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具象與抽象-從形制到觀念的秦漢服飾之研究
作者:洪進業
作者(外文):HUNG CHIN-YEH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葉達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服飾秦漢輿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13
本文不是秦漢服飾鉅細靡遺的全盤研究,只是針對秦漢服飾一些重要課題的疏釋和澄清。過去,對於中國古代服飾史研究的內容、方法、材料,言之者鮮矣;或對這些服飾研究的基本問題,認知上有所偏蔽。故本文首章「緒論:服飾與服飾研究」,即先就服飾的涵義、範疇、研究方法、服飾史材料的特殊性等問題,重新做了一些釐清。
服飾研究涉及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是其外在可觀之形象,一則為各種服飾活動背後所蘊藏的政治、社會、文化脈絡。而藉由服飾的形制與各種服飾行為、活動背後所蘊涵的觀念——兩條互相牽動的線索,結合具體的歷史情境,我們可以瞭解服飾與當時政治、社會、文化、生活各層面的關聯性。
就本文對待服飾之整體視角來看,服飾及其相關的活動,可概括視為人類主體意志在客觀世界的呈現。服飾在客觀世界中如何呈顯?因何而呈顯?這不僅包括服飾形制、形象的面貌,也包含許多物質、經濟上的條件,如桑蠶、紡織等技術的課題,以及同樣重要的,蘊藏於其中的人類思想與情感內容。人的主體性,既是透過服飾這一客觀化的外在形象而呈顯,同時,外在的形象也會反過來制約人的主體性之建構。也就是說,在人類主體精神與客觀世界之間,彼此的關係是一個互動與流動交替的變化歷程。而且,就人做為羣體性的動物來看,這一主體性可說並不僅限於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內容,而可以經由時間的遞演、沈澱,逐漸擴大為社會、民族、文化上的主體,進而交織出意義更為複雜的世界。因此,在這裡面,服飾所包含的便不單是服飾的形制與人的觀念兩個各自為政的領域,而是兩者之間永恆不斷、無時或已的激盪和對話,本文探討秦漢服飾,便是以這樣一種觀點做為思辨的主軸與核心。
這一具象與抽象並重的詮釋策略,既足以揭示秦漢時期的服飾特徵所在,亦側面證明了過去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領域中的一些盲點和迷思。至於具體的分析、論證,本文則仍分為服飾的形制及服飾行為、習俗、活動、觀念等等,兩大部分。故第二、三兩章,先以「秦漢服飾的基本形制」為題,依照首服、身服、足服及佩飾的分類,循序漸進,針對其中主要的服飾單元,如冠、幘、深衣、綬帶等細目,勾繪出其個別外觀、特徵、功能、適用對象,乃至抽象的意涵。此一基本形制的探討,方法上實不脫結合傳統文獻與出土文物、參稽互證之軌轍,而目的則在於求先確立秦漢服飾形象的大體面貌,以做為本文及日後繼續探討之基礎。
服飾形制與觀念內涵,二者不可偏廢。故待秦漢服飾之眉目已大體朗然可辨,本文乃繼之從國家、社會、文化的角度出發,考察服飾在這些範疇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所扮演的角色。第四章「服飾與國家權力」,從易服色、服飾的規範、禁制、玉衣、王杖等具體項目,來觀察秦漢時期國家權力在服飾上的運作情形,並從各種政治、社會身分明顯的服飾區別,揭示出一個具體而微的服飾符號體系之建構,及其與權力技術的具體交涉情節。
當然,權力關係之構成,亦仰賴於社會、文化所塑造之共同意識為支援;再者,服飾的功能、作用亦非僅侷限於權力一端而已。故第五章「服飾與社會文化」,則從傳統男耕女織社會的建構,傳統服飾觀念的建立,和社會行為、習俗、風氣各方面,來理解服飾與當時社會、文化機制和人羣生活的關係,而由此亦可窺見服飾活動的豐富內涵。
綜合上述各章節所論:經過秦漢大一統政府長時期的經營,當禮義、田蠶、織作、衣冠,逐漸成為典型華夏農業生活的特質所在,衣冠文物——一個由形制到觀念的意象,乃自然成為華夏文化的表徵。故第六章「結論:秦漢服飾史的意義」,便是從這樣一個比較長遠的歷史文化觀點,來解釋秦漢服飾史的特殊地位和意義所在。
(書目所列以本文中實際徵引者為限。傳統典籍之編排,依文淵閣四庫全書經、史、子、集之分類為標準。古代典籍或撰著者未明,則以出版社所標之撰著人為準。典籍之疏釋校補,或直接冠以疏釋校補者之名。)
一、 傳統典籍與注疏
【經部】
(1) 十三經注疏 (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7)
王 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
孔安國傳、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
鄭 玄箋、孔穎達等正義,《毛詩正義》
鄭 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
鄭 玄注、賈公彥疏,《儀禮注疏》
鄭 玄注、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
杜 預注、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正義》
何 休注、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
范 甯注、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注疏》
何 晏等注、邢昺疏,《論語注疏》
唐玄宗注、邢昺疏,《孝經注疏》
郭 璞注、邢昺疏,《爾雅注疏》
趙 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
(2) 其他
屈萬里,《尚書集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new window
伏 勝,《尚書大傳》,收入《影印叢書集成續編.漢魏遺書鈔》(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
孫詒讓,《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
