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
作者:卓清芬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吳宏一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清末四大家王鵬運況周頤鄭文焯朱祖謀詞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6)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1
本文旨在探析清末四大家王鵬運、況周頤、鄭文焯、朱祖謀在詞學、創作以及詞籍校勘整理等方面的成就與貢獻。
首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方法,並評述前人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將清末四家視為一個群體,而不是一個派別,觀察彼此影響的痕跡及互動情形,既重視四家因應時代及文學思潮的整體性,也不忽略個別之間的差異性。
第二章說明清末詞壇概況:從清代中葉詞學理論的影響、詞學集團的活動狀況、創作內容的特色、詞壇風氣探析、詞籍編纂出版情形等五個方向掌握四家詞學及創作背景。
第三章闡釋四家詞學理論:其中王鵬運、朱祖謀的論詞資料甚少,須從詞話、序跋、書函、眉批等處鉤掘;學者對況周頤、鄭文焯的詞論也有詮釋上的差異,本文從文本探索,尋繹諸家的理論脈絡,以期接近作者原意,並對爭議性較多的況氏重拙大、詞境與詞心等理論提出個人的見解。
第四章分析四家詞作:以時間為經,生平要事為緯,析論每個階段的重要作品,並述及作品藝術、風格等個人特色。文中對諸家傳記資料或後人評述的錯誤均有詳細的考辨。
第五章歸納四家對古代詞籍的整理與貢獻:從諸家實際校勘批點的古代詞籍和編纂刊刻的詞集叢書著手,分為詞籍校勘、整理考辨、編選詞集、研討詞律四個部分,論述諸家的研究心得與貢獻。
第六章說明四家的地位、成就及影響,為免浮泛,所論皆以可確切掌握的實際例證為準。
第七章結論:總結全文要點,綜論諸家在詞論、創作方面的異同和個人特色,認為四家上集清末詞學之大成,下啟民國詞學,兩宋詞人的評價和詞籍考核研究的風氣均受其影響,實居承先啟後的樞紐地位。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目錄類
黃文吉編:《詞學研究書目 1912─1992》,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4月。
林玫儀主編:《詞學論著總目 1901─1992》,臺北,中央研究院文
哲所,民國84年。
﹝二﹞傳記資料
孫 雄編:《道咸同光四朝詩史》,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0年。
朱汝珍輯:《詞林輯略》,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4
年。
汪兆鏞纂錄:《碑傳集》,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4
年。
繆荃孫編:《續碑傳集》,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4
年。
閔爾昌編:《續碑傳集補》,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國
74年。
蔡冠洛編纂:《清代七百名人傳》,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
民國74年。
馬宗霍輯:《書林藻鑑》,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4
年。
邵鏡人撰:《同光風雲錄》,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國
74年。
金梁輯錄:《近世人物志》,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國
74年。
高拜石校注:《『光宣詩壇點將錄』校注》,清代傳記叢刊,臺北,
明文書局,民國74年。
震 鈞編:《國朝書人輯略》,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
國74年。
張維屏 :《國朝詩人徵略》,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
國74年。
李 恆 :《國朝耆獻類徵》,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
國74年。
牟世金:《中國古代文論家評傳》,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年8月。
﹝三﹞詞學資料
吳宏一、葉慶炳編:《清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臺北,成文出版社,
民國68年9月。
郭紹虞編:《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臺北,華正書局,民73年。
夏承燾:《天風閣學詞日記》,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12
月。
錢仲聯編:《清詩記事》﹝光宣朝卷﹞,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年。
張惠民:《宋代詞學資料匯編》,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3年。
施蟄存主編:《詞籍序跋萃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年12月。
尤振中、尤以丁編著:《清詞紀事會評》,安徽,黃山書社,1995
年12月。
嚴迪昌編:《近現代詞紀事會評》,安徽,黃山書社,1995年12月。
﹝四﹞四大家相關著述
朱祖謀校:《夢窗詞集補》,臺北,世界書局,民國47年。
況周頤 :《蕙風叢書》,上海,中國書店印本,民國14年。
況周頤 :《蕙風詞》,臺北,世界書局,民國55年。
鄭文焯 :《大鶴山房全書》,清光緒三十年蘇州周氏刊本。
鄭文焯 :《樵風樂府》,臺北,世界書局,民國70年。
朱祖謀 :《彊村語業》,臺北,世界書局,民國56年。
