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建構公務員貪腐犯罪預防模式與具體實踐研析
書刊名:犯罪學期刊
作者:楊育杰鄭瑞隆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ang, Yu-chiehCheng, Jui-lu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22:1
頁次:頁25-46
主題關鍵詞:清廉貪腐貪腐犯罪預防模式IntegrityCorruptionPrevention model of civil servants' corrup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7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Sutherland, E. H.(1940)。White Collar Crim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5,1-12。  new window
2.蔡田木(20141000)。公務人員貪污犯罪原因及其防治策略之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7,111-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永鎭(20171100)。公務員貪污犯罪決意影響因素之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20,113-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永福(2008)。不同類型公務員貪瀆犯罪之特徵及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佳吟(2004)。公務員貪污犯罪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振宇(2014)。雲林縣鄉鎮市公所貪瀆犯罪成因與防制之研究(碩士論文)。環球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永鎮(2015)。公務員貪污犯罪行為歷程及其決意影響因素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清淵(2002)。貪瀆犯行認知基模之萃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田國興(2003)。我國政風機構組織設計之研究--新制度主義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文隆(2011)。警察人員貪瀆歷程之探討--以賭博性電玩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筠軒(2007)。台灣貪污犯罪形成模式之初探性研究(碩士論文)。元智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漢堂(2007)。政風組織結構與肅貪功能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清松(2017)。不容易的抉擇:政風人員追求獨立與當責之路(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立志(2018)。公務員應對貪瀆不法情境之研究--以政府機關工務部門公務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莊越雯(2017)。海關集體貪瀆犯罪案件特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權(2017)。矯正人員貪汙成因、歷程與防制對策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亭瑜(2016)。公務員犯罪成因及其防治政策--廉政人員之觀點(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明玉(2017)。海巡人員職務犯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鄧翊雯(2014)。公務機關出納人員貪瀆行為原因與防制對策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璟鴻(2018)。司法人員貪污瀆職類型及其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羅文禎(2017)。影響我國海關廉政治理成效關鍵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穎玲(2008)。貪污犯罪形成歷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施嘉文(2010)。警察人員貪污犯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antrock, John W.、黎士鳴(2008)。心理學概論。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2001)。心理學。臺北:學富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Nolen-Hoeksema, Susan、Fredrickson, B. L.、Loftus, G. R.、Wagenaar, W.、危芷芬、田意民、何明洲、高之梅(2010)。心理學導論。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法務部廉政署(2018)。法務部廉政署106年度工作報告。法務部廉政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errig, Richard J.(2013)。Psychology and life。Pearson Education, Inc.。  new window
6.Nolen-Hoeksema, Susan、Fredrickson, Barbara、Loftus, Geoffrey、Wagenaar, Willem(2009)。Atkinson & Hilgard's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new window
7.Sternberg, Robert J.(2000)。Pathways to psychology。Wadsworth Publishing。  new window
8.內山絢子(2015)。面白いほどよくわかる!犯罪心理学。東京都:株式会社西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2008)。心理學。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內山絢子、李建銓(2017)。圖解犯罪心理學。臺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福生(2018)。犯罪學與犯罪預防。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孟維德(20080000)。白領犯罪。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