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1998)
聶崇義,《三禮圖集注》(文淵閣四庫全書,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無出版年月)
黃宗羲,《深衣考》(文淵閣四庫全書,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無出版年月)
楊伯峻,《春秋左傳會注》(台北,復文出版社,1986)
凌 曙,《春秋繁露注》(台北,世界書局,1975)
朱 熹,《四書集注》(台北,世界書局,1985)
錢 穆,《論語新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
戴 震,《孟子字義疏證》,附錄於胡適《戴東原的哲學》(台北,遠流出版社,1986)
周祖謨,《方言校箋》(台北,鼎文書局,1972)
錢 繹,《方言箋疏》,收入《漢小學四種.下》(成都,巴蜀書社,2001)
王先謙,《釋名疏證補》,收入《漢小學四種.下》(成都,巴蜀書社,2001)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
【史部】
(1) 正史 (含補注、疏證)
司馬遷,《史記》(台北,鼎文書局,1983)
班 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6)
范 曄,《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4)
陳 壽,《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81)
房玄齡編修,《晉書》(台北,鼎文書局,1983)
魏 徵編修,《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83)
劉 昫編修,《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85)
脫 脫編修,《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83)  ~以上新校本二十五史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藝文印書館,無出版年月)
王先謙,《漢書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無出版年月)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無出版年月)
楊樹達,《漢書窺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陳 直,《史記新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陳 直,《漢書新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2) 其他
左丘明,《國語》(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
劉 向集錄,《戰國策》(台北,里仁書局,1990)
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收入方詩銘、王修齡輯,《古本竹書紀年輯證》(台北,華世出版社,1983)
吳樹平,《東觀漢記校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周天游,《後漢紀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周天游,《八家後漢書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應 劭等著,《漢官六種》,(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73)
張 敬註譯,《列女傳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崔 實,《四民月令》,收入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常 璩著、任乃強校注,《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司馬光著、胡三省注,《新校資治通鑑注》(台北,世界書局,1980)
馬端臨,《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60)
董 說,《七國考》,收入《四庫全書珍本.九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子部】
王 弼注,《老子》(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84)
孫詒讓,《墨子閒詁》(台北,華正書局,1987)
郭慶藩,《莊子集釋》(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
王先謙,《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
梁啟雄,《荀子柬釋》(台北,世界書局,1982)
慎 到,《慎子》(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81)
陳啟天,《增訂韓非子校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
陳奇猷,《韓非子集釋》(台北,莊嚴出版社,1984)
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85)
朱師轍,《商君書解詁》(台北,世界書局,1981)
郭沬若,《管子集校》,收入《郭沫若全集.歷史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台北,鼎文書局,1977)
賈 誼,《新書》(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78)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王利器,《鹽鐵論校注》(台北,世界書局,1987)
