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音-色共感覺之現象析論
書刊名:華梵藝術與設計學報
作者:陳玉芳余季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Yu-fangYu, Chi-yi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0
頁次:頁47-60
主題關鍵詞:共感覺音樂與色彩藝術感通總體藝術SynesthesiaMusic and colorGesamtkunstwerkArtistic corresponde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40
Other
1.(20141111)。Neil Harbisson: The man who hears colour,www.bbc.co.uk/news/technology-29992577, 2015/03。  new window
2.(20130910)。顏色音樂播放器,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30911002117-260412, 2015/03。  new window
3.(20100929)。英國少年患罕見通感症能「看見」音樂顏色,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c12620661.htm, 2015/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焦元溥(20050927)。奇妙的和諧聯覺人的色音幻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Dallenbach, K. M.(1926)。Synaesthesis: "Pressury" Cold。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37,571-577。  new window
2.Winter, C.(201401)。The mind's eye: Synesthesia has business benefits。Businessweek,1。  new window
3.王敏(2007)。二十世紀的色彩音樂探析。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353-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鴻文、劉志俊(20101200)。MP3音樂的聆賞情緒自動分類。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4(4),160-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佩儒、吳泯宗(20100600)。彩繪音樂互動遊戲系統之研究。資訊科學應用期刊,6(1),155-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東風(200903)。音樂視聽覺理論的提出與發展。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23,1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健豪、郭文貴(20081200)。建立色彩意象與音樂意象關係可行性之研究--以鋼琴獨奏旋律為例。華岡紡織期刊,15(4),411-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顏心童(19960300)。神祕主義者與色彩幻化家--史克里亞賓[Alexander Scriabin, 1872-1915]。古典音樂,49,3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蘇文清、嚴貞、李傳房(20061200)。聲音與色彩意象之共感覺研究--以中國氣鳴樂器吹孔類(笛與簫)為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2(2),13-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亭儒、謝政達(2003)。藝術感通統整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教學初探。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新竹市。3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俐茵(2009)。以音樂堆砌戲劇: 梅湘歌劇《阿西西的聖方濟》第三景 〈親吻痲瘋病人〉(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寶祥(2014)。探討視聽共感覺--以音樂節奏與色彩配色為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戎芳(2011)。「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應用於國民中學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佳宜(2003)。從梅湘的鋼琴作品《對聖嬰-耶穌的二十凝視》探索其音樂語言(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佩珍(2008)。圖像輔助於國小六年級音樂織度欣賞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素淳(2013)。色彩的共感覺應用於兒童無字圖畫書創作研究--以交響樂「彼得與狼」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昆志(2006)。利用顏色組合來變換空間情境音樂之創意多媒體影音互動系統(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意淳(2010)。梅湘《鋼琴前奏曲》之詮釋報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立瑋(2013)。乙太之能原創管絃樂作品與註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藍家蕙(2005)。藝術感通理論應用於國小低年級音樂統整課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嚴玉雯(2010)。斯克里亞賓《二十四首鋼琴前奏曲,作品十一》音樂語法之詮釋與研究(碩士論文)。台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謝斐紋(2006)。現代繪畫與音樂思維的平行性。臺北:秀威資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宇薰(2006)。相互性的迴盪--表現主義繪畫、音樂與舞蹈。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維后(1990)。梅湘的音樂--分析「時間的色彩」。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Johnson, R. S.(1989)。Messiae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5.Sandbom, Mark、Sandbom, Michael(2014)。A Rosetta Stone: The Universal Harmonic Language Model。Virtuoso Publishing。  new window
6.康丁斯基、吳瑪俐(1985)。點.線.面:繪畫元素分析論。台北市: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連憲升(1992)。奧利維亞.梅湘--早年生平及其音樂與人格特質。台北市:中國音樂書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麥克.雷朋、Kendall, Alan(1994)。西洋音樂百科全書第8集:二十世紀音樂。台北市:台灣麥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文標(2007)。才能教育指導曲集。台北市:棋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岠渭(2005)。默觀無限美。台北市: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盧君質(1987)。藝術概論。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成典(2010)。西洋現代藝術大師與美學理論。台北市:秀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書堯(1983)。色彩學。台北:林書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康丁斯基、吳瑪俐(1998)。藝術的精神性。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賽莫‧薩基、潘恩典(2001)。腦內藝術館。台北: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野村順一(1966)。商品色彩論:色彩による効用開發の研究。東京:千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天治(1987)。藝術感通之研究。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Wenzel, Christian Helmut、李淳玲(2011)。康德美學。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Sandbom, M.(2011)。Color Wheel Theory, The Circle of Fifths (5ths), and Sight Reading Music,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iue81 moXis&list=PLmUuKxa2m8dlvKWVA60iocb1GrgSRxdH6。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traw, W.(1993)。Popular music and postmodenism in the 1980s。Sound and vision: The music video reader。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