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生活世界』--由『視域』理論到『場域』理念
書刊名:環境與藝術學刊
作者:魏光莒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卷期:4
頁次:頁17-23
主題關鍵詞:生活世界胡塞爾現象學場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7
『生活世界』,是指人們具體經驗到的周遭世界。胡塞爾所提出的『生活世界』(Lebenswelt)理論,是他晚年學術發展上最重要的成果,也總結了他一生在哲學上的關懷與探索。但本文想要探討的,不是現象學思辯哲學的部分,而是期望由胡塞爾原始論述的閱讀及分析,來掌握『生活世界』的基本概念,並期望能深入了解它為何能開啟出一些人文地理學上的場域理念,以及為什麼『生活世界』作為一個哲學命題,也是一種重要的空間論述。 二十世紀初,德國哲學家胡塞爾(Edmund Husserl)開創出了哲學『現象學』,而『生活世界』是其中一個關鍵的哲學命題。胡塞爾所提出的『生活世界』(Lebenswelt)理論,是他晚年學術發展上最重要的成果,也總結了他一生在哲學上的關懷與探索。 『生活世界』,是指人們具體經驗到的周遭世界。這個想法的提出,原本是在胡塞爾的名著《笛卡兒的沉思》一書中出現的。其主要想法是:他認為,科學所探討的一個真實世界,其實是一個數理化、抽象化的真理世界。歐洲文明過度科學化的發展,反而製造出了一種危機。也就是,在無止境追求科學真理的理性思維之中,人們逐漸喪失了如何掌握有意義的真實世界。這也就是,人們已經愈來愈脫離真正『生活的存在』(lived existence)的這一個世界。而胡塞爾所提出的這個『生活世界』概念,即是指本來不需經過理論化、不需理性邏輯化、不需客觀真理化的這個世界。即是我們原本即可直接經驗到的周遭世界。 胡塞爾認為,我們如果要解決科學帶來的文明危機,就必須重新去認識我們身邊的這個世界,回返到『生活世界』本身,以便作出深入的自我理解與探討。對『現象學』的目標及方向,胡塞爾提議應針對『生活世界』的基本結構從事學術探討。而這個學術探討,包括了生活世界裡的方向感與構成經驗、生活場的歷史軌跡與時間歷程、人的身體行為與生活空間關係等等。胡塞爾希望,這樣的學術研究,可以帶來一種理解人類的「新途徑」。 在哲學界,研究胡塞爾哲學思想之學術成果非常豐碩。但本文想要探討的,不只是現象學思辯哲學的部分,而是期望由胡塞爾原始論述的閱讀及分析,來掌握『生活世界』的基本概念,並期望能深入了解它為何能開啟出一些人文地理學上的場域理念,以及為什麼『生活世界』作為一個哲學命題,也是一種重要的空間論述。
圖書
1.孫周興、海德格爾(1997)。海德格爾選集。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usserl, Edmund、Welton, Donn。The Essential Husserl。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Husserl, Edmund、Carr, David(1970)。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Peet, Richard、王志弘、張華蓀、宋郁玲、陳毅峰、國立編譯館(2005)。現代地理思想。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