趙善詒,《說苑疏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
汪榮寶,《法言義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
陳 立,《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94)
黃 暉,《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
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
徐 幹,《中論》(台北,世界書局,1962)
王 明,《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
葛 洪,《西京雜記》,收入《四部叢刊初編.子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
石聲漢,《氾勝之書今釋》(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繆啟愉,《齊民要術校釋》(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歐陽詢,《藝文類聚》(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
李 昉編修,《太平御覽》(台南,粹文堂,1975)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台北,華世書局,1987)
顧炎武,原抄本《日知錄》(台北,明倫出版社,1979)
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國學基本叢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56)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83)
【集部】
洪興祖,《楚辭補註》(台北,長安出版社,1984)
蕭 統編、李善注,《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台北,里仁書局,1980)
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二、 近人專著、論文集、考古報告
(1) 中文(依個人、機構筆畫順序)
王 予予著,趙豐編,《王予予與紡織考古—紀念王先生逝世三周年》(香港,藝紗堂,2001)
王宇清,《中國服裝史綱》(台北,作者自印本,1984)new window
王宇清,《冕服服章之研究》(台北,中華叢書,1966)new window
王宇清,《歷運服色考》(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71)
王國維,《觀堂集林》(台北,藝文印書館,1956)
王夢鷗,《鄒衍遺說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
王學理,《秦俑專題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史念海,《中國史地論集(河山集)》(台北,弘文館,1986)
皮錫瑞,《經學歷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87)
朱新予編,《中國絲綢史》(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92)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
吳曾德,《漢代畫象石》(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7)
吳榮曾,《先秦兩漢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5)
呂思勉,《秦漢史》(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69)
呂思勉,《中國制度史》(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6)
李亦園,《文化與行為》(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李劍農,《先秦兩漢經濟史稿》(台北,華世出版社,1981)
李學勤,《比較考古學隨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李學勤,《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李應強,《中國服裝色彩史論》(台北,南天書局,1993)
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2)
杜正勝,《編戶齊民》(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台北,南天書局,1988)
邢義田,《秦漢史論稿》(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new window
周 汛、高春明,《中國傳統服飾形制史》(台北,南天書局,1998)new window
周 迅、高春明,《中國古代服飾風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
周 緯,《中國兵器史稿》(台北,明文書局,1982)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台北,南天書局,1989)new window
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林梅村、李均明編,《疏勒河流域出土漢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林淑心,《衣錦行──中國服飾史相關之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5)
