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人類道德實踐的基本結構--析論先秦儒家與多瑪斯哲學
作者:潘小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PAN, XIAO-HUI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黎建球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0
主題關鍵詞:先秦儒家多瑪斯儒學人類道德實踐義務論荀子目的論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9
目錄
第一部 導論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範圍
三、研究方法
註 釋
第二部 通論
第一節 何謂「道德」﹖─兼談「不道德」與「非道德」
一、意義
二、道德乃人的道德
三、人性行為方有道德
第二節 為何應該道德﹖
一、道德實踐的可能性
二、為何應該道德──後設倫理學的解答
三、為何應該道德──儒家及多瑪斯哲學的解答
第三節 義務論與目的論──對比於儒家的義利之辨
第四節 道德判斷與道德實踐
一、道德判斷
二、道德判斷(知)與道德實踐(行)
註 釋
第三部 殊論
第一章 孔子哲學之道德實踐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 孔子突破傳統階級限制、首立人文道德之統
第二節 性相近、習相遠──孔子的人之哲學理解關鍵不在於「性」
第三節 孔子的人之哲學理解關鍵在於「仁」
一、「仁」字的歷史考察
二、《論語》言「仁」之形式考察
三、「仁」是人之所以為人者
四、由心安不安指點「仁」
五、仁與禮:攝禮歸仁
(一)攝禮歸義
(二)攝禮歸仁
第四節 道德實踐的基本結構
一、道德實踐是人人都可為的
二、只有人自身才是道德實踐的主動者
三、志於仁:以道德實踐為終生職志
四、仁之方:道德實踐的基本原則
五、仁與學、知:下學而上達
第二章 孟子哲學之道德實踐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 「性」為孟子的人之哲學理解的核心概念──兼論「命」、「心」及「天

一、反對「生之謂性」
二、從「異於禽獸者」的觀點言性
三、從「君子」的觀點言性──兼論「命」
四、即心言性:即心善言性善──兼論「心」
五、性的實質:四端之心
六、心、性、天通而為一:「天」為「性」的形上根源──兼論「天」
第二節 道德實踐
一、擴充
二、附論:存養
註 釋
第三章 荀子哲學之道德實踐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 人之性惡──荀子的人之哲學理解關鍵不在於「性」
一、性
二、性與情、欲
三、性是人人均具有的
四、性惡
五、荀子所言之性無法作為道德實踐的根源
第二節 荀子的人之哲學理解關鍵在於「心」
一、人禽之辨
二、心的意義及類型
三、「解蔽心」的指義
四(解蔽)心與性之關係:以心治性
第三節 道德實踐的基本結構
一、解蔽心的三大功能:虛、壹、靜
二、「心」與「道」的關係
三、「道」是什麼﹖──「道」是道德實踐的客觀判準
四、由知到行:知道→可道→守道以禁非道
註 釋
第四章 綜論──先秦儒家哲學通義
第一節 人之哲學理解
一、人是倫理人
二、人之哲學理解均指向「心」
三、「比」是道德理性
第二節 超越義之天的辯證
一、人之哲學理解是否有一超越根源﹖
二、先秦儒家是何種類型的人文主義﹖
第三節 道德實踐論
一、義利之辨決定道德的本質
二、道德上均強調學習
三、知行合一論
四、自律道德或他律道德﹖
第五章 多瑪斯哲學之道德實踐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 人之哲學理解
一、人與上帝:人是上帝的肖像
二、人是由靈魂和肉體組合而成的─複合實體
三、靈魂的特殊能力:理智與意志
四、附論:人的位格
第二節 道德實踐論
一、人性行為即倫理行為
二、人性行為的結構
三、道德的內在化(或內面化)
四、溫和實在論的倫理觀
五、道德的主觀標準:良知與良心
六、道德的客觀標準:法律
註 釋
第四部 結論
──先秦儒家與多瑪斯哲學之人類道德實踐的基本結構之對觀
第一章 道德實踐的主體性結構之對觀
第二章 道德實踐的超越性結構之對觀
第三章 道德實踐論之對觀
結語:評估與展望
註 釋
參考書目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