朱祖謀校:《白石道人歌曲》,臺北,世界書局,民國56年。
王鵬運等:《薇省同聲集》,臺北,學生書局,民國61年。
王鵬運 :《半塘定稿》,臺北,學生書局,民國61年。
王鵬運 :《庚子秋詞》,臺北,學生書局,民國61年。
劉映華 :《王鵬運詞選注》,桂林,廣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
況周頤 :《餐櫻廡詞話》,臺北,廣文書局,民國75年
鄭文焯 :《大鶴山人詞話》,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7年
況周頤 :《玉棲述雅》,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7年
王鵬運 :《四印齋所刻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
月。
朱祖謀輯:《彊村叢書》附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
月。
況周頤 :《阮盦筆記五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8年
況周頤 :《香東漫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8年
況周頤 :《蕙風詞話》,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8年。
鄭文焯校、柳永著:《樂章集》,臺北,廣文書局,民79年。
譚志峰 :《王鵬運及其詞》,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鄭文焯手批夢窗詞》,民85年6
月。
﹝五﹞文學史、詞史
華仲麐:《中國文學史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局,民國54年。
王 易:《詞曲史》,臺北,廣文書社,民60年。
張建業、李勤印:《中國詞曲史》,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5年8
月。
錢基博:《現代中國文學史》,臺北,明倫出版社,民國60年。
嵇 哲:《中國詩詞演進史》,臺北,華聯出版社,民國61年11月。
劉毓盤:《詞史》,臺北,學生書局,民國61年。
胡雲翼:《中國文學史》,臺北,華正書局,民國64年2月。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主編:《中
國文學講話─清代文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66年。
黃保真等:《中國文學理論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年12月。
任訪秋:《中國近代文學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88年11
月。
金啟華:《新編中國文學簡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1
月。
黃拔荊:《詞史》﹝上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
嚴迪昌:《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1月。
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
年2月。
金啟華:《中國詞史論綱》,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年4月。
黃 霖:《近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2
月。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6月。
方智範、鄧喬彬、周聖偉、高建中:《中國詞學批評史》,北京,中
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7月。
﹝六﹞詞集、別集
龍沐勛校箋:《東坡樂府箋講疏》,臺北,廣文書局,民國61年。
朱鶴齡箋註:《李義山詩集》,香港,中華書局,1978年。
納蘭性德:《通志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吳則虞校:《山中白雲詞》,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曹樹銘校編:《蘇東坡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2年12月。
羅忼烈箋注:《周邦彥清真集箋》,香港,三聯書店,1985年2月。
龍沐勛校箋:《東坡樂府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7年5
月。
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
劉尚榮:《傅幹註坡詞》,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7月。
楊鍾賢:《酒邊詞箋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
薛瑞生校註:《樂章集校註》,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12月。
陳維崧:《陳迦陵文集》,臺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
朱彞尊:《曝書亭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
﹝七﹞詞選
梁令嫻編:《藝蘅館詞選》,上海,中華書局,民國24年5月。
王 煜:《清十一家詞鈔》,上海,正中書局,民國25年6月。
陳匪石:《宋詞舉》,臺北,正中書局,民36年4月。
江 陰編選:《清代名家詞選》,臺北,中國文化促進社,民國43
年。
朱祖謀 :《詞別》,臺北,世界書局,民國51年。
朱祖謀編:《滄海遺音集》,臺北,世界書局,民國51年。
楊家駱主編:《近代詞選三種》,臺北,世界書局,民國51年。
黃燮清:《國朝詞綜》續編,臺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民國55
