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維接受史 : 以唐宋為主
作者:王家琪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臺北:文津
集叢:博士文庫. 儒林選萃;45
ISBN:9789576689628
主題關鍵詞:唐詩詩評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7
期刊論文
1.邱瑞祥(1997)。王維佛理詩之分類及淵源。貴州大學學報,19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瑞祥(1999)。宗教詩歌與詩歌中的宗教--從王維的佛理詩看佛教理念對文學的浸潤。貴州大學學報,199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畢寶魁(1998)。王維安史之亂「受偽職」考評。遼寧大學學報,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健(200112)。「詩話總龜」中所展示的詩學評論。國立編譯館館刊,30(1/2),189-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志清(200309)。王維文學史地位浮沈的反思。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志清(2008)。從《中興間氣集》看盛、中唐過渡期的王維接受。文學遺產,2008(6),132-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盧燕平(2003)。20年來國內王維與佛禪關係研究述評。許昌學院學報,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德玲(20040900)。「樂府詩集」體例與收詩之商榷。中國學術年刊,26,105-119+2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輝斌(2005)。論王維的樂府詩。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5),95-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輝斌(2010)。唐後樂府詩與音樂的關係。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7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麗娛(2007)。唐代的常朝與追朝。文史知識,2007(11),6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袁曉薇(2009)。解讀一個“全面的典型”--王維詩歌接受史研究芻議。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當前、曹旭(2009)。論宋代詩話匯編的三種編排體例。江淮論壇,2009(5),179-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喻意志(2009)。宋人對樂府詩所作的總結。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9(4),3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尚勇(2010)。郭茂倩《樂府詩集》的編輯背景與刊刻及校理。樂府學,5,112-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高評(20101200)。《詩人玉屑》之編印與宋代詩學之傳播:詩話筆記之徵引與寫本印本之反應。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10(2)=16,81-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焦印亭(201005)。劉辰翁詩文評點特徵尋繹。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3),129-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以武(1997)。唐代和詩的演變論略。社科綜合,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志清(200611)。道學視域的王維解讀。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輝斌(200705)。王維「接受僞署」考評。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葉當前(200509)。論三大宋代詩話總集的詩學思想--《詩話總龜》、《苕溪漁隱叢話》、《詩人玉屑》的詩學思想比較研究。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4(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浩遜(2005)。從唐代接受層面看王維詩歌的歷史地位。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6(10),2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翔明(2006)。崇尙“自然”--試論劉辰翁文學創作觀。井岡山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沈文凡、王海霞(2006)。唐代大曆詩人李嘉祐研究述評。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凌朝標、高軍強(2007)。論《唐詩三百首》失選賈至、杜甫等唱和詩。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孫明君(2007)。天下文宗、名高希代--唐代宗期待視野中的王維詩歌。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海(2008)。主體隱喻,文本空間,讀者拓展--關於文本詮釋與過渡詮釋的思考。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祥(2008)。宋人論王維述評。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2(2),7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進(2010)。宋金元王維接受研究。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羅煥玉(2010)。音樂與樂府詩關係探微。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瀏(2010)。魏慶之及《詩人玉屑》叢考。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凌郁之(2010)。《萬首唐人絕句》版本源流與文獻價值的重新認識。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海鷗、梁穗雅(2005)。北宋“話”體詩學論辨。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6-31+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蔡振念(20091200)。論唐代樂府詩之律化與入樂。文與哲,15,61-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雙英(19950300)。論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的編纂方法及其寓義。中華學苑,45,367-4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顏崑陽、蔡英俊、鄭毓瑜、吳浩宇(20080600)。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現代視域與方法--「百年論學」學術對談。政大中文學報,9,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健(20040500)。魏慶之及《詩人玉屑》考。人文中國學報,10,123-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許建崑(20080700)。唐傳奇歷史素材的借取與再創--以王維、王之渙故事為例。東海中文學報,20,9-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趙以武(1997)。「和意不和韻」:試論中唐以前唱和詩的特點與體制。甘肅社會科學,1997(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葛曉音(1982)。王維,神韻說,南宗畫--兼論唐代以後中國詩畫藝術標準的演變。文學評論,1982(1),122-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歐麗娟(200909)。論王維詩歌中理性觀照的人格特質與表現模式。文化視域的融合--第九屆第九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柳晟俊(1978)。王維詩與李朝申緯詩之比較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淑容(2005)。明代詩話論王維(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淑雲(2006)。王維接受情況研究(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如薇(2010)。唐人舊題樂府詩的繼承與新變--以《樂府詩集》所載為核心(博士論文)。逢甲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柳惠英(1999)。《河嶽英靈集》選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政德(2001)。王維禪詩創作技巧與藝術風格之研究(碩士論文)。玄奘人文社會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思霈(2006)。清代詩話論王維(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賴靜玫(2003)。劉辰翁詩歌評點析論--以唐代詩歌為研究中心(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桂香(1983)。詩佛王維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志楣(1991)。維摩詰經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蜀蕙(1993)。文學觀念的因襲與轉變--從文苑英華到唐文粹(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怡如(2008)。中國山水詩表現模式之嬗變:從謝靈運到王維(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杜昭瑩(1993)。王維禪詩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瑜(1990)。宋代唐詩學(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傳席(2001)。中國山水畫史。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惇、劉象愚(1988)。比較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遍照金剛、盧盛江(2006)。文鏡秘府論彙校彙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4)。王摩詰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米山寅太郎、高橋智(2005)。