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休閒生活與青少年情緒教育
書刊名: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作者:張鐸嚴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Dwo-yan
出版日期:1999
卷期:7
頁次:頁1-32
主題關鍵詞:休閒生活青少年情緒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112
     對生活在工作壓力大及競爭激烈環境下的台灣居民而言,休閒生活已逐漸成為大 眾所重視的課題,人們除了關心休閒生活的種類、設施、場所、服務等具體的問題外,也 開始關心休閒生活對於個人、家庭、社會等層面的鉅觀、微觀的影響作用。其中,利用休 閒生活來發揮教育的效果更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對於青少年而言,休閒生活的重要性主要有:紓解身心壓力、滿足心理需求、擴展人 際關係、增廣膽識見聞、探索自我實現。休閒生活,雖然對於青少年有極為重要的功能, 然而遺憾的是,仍然有部分的父母未能體察此一事實,而對青少年休閒生活的功能產生錯 誤的認識,這些錯誤的認識包括:首先,對於青少年的休閒生活抱持負面的評價,認為休 閒生活有礙青少年的進步,容易使得青少年習於逸樂。其次,對於若干青少年的休閒活動 存有刻板印象。例如有些父母會認為撞球場或DISCO、KTV、MTV、PUB是龍蛇混雜之處;而 登山、賽車、滑翔翼、潛泳則是危險的活動,最好能避免參加等等。再次,過度的干預青 少年休閒生活的安排。總依照自己的方式替子女安排休閒生活,或對於子女喜歡的休閒活 動給予過多的批評,使子女失去學習如何探索及安排自己休閒生活的機會。最後,父母本 身的休閒生活觀念不良。   情緒教育的目的,是希望藉由教育的過程使青少年能夠認識情緒,正確的理解自己及 他人的情緒狀態,從而建立適當的情緒認知,並能以正面穩定的情緒行為來紓解自己的情 緒問題,使自己能夠有健康成熟的情緒發展結果。   在青少年休閒生活和情緒表現上,兩者之間究意彼此有何關連,是本文所關心的重點 。時下的青少年,有的迫於課業壓力幾乎沒有休閒活動,有的則是不知如何從事休閒活動 ,有的則是休閒脫了軌從事不良的休閒活動。青少年的休閒活動無論屬於沒有休閒、不懂 休閒或不良休閒,基本上都會面臨情緒壓力無處紓解或使情緒更加混亂的問題。   因此,休閒生活的類型、方式、內容以及與休閒同儕的互動情形,均會具體的影響青 少年的情緒表現,從而影響青少年情緒發展及情緒教育的成敗。   休閒生活與青少年情緒表現之間的關連主要包括:一、不同的休閒活動引發不同的情 緒狀態;二、不同的休閒活動引發青少年不同的情緒認知結果;三、青少年喜歡的休閒活 動具有動機的「趨力」作用;四、青少年的休閒活動有時具有道德焦慮的情緒現象;五、 休閒活動是青少年情緒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重要管道之一;六、休閒活動可以稀釋青 少年的情緒壓力;七、形式化的休閒活動無法對青少年產生情緒教育的影響作用;八、休 閒活動中透露出青少年的情緒與心情;九、青少年的情緒發展深受休閒同儕的影響。   青少年情緒發展有許多的問題極待克服,加上人們對於青少年休閒生活的錯誤認識, 使得青少年的休閒生活及情緒教育同時出現了問題與危機。   青少年休閒生活所隱藏的情緒問題與危機,主要包括:一、缺乏正當的休閒場所,導 致青少年的情緒困擾無處紓解;二、青少年常在不良的休閒活動中表現出不當的休閒行為 ;三、青少年在休閒活動中受不良休閒同儕的影響,而產生情緒障礙;四、青少年因不良 的休閒生活價值觀,而形成錯誤的情緒認知;五、青少年因缺乏正確旳休閒輔導,而使得 青少年的情緒教育功能不彰。   針對青少年情緒發展的特徵以及其情緒的困擾,在休閒活動的安排及輔導策略上應注 意以下原則,以協助青少年能有良好的情緒發展:   一、青少年期常有負面類型的情緒反應,多數的時候情緒是不快樂的,因此更應普設 適合青少年的戶外休閒場所及設施,並安排良好的休閒活動,以紓解青少年的情緒壓力。   二、青少年情緒反應較強烈、直接,而且不穩定,也不一定清楚自己情緒發生的原因 ,因此父母應該致力營造和利用愉快的休閒生活氣氛,做好親子溝通的工作,瞭解青少年 的情緒問題。   三、青少年常不知如何尋求正確的管道以解除情緒的困擾或壓力,因此容易以不恰當 的休閒活動來逃避或發洩其情緒,甚或受到同儕間不良休閒文化及價值觀的影響,而陷入 更大的情緒危機,因此父母必須密切觀察並關心青少年子女所從事的休閒活動類型,重視 休閒教育的重要性。   四、要增強青少年的情緒管理能力,父母必須有正確的休閒態度與示範,師長則必須 加強學校的休閒教育。   青少年,喜歡休閒、渴望休閒,但不一定能夠休閒、懂得休閒;同樣的,青少年情緒 多、情緒煩,但也不一定能夠紓解情緒、管理情緒。因此身為父母,應該設法使青少年的 休閒活動蘊含有情緒教育的功能,如果能夠在青少年子女喜歡的休閒活動中,結合休閒教 育與情緒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有效的協助子女建立正確的休閒態度與觀念,並從中潛移默 化的實施情緒教育,其效果當優於正式課程的教學,並且能夠使青少年子女在不抗拒、不 反感的情況下擁有成熟的情緒發展、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對於其未來美滿的人生的追求 將有重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要藉由休閒生活來成功的協助青少年發展情緒,政府必須設法解決青少年 休閒「無好處去」的窘境,社會成員及父母必須配合政府消滅「去處無好」的青少年休閒 場所,而青少年本身則應該謹慎自重,避免從事「去無好處」的休閒活動,才能落實休閒 生活所具有的情緒教育功能。
