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姜夔詞接受史
作者:林淑華
作者(外文):Shu-HuaLin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王偉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姜夔姜白石詞接受史接受理論Jiang Kuireception historyreception theor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4
隨著讀者之文化或歷史之轉移改變,豐富了接受史各種角度的檢視,因此如何將多面的讀者呈現,正是接受史著作的重點。本文借用王偉勇老師提出之十個面向,挖掘不同層面讀者之接受概況,一曰他人和韻之作,二曰他人仿擬之作,三曰詩話,四曰筆記,五曰詞籍(集)序跋,六曰詞話,七曰論詞長短句,八曰論詞絕句,九曰評點資料,十曰詞選。筆者就其特性,約可歸納為「選本」、「批評」、「創作」三個面向觀察南宋至清末歷代讀者的接受回饋與響應,再加上「書目版本」輔助了解傳播之狀況,探討姜夔詞之接受史。
在書目版本方面,本文先參考前人著作,按照朝代、以及流傳的不同系統,將白石詞版本研究成果,作一統整。第二部分,乃專就宋代至清代藏書目錄中,歸納白石詞之記載情形,俾更明瞭白石詞,在各代藏書家中之典藏狀況與傳播過程。
在選本方面,按照時代分類,運用統計分析,了解宋、元、明、清詞選選錄姜夔詞之數量與批評訊息,以及讀者(選者)閱讀姜夔詞之期望值。
在批評方面,按照時代分類,在批評、闡釋、理解、反對等等關係中,經由讀者發現與建構之審美視界中,體現了讀者對姜夔獨特視界之解釋,建構姜夔詞在經典作品系譜中之位置。
在創作方面,按照時代分類,運用統計分析仿擬詞、和韻詞、集句詞,檢索詞題、詞序中標明仿擬、追和、集句姜夔等字樣,從歷代作品中,尋找模仿姜夔詞作之跡。
本論文由此四個面向選擇讀者,展現姜夔詞在南宋末、清初之盛大流行,而在元、明、清中期衰落之現象。
Basically speaking, the crucial point of reception history is to display the multicultural views readers possess. Hence, the thesis aims to excavate the receptive conditions from distinctive readers based on the ten classifications Prof. Wang Wei Yong expounded: Responses, Imitations, Shi Hua, Note, Preface and Postscript, Ci Hua, Ci-Poems Evaluation with Ci-Poems, Ci-Poems Evaluation with Poems, Criticisms, and Ci-Poetry.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s stated before, I then classify them into texts, criticism, and writing to observe the receptions and responses of the readers from south-Song to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Going a step further, I use the version-dissecting to add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ssemination and the reception history of Jiang Kui’s Ci.
For one thing, from the version-dissecting, I conclude the systematic researches of Jiang Bai Shi’s Ci and explore the recordings related with from Song to Qing Dynasty for the sake of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collections and disseminations in history. Moreover, I adopt statistics analysis to elucidate the messages from collections and criticisms of Jiang Kui’s Ci and the expectations from the readers (editors). Actually, the unique criticisms, interpretations, and the comprehensions of readers perfectly evaluate the classic status of Jiang Kui’s Ci. Also, the statistics analysis discloses the frequent imitations of Jiang Kui’s Ci in other writings. To sum up, these four specific discussions aforementioned help us have a much clear picture of the popularity and decay of Jiang Kui’s Ci from south-Song to Qing Dynasty.