林劍鳴,《簡牘概述》(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4)
林劍鳴、余華青、周天游、黃留珠,《秦漢社會文明》(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
柳詒徵著,柳曾符、柳定生選編,《柳詒徵史學論文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唐長孺,《三至六世紀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夏 鼐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夏鼐文集.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0)
逯耀東,《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new window
孫 機,《中國聖火——中國古文物與東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問題》(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
孫 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二》(台北,學生書局,1985)
栗 勁,《秦律通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5)
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馬俑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馬先醒,《漢居延志長編》(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
高 敏,《秦漢史論稿》(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
高漢玉、屠恒賢編,《衣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張正明,《楚文化史》(台北,南天書局,1990)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new window
張保豐,《中國絲綢史稿》(上海,學林出版社,1989)
張德勝,《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台北:巨流出版社,1989)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
許倬雲,《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8)
許倬雲,《求古編》(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2)
陳 直,《文史考古論叢》(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陳邦懷,《殷代社會史料徵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收入《陳寅恪先生文集(一)》(台北,里仁書局,1982)new window
陳寅恪,《陳寅恪先生文集(二).金明館叢稿二編》(台北,里仁書局,1981)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台北,里仁書局,1985)
章太炎,《國學略說》(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
勞 榦,《勞榦學術論文集甲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
費孝通,《鄉土中國》(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3)
彭 浩,《楚人的紡織與服飾》(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曾昭燏著,南京博物院編,《曾昭燏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曾昭燏、蔣寶庚、黎忠義合著,《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上海,文物管理局,1956)
黃明蘭、郭引強編著,《洛陽漢墓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楊聯陞,《國史探微》(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1)
楊 泓,《中國古兵器論叢》(台北,明文書局,1983)
楊 牧(王靖獻),《傳統的與現代的》(台北,洪範書店,1982)
楊 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
楊 寬,《西周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
楊樹達,《漢代婚喪禮俗考》(台北,華世出版社,1976)
齊思和,《中國史探研.古代篇》(台北,弘文館,1985)
葉大兵、葉麗婭,《頭髮與髮飾民俗——中國的髮文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劉增貴,《漢代婚姻制度》(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new window
魯 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錢 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
錢 穆,《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