期刊論文
1.吳秀碧(19961200)。情緒發展與健康人格。輔導通訊,48,17-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斌(19910600)。如何防止青少年吸毒。訓育研究,30(1),35-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arkus, Hazel R.、Kitayama, Shinobu(1991)。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98(2),224-253。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小鶯(1999)。推展加強青少年正當休閒生活輔導:遠離毒品誘惑。一九九九家庭養與社區青少年休閒文化學術研討會,實踐大學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晏州(1996)。休閒與生活。跨世紀社會發展趨勢與策略討會。臺北:行政院研考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淑女(1995)。農村青少年的休閒觀與偏差犯罪行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素秋(1997)。青少年的休閒活動與犯罪相關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淑俐(1986)。台北市縣國中階段青少年的情緒特徵(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淑俐(1990)。國中階段青少年情緒的發展與問題及輔導(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何灣嵐(1996)。情緒的管理--如何增進你的EQ。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薰香(1997)。EQ情緒智慧。臺北: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強華(1997)。關懷新新人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瑞珠(1992)。情緒管理的探索。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火木(1998)。青少年休閒生活手冊。臺北:中華民國青芯志工服務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游恆山(1993)。情緒心理學。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uck, R.(1988)。Human Motivation and Emotion。New York:Wiley。  new window
8.Frijda, N.(1986)。The Emotion。Cambridge, England:Cambridge Univ. Press。  new window
9.Plutchik, R.、Kellerman, H.(1989)。Emotion-Theory, Research, and Experience。New York:Academic Press, Inc。  new window
10.Rapoport, R.、Rapoport, R. N.(1975)。Lesure and the Family Life Cycle。Lo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11.Kovecses, Z.(1989)。Emotion concepts。New York:Springer Verlag。  new window
12.文崇一(1990)。台灣居民的休閒生活。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Mckay, Gary D.、Dinkmeyer, Don、賴惠辛(1996)。做情緒的主人。台北:雅音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ammel, Gene、Burrus-Bammel, Lei Lane、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鐸嚴(1990)。青少年期之情緒發展。青少年問題與輔導。臺北縣: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ultsman, W. Z.、Kaufman, J. E.、Kaufman, J. T.(1986)。Special Population: The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A Literature Review: 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Americans Outdoor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