參考文獻

一、姜夔詞集與研究專著
〔宋〕姜夔著、陳柱箋評:《白石道人詞箋平》,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1930年。
〔宋〕姜夔著、王雲五主編:《白石道人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9月。
陳思:《白石道人年譜》,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遼海叢書》冊25。
〔宋〕姜夔著、夏承燾校輯:《白石詩詞集》,臺北:華正書局,1974年。
〔宋〕姜夔著、黃兆顯箋注《姜白石七絕詩九十一首小箋》,台北 : 河洛出版社,1978年。
朱傳譽主編:《姜白石傳記資料》,臺北:天一出版社,1982-1985年。
〔宋〕姜夔著、杜子莊注:《姜白石詩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宋〕姜夔著、夏承燾校、吳無聞注釋:《白石詞校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
〔宋〕姜夔著、劉乃昌選注:《姜夔詩詞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
〔宋〕姜夔著,孫玄常箋注:《姜白石詩集箋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
殷光熹主編:《姜夔詩詞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4年1月。
〔宋〕姜夔著、夏承燾注:《姜白石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宋〕姜夔著、黃兆漢:《姜白石詞詳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12月。
〔宋〕姜夔著、劉斯奮選注:《姜夔詞選.張炎詞選》,臺北:遠流出版社,2000年6月。
趙曉嵐:《姜夔與南宋文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5月。
〔宋〕姜夔著、韓經太、王維若評注:《姜夔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宋〕姜夔著、陳書良注:《姜白石詞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7月。
〔宋〕姜夔著、劉乃昌編著:《姜夔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10年1月。
賈文昭編:《姜夔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2月。

二、經、史、子部著作

〔漢〕司馬遷撰、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10月。
〔南朝〕劉勰撰、范文瀾註:《文心雕龍註》,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614。
〔元〕脫脫等:《宋史藝文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據八吏經籍志本排印。
〔明〕楊士奇等編:《文淵閣書目》,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國學基本叢書簡編。
〔明〕楊士奇、〔清〕傅維麟:《明書經籍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書目類編》冊3據民國四十八年排印本影印。
〔明〕張萱:《內閣藏書目錄》,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95年。
〔明〕錢溥:《祕閣書目》,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277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鈔本。
〔明〕葉盛:《菉竹堂書目》,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據粵雅堂叢書本。
〔明〕趙用賢藏並編:《趙定宇書目》,《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5年。
〔明〕朱存理:《珊瑚木難》,臺北: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5。
〔清〕倪燦撰、盧文弨訂正:《宋史藝文志補》,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
〔清〕稽璜、曹仁虎等奉敕撰:《欽定續通志.藝文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394。
〔清〕鄭德懋輯:《汲古閣校刻書目》,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叢書集成續編》冊71。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1月。
〔清〕錢曾:《也是園藏書目》,《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5年,清歸安姚氏咫進齋抄本〔國家圖書館藏〕影印,冊16。
〔清〕錢曾:《述古堂藏書目》,《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5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南海伍氏粵雅堂刻本,冊17 。
〔清〕陸漻:《佳趣堂書目》,《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清宣統元年1909章氏四當齋抄本,冊21。
〔清〕彭元瑞:《知聖道齋書目》,《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冊23。
〔清〕彭元端:《知聖道齋書目》,《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冊23。
〔清〕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臺北:廣文書局,1996年。
〔清〕趙宗建:《舊山樓書目》收錄於嚴靈峯編輯:《書目類編》,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據民國四十七年排印本影印,冊34。
〔清〕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臺北:廣文書局,1967年。
〔清〕丁丙藏、丁仁編:《八千卷樓書目》,《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民國十二年1923年錢塘丁氏鉛印本,冊8。
〔清〕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清刻潛園總集本,冊929。
〔清〕徐樹蘭:《古越藏書樓書目》,《明清以來公藏書目彙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崇實書局石印本,冊45。
〔清〕沈德壽:《抱經樓藏書志》,《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冊12
〔清〕陳徵芝藏、〔清〕孫樹杓編:《帶經堂書目》,《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清宣統順德鄧氏風雨樓鉛印本,冊28。
吳引孫:《揚州吳氏測海樓藏書目錄》,《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民國二十年(1931)北平富晉書社石印本,冊14。
劉錦藻:《清朝續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葉德輝:《葉氏觀古堂藏書目四卷》,《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清光緒葉氏元尚齋稿本,冊21。
葉德輝:《郋園讀書志》,臺北:明文書局,1990年12月,戊辰(1928)初夏印於上海澹園。