年。
譚 獻輯:《篋中詞》,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0年。
葉恭綽編:《廣篋中詞》,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0年。
羅 琪編選:《中國歷代詞選》,臺北,宏業書局,民國60年1月。
端木埰選錄,何廣棪校評:《宋詞賞心錄校評》,臺北,正中書局,
民64年10月。
陳慎初輯:《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5年。
戈 載:《宋七家詞選》,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67年。
龍榆生編選:《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唐圭璋編:《全金元詞》,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王 昶:《國朝詞綜》,臺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民國70年。
王 昶:《國朝詞綜》二集,臺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民國70
年。
張伯駒、黃君坦選:《清詞選》,河南,中州書畫社,1982年。
鄭騫編注:《詞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民國71年。
鄭騫編注:《續詞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71年。
葉恭綽編:《全清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5月。
夏承燾、張璋編選:《金元明清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年。
于在春編:《清詞百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丁紹儀輯:《清詞綜補》,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2月。
戴安常選編:《近代蜀四家詞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年4月。
徐 珂選輯:《清詞選集評》,北市,中國書店,1988年3月。
唐圭璋主編、鍾振振副主編:《金元明清詞鑑賞辭典》,南京,江蘇
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
王步高主編:《金元明清詞鑑賞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
年4月。
賀新輝主編:《全清詞鑑賞辭典》,北京,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6
年12月。
何瑞澄選析:《清詩詞賞析》,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嚴迪昌:《金元明清詞精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朱祖謀編、唐圭璋箋注:《宋詞三百首箋注》,臺北,書林出版有限
公司,民國79年。
錢仲聯選注:《清詞三百首》,長沙,岳麓書社,1992年1月。
曾德圭編:《粵西詞載》,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年7月。
白壽彞、啟功、郭預衡、李修生主編:《文史英華─詞卷》,長沙,
湖南出版社,1993年12月。
陳邦炎編:《詞林觀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田 遨編選:《清詞精選評注》,青島,青島出版社,1994年12月。
張德鴻、劉平都編:《近代詞選釋》,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1995
年12月。
﹝八﹞詩話、詞話
郭則澐:《清詞玉屑》,蟄園校刊本,民國25年。
臺靜農編:《百種詩話類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63年5月。
丁仲祜編:《清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民66年5月。
何文煥編:《歷代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民71年2月。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6月。
王季友:《芝園詞話》,臺北,源流出版社,民國71年12月。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7年。
吳世昌:《詞林新話》,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年10月。
張葆全:《詩話和詞話》,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民國82年2月。
﹝九﹞詞論
汪 中:《清詞金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54年6月。
吳 梅:《詞學通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9年。
賀光中:《論清詞》,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0年。
廖從雲:《歷代詞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67年6月。
繆 鉞:《詩詞散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民國68年。
徐 珂:《清代詞學概論》,臺北,廣文書局,民國68年。
徐 釚:《詞苑叢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4月。
劉永濟:《詞論》,臺北,源流出版社,民71年5月。
夏承燾:《唐宋詞論叢》,香港,中華書局,1985年9月。
