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宮春曉:乾隆朝畫院中的〈漢宮春曉圖〉
書刊名:故宮學術季刊
作者:秦曉磊
作者(外文):Qin, Xiaolei
出版日期:2013
卷期:31:2
頁次:頁37-100
主題關鍵詞:仿古繪畫乾隆朝畫院漢宮春曉圖Antique-style paintingsQianlong's Court Art AcademyThe Spring Morning in the Han Pala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2
  • 點閱點閱:453
「仿古繪畫」是乾隆朝宮廷繪畫,乃至清代宮廷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仿古 繪畫」一方面關係著帝王對於「古」的態度,即什麼樣的作品帝王會命畫家仿作,是對進入其收藏系統作品的再次選擇;又關係著其對於「今」的態度,即在仿繪的過程中對原有畫題的再闡釋。本文以四卷繪於乾隆朝畫院的〈漢宮春曉圖〉為研究對象,探討乾隆皇帝主導下的畫院仿古之動因,及對「漢宮春曉」畫題的新闡釋。首先從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仇英本〈漢宮春曉圖〉入手,分析「漢宮春曉」畫題之名與圖式的來源,得出結論如下:這一畫題源於圖繪宮廷仕女的人物畫傳統,流行於明代晚。「漢宮春曉」一詞很可能是明人的創造。當時還有大量與之畫名上有所關聯,圖像上難以區分的畫作流行於晚明清初的書畫市場中。因而乾隆皇帝對於「漢宮春曉」畫題的興趣,很可能不僅僅在於圖像本身。「漢宮春曉」這一畫名與圖像的組合帶給乾隆皇帝的有關漢宮軼事的聯想,同樣是吸引其不斷組織畫家仿繪這一畫題的原因。繼而分析底本與仿本的關係,發現繪於乾隆朝畫院的〈漢宮春曉圖〉,是宮廷畫家在乾隆皇帝的主導下,積極更動古代圖式的「仿古」畫作。這種更動,從可行性層面看,是宮廷畫家擁有改動底本的資源所致,從必然性層面看,是由於乾隆皇帝的授意,或出於畫家揣測聖意之結果。因而,其更能反映的是乾隆皇帝的意圖,包括其作為個體的私人興趣,及作為皇帝的公共性表達。
期刊論文
1.石守謙(20070900)。洛神賦圖:一個傳統的形塑與發展。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3,51-71+73-80+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慶征(2004)。燙樣--宮殿建築設計模型。紫禁城,2,4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艾倫•約翰斯頓•萊恩、李倍雷(2002)。蘇州片中仇英作品的考證。南京藝術學報,4,29-3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維諾(1979)。十百齋書畫錄。故宮博物院院刊,4,5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聶崇正(1984)。淸代宮廷畫家雜談。紫禁城,2,4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聶崇正(1984)。淸代宮廷繪畫機構、制度及畫家。美術研究,3,5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聶崇正(1987)。淸代宮廷畫家續談。故宮博物院院刊,4,7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聶崇正(2001)。清代宮廷繪畫制度探微。美術觀察,4,5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聶崇正(2000)。清代宮廷繪畫及其真偽鑒定。美術觀察,5,73-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Laing, Ellen Johnston(1998)。Qiu Ying’s Delicate Style。Art Orientalis,28,39-66。  new window
11.朱家溍(2001)。清代院畫漫談。故宮博物院院刊,200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韻如(20050600)。時間的形狀--〈清院畫十二月令圖〉研究。故宮學術季刊,22(4),103-139+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正華(20051200)。乾隆朝蘇州城市圖像:政治權力、文化消費與地景塑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0,11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韻如(20101200)。製作真境:重估〈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在雍正朝畫院之畫史意義。故宮學術季刊,28(2),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丁勤(2009)。清高宗圖像研究(博士論文)。首都師範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成曉麗(2006)。帝國紀事--清代盛期宮廷政治性繪畫研究(碩士論文)。浙江師範大學,金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浦莉安(2007)。陳枚《月曼清遊圖》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曹天成(2011)。郎世寧在華境遇及其所畫瘦馬研究(博士論文)。中央美術學院,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懌晗(2010)。皇家園林文化空間與文化遣產保護--以北京市海澱區為例(博士論文)。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鞏劍(2008)。清代宮廷畫家丁觀鵬的仿古繪畫及其原因(碩士論文)。中央美術學院,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煥盛(1994)。丁觀鵬的摹古繪畫與乾隆院畫新風格(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2008)。宋畫全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昌齡、李雲逸(1984)。王昌齡詩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文嘉(1937)。鈐山堂書畫記。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應麟(1986)。少室山房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熥。幔亭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丑。珊瑚網畫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弘曆。御製樂善堂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弘曆。御製詩集•初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弘曆。御製詩集•二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弘曆。御製詩集•三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弘曆。御製詩集四集。迪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敬(1924)。國朝院畫錄,胡氏書畫考三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照(2004)。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曹雪芹、高鴞(1972)。紅樓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盧輔聖(2009)。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于倬雲、朱誠如(2004)。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于倬雲(2007)。故宮建築圖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道成(1999)。圓明園--歷史‧現狀‧論爭。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呂松穎(2005)。傳統的新詮釋--仇英〈漢宮春曉〉。議論紛紛:臺灣2005年藝術史領域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學生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巫鴻(2009)。清帝的假面舞會:雍正和乾隆的「變裝肖像」。時空中的美術。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茹競華、王時偉、端木泓(2007)。清乾隆時期的宮殿建築風格。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2000)。明中葉人物畫四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思蔭(1991)。圓明園興建年表。圓明滄桑。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傅熹年(1998)。傅熹年書畫鑒定集。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暢(2004)。乾隆朝皇家宮室內簷裝修設計研究。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暢(2004)。慎修思永:從圓明園内簷裝修研究到北京公館設計。北京:淸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鄭欣淼(2007)。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違章(2007)。紫禁城宮殿建築大事年表。故宮建築圖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聶崇正(1996)。淸代宮廷繪畫。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Chung, Anita(2004)。Drawing Boundaries: Architectural Images in Qing Chin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31.巫鴻、文丹(2009)。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與再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芳如、張華芝(2003)。群芳譜:女性的形象與才藝。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基(1965)。誠意伯文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Pirazzoli, Michele、侯錦郎(1982)。木蘭圖--與乾隆秋季大獵之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耀庭(2007)。傳移模寫。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圓明滄桑編輯委員會(1991)。圓明滄桑。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耀庭、陳韻如(2007)。新視界:郎世寧與清宮西洋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孫承恩(1977)。文簡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卞永譽(1921)。式古堂書畫匯考。上海鑑古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童文娥(2010)。繪苑璚瑤:清院本清明上河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杜牧、陳允吉(1978)。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Pfister, Louis Aloys、馮承鈞(1995)。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周功鑫(1995)。清康熙前期款彩〈漢宮春曉〉漆屏風與中國漆工藝之西傳。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5)。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Clunas, Craig、黃曉鵑(2011)。明代的圖像與視覺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杜赫德、呂一民、沈堅、鄭德弟(2005)。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謝巍(1998)。中國畫學著述考錄。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Berger, Patricia Ann(2003)。Empire of Emptiness: Buddhist Art and Political Authority in Qing China。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49.王耀庭(2002)。故宮書畫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孫東民(20051115)。好人岡雷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芳如(2000)。仇英漢宮春曉圖。明中葉人物畫四家 : 杜堇、周臣、唐寅、仇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