王右丞文集。東京都:古典研究會: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定保、姜漢椿(2002)。唐摭言。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辰翁(1960)。王右丞詩集。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辰翁、顧起經、王維(1970)。類箋王右丞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阮閱、周本淳(2005)。詩話總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應麟(2004)。詩藪。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毛晉(2008)。唐人選唐詩。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殿成(1962)。王摩詰全集箋注。臺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士禛(1999)。唐人萬首絕句。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莊申(1972)。中國畫史研究續集。臺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傳譽(1972)。王維傳記資料。台北巿:天一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賢德(1973)。王維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貽焮(1980)。唐詩論叢。長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運熙、顧易生(1985)。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運熙、顧易生(1986)。王維傳記資料8。上海巿: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鐵民(2006)。王維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維、陳鐵民(2009)。新譯王維詩文集。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維研究編委會(1991)。王維研究。北京:工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文忠(2007)。文學美學與接受史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傅璇琮(2000)。唐代文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繼中(2000)。栖息在詩意中:王維小傳。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蔡鎮楚(2006)。中國詩話珍本叢書。北京:北京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楊文生(2002)。王維詩集箋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亮偉(2003)。涵泳大雅:王維與中國文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剛、師長態(2003)。王維研究。瀋陽市:遼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令狐楚、殷璠(2005)。唐人選唐詩。北京:昆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呂光華(2005)。今存十種唐人選唐詩考。新北市永和區:花木蘭文化工作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戴揚本(2005)。新譯唐才子傳。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袁行霈(2005)。唐詩風神及其他。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嚴善錞(2005)。文人與畫:正史與小說中的畫家。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克襄(2006)。河嶽英靈集注。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林淑貞(2007)。近五十年臺灣地區古典詩學研究概況:以1949-2006年碩博士論文為觀察範疇。臺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錢林森(2007)。法國漢學家論中國文學(古典詩詞)。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韋賓(2007)。唐朝畫論考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友冰(2008)。新時期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述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璜生、胡光華(2008)。中國畫藝術專史。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龔鵬程(2008)。中國詩歌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輝斌(2008)。王維新論考。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志清(2008)。縱橫論王維。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楊曉靄(200801)。宋代聲詩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鍾琇(2008)。唐代和詩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韋力(2009)。古書題跋叢刊。北京市: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韓寧(2009)。鼓吹橫吹曲辭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傳飛(2009)。相和歌辭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曾智安(2009)。清商曲辭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煜(2009)。新樂府辭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蔡鎮楚、胡大雷、周滿江、張葆全(2010)。宋代詩話選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吉川幸次郎(1968)。宋詩概說。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入谷仙介(1981)。王維研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伊藤正文(1983)。中國の詩人:王維。東京都:集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伊藤正文、譚繼山(1984)。審美詩人:王維傳記。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羅曼‧英加登、陳燕谷、曉未(1988)。對文學作品的藝術認識。北京:中國文聯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安伯托•艾柯、柯里尼、王宇根(2005)。詮釋與過渡詮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張健(1994)。王士禛〈論詩絕句〉三十二首箋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魏慶之、王仲聞(2007)。詩人玉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王士禛、張宗柟、戴鴻森(2006)。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王夫之、任慧(2008)。唐詩評選。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師常泰(1996)。王維研究.。西安市: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2005)。王右丞文集。東京:靜嘉堂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李昉(1990)。文苑英華。台北市: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劉維崇(1983)。王維評傳。台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鐵民(1990)。王維新論。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呂肖奐(2002)。宋詩體派論。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劉中文(2006)。唐代陶淵明接受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孟浩然、李景白(1988)。孟浩然詩集校注校。四川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王讜、錢熙祚(1959)。唐語林。台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孫琴安(1987)。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郭紹虞(1983)。宋詩話考。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何文煥、丁福保(2003)。歷代詩話統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陳允吉(1988)。唐音佛教辨思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何玉蔚(2009)。對「過度詮釋」的詮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胡遂(1998)。中國佛學與文學。長沙市: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洪邁(1983)。萬首唐人絕句。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張錫坤(199207)。禪與中國文學。吉林:吉林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孟浩然、佟培基(2000)。孟浩然詩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Owen, Stephen、王柏華、陶慶梅(2003)。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李肇(1983)。唐國史補。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辛文房(1969)。唐才子傳。臺北市: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郭紹虞、富壽蓀(198312)。清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蕭麗華(1997)。唐代詩歌與佛教。