廖輔叔:《談詞隨錄》,香港,三聯書店,1985年。
陳聲聰:《填詞要略及詞評四篇》,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
年6月。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編:《詞學論稿》,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年9月。
時 萌:《中國近代文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0月。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6年12月。
葉嘉瑩:《迦陵論詞叢稿》,臺北,明文出版社,民國76年。
劉永濟《微睇室說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牛仰山編:《中國近代文學論文集1919─1949》﹝概論‧詩文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9月。
馬興榮:《詞學綜論》,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編:《中國近代文學百題》,北京,中國國際
廣播出版社,1989年4月。
吳宏一:《清代詞學四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9年。
劉慶雲:《詞話十論》,長沙,岳麓書社,1990年1月。
饒宗頤:《文轍─文學史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0年
11月。
陳如江:《唐宋五十名家詞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年7月。
謝桃坊:《宋詞概論》,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
繆鉞、葉嘉瑩:《詞學古今談》,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81年
10月。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1994年11月。
楊海明:《唐宋詞縱橫談》,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陳振濂:《宋詞流派的美學研究》,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年11月。
張惠民:《宋代詞學審美理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4
月。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
葉嘉瑩:《清詞選講》,臺北,三民書局,民國85年。
陳文華:《海綃翁夢窗詞說詮評》,臺北,里仁書局,民85年2月。
葉嘉瑩、陳邦炎:《清詞名家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
究所,1996年12月。
葉嘉瑩:《清詞叢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稿》,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
月。
龍沐勛:《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
月。
J. Z. 愛門森:《清空的渾厚》,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9
月。
張利群:《詞學淵萃》-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桂林,廣西師
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張宏生:《清代詞學的建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7
月。
﹝十﹞其他
國史館編:《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印行,民80年6月。
沈 括:《夢溪筆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
楊鍾羲:《雪橋詩話》,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0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啟業書局,民國61年。
洪興祖:《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0年。
李一氓:《一氓題跋》,北京,新華書店,1981年1月。
陳子展:《中國近代文學之變遷》,上海,上海書店影印中華書局1930
版,1982年12月。
陳 銘編:《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第一輯,1983年11月。
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民國73年5月。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民73年9月。
章亞昕:《近代文學觀念流變》,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5月。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1
年。
谷風出版社編輯部:《藝林叢錄》,臺北,谷風出版社,民國75年。
郭延禮編:《愛國主義與近代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
年3月。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年12月。
陳 燕:《清末民初的文學思潮》,臺北,華正書局,民國82年。
孫克強:《雅文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12月。
