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不同的補救教學方式對於注音符號學習遲緩兒童之學習輔導效果研究
書刊名:國小特殊教育
作者:古明峰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1
卷期:11
頁次:頁79-85
主題關鍵詞:兒童注音符號學習輔導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張正芬、鍾玉梅(19860600)。學前兒童語言發展量表之修訂及其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37-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光輝(19880600)。教室電視使用之研究。視聽教育雙月刊,29(5)=17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惠一(19870800)。電視輔助教學在中、小學的運用。視聽教育雙月刊,29(1)=169,3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寶貴(1984)。我國四歲至十五歲兒童語言障礙出現率調查研究。中華民國七十三年中美語言治療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中心。53-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意舒、黃麗嬌(1990)。學前寫字及注音符號學習對國小低年級國語文的學習影響研究。台北市教師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金蓮(1990)。同儕個別教學對國中英語科低成就學生輔導效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毛連塭、陳麗華(1987)。精熟學習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寶貴(1983)。身心障礙兒童語言治療教育。臺北市: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清山(1989)。多變項分析統計法。臺北市: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來發(1989)。注音符號教學研究序。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rosby, M.(1964)。Identifying oral language relation: Children and oral Language。Washington, D.C.:ASCD。  new window
6.Durkin, D.(1966)。Children who read early。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Columbus Univ.。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蔡阿鶴(1983)。智能不足兒童的語言障礙與輔導。特殊教育的面面觀。省之嘉義師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