錢 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
錢 穆,《靈魂與心》(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
錢鍾書,《七綴集》(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0)
韓復智師,《漢史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1984)new window
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97)
饒宗頤,《梵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顧頡剛,《史林雜識.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77)
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台北,里仁書局,1985)
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上海市絲綢工業公司文物研究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紡織品的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居延漢簡甲乙篇》(上海,中華書局,1980)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武威漢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編,《秦漢史論叢.第七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雲夢秦簡研究》(台北,帛書出版社,1986,繁體版)
文物編輯部編,《文物與考古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甘肅省文物隊、甘肅省博物館、嘉峪關市文物管理所,《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編,《安平東漢壁畫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密縣打虎亭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南京博物院編,《四川彭山漢代崖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銅車馬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秦俑坑考古發掘隊編著,《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一號坑發掘報告 1974-1984.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陝西考古研究所編,《漢陽陵》(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
國家文物局考古文獻研究室,《馬王堆漢墓帛書(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連雲港市博物館、中國文物研究所編,《尹灣漢墓簡牘綜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湖北省博物館編,《曾侯乙墓文物藝術》(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1992)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文物編輯委員會,《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簡報》(北京,文物出版社,1972)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廣州文物管理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2) 外文與中譯
原田淑人,《增補漢六朝の服飾》(東京,東洋文庫,1967)
林巳奈夫,《漢代の文物》(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76)
林巳奈夫編,《戰國時代出土文物の研究》(京都,同朋舍,1985)
林巳奈夫,《中國古代の生活史》(東京,吉川弘文館,1992)
布目順郎,《絹と布の考古学》(東京,雄山閣,1988)
土居淑子,《中國古代の画象石》(京都,同朋舍,1986)
長廣敏雄編,《漢代画象の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1965)
杉本正年,《東洋服裝史論攷.古代編》(東京,文化出版局,1979)
渡邊義浩,《後漢國家の支配と儒教》(東京,雄山閣,1995)
加藤繁,《中國經濟史考證》(台北,華世出版社,1981)
白川靜著,溫天河、蔡哲茂譯,《金文的世界——殷周社會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
大庭脩著,林劍鳴等譯,《秦漢法制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劉俊文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譯叢》(北京,中華書局,1993)
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中心編,《簡帛研究譯叢.第一輯》(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
費爾南.布羅岱爾(Fernand Braudel)著,施康強、顧良譯,《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卷一,《日常生活的結構:可能和不可能》(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
