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代唐詩學
作者:蔡瑜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AI, YU
校院名稱:國立台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吳宏一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0
主題關鍵詞:宋代唐詩學詩體論杜甫李白韓愈SONG-DYNASTYDUFULIBAIHANY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1) 博士論文(10) 專書(6)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0
1.宋代 SONG-Dynasty
2.唐詩學
3.詩體論
4.詩
5.杜甫 DU, FU
6.李白 LI, BAI
7.韓愈 HAN, YU
國立臺灣大舉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宏一先生 WU, HONG-YI
宋代唐詩學
研究生:蔡瑜撰 CAI YU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中國的詩歌發展到唐朝時,無論題材、體裁、表現技巧乃至於風格,都展現了成熟絢
爛多采多姿的風貌,可謂文學史上輝煌的一頁。唐詩與漢賦、宋詞、元曲等,在文學
史家的眼中,分別代表著一朝的文學成就,同時也指明了某種文學體製的極盛時代。
而且,由於詩教傳統的根深柢固,及詩作感蕩人心、引發共鳴的層面既深且廣,似乎
使唐詩藝術境界較其他的文學體製更為深入人心,普獲人們的賞愛,遂成後代鑑賞、
究析甚至仿效的對象,享有歷久不衰的盛名。尤其是自宋以後,唐詩與宋詩地位的互
相消長,激烈的辯爭下,雖然不乏意氣之勇,但也因此使唐宋詩的特質被挖掘得更加
深入,積累了異常豐富的研究資料。唐詩研究不但是每一個朝代必不可少的詩學課題
,同時也左右了整個學理論史的發展。唐詩彷彿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時刻激發著讀者美感的領會、創作的意圖、甚至對文學原理的思辨。因此就歷史的流
變而言,後代對於唐詩之研究的發展,實是詩論史的重要課題。就因為對方唐詩的關
注、批評歷代有之,而每個時期又各具特色,因此唐詩學是具有發展性的,其本身的
流變應該獲得較為集中的研究彰顯唐詩研究的歷史意義。
所謂「唐詩學」的名稱即由此認識而起,指對於唐詩研究的種種,就如所謂詩經學、
易學、文選學(或選學)、杜詩學一樣,什麼學即指對什麼的研究,詩經學為對詩經
的研究,文選學為對文選的研究,「唐詩學」一詞中「唐詩」為專門詞彙,故「唐詩
學」即指對唐詩的研究。由此角度來看,唐詩學的命名頗合傳統的習慣,極易理會,
原無甚可爭議之處。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唐為朝代名,「詩學」被用來翻譯西
文的 poetics ,亦為專有名詞,似乎就不能如文選學那麼單純。因而唐詩學或有兩
讀的可能,即「唐詩、學」與「唐、詩學」,前者指對於唐詩的研究,為本文所取義
,後者即成為唐朝本身對於詩研究,實有引起混淆誤解的可能。由於兩讀皆有理據,
本文便須加以約定。在本文中將以「唐詩學」代表後代對唐詩的研究,「唐代詩學」
表示唐朝當代的詩學理論,當然,唐人對本朝詩的研究和反省,自亦可稱為「唐代唐
詩學」,屬於「唐代詩學」的一部份 1。依此類推,「宋詩學」、「宋代詩學」亦有
此別。由是而觀,「宋代唐詩學」自屬「宋代詩學」的一部分。
二、「唐詩學」的性質
羅根澤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中,曾將廣義的文學批評分為文學裁判、批評理論、文學理
論三部分 2,並且認為文學裁判的職責是批評過去的文學,文學理論的職責是指導未
來的文學,而批評理論的職責則是指導文學裁判。而斷言「西洋的文學批評偏於文學
裁判及批評理論,中國的文學批評偏於文學理論。」他所持的理由乃是:中國文學批
評的目的「大半側重指導本來文學,不側重裁判過去文學。」3 若就中國文學批評家
終極的意圖,以及批評家多由作家充任的現象而言,中國文學批評的性質,確實是以
指導創作為主要目的;但是,若就過程而言,文學理論的展現往往並非直接的,而是
透過深刻檢討前人作品的行動,才漸漸地加以歸納而來。因,此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
,批評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藉著分析品評前人或別人的作品,來達致指導創作的目的
,所以雖然不是「為批評而批評」,乃是「為創作而批評」,但是為了有正確的創作
指導,而於批評中所作的深思熟慮,可謂附庸反為大國,其重要性實不容忽視。因此
