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策展」之名:探覓博物館與社會共振的路徑
書刊名:應用心理研究
作者:鄭邦彥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g, Pang-ye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56
頁次:頁239-250
主題關鍵詞:博物館行動研究外籍移工策展蘆荻社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
  • 點閱點閱:51
期刊論文
1.龔尤倩(200212)。外勞政策的利益結構與翻轉的行政實驗初探--以臺北市的外勞行政、文化實踐為例。臺灣社會研究,48,235-2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斐穎(20090600)。「永續經國--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特展」策展經過。國史館館訊,2,38-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瑞坤(200406)。博物館論述與文化民主:從超級特展現象再思教育。科技博物,8(2),29-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瑞坤(200607)。博物館及其人的分類:以超級特展現象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0(3),37-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輔大博物館學研究所(2008)。博物館與社會--Dr. George Hein演講實錄。中華民國博物館簡訊,4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郭瑞坤(2010)。博物館與文化包容性:從社會文化賦權談新移民議題的可能。「當地方遇上博物館:台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學術研討會,蘭陽博物館 (主辦) (會議日期: 民國99年9月9-10日)。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靜如(2008)。完整的人--移工攝影工作坊的組織經驗。凝視驛鄉--Voyage 15840移工攝影集。台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林清(2008)。實踐取向的研究方法。質性研究 :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tone, Irving、余光中(2001)。梵谷傳。台北:大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alinger, J. D.、賈長安(1988)。麥田捕手。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andell, R.、Dodd, J.、Jones, C.(2010)。An evaluation of sh[OUT]--The social justice programme o f the Gallery of Modern Art。Glasgow:Culture and Sport Glasgow and Research Centre for Museums and Galleries (RCMG)。  new window
6.Van Maanen, John(1988)。Tales of the Field: On Writing Ethnograph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7.阮新邦(1999)。批判詮釋與知識重建:哈伯瑪斯視野下的社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瑞坤(2005)。去言存生:思考教育中的沉默文化。誰害怕教育改革?-結構、行動和批判教育學。臺北市: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Macleod, F.(2009)。Sh[OUT]: Contemporary Art and Human Rights。Glasgow:Glasgow Museums。  new window
10.Hollow, V.(2009)。Love is a human right。Sh[OUT]: Contemporary Art and Human Rights。Glasgow:Glasgow Museums。  new window
其他
1.蘆荻社區大學(2012)。創校緣起、精神與理念,http://www.ludi.org.tw/modules/tinyd9/index.php?id=6, 20120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