華南師大近代文學研究室編:《中國近代文學評林》第二輯,廣東高
等教育出版社。
丘振聲:《桂林山水詩-美學漫話》,廣西人民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一﹞目錄類
黃文吉編:〈臺灣近三年詞學研究書目 1993─1995〉,《書目季刊》
第三十卷第一期,民國85年6月,頁64-82。
﹝二﹞詞學資料
龍沐勛輯:〈近代名賢論詞遺札〉,《詞學季刊》創刊號,頁165-170。
張爾田:〈近代詞人逸事〉,《詞學季刊》第二卷第四號,頁174─
182。
朱居易輯:〈近賢論詞遺札〉,《同聲月刊》第一卷第四號,頁143-146。
張爾田:〈與龍榆生論詞書〉,《同聲月刊》第一卷第八號,頁156。
王熙元:〈歷代詞話敘錄〉,《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八
期。
﹝三﹞四大家相關論文
李 微:〈晚清詞人王鵬運〉,《學術論壇》1980年第2期,頁47-
52。
劉 乾:〈王鵬運手校四印齋精抄本《清真集》〉,《文物》1983
年第1期,頁8 7-90。
劉映華:〈論王鵬運的中期詞〉,《學術論壇》1983年第1期,頁
82-86。
劉映華:〈晚清廣西詞人王鵬運的思鄉詞〉,《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1983年第2期,頁88-93。
王海若:〈登高望遠的審美心態─讀王鵬運「八聲甘州‧送伯愚都護
之任烏里雅蘇臺」〉,《文史知識》1989年第5期,頁40-41。
況周頤遺著:〈詞學講義〉,《詞學季刊》創刊號,頁107-112。
昭 民:〈況周頤與蕙風詞話〉,《學術論壇》1980年第4期,頁
66-67。
萬雲駿:〈《蕙風詞話》論詞的鑑賞和創作及其承前啟後的關係〉,
《文學遺產》1984年第3期,頁94-104。
金望恩:〈論況周頤的作詞三要〉,《湖南師院學報》1984年第4
期,頁19-23。
邱世友:〈況周頤詞論管窺〉,《詞學》第四輯﹝上海、華東師範大
學出版社,1986年8月﹞頁21-34。
張利群:〈試析《蕙風詞話》的主體精神〉,《學術論壇》1988年第
1期,頁50-53。
孫維城:〈重拙大:桂派詞學審美基本標準-況周頤詞論研究之一〉,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1989年第1期,頁69-75。
孫維城:〈意境論:《蕙風詞話》的理論核心-況周頤詞論研究之二〉,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3期,頁82-88。
陳月暉:〈評清末詞人況周頤的真實論〉,《學術論壇》1991年第4
期,頁96-100。
劉揚忠:〈從蕙風詞話看金詞發展的幾個問題〉,《陰山學刊》1991
年第4期,頁55-66。
孫維城:〈晚清詞人況周頤簡譜〉,《安徽師大學報》1992年第1
期,頁79-86。
孫維城:〈詞心:婉約詞的心境描述與意象顯現-況周頤《蕙風詞話》
研究之三〉,《安慶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4期,頁44-50。
張利群:〈《蕙風詞話》對傳統意境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廣西師
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頁63-69。
張利群:〈論況周頤《蕙風詞話》的風格說〉,《學術論壇》1992
年第6期,頁80-85。
楊保國:〈蕙風詞話重拙大理論新探〉,《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2
年第3期,頁153-158。
寒冬虹:〈新見況周頤墓誌銘拓本〉,《文獻》1994年第1期,頁
280-283。
孫維城:〈論況周頤《蕙風詞話》對詞法的研究〉,《安慶師範學院
學報》1994年第3期,頁61-66。
吳維中:〈評況周頤的詞境─詞心說〉,《蘇州大學學報》,1994
年第4期,頁76-79。
張利群:〈晚清詞學研究的新開拓-評《況周頤與蕙風詞話研究》〉,
《江淮論壇》1996年第1期,頁106-107。
朱良志:〈桂派詞人研究的一大成果-讀《況周頤與蕙風詞話研究》〉,
《東方叢刊》,1996年第4期,頁241-247。
馮波丁:〈讀《蕙風詞話》漫記〉,《北方論叢》,1996年第4期,
頁76-79。
楊柏嶺:〈推尊詞體─況周頤詞論的主導思想〉,《晉陽學刊》1996
年第5期,頁87-91
鄭文焯:〈大鶴山房未刊詞〉,《同聲月刊》第一卷第五號,頁171-179。
鄭文焯:〈大鶴山房未刊詞〉﹝續﹞,《同聲月刊》第一卷第六號,
頁169-178。
戴正誠編:〈鄭叔問先生年譜〉,《同聲月刊》第一卷第十一號,頁
99-106。
戴正誠輯:〈大鶴先生手札彙鈔〉,《詞學》第六輯,頁65-76。
任銘善遺稿:〈鄭大鶴校夢窗詞手稿箋記〉,《中華文史論叢》,1981
年第一期,頁197-206。
浣 花:〈哀時無地費仙才─談鄭文焯詞的思想內容〉,《滿族研究》
1987年,頁49-56。
李 德:〈風流文采自一家─談鄭文焯詞的藝術特色〉,《滿族研究》
1988年第一期,頁25-34。
李 德:〈現實主義詞人鄭文焯略論〉,《社會科學輯刊》1993年第
3期,頁140-145。
劉崇德:〈關於鄭文焯批校本《清真集》〉,《河北大學學報》,1996
年第3期,頁27-32。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詞學》第一輯至第十一輯。
夏孫桐:〈清故光祿大夫前禮部右侍郎朱公行狀〉,《詞學季刊》創
刊號,頁191-200。
胡先驌:〈評朱古微彊村樂府〉,《學衡》第10期,1922年,收於
牛仰山編《中國近代文學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年﹞頁513-522。
朱彊村、夏承燾作,吳無聞注釋:〈詞學研究通信﹝上﹞〉,《文獻》
第七輯,1981年3月,頁8-14。
朱彊村、夏承燾作,吳無聞注釋:〈詞學研究通信﹝下﹞〉,《文獻》
第八輯,1981年6月,頁66-72。
彭 靖:〈試畫虞淵落照紅─論《彊村語業》〉,《文學評論》1987
年第1期,頁139-147。
張奇慧:〈析朱孝臧「南鄉子」詞〉,《古典文學知識》1990年第2
期,頁42-43。
張滌雲:〈論彊村與彊村詞〉,《杭州大學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1995年9月,頁75-81。
林玫儀:〈論晚清四大詞家在詞學上的貢獻〉,《詞學》第九輯﹝上
