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由圓冏形圖案結構探討中國傳統圖案的形成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黃倩佩
作者(外文):Huang, Chien-pei
出版日期:1998
卷期:11
頁次:頁63-78
主題關鍵詞:圓冏形圖案結構中國傳統圖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16
     如果說一種圖案結構的形成,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思想觀念,那麼在中國傳統裝飾 圖案中曾被大量運用的「冏形」圖案結構則具備著這樣的藝術性格。本館館藏商周青銅酒器 中的斝,其立柱上便飾有這種獨特的「冏紋」,遂引發筆者進一步探索其源流與發展。因此 ,繼先前曾撰寫之「雲紋的探索」之後,本文將再試圖以圖案學的研究方法探討「冏紋」發 展為中國傳統圖案結構的生成背景。
期刊論文
1.劉敦愿(19940600)。天圓地方思想的起源及其藝術表現形式。故宮文物月刊,12(3)=135,52-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依縵(19891200)。馬家窯文化彩陶的鳥紋和擬日紋--試論此二種紋飾的演變與意義。史學,14,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永抗(19950600)。東方史前時期太陽崇拜的考古學觀察。故宮學術季刊,12(4),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杉浦康平、莊伯和(1998)。亞洲的圖像世界--萬物照應劇場。台北:雄獅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88)。中國光學史。新竹:凡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雷圭元、李騏(1985)。中外圖案裝飾風格。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譚旦冏(1987)。由紡輪到太極圖。台北:光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雷圭元(1986)。中國圖案作法初探。台北:丹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