顧廷龍:《章氏四當齋藏書目》,《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民國二十七年(1938)燕京大學圖書館鉛印本,冊21。
張元濟:《涵芬樓原存善本書目》,韋力編:《古書題跋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冊26。
梁啟超藏、國立北平圖書館編:《梁氏飲冰室藏書目錄》,《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民國22年〈1933〉國立北平圖書館鉛印本,冊29。
羅振常:《善本書所見錄》,嚴靈峯編輯:《書目類編》,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據民國四十七年排印本影印,冊79。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編:《西諦藏書善本圖錄》(附西諦書目),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嚴懋功:《大公圖書館藏書目錄》,《明清以來公藏書目彙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冊43。
劉承幹:《嘉業藏書樓書目》,《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民國抄本,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冊34。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


三、詞集
【選集、別集】
〔五代〕趙崇祚:《花間集》,北京: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紹興十八年晁謙之刻本。
〔五代〕趙崇祚編:《花間集》,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閣刊《詞苑英華》本,臺北:國家圖書館藏。
〔宋〕王炎:《雙溪詩餘》,〔清〕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宋〕何士信編選:《增修箋注妙選群英草堂詩餘》,臺北:國家圖書館藏,元至正癸未(3年,1343年)盧陵泰宇書堂刊本。
〔宋〕何士信選編:《增修箋註妙選羣英草堂詩餘》,《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據上海圖書館藏明洪武二十五年遵正書堂刻本影印。
〔宋〕何士信編選:《精選名賢詞話草堂詩餘》(明嘉靖十七年閩沙陳鍾秀刊本),〔清〕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宋〕不著編人:《類編草堂詩餘》,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明嘉靖庚戌(二十九年)武陵顧從敬刊本。
〔宋〕不著編人:《草堂詩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冊1489。
〔宋〕不著編人:《草堂詩餘》,《四部備要》,臺北:中華書局,1981年,集部,冊589。
〔宋〕不著編人:《增修箋註草堂詩餘》,王雲五主編:《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宋〕黃昇編選:《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四部叢刊集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上海涵芬樓借無錫孫氏小淥天藏明翻宋本景印原書。
〔宋〕黃昇:《花庵詞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冊1489。
〔宋〕黃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唐圭璋等校點:《唐宋人選唐宋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
〔宋〕黃昇選編、蔣哲倫導讀、云山輯評:《花庵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月。
〔宋〕趙聞禮:《陽春白雪》,唐圭璋等校點:《唐宋人選唐宋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
〔宋〕張炎:《山中白雲詞》,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宋〕周密編、〔清〕查為仁、厲鶚箋:《絕妙好詞箋》七卷序目一卷附續鈔一卷補錄一卷,臺北:世界書局,1958年。
〔宋〕周密輯、〔清〕查為仁、厲鶚箋;徐文武、劉崇德點校:《絕妙好詞箋附續鈔》,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
〔宋〕周密:《蘋洲漁笛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元〕鳳林書院輯:《精選名儒草堂詩餘》,《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據北京圖書館藏元刻本影印。
〔元〕 虞集:《鳴鶴餘音》,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冊422。
〔明〕瞿佑著、喬光輝校註:《瞿佑全集校註》,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4月。
〔明〕楊慎:《詞林萬選》,王文才、萬光治等編注:《楊升庵叢書》,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年12月。
〔明〕程敏政編;王兆鵬、黃文吉、童向飛校點:《天機餘錦》,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明〕楊慎:《百琲明珠》,趙尊嶽輯:《明詞彙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陳耀文輯,《花草粹編》,《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冊498。
〔明〕陳耀文輯;龍建國、楊有山點校,《花草粹編》,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明〕顧從敬類選:《草堂詩餘》,《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山陰宋澤元輯刊《懺花盦》本,據明閔映璧本覆刻校刊,冊161。
〔明〕顧從敬、錢允治輯,錢允治、陳仁錫箋釋:《類選箋釋草堂詩餘》,《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影印。
〔明〕顧從敬編,錢允治續補:《類選箋釋草堂詩餘》,明萬曆42年刊本,國立中央圖書館館藏。
〔明〕長湖外史輯,沈際飛評箋:《草堂詩餘續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末崇禎吳門童湧泉刊本。
〔明〕茅暎輯評,《詞的》,《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清萃閔堂鈔本。
〔明〕朱之蕃編選:《詞壇合璧》,明金閶世裕堂刊,最早成書於萬曆48年,1620年。
〔明〕沈際飛:《鐫古香岑批點草堂詩餘四集》,臺北:臺大圖書館館藏,明末崇禎吳門童湧泉刊本。
〔明〕沈際飛評選,《古香岑草堂詩餘四集》,明末崇禎吳門童湧泉刊《鐫古香岑批點草堂詩餘四集》本。
〔明〕沈際飛評選:《古香岑草堂詩餘四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間太末翁少麓刊本。
〔明〕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詞統》,《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冊1728。
〔明〕毛晉:《宋名家詞》,台北:國家圖書館收藏,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閣刊本。
〔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2月。