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吉川幸次郎、鄭清茂(1977)。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蕭麗華(1991)。王維:道心禪悅--詩佛。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Owen, Stephen、賈晉華(2007)。盛唐詩。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傅璇琮(2003)。唐代詩人叢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丁福保(1983)。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封演(1984)。封氏聞見記。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龔鵬程(2009)。中國文學史。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歐陽修、宋祁、沈德潛、葉酉(1983)。新唐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陳文忠(1998)。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張以寧、吳文治(1997)。明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蔣寅(2007)。大曆詩人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Gadamer, H. G.、洪漢鼎(1993)。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上海:臺北市:上海譯文出版社: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鈴木敬、魏美月(1987)。中國繪畫史。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郭茂倩(1979)。宋本樂府詩集。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魏慶之(1983)。詩人玉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樂黛雲(1988)。中西比較文學教程。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向回(2009)。雜曲歌辭與雜歌謠辭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袁綉柏、曾志安(2009)。近代曲辭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莊申(1971)。王維研究。香港:萬有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陳傳席(1988)。中國山水畫史。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傅璇琮(1999)。唐人選唐詩新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李劍鋒(2002)。元前陶淵明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王仁裕、姚汝能、曾貽芬(2006)。開元天寶遺事‧安祿山事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高木森(199206)。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皮述民(1999)。王維探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Iser, Wolfgang、金元浦、周寧(1991)。閱讀活動:審美反應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仇兆鰲(1984)。杜詩詳注。臺北市: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李淼(1993)。禪宗與中國古代詩歌藝術。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張彥遠(1983)。歷代名畫記。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李珍華、傅璇琮(199209)。河嶽英靈集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傅璇琮、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柳晟俊(1987)。王維詩研究。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楊文雄(19880000)。詩佛王維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沈德潛(1979)。唐詩別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孫昌武(1996)。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沃爾夫岡.伊瑟爾、陳定家、汪正龍(2003)。虛構與想像:文學人類學疆界。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任半塘(1982)。唐聲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Jauss, Hans Robert、顧建光、顧靜宇、張樂天(1997)。審美經驗與文學解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龍協濤(1993)。文學讀解與美的再創造。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鍾惺、譚元春(2002)。唐詩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周裕鍇(2003)。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張伯偉(2006)。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劉學鍇(2004)。李商隱詩歌接受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孫琴安(1999)。中國評點文學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鄒雲湖(2002)。中國選本批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許總(1994)。唐詩體派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許總(1994)。唐詩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楊文雄(2000)。李白詩歌接受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趙以武(1997)。唱和詩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龍協濤(2004)。文學閱讀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葛曉音(1998)。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李昉、汪紹楹(1961)。太平廣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胡仔、廖德明(1982)。苕溪漁隱叢話。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郭紹虞(1980)。宋詩話輯佚。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蔡鎮楚(2001)。中國詩話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姚鉉(1962)。唐文粹。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孫光憲、吳文治(1998)。宋詩話全編。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胡震亨(1982)。唐音癸籤。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葛路(1987)。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楊蔭瀏(1981)。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王維、陳鐡民(1997)。王維集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De Man, Paul(1971)。Blindness and Insight: Essays in the Rhetoric of Contemporary Critici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7.孫琴安(2005)。唐詩選本提要。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董誥(1979)。全唐文。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王夫之、丁福保(1971)。清詩話。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劉昫(1975)。舊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孫昌武(1988)。佛教與中國文學。上海: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朱景玄(1983)。唐朝名畫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謝海平(1996)。唐代文學家及文獻研究。麗文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Holub, Robert C.、董之林(1994)。接受美學理論。駱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伊莉莎白.弗洛恩德、陳燕谷(1994)。讀者反應理論批評。駱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王岳川、金元浦(1998)。接受反應文論。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李林甫、陳仲夫(1992)。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鄭處誨(1985)。明皇雜錄補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凌郁之(2006)。洪邁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吳相洲(2004)。唐詩創作與歌詩傳唱關係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柯慶明(1983)。附錄二:王維詩的性質與分類。文學美綜論。台北市: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凌子鎏(1985)。唐詩選本王維詩採選統計。珠海學報。台北市:成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焦印亭(2010)。劉辰翁評點王維詩著作敘錄。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