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宋代以來邵武方言的演變
作者:萬波張雙慶
書刊名:山高水長 : 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上冊;何大安, 張洪年, 潘悟雲, 吳福祥 (編輯)
頁次:195-214
出版日期:2006
出版項: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邵武方言方言演變閩方言客贛方言
學門:語言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1
邵武位於福建省西北部的閩贛交界處,該地方言今屬閩語還是客贛語曾是漢語方言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近二十年來,對閩西北地區及其相鄰贛東地區方言的調查不斷深入。有關研究成果表明:現代邵武方言雖然雜有一些閩方言的特點,但總體而言無疑當屬客贛方言。不過根據歷史材料,直到宋代邵武方言仍屬閩語,但一百年前的傳教士羅馬字記音已經轉變為客贛語了。本文主要從聲母系統格局的變化和聲類轄字範圍的變化兩方面入手,說明宋代以來邵武方言由閩語轉變為贛語的過程;最後根據有關邵武的歷史人口統計和移民史資料,推測這一演變過程的完成當在明永樂年間(1403年)後。
期刊論文
1.陳忠敏(199309)。邵武方言入聲化字的實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3(4),815-8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福堂(1994)。閩北方言弱化聲母和「第九調」之我見。中國語文,1994(6),430-4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如龍(1983)。閩西北方言來母字讀s-的研究。中國語文,1983(4),264-2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汀水(2003)。福建人口遷徙論考。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2),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光宇(1984)。說邵武方言。語言研究,1984(2),144-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光宇(1989)。海口方言。方言,1989(1),4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振興(1989)。閩語的人口和分布。方言,1989(1),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雙慶、萬波(1996)。從邵武方言的幾個語音特點看其歸屬。語言研究,1996(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雙慶、萬波(1996)。贛語南城方言古全濁上聲字今讀的考察。中國語文,1996(5),345-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萬波(1987)。南城方言的語音系統及其特點。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1),3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曉南(1998)。宋代福建詩人用韻所反映的十到十三世紀的閩方言若干特點。語言研究,1998(1),155-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曉南(2002)。從宋代邵武文士用韻看歷史上邵武方言的特點及其歸屬。中國語文,2002(3),222-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曉南(2002)。朱熹詩經楚辭叶音中的閩音聲母。方言,2002(4),299-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杰瑞、張惠英(1985)。閩語聲調的演變。中南民族學院學報,4,107-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Norman,Jerry(198209)。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haowu Dialect。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3(3),543-5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如龍、陳章太(1985)。論閩方言內部的主要差異。中國語言學報,1985(2),93-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章太(1984)。邵武方言的語音系統。語言研究,1984(1)=6,152-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如龍(1985)。中古全濁聲母閩方言今讀的分析。語言研究,5(1)=8,139-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Norman, Jerry、張惠英(1987)。邵武方言的歸屬。方言,1987(2),97-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潘茂鼎、李如龍、張盛裕、陳章太(1963)。福建漢語方言分區略說。中國語文,6,475-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雙慶、萬波(2002)。客贛方言「辮」讀如「邊編」的性質。方言,2002(1),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福堂(2003)。漢語方言語音中的層次。語言學論叢,27,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Norman, Jerry L.(1973)。Tonal Development in Min。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2),222-238。  new window
24.李方桂(19710900)。上古音研究。清華學報,9(1/2),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羅杰瑞(1974)。The Shaowu Dialect。Orbis,23,328-334。  new window
26.羅杰瑞(1986)。閩北方言的第三套清塞音和清塞擦音。中國語文,1986(1),3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振興(2000)。閩語及其周邊方言。方言,2000(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萬波(1998)。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博士論文)。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懷林(199305)。江西史稿。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福堂(1999)。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歷史層次。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均如、梁敏、歐陽覺亞、鄭貽青、李旭練、謝建猷(1999)。壯語方言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萬波(2001)。贛語t、t‘聲母的來源及歷史層次。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學術演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雙慶、李如龍(1993)。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如龍(2001)。福建縣市方言志12種。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2003)。漢語方音字匯。北京:Language and Culture Press。  new window
8.吳松弟、葛劍雄、曹樹基(1993)。簡明中國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松弟(1997)。中國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如龍(1997)。福建方言。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曹樹基(1997)。中國移民史.第五卷.明時期。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葛劍雄、曹樹基、吳松弟(1997)。中國移民史。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郭必之(2006)。邵武話語音在過去一百年間的演變:以《邵腔羅馬字》爲參照對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如龍、陳章太(1991)。論閩方言內部的主要差異。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如龍、陳章太(1991)。閩西北七縣市的方言。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雙慶、萬波(2002)。知章莊組聲母在閩語及周邊方言裡的今讀類型考察。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章太(1991)。邵武市內的方言。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魯國堯(1992)。宋元江西詞人用韻研究。近代漢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章太、李如龍(1991)。論閩方言的一致性。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如龍、陳章太(1991)。閩北方言。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章太、李如龍(1983)。論閩方言的一致性。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