〔明〕陸雲龍編選:《詞菁》,上海: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崢霄館刻本。
〔明〕潘游龍輯:《古今詩餘醉》,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丁丑10年海陽胡氏十竹齋刊本。
〔明〕潘游龍輯,梁穎校點:《精選古今詩餘醉》,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明〕王象晉編:《秦張兩先生詩餘合璧》,《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末毛氏汲古閣刻詞苑英華本。
〔清〕沈岸登:《黑蝶齋詞》,《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據檇李遺書排印。
〔清〕高佑釲:《湖海樓詞》,臺北:中華書局,1981年。
〔清〕鄒祗謨:《倚聲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朱彝尊、汪森編:《詞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3月重印2005年11月。
〔清〕朱彝尊:《江湖載酒集》,張宏生編:《清詞珍本叢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12月,冊5。
〔清〕先著、程洪選錄;劉崇德、徐文武點校:《詞潔》,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清〕沈辰垣、王奕清等奉敕編:《御選歷代詩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年,冊1491。
〔清〕沈時棟:《古今詞選》,臺北:東方書店,1956年。
〔清〕夏秉衡選:《歷朝名人詞選》,臺北:大西洋圖書公司印行,1968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清〕王昶:《明詞綜》,臺北:中華書局,1981年。
〔清〕許寶善評選;〔清〕俞鼇同編:《自怡軒詞選》,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清嘉慶元年(1796)許氏刊本。
〔清〕張惠言:《詞選》,臺北:中華書局,1981年。
〔清〕周濟:《詞辨》,收錄於程千帆主編:《清人選評詞集三種》,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9月。
〔清〕董毅:《續詞選》,臺北:中華書局,1981年。
〔清〕周濟:《宋四家詞選》,程千帆主編:《清人選評詞集三種》,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
〔清〕戈載:《宋七家詞選》,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曼陀羅華閣重刊,光緒已酉嘉興金吳瀾題面。
〔清〕葉申薌:《天籟軒詞選》,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清道光間刊本。
〔清〕黃蘇:《蓼園詞選》,程千帆主編:《清人選評詞集三種》,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9月。
〔清〕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56年3月。
〔清〕陳廷焯:《詞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5月。
〔清〕王闓運:《湘綺樓詞選》,〔清〕王闓運:《王闓運手批唐詩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梁令嫻:《藝蘅館詞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10月。
〔清〕朱祖謀選輯、唐圭璋箋注:《宋詞三百首箋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6月)。
〔清〕譚獻:《篋中詞》,《叢書集成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冊161。
胡適:《詞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總集】
唐圭璋編:《唐宋人選唐宋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
朱德才主編:《增訂注釋全宋詞》,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12月。
唐圭璋編:《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
唐圭璋編纂、王仲聞參訂、孔凡禮補輯:《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月新1版。
唐圭璋編:《全金元詞》,臺北:洪氏出版社,1980年11月。
吳昌綬、陶湘輯:《景刊宋金元明本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
饒宗頤初纂,張璋總纂:《全明詞》,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月。
周明初、葉曄補編:《全明詞補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王鵬運輯:《四印齋所刻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全清詞.順康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5月。
張宏生主編:《全清詞.順康卷補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清〕李雯等著、楊家駱主編:《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8月。
〔清〕梁清標:《棠村詞》,《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冊1
〔清〕曹溶:《靜惕堂詞》,《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冊1
〔清〕陳維崧:《湖海樓詞》,《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冊2
〔清〕曹溶:《靜惕堂詞》,《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冊2
〔清〕顧貞觀:《彈指詞》,《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冊4
〔清〕宋翔鳳:《浮谿精舍詞》,《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冊8
〔清〕蔣敦復:《芬陀利室詞》,《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冊10
〔清〕王錫振:《龍璧山房詞》,《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冊10
〔清〕鄭文焯:《樵風樂府》,《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冊12
〔清〕馮煦:《蒿盦詞》,《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冊12
〔清〕鄭文焯:《樵風樂府》,《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冊12
〔清〕宋翔鳳:《浮谿精舍詞》,《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冊8


四、詩集、文集、全集
〔唐〕柳宗元:《龍城錄》,收錄在任繼愈,傅璇琮總主編:《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360卷。
〔宋〕蔡戡:《定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宋〕嚴羽撰、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