羅伯特.F.墨菲(Robert F. Murphy)著,王卓君、呂迺基譯,《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引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敖軍譯,《流行體系:符號學與服飾符碼》(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著,劉北城、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北京,三聯書店,1999)
莫理斯(Desmond Morris)著,周邦憲譯,《人類動物園》(台北,遠流出版社,1990)
許倬雲著,程農、張鳴譯,《漢代農業:早期中國農業經濟的形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段昌國、劉紉尼、張永堂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
韓復智師主譯,《劍國中國史.第一冊.秦漢篇》(台北,南天書局,1996)
Li Chi , The Beginning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ree lectures illustrated with finds at Anyang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57)
Angeles,P.A.,Dictionary of Philosophy,(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81)
三、 論文、考古報告
(1) 中文(依個人、機構筆畫順序)
于省吾,<關於馬王堆一號漢墓內棺棺飾的解說>,《考古》,1973-2期
于豪亮,<幾塊畫像磚的說明>,《考古通訊》,1957-4期
不著撰人,<四川西昌縣發現漢代椎結陶俑>,《文物》,1979-9期
王 予予,<八角星紋與史前織機>,收入趙豐編,《王予予與紡織考古》
王 予予,<中國紡織史的若干課題>,收入趙豐編,《王予予與紡織考古》
王 予予,<漢代絲織品的發現與研究>,收入趙豐編,《王予予與紡織織考古》
王 予予,<馬王堆漢墓的絲織印花物>,《考古》,1979-5期
王 予予、王亞蓉,<廣漢出土青銅立人像服飾管見>,《文物》,1993-9期
王 予予、呂烈丹,<象崗南越王墓出土絲織品鑒定報告>,收入《西漢南越王墓.上》,附錄十六
王仁湘,<古代帶鈎用途考實>,《文物》,1982-10期
王仲殊,<漢代物質文化略說>,《考古通訊》,1956-1期
王宇清,<清史稿「輿服志」整修記>,原刊《國史館館刊》復刊第十三期,收入氏著,《中國服裝史綱》,附錄二new window
王若愚,<從台西村出土的商代織物和紡織工具談當時的紡織>,《文物》,1979-6期
王國維,<胡服考>,收入《觀堂集林》
王學理、吳鎮烽,<西安任家坡漢陵從葬坑的發掘>,《考古》,1976-2期
古 今,<珙縣岩畫頭飾管窺>,《考古與文物》,1989-1期
史念海,<黃河流域蠶桑事業盛衰的變遷>,收入氏著,《中國史地論集(河山集)》
史 為(夏鼐),<關於「金縷玉衣」的資料簡介>,《考古》,1972-2期
石璋如,<殷代頭飾舉例>,《史語所集刊》,1957-28本下冊
安志敏,<長沙新發現的帛畫試探>,《考古》,1973-1期
安金槐、王與剛,<密縣打虎亭漢代畫象石墓和壁畫墓>,《文物》,1972-10期
余英時,<漢晉之際士之新自覺與新思潮>,收入氏著,《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new window
余英時,<東漢政權之建立與氏族大姓之關係>,收入氏著,《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new window
余英時,<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收入氏著,《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余英時,<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收入氏著,《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余英時,<儒家「君子」的理想>,收入氏著,《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吳榮曾,<試論先秦刑罰規範中所保留的氏族制殘餘>,收入氏著,《先秦兩漢史研究》
吳樹平,<秦簡所反映的秦代社會階級狀況>,收入《雲夢秦簡研究》
李曰訓,<山東章丘女郎山戰國墓出土樂舞俑及有關問題>,《文物》,1993-3期
李亦園,<社會結構價值系統與人格構成——中國人性格的社會人類學探討>,收入氏著,《文化與行為》new window
李均明、于豪亮,<秦簡所反映的軍事制度>,收入《雲夢秦簡研究》
李銀德,<徐州出土西漢玉面罩的復原研究>,《文物》,1993-4期
李學勤,<岐山董家村訓匜考釋>,收入氏著,《新出青銅器研究》
李學勤,<商代青銅鼉鼓的考察>,收入氏著,《比較考古學隨筆》
李學勤,<餘杭安溪玉壁與有關符號的分析>,收入氏著,《比較考古學隨筆》
杜正勝,<從眉壽到長生——中國古代生命觀念的轉變>,《史語所集刊》,1995-66本2分new window
杜正勝,<周秦城市——中國第二次城市革命>,收入氏著,《古代社會與國家》
杜正勝,<周禮身分的象徵>,收入氏著,《古代社會與國家》
沈仲常,<「告貸圖」畫象磚質疑>,《考古》,1979-6期
邢義田,<漢代壁畫的發展和壁畫墓>,收入氏著,《秦漢史論稿》new window
周世榮,<桑蠶紋尊武士靴形鉞>,《考古》,1979-6期
周 到、李京華,<唐河針織廠漢畫像石墓的發掘>,《文物》,1973-6期
林甘泉,<秦漢的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收入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編,《秦漢史論叢.第七輯》
