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黃宗羲《深衣考》得失及其意義重探--兼議《四庫全書總目.深衣考》提要
書刊名:儒學研究論叢
作者:孫致文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0
卷期:3
頁次:頁169-184
主題關鍵詞:黃宗羲深衣考四庫全書總目禮記服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12
《深衣考》是黃宗羲著作中禮學專著,不但能具體呈顯黃氏對典籍的理解,更是他展現時代意識、學術懷抱的著作。長久以來,學者或許受《四庫全書總目》的影響,對《深衣考》評價不高,未能客觀考察此書解經得失。本文梳理《深衣考》的論點,認為黃宗羲之說並未違悖《禮記》〈玉藻〉、〈深衣〉的記載。繼而又辨析《四庫全書總目‧深衣考》提要,認為館臣所論與黃宗羲所考,各有得失;《總目》所言,未必可據。然而,在不違逆深衣典據、訓詁原則的狀況下,黃氏提出的觀點雖或異於舊注,但似更能切合實用。 「深衣」雖是「古制」,與「時式」明顯不同,但其中蘊涵了儒家成德之教,其意義已跨越古今,超於於政治立場之外。在兼顧「備民之用」、「厚民之德」的意圖之外,本文認為黃宗羲對「深衣」服制的考訂,更展現「儒者之學,經緯天地」的懷抱。無論四庫館臣是基於何種原因否定《深衣考》的價值,今日學者實應重新評價此書的得失,並體察黃宗羲著述用心。
期刊論文
1.潘健華(1987)。中國深衣制研究。戲劇藝術,4,113-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尹浩英(200411)。論漢代深衣的禮教色彩和實用功能。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1(6),13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建平(2000)。中國古代服飾中的深衣研究。求索,2,113-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萬棣(2003)。關於「深衣」之探索。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2(6),72-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春林(2007)。禮記的深衣制度與設計。東南文化,4,8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洪進業(2003)。具象與抽象--從形制到觀念的秦漢服飾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海蘭(201003)。黃宗羲的經學與史學。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紀昀(2004)。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禮類三。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萬斯大(1977)。禮記偶箋。臺北市: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揚雄(1979)。方言。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鍔(2007)。三禮研究論著提要。蘭州市: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玄、孔穎達(1989)。禮記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大臨、陳俊民(1993)。藍田呂氏遺著輯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從文(2002)。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機(2001)。中國古輿服論叢。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古清美(1990)。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存陽(2002)。清初三禮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園(2006)。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陸德明、黃焯(1983)。經典釋文。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希旦、沈嘯寰、戴聖、王星賢(1989)。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勞榦(1976)。漢代常服述略。勞榦學術論文集。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機(2001)。深衣與楚服。中國古輿服論叢。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澧(2008)。東塾集•深衣說。陳澧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啟超、朱維錚(1985)。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期刊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