,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中,指導創作與批評前人作品,實具有相互依存的關係。故而我
們認為中國並不缺乏文學裁判,唯此裁判是具有建設性的,沒有文學裁判的基石,中
國的文學理論也無由產生。中國雖較乏體系明晰完整的批評理論,但是,並不表示中
國沒有嚴謹的批評觀念支持著批評活動,只是尚須對其實際批評活動作一番現代詮釋
,才能展現其中的精義。
實則,「唐詩學」的概念,即頗能反映出此一中國文學批評的特殊性質。本來,「唐
詩學」是中國詩學的一部分,自然終極目的仍在於指導創作,但是「唐詩學」的名稱
卻有一種特殊的意味;「唐詩」是既成的文學作品,「唐詩學」自然以作品研究為主
,所以,蔚為大觀的實際批評活動成為研究的主體,但卻負指導創作的責任。因此,
宋代唐詩學的研究主旨即在於透過宋人對於唐代詩人的品騭、作品的賞析,來尋索宋
人觀念中的唐詩面貌與品賞準則,以及宋人經由對唐詩的評析,所透發出之美感的取
向、文學理型的省思、批評原理的創發,乃至於創作技巧的參悟;亦即要從宋人對唐
詩的實際批評裡,建構出宋人觀念中的唐詩世界,並彰顯宋人對批評與創作的省思。
我們期望不因為其繁瑣的表面,而掩蓋了其內在觀念的整體性。由此可知,本文所謂
的「唐詩學」是文學批評的課題,乃探討由唐詩評論所形成的詩學,側重其具有文學
批評價值的層面。
三、為何選擇「宋代」為研究對象
至於本論文何以在歷代「唐詩學」中選擇宋代為討論的時空,可分兩方面來說明:
其一,宋代是對唐詩進行整體研究的開端,因為唐朝本身及五代雖曾對唐詩進行若干
檢討,但層面未廣,亦非整體。且自五代兵亂之後,宋人對於唐人詩集的輯佚、刊刻
、校勘、箋註實厥功甚偉,沒有宋人對於唐人詩集的努力,唐詩是否能有今日的地位
,實未可言,而宋人在此基礎上對唐詩的評論亦顯得憑據深厚。此外,更重要的是許
許多多討論唐詩話頭,在今日說來乃耳熟能詳的常識,原都是宋人的「創見」,這些
創見在後代或奠立不易的基礎,或引起熱烈的討論,如杜甫崇高地位的完成、詩史觀
念的確立,李白仙才特質的發掘,李杜優劣的衡量,韓詩特徵的深究,以及唐詩各體
差異的分辨,盛唐、晚唐風格的對照等等,無論是指引後人理解、體會唐詩的方向,
或引起後世眾多的紛爭,宋人的評論都具有篳路藍蔞之功及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
宋人的許多觀念和方法都具有開創的意義。故欲了解「唐詩學」的發展,「宋代唐詩
學」實不可不先探討。
其二,在中國詩史上,唐詩與宋詩的風格表現,往往被對立起來;而在中國文學批評
史上,主唐詩與主宋詩的爭議,也佔據了元明清詩論史中極為重要的篇幅。然而,在
宋代的情況卻是:宋人既推崇唐詩,又善於發現唐詩的好處,更勤於鑽研唐詩的詩法
以學習唐詩 1 ,這實是一件相當矛盾而耐人尋味的弔詭現象,其中的問題是宋人的
實際創作不可思議地與理論、理想背離了呢?抑或是宋人原就意識到要在唐人未及處
用力,以形成自己的風格,學習唐詩只是一個過渡現象?還是宋代的詩歌原未易一概
而論,存在著似唐與反唐的兩種趨向?無論如何,宋詩的形成與學習唐詩間顯然存在
著辯證的發展關係。
要全面解決唐宋詩之爭的問題,必須結合:「唐詩是什麼?」、「宋詩是什麼?」、
「唐宋詩的差異為何?」、「唐宋詩的爭議為何?」等多方面的理解,才能周延的解
釋這個批評史上的問題。而其中最應該問的問題應是:「差異與爭執是如何產生的?
」由於這項差異的反省與爭執實肇端於宋,我們尤須從宋人自省的角度先探討這個關
係,而其中宋人「如何看唐詩?」、「看到了什麼?」以及「為何這麼看?」無疑是
問題的關鍵所在。先了解這個層面的問題,唐、宋詩背離的弔詭現象才可能解決。
過去學者在唐詩方面的研究,無論是個別的或是綜合性的,可謂汗牛充棟;對於宋詩
的研究也有急起直追的態勢;至於唐宋詩差異的分析以及唐宋詩爭議的歷史,也不乏
關注之人,唯獨在「宋人如何評論唐詩」這個環節,還缺乏整體的研究。過去對於「
宋人與唐詩的關係」的研究,比較著重於創作學習的角度,詮釋的是宋詩而非「宋人
如何評賞唐詩」。間有敘及宋人如何評論唐詩者,往往是附於專家研究之中,主要在
證成批評家整體的詩學觀念,篇幅既受限制,重點也不能集中在評論唐詩的「觀點」
,上對於整體認識宋人如何看唐詩的問題,仍有歉然。
因此,本書希望具體展現宋人評論唐詩的觀點及思辨過程,綜理出宋人的美感取向,
提供探討唐宋詩背離原因的參考,使批評史上一系列唐宋詩的爭執,具有一個極具自
省特質的開端;換言之,在整個唐宋詩之爭的歷史脈絡中,宋人如何面對唐詩、如何
評價唐詩、如何反省唐宋詩差異的問題,是我們認為必須具體解決的課題。
因此,研究「宋代唐詩學」的意義,就第一項而言,它是整體研究唐詩的開端,其開
創性不容忽視。就第二項而言,它提供唐宋詩爭議中,宋人自己如何看唐詩、如何反
省唐宋詩關係這個環節的解釋。因此,它本身不但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一大課題,
同時,也有助於批評史上另一個重要問題的認識與理解。#1033202P.AB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