林淑心,<漢代女子服飾考略>,收入氏著,《衣錦行——中國服飾史相關之研究》new window
金 立,<江陵鳯凰山八號漢墓竹簡試釋>,《文物》,1976-6期
柳詒徵,<中國禮俗史發凡>,收入柳曾符、柳定生選編,《柳詒徵史學論文續集》
柳詒徵,<漢人生計之研究>,收入柳曾符、柳定生選編,《柳詒徵史學論文續編》
胡人朝,<重慶市化龍橋東漢磚墓的清理>,《考古通訊》,1958-3期
胡厚宣,<殷代的蠶桑和絲織>,《文物》,1972-11期
唐 蘭,<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銅器銘辭的釋文和注釋>,《文物》,1976-5期
夏 鼐,<我國古代蠶、桑、絲、綢的歷史>,《考古》,1972-2期
夏 鼐,<洛陽西漢壁畫墓中的星象圖>,收入《夏鼐文集.中》
夏 鼐,<新疆新發現的古代絲織品—綺、錦和刺綉>,收入《夏鼐文集.中》
夏 鼐,<漢代的玉器—漢代玉器中傳統的延續和變化>,收入《夏鼐文集.中》
夏 鼐,<漢唐絲綢和絲綢之路>,收入《夏鼐文集.中》
孫作雲,<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畫幡考釋>,《考古》,1973-1期
孫作雲,<洛陽西漢卜千秋墓壁畫考釋>,《文物》,1977-6期
孫 機,<我國古代的革帶>,收入《文物與考古論集》
孫 機,<步搖、步搖冠、搖葉飾片>,收入氏著,收入氏著,《中國聖火——中國古文物與東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問題》
孫 機,<玉具劍與王彘 式佩法>,收入氏著,《中國聖火——中國古文物與東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問題》
孫 機,<深衣與楚服>,《考古與文物》,1982-1期
孫 機,<幾種漢代的圖案紋飾>,《文物》,1982-3期
孫 機,<洛陽金村出土銀著衣人像族屬考辨>,《考古》,1987-6期
孫 機,<先秦、漢、晉腰帶用金銀帶扣>,《文物》,1994-1期
徐復觀,<呂氏春秋及其對漢代學術與政治的影響>,收入氏著,《兩漢思想史.卷二》
徐殿魁、曹國鑒,<偃師杏園東漢壁畫墓的清理與臨摹札記>,《考古》,1987-10期
高 恒,<秦簡中的私人奴婢問題>,收入《雲夢秦簡研究》
高 偉,<從尹灣簡牘「春種樹」面積資料談西漢東海郡的蠶桑、紡織業>,收入《尹灣漢墓簡牘綜論》
高崇文,<西漢諸侯王車馬殉葬制度探討>,《文物》,1992-2期
崔樂泉,<從出土文物看漢代體育>,《文物》,1992-2期
常任俠,<河南新出土漢代畫像石刻試論>,《文物》,1973-7期
張光直,<濮陽三蹻與中國古代美術上的人獸母題>,《文物》,1988-11期
張光直,<中國古代藝術與政治——續論商周青銅器上的動物紋樣>,收入氏著,《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new window
張廣立、趙信、王仁湘,<黃河中上游地區出土的史前人形彩繪與陶塑初釋>,《考古與文物》,1983-3期
許倬雲,<由新出簡牘所見秦漢社會>,《史語所集刊》,1980-51本2分
許倬雲,<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收入氏著,《求古編》new window
許倬雲,<漢代的精耕農作與市場經濟>,收入氏著,《求古編》
許信昌,<秦簡日書數術的探討>,《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1995-27期new window
陳文華,<從出土文物看漢代農業生產技術>,《文物》,1985-8期
陳志達,<殷代王室玉器與玉石人物雕像>,《文物》,1982-12期
陳 直,<張衡『四愁』、孔融『離合』詩的新解>,收入氏著,《文史考古論叢》
陳 直,<望都漢墓壁畫題字通考>,《考古》,1962-3期
陳寅恪,<王靜安先生遺書序>,收入《陳寅恪先生文集(二).金明館叢稿二編》
陳啟天,<韓非及其政治學>,收入氏著,《增訂韓非子校釋》
楊聯陞,<原商賈——余著《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序>,收入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序文
楊聯陞,<侈靡論——傳統中國一種不尋常的思想>,收入氏著,《國史探微》
勞 榦,<玉佩與剛卯>,收入《勞榦學術論文集甲編》
勞 榦,<居延漢簡考證>,收入《勞榦學術論文集甲編》
勞 榦,<漢代常服述略>,收入《勞榦學術論文集甲編》
勞 榦,<論西京雜記之作者及成書時代>,收入《勞榦學術論文集甲編》
曾昭燏,<周秦至漢的首飾制度>,《南京博物院集刊》,1985-總8期
曾昭燏,<從彭山陶俑中所見漢代服飾>,收入《曾昭燏文集》
曾 庸,<漢代的金馬書刀>,《考古》,1959-7期
湯 池,<孔望山造像的漢畫風格>,《考古》,1987-11期
湯 池,<西漢石雕牽牛織女辨>,《文物》,1979-2期
湯 池,<齊謳女樂,曼舞輕歌——章丘女郎山戰國樂舞陶俑賞析>,《文物》,1993-3期
黃展岳,<記涼台東漢畫像石上的「髡笞圖」>,《文物》,1981-10期
楊 泓,<騎兵和甲騎具裝──中國古代軍事裝備札記之三>,《文物》,1977-10期
楊 泓,<戰國繪畫初探>,《文物》,1989-10期
楊 泓,<試論南北朝前期佛像服飾的主要變化>,《考古》,1963-6期
楊 牧(王靖獻),<衣飾與追求——「離騷」和「仙后」的比較>,收入氏著,《傳統的與現代的》
楊 寬,<「冠禮」新探>,原收入《古史新探》,編入氏著,《西周史》
楊 寬,<「鄉飲酒禮」與「饗禮」新探>,編入氏著,《西周史》
齊思和,<周代錫命禮考>,收入氏著,《中國史探研.古代篇》
賈 峨,<關於河南出土東周玉器的幾個問題>,《文物》,1983-4期
趙國英,<淺談古人的尾飾——對我國古代西南民族「衣著尾」之看法>,《考古與文物》,1984-4期
劉志遠,<四川漢代畫像磚反映的社會生活>,《文物》,1975-4期
劉信芳,<曾侯乙墓衣箱禮俗試探>,《考古》,1992-10期
劉炳森,<臨摹馬王堆西漢帛畫的點滴體會>,《文物》,1973-9期
劉家驥、劉炳森,<金雀山西漢帛畫臨摹後感>,《文物》,1977-11期
劉海年,<秦律刑罰考析>,收入《雲夢秦簡研究》
盧兆蔭,<試論兩漢的玉衣>,《考古》,1981-1期