〔明〕徐師曾:《詩體明辨》,臺北:廣文書局,1972 年4 月。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卷152。
〔清〕尤侗:《尤西堂雜俎》,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
〔清〕陳維崧:《陳迦陵文集》,王雲五主編:《四部叢刊正編》,臺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冊82。
〔清〕吳偉業著、李學穎集評校標:《吳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四部叢刊初編》,臺北:商務印書館,1967年,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原刊本。
〔清〕王時翔:《小山詩文全稿.文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6月,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十一年王氏涇東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冊275。
〔清〕洪亮吉:《卷施閣集》,《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清光緒三年(1877)洪氏授經堂刻洪北江全集增修本影印,冊1467。
〔清〕厲鶚:《樊榭山房全集.文集》,臺北:中華書局,1981年。
〔清〕厲鶚:《樊榭山房集.軼事》,《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編:《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冊271。
〔清〕王昶:《春融堂集》,《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嘉慶十二年塾南書舍科本影印原書版,冊1438。
〔清〕沈初:《蘭韻堂詩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0.23冊。
〔清〕汪沆:《槐堂文稿》,《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編:《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冊301。
〔清〕吳錫麒:《有正味齋全集》,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冊415
〔清〕魏源:《魏源全集》,長沙:岳麓書社,2004年。
〔清〕張惠言:《茗柯文編》,《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清〕張惠言著、黃立新校點:《茗柯文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7月。
〔清〕張惠言:《張皋文箋易詮全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91年,清嘉慶至道光間分刊彙印本。
〔清〕姚瑩:《東溟文後集》,《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冊1512。
〔清〕郭麐:《靈芬館雜著》,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冊485。
〔清〕郭麐:《靈芬館雜著續編》,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冊485。
〔清〕陳澧著、黃國聲主編:《陳澧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
〔清〕董士錫:《齊物論齋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冊537。
〔清〕馮煦:《蒿盦類稿、續稿、奏稿》,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清〕 李慈銘著、由雲龍輯:《越縵堂讀書記》,上海:上海書店,2000 年。
〔清〕譚獻著、范旭侖、牟小朋整理:《復堂日記》,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11月。
朱孝臧:《彊村叢書》,上海:上海書店、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7月。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
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臺北:華世出版社,1975年4月。
徐世昌:《晚晴簃詩匯》,《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民國十八年退耕堂刻本,冊1633
王文進:《文祿堂訪書記》,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67年民國三十一年印本。
秦更年:《嬰闇題跋》,《古書題跋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冊30。


五、詞話、評論資料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後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據海山仙館叢書本。
〔清〕陳廷焯著、屈興國校注:《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83年。
〔清〕鄭文焯著、孫克強、楊傳慶輯校:《大鶴山人詞話》,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年。
〔清〕張宗橚:《詞林紀事》,臺北:鼎文書局,1971年3月。
〔清〕張宗橚編、楊寶霖補正:《詞林記事 詞林記事補正 合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
〔清〕江順詒:《詞學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續修四庫全書》據上海辭書出版社藏清光緒刻本影印原書版,冊1735。
唐圭璋主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2月。
〔宋〕楊湜:《古今詞話》,唐圭璋主編:《詞話叢編》冊1
〔宋〕沈義父《樂府指迷》,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1
〔宋〕張炎:《詞源》,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1
〔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唐圭璋:《詞話叢編》冊1
〔元〕陸輔之《詞旨》,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1
〔明〕陳霆:《渚山堂詞話》,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1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收錄在唐圭璋:《詞話叢編》冊1
〔明〕楊慎《詞品》,收錄在唐圭璋:《詞話叢編》冊1
〔宋〕沈義父:《樂府指迷》,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1
〔清〕鄒祇謨:《遠志齋詞衷》,收錄在唐圭璋:《詞話叢編》冊1
〔清〕王士禎:《花草蒙拾》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1
〔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1
〔清〕賀裳:《皺水軒詞荃》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1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2
