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網球正手拍對牆一分鐘反彈球測驗之探討
書刊名: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作者:陳東韋 引用關係林偉達 引用關係黃耀宗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3:2
頁次:頁101-109
主題關鍵詞:信度效度常態分配網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
  • 點閱點閱:55
目的:旨在探討網球正手拍對牆擊反彈球測驗,在六、七、八公尺三種不同對牆距離測驗成績之信度、效度、差異性,及各個測驗成績常態分配的情形。方法:本研究對象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大二及大三修體育正課網球選項課程的學生,共135名。本研究設定六、七、八公尺三種不同對牆距離,每位受試者分別於這些規定距離執行網球正手拍對牆擊反彈球動作,且每位受試者每一距離測驗兩次並記錄其一分鐘內完成的成功次數。結果:(一)三種對牆距離測得的成績之間有顯著差異存在(p<.01)。(二)三項測驗都具有信度、效度,且測得的六、七公尺成績呈常態分配。(三)本研究三種距離的測驗方式皆適合作為網球正手拍擊反彈球能力的評量,其中又以六公尺距離測驗方式最佳。
期刊論文
1.陳志明(20021200)。網球正手拍教學測驗與評量。大專體育,63,2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東韋(20140400)。大專網球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關係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13(1),13-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翁梓林(19981200)。實作評量在網球技能測驗之應用。中華體育季刊,12(3)=47,125-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yer, J. T.(1936)。The backboard test of tennis ability。Research Quarterly,6,63-74。  new window
5.Dyer, J. T.(1938)。Revision of the backboard test of tennis ability。Research Quarterly,6,63-74。  new window
6.Hewitt, J. E.(1965)。Revision of the Dyer backboard tennis test。Research Quarterly,36(2),153-157。  new window
7.Kemp, J.、Vincen, M. F.(1968)。Kemp-Vincen rally test of tennis skill。Research Quarterly,39(4),1000-1004。  new window
8.廖貴地(19881200)。大學女生網球 (初學者) 教學效果與技能測驗項目研究。體育學報,10,55-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金鼓(1985)。中國文化大學實施體育課興趣選課之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七十四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1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大專院校體育總會(2008)。體育教師名錄。台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學政(1970)。體育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2013)。體育運動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1997)。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十九網球)。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義雄(1978)。體育學原理。文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元齡(1981)。心理及教育測驗的理論與方法。台北市:大中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良規(1995)。體育學原理新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清山(1980)。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至滿(1986)。體育測量與評價。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教育部體育司(1976)。大專院校體育正課興趣選項分組教學實驗學校研討會記錄,台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