盧兆蔭,<再論兩漢的玉衣>,《文物》,1989-10期
錢 穆,<周官著作時代考>,收入氏著,《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錢 穆,<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係>,收入氏著,《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
錢鍾書,<中國詩與中國畫>,收入氏著,《七綴集》
韓復智師,<西漢物價的變動與經濟政策的關係>,收入《漢史論集》
饒宗頤,<蜀布與cīnapaţţa>,收入氏著,《梵學集》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孝義張家莊漢墓發掘記>,《考古》,1960-7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技術室、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南越王墓「絲縷玉衣」的清理復原>,收入《西漢南越王墓.上》,附錄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漢長安城2-8號窑址發掘簡報>,《考古》,1992-2期
中國科學院古研究所技術室,<滿城漢墓「金縷玉衣」的清理與復原>,《考古》,1972-2期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南省博物館寫作小組,<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發掘的主要收獲>,《考古》,1975-1期
內蒙古文物工作隊、內蒙古博物館,<和林格爾發現一座重要的東漢壁畫墓>,《文物》,1974-1期
北京市古墓發掘辦公室,<大葆台西漢木椁墓發掘簡報>,《文物》,1977-6期
甘肅省博物館,<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發掘>,《考古》,1960-9期
甘肅省博物館,<武威磨咀子三座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2-12期
河北省博物館、文物管理處、中共定縣縣委宣傳部、定縣博物館,<定縣40號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文物》,1976-7期
重慶市博物館、合川縣文化館田野考古工作小組,<合川東漢畫象石墓>,《文物》,1977-2期
洛陽博物館,<洛陽西漢卜千秋壁畫墓發掘簡報>,《文物》,1977-6期
徐州博物館,<徐州后樓山西漢墓發掘報告>,《文物》,1993-4期
徐州博物館,<徐州西漢宛朐侯劉埶墓>,《文物》,1997-2期
徐州博物館,<徐州韓山西漢墓>,《文物》,1997-2期
徐州博物館、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徐州北洞山西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88-2期
秦俑考古隊,<秦始皇陵二號銅車馬清理簡報>,《文物》,1983-7期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漢陵考古隊,<漢景帝陽陵南區從葬坑發掘第一號簡報>,《考古》,1992-4期
淮陽市博物館、泗陽縣圖書館,<江蘇泗陽打鼓墩樊氏畫像石墓>,《考古》,1992-9期
湖北省博物館、孝感地區文教局、雲夢縣文化館漢墓發掘組,<湖北雲夢西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3-9期
湖南省博物館,<新發現的長沙戰國楚墓帛畫>,《文物》,1973-7期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4-7期
楊家灣漢墓發掘小組,<咸陽楊家灣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7-10期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竹書《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原載《文物》,1985-4期,收入《銀雀山漢墓竹簡(壹)》
嘉峪關市文物清理小組,<嘉峪關漢畫像磚墓>,《文物》,1972-12期
嘉祥縣武氏祠文管所,<山東嘉祥宋山發現漢畫像石>,《文物》,1979-9期
諸城縣博物館、任日新,<山東諸城漢墓畫像石>,《文物》,1981-10期
臨沂金雀山號漢墓發掘小組,<山東臨沂金雀山九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7-11期
臨沂市博物館,<山東臨沂金雀山九座漢代墓葬>,《文物》,1989-1期
(2) 外文與中譯 
原田淑人,<中國古代の毛皮衣「裘」と毛織物>,收入氏著,《增補漢六朝の服飾》,補遺一
原田淑人,<望都漢墓壁畫人物の服飾>,收入氏著,《增補漢六朝の服飾》,補遺二
林巳奈夫,<戰國時代の金人と玉人>,收入氏編,《戰國時代出土文物の研究》
加藤繁,<漢代國家財政和帝室財政的區別以及帝室財政的一斑>,收入氏著,《中國經濟史考證.卷一》
佐藤武敏著、黃金山譯,<漢代絲織品的生產型態>,收入劉俊文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譯叢》
大庭脩,<漢代的決事比試論>,收入氏著,林劍鳴等譯,《秦漢法制史研究》
大庭脩,<武威出土《王杖詔書令》冊書>,收入氏著,林劍鳴等譯,《秦漢法制史研究》,附錄一
大庭脩著,徐世虹、郗仲平譯,<武威旱灘坡出土的王杖簡>,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中心編,《簡帛研究譯叢.第一輯》
瞿同祖著、劉紉尼譯,<中國的階層結構及其意識型態>,收入段昌國、劉紉尼、張永堂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
高.簡福瑞、揚作生著,許憶先譯,<玉衣與漢代考古>,《文博通訊》,1984-4、5合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