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頁148-173。
任亮直:〈椎心泣血的時代悲歌─略論清末四大詞人甲午前後的感時
之作〉,《河南大學學報》第三十四卷第五期,1994年9月,頁
82-84。
﹝四﹞總論清詞
富壽蓀:〈簡論清詞〉,《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85年第2
期,頁194-196。
嚴迪昌:〈老樹春深更著花─清詞述略上〉,《文史知識》1987年第
11期,頁9-13。
嚴迪昌:〈老樹春深更著花─清詞述略下〉,《文史知識》1987年第
12期,頁9-13。
陳 銘:〈清詞的中興與衰微〉,《浙江學刊》,1992年第2期,頁
94-97。
蔣英豪:〈從回到古代到走向世界─清代文學變遷的模式〉,《社會
科學戰線》1992年第2期,頁274-279。
汪泰陵:〈試論清詞的「中興」〉,《貴州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
4期,頁1-5。
錢仲聯:〈清詞平亭的我見〉,第二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
中山大學中文系所印,民國81年11月,頁241-253。
饒宗頤主講,胡曉真整理:〈論清詞在詞史上的地位〉,《中國文哲
研究通訊》第四卷第一期,頁1-5,民國83年3月。
﹝五﹞常州詞派相關論文
張 珂:〈清代的常州詞派與詞人〉,《蘇州大學學報》1985年第2
期,頁39-43。
謝桃坊:〈評常州詞派的理論〉,《學術月刊》1990年第11期,頁
162-169。
蔣哲倫:〈「意內言外」與詞學正變觀〉,《江海學刊》1992年第3
期,頁162-169。
鄔國平:〈常州詞派關於詞與讀者接受的思考〉,《文學遺產》1992
年第5期。
李慈健:〈清末民初常州詞派的情感流向〉,《河南大學學報》第三
十四卷第二期,1994年3月,頁53-58。
方智範:〈常州詞派與近代詞學理論批評〉,《中國文化月刊》第一
八二期,民國83年12月,頁98-110。
張宏生:〈常州派詞學理論的現實呼應-鴉片戰爭前後的愛國詞與詞
境的新拓展,《江海學刊》,1995年第2期,頁175-181。
﹝六﹞近代詞學相關論文
趙伯陶:〈文廷式及其《雲起軒詞》爭議〉,《江淮論壇》1989年第
1期,頁73-79。
宋路霞:〈現代詞人龍榆生及其詞學貢獻〉,《文學遺產》1990年第
4期,頁114─119。
陳 銘:〈論近代學人之詞的基本特徵〉,《學術月刊》1991年第2
期,頁56-61。
徐中玉:〈中國近代文學理論的發展〉,《社會科學戰線》1992年第
1期。
徐中玉:〈略談中國近代詩詞理論的發展〉,《文藝理論研究》1992
年第2期。
蕭鵬〈「吳中七子」與吳派詞人群〉,《詞學》第十一輯,1993年
11月,頁104-126。
陳 銘:〈晚清詞論轉變的核心─以詩衡詞〉,《浙江學刊》1993
年第3期,頁74-79。
謝桃坊:〈梁啟超與近代詞學研究〉,《文學評論》1993年第5期,
頁62-67。
陳 銘:〈近代詞論個性的迷失與重構〉,《浙江學刊》,1994年第
4期,頁72-77。
劉少雄:〈近現代詞學批評方法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四卷new window
第二期,民國83年6月,頁31-35。
嚴迪昌:〈近代詞史的再認識〉,《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六卷第一new window
期,民國85年3月,頁29-42。
﹝七﹞詞論
林佐瀚:〈淺論詞之「疏」「密」〉,《香港聯合書院學報》1966-
67年度,第五期,頁53-61。
吳惠娟:〈詞心初探〉,《北方論叢》,1994年第6期,頁89-96。
徐志平:〈論詞的渾厚與空靈〉,《文史知識》1994年第12期,頁
63-65。
卓清芬:〈顧貞觀詞論探析〉,《中國文學研究》第十期,民國85new window
年5月,頁91-108。
﹝八﹞版本考
吳則虞:〈清真詞版本考辨﹝附版本源流表及清真集考異﹞〉,《西
南師範學院學報》創刊號,1957年5月。
謝桃坊:〈《夢窗詞》的版本與校勘述略〉,《四川圖書館學報》,
1983年第3期,頁40-46。
三、學位論文
吳宏一:《常州派詞學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58年。
丁千惠:《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國67年。
林玫儀:《晚清詞論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new window
國68年。
劉 瑩:《清末四家詞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68年。
羅福強:《清末廣西兩詞人王鵬運與況周頤研究》,香港珠海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
張苾芳《清常州詞派寄託說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國72年
申貞熙:《彊村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74年。
朱美郁《清常州詞派比興說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民國82年。
翁淑卿:《文廷式詞學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2年。
卓清芬:《納蘭性德文學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2年。民國88年由國立編譯館出版印行。
劉少雄:《南宋姜吳典雅詞派相關詞學論題之探討》,臺灣大學中國new window
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3年。民國84年收於臺大出版委員
會編臺大文史叢刊。
羅鈕金:《況周頤詞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國84年。
陳正平:《庚子秋詞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國84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