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孟荀道德哲學之比較研究
作者:魏元珪
作者(外文):Wei, Yuan-Gui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公偉
李振英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0
主題關鍵詞:儒家思想孔子孟子荀子哲學道德教育邏輯學PHILOSOPHYEDUCATIONLOGIC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4
儒家思想乃我國之精神命脈,興立國之大本,歷代來莫不以儒經為教之主旨。夫六藝
之學實儒經之大典,其中天道人道俱全,疣重道德生命之培養,與人生價值理念之提
升。歷來大儒輩,出皆能本儒者之精,為中華文化創新機運,並扭轉艱危之時局矣。
夫我國文化實有得於儒家之高明睿哲、絜淨精微,以及道家庂貫通天人,同於大通。
因而,歷來莫不以儒、道二家相互遞嬗,蔚為我國文化之主流。近世以還,受西方思
潮激盪,有人厚誣儒家思想乃封建社會之代言人,並為中國進步絆腳石,必去之而後
快。窺庂此輩對儒學真精神,誠未得其底蘊,但惜人牙慧,而效狺狺之吠也。
夫儒者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儒者柔也,言能安、能服人,儒有博學而不窮,篤
行而不倦。儒者之道,自非一般俗儒、陋儒、小人儒所可代表。且就時間發展言,儒
有先儒、後儒之分,吾人應探索原始儒家剛健蓬勃之真精神,以發掘其真諦,斯不厚誣古
人矣。夫儒、道二家實皆學究天人,重在發揚聖者氣象,以通天、地、人為職志,且更
發揮生命之創造精神,以參贊天地之化育。又儒道二家莫不以大其心而體天下萬物為職
志,儒家在乎「時中人」之彰顯,道家則有「太空人」之胸襟,摶扶搖而 上者九萬里
,故能遊心太虛,橫絕蒼溟,縱橫馳騁,據高臨下,以觀照萬物,處處無不顯其通達
融會之際。孟子在儒家中尤能發揮此境,以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
流。是此境者,皆在融貫天人,以達天樂、人樂之極致也。
孔子者乃儒家集大成者,亦學貫天人,極高明而道中庸之大聖,七十子之學,雖未能
予以發揚光大,然迄百餘歲後,有孟荀二子繼出,別立宗風,而為真儒奠立不朽之根
基。歷代來多宗孔孟,以荀子為別派,苟以孟荀同列,則多宗孟而輕荀,但因孟荀二
子所受不同,背景迥異,自有其各別發揮之所在也。
夫莊子南華經,於盜跖、漁父、胠篋三篇雖多詆毀孔聖及其門人,但於秋水篇則推崇
孔聖之人格,且稱之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是亦莊生獨具隻眼處也。五
四運動以還,人多貶儒經,不讀古典,其所得儒家思想,多支離破碎,未得其體系,
且好發譏誚之言,以刺孔孟,此殆小井窺天之輩,不足以語於大海。按孔子首立我國
仁智兼融之思想體系,不以知性主體為人生之發出點,必攝智歸仁,而發為德性主體
,以知德合一,又人相通,內外相貫,主客互融,而立其博大精深之體系。孔子以天
命乃上天對我之教命與命哲,孟子繼之,以天道本誠,重「天」之道德義理性,故天
命者,乃在一己之自貽哲命,因而天道人道相融無間,復以我心具萬善,以仁誠為本
體,天道乃我心觀照,故云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更以上下與天地同
流,是孟子者,亦宇宙境中人,與莊生之同天境界,有異曲同工之妙趣矣殆莊生以泯
滅人間差別相,以齊物方,以達與大化合一。孟子則泯人我之隔閡,以立誠為破人我
之方,以存心養氣俾與大化相通矣。
夫孔子以敬天、畏天為職志,孟子乃轉化為樂天與事天,孔孟二子雖皆重人本,但亦
不離天示也。且孟子尤重心證仁體,力斥功利主義,後人乃奉為亞聖焉。
荀子者乃承仲弓之學統,重乎博文傳經,以知性主體與經驗論為出發點,不承認有德
性心,與德性主體之存在。是以此「心」未能直觀自性,與仁體相照,乃重後天客觀
之法則性,故必以禮法為匡正人心之工具。是其主旨乃在隆禮義殺詩書,荀子以天乃
任運自然,不含意志與義理,故使天人分隔,人天不相應,由是乃由「天人之統」,
而純落入「物統」,其所言之仁義亦必乏形上之根基,乃難免墮入「功利道德」之中
,而重天生人成,戡天役物,天人分職之途。論者多以中國文化苟能循荀子一脈發展
而下,則必有自然科學之萌芽,殊不知荀子之「知性主體」亦重在道德,未重自然科
學之研究,且缺乏純形上學之興趣,是以循荀子之途未必有科學之奇蹟也。
吾人窺孟荀二子同具道德理想價值,且二者同生於戰國末季,其身世經歷如出一轍,
乃能力排眾議,抗懷千載,不隨流俗,誠亦得孔門大儒之宗風也。
孟荀二子去今已二千餘年矣,目睹當今之世,猶一大戰國,其所面臨之險惡,尤勝於
往昔,人慾橫流,形為物役,人但知貴貨而賤德,重物而輕人,好利而忘義,馴至人
人皆為雞鳴而起,純以物欲為人生價值之目標,其去孟子天爵人爵之道遠矣。大至國
際社會,小至人際相處,皆信義掃地,仁德不存,且各種異端邪說雜陳,人心每受蠱
惑,安得有當今之孟鄉「闢邪說,放淫辭」,以收澄清之效耶?
窺今之學子每以儒學為迂闊,為過時,輒不屑一顧,乃盡以歐美社會學說代替之。或
以歷代論儒者已多,著述紛陳,所言皆不出其巢穴,故認不必再行研討,遂乃盡棄儒
經,以致形成精神文化上之大空虛。豈知儒家精神乃我國文化命脈之所繫,夫事有先
後,道無古今,是儒家之大義,於今猶有可取者在。今人復有見於歐美之科技日新月
異,武器競逐,每況愈厲,遂乃以科技為至上,人文思想乃不屑一顧,殊不知科技形
發展,人心愈形險詐,誠如莊子所云:「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
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天地篇)是後世必有因機心而喪生者矣,夫窺今日之
社會,莊生有見於前也。
按孟荀二子之道德思想,乃針對亂世而發,對當時之世道人心頗有裨益,對於當今世
代亦同具價值,故特不惴淺陋為孟荀二子作道德哲學之惢較一文,茲因學淺才疏,未
竟所言,伏冀先進有所賜教焉。
本文寫作中,惠蒙黃師公偉,李師振英,指點大系與重點,且逐一審閱內容,多所斧
正,對撰寫過程極有裨益,特此敬向二師致崇高之敬意焉。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