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建構主義觀點談國中生物科血液循環系統教學的實施情形
書刊名:教育研究論壇
作者:陳明鈺
作者(外文):Chen, Ming-yu
出版日期:2018
卷期:8:2
頁次:頁133-155
主題關鍵詞:建構式教學血液循環系統國中學生Constructive teachingBlood circulation system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王曉璿、林朝清、周建宏、蔡松男、王怡萱(2009)。不同電腦輔助學習策略輔助數學分數概念課程學習效益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1(4),326-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rrison, A. G.、Treagust, D. F.(2000)。A typology of school science mode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2(9),1011-1026。  new window
3.許朝貴、耿正屏(19950200)。國一學生理解人體血液循環路徑的困難分析。科學教育,6,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aylor, I.、Jones, A.、Barker, M.(2003)。Promoting mental model building in astronomy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5(10),1205-1225。  new window
5.邱美虹、劉俊庚(20081100)。從科學學習的觀點探討模型與建模能力。科學教育,314,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曉萱、徐明景、陳又菁(2013)。應用建構理論提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建置傳統音樂之電子書為例。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33-4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清文(20030300)。高中高職學生基礎學科自我調整課業學習策略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3,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照紅(20110900)。人體心肺循環概念類型之建立。屏東教大科學教育,34,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志強、洪振方、林日宗(20140900)。不同模型教學對學童方位概念學習與模型認知之研究。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3,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淑筠(2002)。國內學生自然科學迷思概念研究之後設研究(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俊庚(2002)。迷思概念與概念改變教學策略之文獻分析--以概念構圖和後設分析模式探討其意涵與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佳穎(2009)。探討多重表徵教學對聽覺障礙高職生學習血液循環概念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寶元(2003)。國一學生人體血液循環概念之心智模式精鍊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Von Glasersfeld, E.(1981)。An introduction of knowledge: Contributions to conceptual semantics。Seaside California:Intersystem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2.Berk, Laura E.、Winsler, Adam、谷瑞勉(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斯寧、杜凌慧、余素華(2007)。果醬餅乾。建構主義取向的幼兒課程舆教學:以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探究課程為例。台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