent
作者(外文):Wu, I-li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3:2
頁次:頁45-70
主題關鍵詞:新石器時代臺灣東部遺址空間分布NeolithicEast TaiwanSite spatial distribu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83
本文以已發表的東部考古遺址調查資料進行遺址空間分布的討論,期能進一步檢視東部地區史前人群的在空間上擴展的順序細節。透過GIS地理資訊系統的協助,我們觀察、分析東部新石器遺址的空間分布。接著,對遺址空間分布與文化年代分期兩者間的落差進行討論。我們的工作成果確認了東部地區人群自外地移入的可能性,並認為東部新石器時代各分期的文化傳承、銜接與轉變應做更多討論。而新石器史前人群在臺灣東部地區的佔居、擴散以及向島外移動等各項議題的討論,需建置在細密的考古年代分期工作之上,才有釐清的可能。
By using the published archaeological data,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distribution of sites and examine the spatial dispersal sequences of prehistoric population in East Taiwan. With the help of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e are abl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site distribution patterns. Then, we discuss the gap between the sites distribution and the existed cultural chronology. The results of our work confirm the possibility of ancient peoples in the east Taiwan immigration form other region, and we suggest that we should paid more attention on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each stage, converge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olithic populations on east Taiwan. The discussion on the topics of Neolithic occupation、dispersals and movement out of east Taiwan should be based more on detailed archaeological chronology.
期刊論文
1.謝孟龍、劉平妹(20101200)。花東海岸全新世地殼上升速率的再檢討。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23,165-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臧振華(19901200)。論臺灣的細繩紋陶文化--兼論臺灣史前文化來源問題研究的概念和方法。田野考古,1(2),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坤修(20020700)。卑南遺址的新發現及新問題。臺東文獻,7(復刊),4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美珍(19971100)。臺東的史前文化。臺東文獻,2(復刊),1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林淑芬、王仁川、盧瑞櫻、陳俊雄(2004)。臺南科學工業園區道爺遺址未劃入保存區部分搶救考古計劃期末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文薰、連照美(1986)。卑南遺址發掘資料整理報告(第三卷):遺址堆積層次及文化層出土遺物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士強、劉益昌、楊鳳屏(1999)。臺北兒童主題公園圓山遺址考古調查研究計畫。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益昌(200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宜蘭縣、花蓮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淑芬(2004)。由孢粉紀錄看宜蘭平原最近4200年來的自然環境演變及其與史前文化發展之關係(博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正宜(1990)。臺東縣馬武窟溪口新石器時代遺址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素秋(1995)。臺東縣馬武窟溪流域史前遺址調查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金勇(1994)。臺東縣長濱鄉長光遺址發堀報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2006)。先民履跡:南科考古發現專輯。臺南縣政府文化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顏廷伃(2000)。臺東縣史前遺址內涵及範圍研究--海岸山脈東側與綠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連照美、宋文薰(2006)。卑南遺址發掘1986-1989。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益昌、劉得京、林俊全(1993)。史前文化。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朱正宜(2006)。臺南科學工業圔區三抱竹遺址烏山頭期社會之重建一個社會考古學的實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坤修(2000)。臺灣東部的繩紋陶,宜蘭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坤修(2003)。臺東地區的細繩紋陶文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坤修、葉美珍(1995)。臺東縣卑南郷富山遺址1994年試掘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坤修、葉美珍(2001)。臺東縣史史前篇,臺東: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傳坤、劉克竑、閻玲達、林德牧、胡正恆(2008)。科博館2007年處理出土人骨研究報告,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意琳、Laurent Deschodt(2011)。都蘭灣沙丘階地古環境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意琳、Laurent Deschodt(2011)。遺址的區位變遷:東海岸沙丘遺址及其年代意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坂井隆(2011)。印度尼西亞與台灣的巨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邱敏勇(1990)。花蓮縣壽豐鄉嶺頂、大坑、鹽寮史前遺址調查簡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子富、王映皓、陳昱齊、張松彬、朱正宜、李匡悌、臧振華、邢禹依、謝兆樞(2008)。南科圔區出土碳化稻米的初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士強(1989)。東部海岸陸域資源調查及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士強(1991)。臺東縣泰安村老番社遺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士強(1991)。從東河地區談東海岸史前文化及有關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士強(1991)。圓山遺址中山三十三號道路試掘與評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士強、陳有貝(1990)。東河地區遺址試掘及史前文化重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孫寶鋼(1968)。臺灣東海岸史前遺物之分析整理麒麟巨石遺址時器與陶器之分析整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美珍(1993)。長光岩棺及長光遺址發現簡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葉美珍(2000)。花崗山文化研究,宜蘭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葉美珍(2003)。都蘭遺址西端臺地區之試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葉美珍(2003)。港口遺址繩紋陶文化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美珍(2004)。臺東縣長濱郷城子埔遺址試掘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葉美珍(2009)。麒麟遺址單石再發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葉美珍(2010)。八桑安遺址的物質文化由2009年出土石壁談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趙金勇(2000)。東海岸長濱地區史前遺址空間分佈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趙金勇(2000)。下田組考古遺址試掘報告兼論東海岸麒麟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趙金勇(2004)。下田組試掘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益昌(1989)。試論鳳鼻頭文化的性質與卑南文化的年代,臺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益昌(1990)。臺灣東部地區史前文化的新資料及其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益昌(2003)。臺灣東部麒麟文化初步探討。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益昌(2006)。花蓮縣志歷史篇,花蓮:花蓮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益昌、趙金勇、鍾國風(2011)。一個新考古文化類型之提議:金屬器時代早期「花岡山遺址上層文化類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益昌、趙金勇、鍾國風(2010)。臺灣考古學工作會報宣讀論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益昌、陳俊男、鍾國風、宋文增、鄭德端(200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宜蘭縣、花蓮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益昌、鍾國風(2009)。水璉遺址緊急調查研究計畫:花蓮縣壽豐鄉水璉遺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平妹、謝孟龍(2006)。臺灣東部晚第四紀地質調查及地型演育研究(1/2及2/2),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劉平妹、謝孟龍(2005)。花蓮縣壽豐郷芳寮遺址之試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臧振華、葉美珍(2000)。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臺東縣、澎湖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臧振華、陳文山、李匡悌(2009)。臺東縣長濱郷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畫(第一年)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Dubouloz Jèrômecwith Françoise Bostyn ; Michèle Chartier ; Richard Cottiaux ; Mariannick Le Bolloch。La recherchè archèologique sur le nèolithique en Picardie: Bilans et Perspectives。  new window
41.Hung, Hsiao-Chun(2008)。Migration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Southern Coastal China, Taiwan, and the Northern Philippines, 3000B.C. to A.D.100: The Early History of Austronesian speaking Populations,The Australien National University。  new window
42.Spriggs, Matthew(2007)。The neolithic and the Austronesian expansion within Island Southeast Asia and into the Pacific,Taipei:Academia Sinica。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