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法定通行權之審理爭議--以特定訴之聲明為起點
書刊名:法令月刊
作者:郭玉林
作者(外文):Kuo, Yu-lin
出版日期:2018
卷期:69:6
頁次:頁75-97
主題關鍵詞:法定通行權訴之聲明突襲性裁判訴之合併訴訟策略Legal servitude of passageDemand for judgment for the relief soughtSurprising judgmentJoinder of multiple claimsLitigation tac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6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蔡明誠(20010600)。鄰地之必要通行權。月旦法學,73,10-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永健(20130500)。袋地通行權判決之實證研究。月旦法學,216,211-2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溫豐文(19940900)。論法定通行權。東海大學法學研究,8,49-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士宦(20080300)。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與訴之變更、追加。臺灣本土法學雜誌,104,97-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柏松(20040600)。論袋地通行權與公用地役權之關係。月旦民商法雜誌,4,5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明軒(20101000)。原告起訴應如何為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兼評最高法院九十年十二月十八日民事庭會議決議、六十三年臺抗字第二七五號及三十年抗字第六六號判例。月旦法學,185,52-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明軒(20101100)。原告起訴應如何為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兼評最高法院九十年十二月十八日民事庭會議決議、六十三年臺抗字第二七五號及三十年抗字第六六號判例。月旦法學,186,60-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冠伶(20120101)。主觀預備合併之上訴--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486號判決評釋。臺灣法學雜誌,191,4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沈冠伶(20151100)。2014年民事訴訟法裁判回顧:程序選擇權、非機構仲裁與國際審判管轄合意。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4(特刊),1473-15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沈冠伶(20160700)。訴客觀合併之類型論--基於當事人程序處分權之觀點。月旦法學,254,20-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三欽(20170700)。現有巷道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聚焦於公用地役關係。月旦法學,266,107-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玉林(20180300)。美國文本主義解釋方法為我國審判實務繼受之可能性及方法--以Justice Antonin Scalia見解為例示。高大法學論叢,13(2),135-139+141-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國昌(20090500)。客體面之複雜訴訟型態:第一講 訴之客觀合併。月旦法學教室,79,47-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永健(20121100)。法定通行權之經濟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1(特刊),1321-13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明軒(2009)。民事訴訟法。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聯恭、許士宦(2012)。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台北:邱聯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聯恭(2001)。爭點整理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在全(2004)。民法物權論。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范光群(1990)。訴之變更追加之研究。民事訴訟法之研討。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聯恭(19960000)。值得當事人信賴的真實--基於防止發生突襲性裁判之觀點批判形式的及實體的真實主義。程序制度機能論--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務。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聯恭(20000000)。程序選擇權之法理--著重於闡述其理論基礎並準以展望新世紀之民事程序法學。程序選擇權論。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聯恭(1986)。突襲性裁判。民事訴訟法之研討。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聯恭(2003)。集中審理與闡明權之行使--以研討民事訴訟法新修訂條文如何運用為中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姜世明(2006)。處分權主義。民事訴訟法基礎論。臺北: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國昌(2002)。第二審之主觀預備追加--隱縮在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212號判例背後的問題。民事程序法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建華(1999)。為形成之訴訴訟標的之形成權。問題研析民事訴訟法。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明生(2016)。論補充處分權主義之法院闇明義務。民事訴訟之程序法理與確定判決之效力及救濟。臺北:新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