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軍軍聞媒體教育訓練現況之研究
書刊名:復興崗學報
作者:丁榮國
作者(外文):Ding, Rong-kuo
出版日期:1997
卷期:62
頁次:頁185-214
主題關鍵詞:教育訓練發展職前訓練正式訓練非正式訓練工作內訓練工作外訓練評鑑計畫目標EducationTrainingDevelopmentOrientationFormaltrainingInformal trainingOn-the-job trainingOff-the-job trainingEvaluationPlaningGoa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24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國軍軍聞媒體教育訓練現況,針對「是否實施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制度的規劃」、「教育訓練計劃的擬定」、「教育訓練實施方式及評估」等問題做 一調查分析,俾供發展處境日益困難的軍聞單位做為業務改進之參考。 研究方法採問卷方式對國防部及總部級所屬的十一個軍聞媒體實施「一單位一問卷」的調查 ,訪問對象為社長、副社長、總編輯、副總編輯或負責相關業務之人員,並再佐以親身訪問 軍聞媒體之工作人員的回答做為研究分析資料。 研究結果可從四方面說明: 一、軍聞媒體由於不重視教育訓練及因缺乏經費、專責人員、組織成員太少及任務繁重、前 景不確定等因素,實施制度化的教育訓練之比例偏低,僅有十一分之四。 二、軍聞媒體普偏不重視教育訓練之規劃,常是隨機式實施,缺乏長期性之規劃及系統的需 求評估。 三、軍聞媒體的教育訓練計劃,主要以公務導向、組織目標為重,追求即時的成效以維持運 作現況,未顧及成員之需求。 四、軍聞媒體之教育訓練實施技巧,大多採「工作內」( On-the-job )方式並不多方考量 相關因素,且缺乏結果評估之觀念,無法獲得改進依據。 軍聞媒體的教育訓練未臻健全,常是法令、經費、人力等客觀因素及缺乏教育訓練正確知識 的主觀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為因應國軍精簡趨勢,各軍聞單位實有更重視教育訓練的必要 。而所有軍聞單位均處於共同軍令體制內,成員背景、單位之任務都相似,在經濟、系統的 考量下,實可共同擬定教育訓練計畫,並運用現有資源(例如最具實務規模之青年日報、政 戰學校新聞系所之師資、設施)來加強教育訓練活動,以提昇人員專業理念、能力及媒體工 作成效。
期刊論文
1.朱湘吉(1993)。臺灣前一百大企業訓練實況調查結果簡介。教育科技與媒體,8,20-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火燦(19920500)。中小企業人才培訓的問題與對策。就業與訓練,10(3),4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Tessin, M. J.(1978)。Once Again Why Training?。Training,1978(Feb.),7-12。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志弘(1993)。台灣地區傳播者研究之探討。1993世界中文傳播研究曁傳播教學研討會。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曹翠娥(1995)。企業員工在職進修教育方案規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俊雄(1994)。企業文化、經營策略與績效關係之探討--以電子資訊業為研究對象(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一鳴(1993)。公務人員在職進修之研究--以中央行政機關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啓川(1991)。成人學習理論應用於人力資源發展教學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宜文(1989)。資訊產品製造業實施前程發展方案之現況與成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田孟忠(1988)。企業實施教育訓練與職業前程發展現況之分析(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幸娟(1995)。我國大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實施現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文成(1986)。員工職業前程管理的可行性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千惠(1993)。企業教育訓練制度與經營績效之相關研究及評估(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英忠(1993)。企業訓練輔導制度之研究。臺北:職訓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ody, R. W.、Noe, R. M.(1987)。Personnel,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Boston, MA:Allyn & Bacon Inc.。  new window
3.羅文基(1991)。生涯規劃與發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exley, K. N.、Latham, G. P.(1981)。Developing and Training Human Resources in Organizations。Glenview, IL:Scott Foresman & Company。  new window
5.Gilley, J. W.、Eggland, S. A.(1989)。Principles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Reading, Mass:Addison-Wesley inassociation with University Associates。  new window
6.周談輝、洪榮昭(1992)。國內企業辦理員工前程規劃現況調查。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定國(1991)。企業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明漢(1990)。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管拓文化事業及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國嘉(1991)。如何做好員工訓練。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崑謨(1986)。企業組織與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驥伸、林美惠(1991)。新聞記者培訓制度之研究--以台北地區23家新聞機構爲對象之分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傅肅良(1990)。人事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Rabey, G. P.(1989)。Training and the Trainer。Singapore:Institute of Management。  new window
14.Sherman, A. W.、Bohlander, G. W.。Managing Haman Resources。Southe-Westerh Publishing Co.。  new window
其他
1.Scanlan, C. L.(1982)。Factors deterring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continuing education(82-13454)。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Gutteridge, Thomas G.(1986)。Organiz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systems: The state of the practice。Career Development in Organizations。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Publishers。  new window
2.Kirkpatrick, D. L.(1976)。Evaluating of training。Training and Development。New York:Mograw-Hill。  new window
3.Nadler, L.(1987)。Designing Training Programs。The Critical Events Model。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