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生活世界與言說活動:評介現象學「所意」爭論中的言說活動說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蔡瑞霖
出版日期:1993
卷期:31:4
頁次:頁205-236
主題關鍵詞:生活世界言說活動所意現象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如果我們能夠就胡塞爾時間意識之分析,前期的「絕對流」以及後期的「活現當下」(lebendige Gegenwart)這兩個重要觀念,與「完全的所意」(full noema)有如何的本質關連,進行詳細的探討,則我們獲得的結論應當是:所意是由絕對流的歷時建構性所建構之具體的歷時對象,而且該歷時的所意是能意之活現當下作用之相關項,成為活現當下的所意。這樣的研究工作將走到「作用義而非實體義的觀念論」的路上來,繼而達到正反兩個成果。 反面地加強德蘭孟(John Drummond)的論點而論破弗列格式進路的錯誤,正面地補足反對弗列格式進路的觀點,以正確理解胡塞爾的所意現象學立場為「作用義的觀念論」。依此結論及成果,將足以用來仲裁有關「所意」觀念的“爭論”,從而為胡塞爾的所意觀念重新定位。本文想在上述的結論和基礎上,再推進一步將所意的定位放到晚期胡塞爾所說的「生活世界」(Lebenswelt)當中,俾見出完全所意之現象學研究的完整面貌。眾所週知,德蘭孟所研究的「非基礎義的實在論」立場,顯示了胡塞爾「場域」觀念及「可能世界」觀念的重要性。其實,該立場更可以稱為「脈絡義而非基礎義的實在論」,而與「作用義而非實體義的觀念」成為認知現象學基本立場的一體兩面。在生活世界所提供的具體經驗之脈絡裡,活現當下地作用,而說有作為能意之超越的自我之建構性以及其相關的完全所意,所以,「脈絡義」即是「作用義」,兩者二而為一。因此之故,認知現象學所描述分析的生活世界,不是素樸實在的世界,也非未經現象學描述的自然科學世界,而且它所描述分析的意識經驗更不是實體義的超越自我,不是獨斷而孤立的超越主體主義的自我,不是以此作為世界成立的基礎,所以「非實體義」無非就是「非基礎義」,兩者相即而不異。因此,當我們解明了「作用義的觀念論」以及其「非實體義」的真實立場時,也相應地表明了「脈絡義的實在論」以及其「非基礎義」的真實立場-雖然其中細節尚未開展。底下,我們即針對所意與生活世界的關連,做一探討。茲就(一)先於科學的生活世界作為「互為主體性」(互為單子社群)的所意相關,(二)生活世界裡的所意以及其與超越現象學的關聯,依次考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