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休閒運動課程介入對新北市國小學童運動態度與運動習慣之效益
書刊名: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作者:李婉萍鄭溫暖 引用關係畢璐鑾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2:1
頁次:頁110-122
主題關鍵詞:運動認知運動情意運動行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3
  • 點閱點閱:65
本研究旨在探討休閒運動課程介入後對國小學童運動態度與運動習慣之效益。本研究之實施對象為新北市三重區某國小,四個班120位六年級學童;其中兩班為實驗組(58位)參與十週之介入課程,另兩班為控制組(62位)。研究評量工具包含自編之運動態度量表、運動習慣量表、課程回饋及效益問卷。研究結果發現:(一)國小學童運動態度在課程介入前,以運動認知向度得分最高分,學童皆肯定運動的好處,但於運動行為向度得分最低。(二)休閒運動課程介入後,學童整體的運動態度皆有所提升。尤其是運動行為進步幅度最高。(三)休閒運動課程介入後,增進學童的運動習慣。除了運動頻率有所增加,投入之運動時間更是倍增。本研究結論發現透過休閒運動課程介入可幫助學童建立正向的運動態度,也可以從中提升學童之運動習慣。故建議學校對於體育課之規劃,應安排豐富多元的運動課程,使學生提早養成積極正面的運動態度與習慣。
期刊論文
1.吳益宏、林清和、林耀豐(20090800)。運動課程介入對國小學童運動參與行為和健康信念之研究。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5,107-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麗芳、王瑞霞(1994)。某高職護校女生校園運動計畫介入效果之探討。護理雜誌,51(2),27-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曦萍、林耀豐、林清和(20090800)。教學活動介入對國小學童的規律運動行為、健康信念及運動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5,131-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民修、張少熙(20071200)。國小學童體育學習成就與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國北教大體育,2,166-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宗賢(20021200)。體適能教學及文宣海報的介入對學生體適能知識、態度和運動行為效果之研究。藝術學報,71,211-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溫延傑、李鑑芸、陳金聲(20081200)。大專校院學生休閒運動態度之調查研究。臺中學院體育,5,55-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東韋(20081200)。大學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行為之研究--以慈濟大學學生為樣本。嘉大體育健康休閒,7(3),59-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Schuett, M. A.(1993)。Refining measure of Adventure recreation involvement。Leisure Sciences,15(3),205-216。  new window
9.陳忠強、蔣億德(20051200)。健身運動態度有關的理論模式之探討。大專體育,81,137-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章宏智、程瑞福(20101200)。兒童運動參與社會心理因素對身體質量指數之影響。運動休閒餐旅研究,5(4),50-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挺豪(20050600)。開南管理學院學生運動狀況、態度、認知之研究。通識研究集刊,7,99-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仁精、鍾志強(20090100)。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行為關係之研究。雲科大體育,11,8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照金、周宏室(20020700)。大學生體育態度與運動技能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4(1),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天祥、徐欽賢、張家銘(2004)。休閒運動之功能與參與障礙之探討。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1(1),65-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卓俊辰(2002)。體適能運動處方。教育部91年度教師體適能護照擴大辦理研習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季力康(1985)。籃球運動員運動態度, 價值, 內外控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世民(2010)。臺北縣國小學童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城鄉差異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茂發(2006)。躲避球育樂營對提昇兒童自尊、社交技巧、運動態度與體適能之準實驗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雅玲(2009)。休閒教育課程介入對國小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影響(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聰敏(2009)。中學生運動習慣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以台北縣私立格致中學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帛芬(2010)。國民小學學生運動習慣與體適能之研究--以五年級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顧彩媛(2006)。休閒運動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及休閒運動態度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素琴(1998)。兒童休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盧玫諭(2004)。台北縣中等學校教師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禎祥(2003)。臺北市國小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文禎(2002)。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淑滿(2003)。質性研究。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文長、蔡欣延、林政德、李俊杰、葉麗琴(2006)。體育課程。台北縣:易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振興(2008)。休閒教育理論與課程設計。新北市:新文京開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尚憶薇(2008)。兒童運動與休閒活動設計。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方進隆(1997)。健康體適能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漢文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良規(1995)。體育學原理新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Godbey, G.(2003)。Leisure in Your Life: An exploration。Venture Publishing, Inc.。  new window
9.Rosenberg, M. J.、Hanland, C. I.(1960)。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 Components of Attitude。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An Analysis of Consistency among Attitude Components。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教育部(2009)。體適能常模,http: //www.fitness.org .tw/model01.Php, 2011/10/25。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