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門神」的視像結構與內涵--以臺南興濟宮陳壽彝作品《秦叔寶、尉遲恭》為核心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陳宣彤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Shan-tau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95
頁次:頁70-87
主題關鍵詞:門神秦叔寶尉遲恭陳壽彝民間藝術視像結構臺南興濟宮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
門神崇拜習俗及其視覺形象之表現,存在於世界許多民族,其視覺圖像之豐富與其中替代的演化,更具人類生存需求與文化思想傳承的意義。台灣門神彩繪藝術所展現的視像結構,繁華的裝飾紋樣與意蘊,超越一般藝術作品之表現。從視像結構與意蘊視角言,它足以說明人心關乎宇宙生命、歷史文化、人生與心理的欲求,象徵傳統信仰與精神特質之所在。 台南興濟宮明間(中門)門神秦叔寶、尉遲恭作品,是陳壽彝畫師首先開創在台灣以金泥浮線勾勒紋樣,創制更加輝煌耀眼門神風格之典範,在此作之後才見台灣寺廟出現金泥浮線勾勒門神畫。故在台灣寺廟門神風格中,此作有其自身的時代意義。 本文以興濟宮陳壽彝作品《秦叔寶、尉遲恭》圖像風格為核心,據其視像結構呈現之形式組織、風格、意義、美感等層面,論述裝飾「門神」之圖案、色彩、符號所欲傳遞的象徵及藝術特徵,以說明1.台灣門神符號與意蘊之基2.循天依地的視像組織3.傳統信仰之心理期待、文化禮儀與秩序感等層面之內涵,進而肯定門神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學位論文
1.陳儷分(2004)。臺灣傳統建築彩畫修護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益宗(2011)。台灣傳統建築中彩繪門神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修育(2005)。台灣寺廟門神彩繪藝術之視覺表現與分析(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雅文(2008)。台南府城畫師陳玉峰彩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苟波(2010)。道教與明清文學。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守謙、廖肇亨(2011)。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秦孝儀(1988)。國之重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丁明英、邢軍(1989)。佛教藝術百問。北京:中國建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乾朗(1998)。台灣傳統建築彩繪之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綿山(2003)。台灣的建築。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格(2005)。細説中國服飾。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倪建林(2007)。裝飾之源 原始裝飾藝術研究。重慶市:重慶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樹村、劉瑩(2009)。中國門神畫。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村明(2009)。中國歷代服飾藝術。北京市: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項楚(2009)。中國俗文化研究。成都:巴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勇(2010)。瀋陽故宮建築裝飾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樓慶西(2011)。千門之美。北京市: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紹宗(2011)。中國早期制像藝術。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康鍩錫(2012)。台灣門神圖錄。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舒惠芳、沈泓(2012)。門神文化。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蕭瓊瑞(2012)。彩繪巨匠,壽彛長青。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雪芹、安琪(1994)。民間美術概論。北京市: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范勝雄(1995)。府城的寺廟信仰。臺南:臺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小盾(2008)。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關於四神的起源及其思想體系的形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福西永、陳平(2011)。形式的生命。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蕭瓊瑞(1996)。府城民間傳統畫師專輯。臺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Gombrich, Ernst Hans(2001)。秩序感:裝飾藝術心理學研究。湖南:湖南技術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呂品田(1992)。中國民間美術觀念。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何培夫(1991)。臺南市寺廟門神彩繪圖集。臺南:台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樹村(1997)。中國民間年畫。山東:山東美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鍾福民(2009)。中國吉祥圖案的象徵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