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南昌暴動背景之分析
書刊名: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作者:尚世昌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0
卷期:22
頁次:頁269-290
主題關鍵詞:中共南昌暴動背景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8
  • 點閱點閱:58
期刊論文
1.(1927)。武漢失業工人概況。嚮導週報,195,2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獨秀(1927)。湖南政變與討蔣。嚮導週報,199,2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7)。國內外一週間大事述評。國聞週報,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方。「應先打倒武漢派」的呼號。三民週報,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國燾(1972)。八一南昌暴動失敗的經過。藝文誌,83,2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姜新立(1978)。瞿秋白的盲動主義。共黨問題研究,4(2),2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天海。共產黨利用工人的策略。五九月刊,15,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賢禮。兩湖一瞥。中央半月刊,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伯興(1927)。在共產黨試驗下之湖南人民。中央半月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柳直荀(1928)。馬日事變的回憶。布爾什維克,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國燾(1927)。革命勢力聯合與時局。嚮導週報,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27)。上海總商會日報。上海總商會日報,7(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27)。中國共產黨為漢寧妥協告民眾書。中央通信,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27)。國內外一週間大事述評。國聞週報,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27)。東方雜誌。東方雜誌,24)17_,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蔣永敬(1963)。鮑羅廷與武漢政權。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Isaacs, Harold Robert(1951)。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North, Robert T.、RoEudin, Xenia, J.(1963)。M. N. Roy's Mission to China。  new window
4.何幹之(1956)。中國現代革命史(1911-195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國燾(1973)。我的回憶。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雲漢(1966)。從容共到清黨。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66)。民國十六年五月十三日武漢中央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擴大會議速記錄。從容共到清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1)。民國十六年六月二十九日武漢中央政治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速記錄。北伐時期的政治史料:一九二七年的中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忠貞(1966)。北京黨務報告書。從容共到清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孟湘鑑(1966)。北京特別市黨部五月份報告書。從容共到清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Tien-wei, Wu(1976)。Chiang Kai-Shek’s April 12th Coup of 1927。China in the 1920s。New York。  new window
12.(1927)。中國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工人部通告。全球倫理與宗教對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66)。民國十六年四月二十日武漢中央政治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速記錄。從容共到清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chwartz, Benjamin I.(1958)。Chinese Communism and the Rise of Mao。Chinese Communism and the Rise of Mao。Cambridge, MA。  new window
15.史大林(1954)。國際形勢和保衛蘇聯。史大林全集(第十卷)。北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史大林(1954)。時事問題簡評。史大林全集(第九卷)。北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華倫(1978)。中共史論(第一冊)。中共史論(第一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74)。共產國際執委第七次會議關于中國問題決議案。中國共產黨史稿(第一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馬超俊(1966)。中國勞工運動史(上冊)。中國勞工運動史(上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維利華(1971)。蘇俄在華顧問回憶錄。蘇俄在華顧問回憶錄。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亞‧伊‧趙列潘諾夫(1976)。蘇俄在華軍事顧問回憶錄(第三部)。蘇俄在華軍事顧問回憶錄(第三部)。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81)。民國十六年六月二十九日武漢中央工人部調查武漢紡織生產及營業概況報告書。北伐時期的政治史料:一九二七年的中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亞‧伊‧趙列潘諾夫(1976)。蘇俄在華軍事顧問回憶錄(第五部)。蘇俄在華軍事顧問回憶錄(第五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63)。民國十六年五月十八日武漢中央政治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速記錄。鮑羅廷與武漢政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63)。中共中央第二次擴大執行委員會決議案。鮑羅廷與武漢政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史大林(1950)。論列寧主義基礎。論列寧主義基礎。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史大林(1954)。史大林全集(第八卷)。史大林全集(第八卷)。北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史大林(1974)。論中國革命底前途。中國共產黨史稿(第一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963)。武漢三中全會決議錄「對農民宣言」。鮑羅廷與武漢政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963)。武漢三中全會決議錄「農民問題決議案」。鮑羅廷與武漢政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執中(1978)。農民問題與痞子運動─湖南農運之分析的報告。中共黨史暨文獻選粹:一九二七年的國共分家( 五)。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孟‧伏‧岳列夫(1976)。蘇俄在華軍事顧問回憶錄(第九部)。蘇俄在華軍事顧問回憶錄(第九部)。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978)。民國十六年六月二十日武漢中央政治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速紀錄。中共黨史暨文獻選粹:一九二七年的國共分家( 五)。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Brandt, Conrad(1966)。Stalin’s Failure in China。Stalin’s Failure in China。Cambridge, Mass.。  new window
35.亞‧伊‧趙列潘諾夫。蘇俄在華軍事顧問回憶錄(第七部)。蘇俄在華軍事顧問回憶錄(第七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1966)。武漢中央執監委員與國民政府委員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紀錄。從容共到清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1966)。民國十六年六月二十九日武漢中央工人部調查武漢紡織生產及營業概況報告書。從容共到清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927)。The People's Tribune。The People's Tribune。  new window
39.(1966)。民國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武漢中央政治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速記錄。從容共到清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史大林(1927)。中國革命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澤東(1963)。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6)。Capital and Trade。  new window
4.(1927)。China Weekly Review。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