〔清〕田同之《西譜詞說》,收錄在唐圭璋:《詞話叢編》冊2
〔清〕郭麐:《靈芬館詞話》,收錄在唐圭璋:《詞話叢編》冊2
〔清〕馮金伯輯:《詞苑粹編》,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2
〔清〕先著、程洪:《詞潔》,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2
〔清〕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收錄在唐圭璋:《詞話叢編》冊2
〔清〕周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唐圭章:《詞話叢編》冊2
〔清〕周濟:《宋四家詞選眉批》,唐圭章:《詞話叢編》冊2
〔清〕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收錄在唐圭璋:《詞話叢編》冊3
〔清〕杜文瀾:《憩園詞話》,唐圭璋:《詞話叢編》冊3
〔清〕宋翔鳳:《樂府餘論》見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3
〔清〕孫麟趾:《詞逕》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冊3
〔清〕江順詒:《詞學集成》,見唐圭璋:《詞話叢編》冊4
〔清〕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收錄在唐圭璋:《詞話叢編》冊4
〔清〕劉熙載:《藝概》,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4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唐圭璋《詞話叢編》冊4
〔清〕譚獻:《復堂詞話》,收錄在唐圭璋编,《詞話叢编》冊4
〔清〕陳廷焯:《詞壇叢話》收錄在唐圭璋:《詞話叢編》冊4
〔清〕陳匪石:《聲執》,收錄在唐圭璋:《詞話叢編》冊5
〔清〕李佳撰:《左庵詞話》,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冊5
〔清〕況周頤撰:《蕙風詞話》,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冊5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5
〔清〕鄭文焯:《大鶴山人詞話》,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5
〔清〕蔡嵩雲:《柯亭詞論》,收錄在唐圭璋《詞話叢編》冊5
王國維:《人間詞話》,收錄在唐圭璋:《詞話叢編》冊5
蔡嵩雲:《柯亭詞論》,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5
龍沐勛輯:《大鶴山人論詞遺札》,收錄在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冊5
吷庵輯:《彙輯宋人詞話──補詞話叢編》,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10月。
金啟華、張惠民、張宇聲、王增學、王恒展:《唐宋詞籍序跋匯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2月。
張惠民:《宋代詞學資料匯編》,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3年11月。
施蟄存:《詞籍序跋萃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集部》,台北:中央圖書館,1994年。
王國維著、施議對譯注:《人間詞話譯注》,臺北:貫雅出版社,1995年5月。
施蟄存、陳如江:《宋元詞話》,上海:上海書店,1999年2月。
張璋、張驊、職承讓、張博寧:《歷代詞話》,鄭州:大象出版社,2002年3月。
鄧子勉:《宋金元詞話叢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12月。
〔宋〕劉克莊:《劉克莊詞話》,鄧子勉編:《宋金元詞話全編》冊中
〔元〕朱晞顏:《瓢泉吟稿》,鄧子勉編:《宋金元詞話全編》 冊下
朱崇才:《詞話叢編續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6月。
〔清〕徐釚:《詞苑叢壇》,朱崇才編:《詞話叢編續編》冊1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new window


六、詞譜
〔明〕周瑛:《詞學筌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續修四庫全書》據上海圖書館藏清初抄本影印。
〔明〕張綖:《詩餘圖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七年謝天瑞刻本。
〔明〕張綖:《詩餘圖譜》,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丙申(15年,1536)刊本。
〔明〕張綖:《詩餘圖譜》,《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末毛氏汲古閣刻詞苑英華本影印,集部冊425。
〔清〕吳綺:《選聲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清大來堂刻本,冊424。
〔清〕賴以邠撰:《填詞圖譜》,《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十八年刻詞學全書本,冊426。
〔清〕萬樹:《詞律》,《四部備要》,臺北:中華書局,1981年,中華書局據恩杜合刻本校刊。
〔清〕郭鞏:《詩餘譜式》,《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清康熙可亭刻本,冊30。
〔清〕陳廷敬、王奕清等編:《康熙詞譜》,長沙:岳麓書社,2000年。
〔清〕周祥鈺輯、劉崇德校譯:《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校譯》,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清〕周祥鈺、鄒金生編輯:《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善本戲曲叢刊;第6輯3》,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據清乾隆內府本影印。
〔清〕陳栩、陳小蝶考正:《考正白香詞譜》,臺北:學海出版社,1982年。
〔清〕葉申薌:《天籟軒詞譜》,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清道光間刊本。
〔清〕謝元淮:《碎金詞譜》,臺北:學海出版社,1980年。
〔清〕秦巘編著;鄧魁英、劉永泰校點:《詞繫》,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七、詩文評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台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11月。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京都:中文出版社,1984年5月。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據聚珍版叢書本排印。
〔宋〕張表臣撰:《珊瑚鉤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6月。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明〕胡震亨:《唐詩談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3月。
〔清〕王闓運:《王闓運手批唐詩選》(附《湘綺樓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八、筆記、小說、雜著
〔宋〕沈括:《夢溪筆談》,《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2月。
〔宋〕周密:《齊東野語》,《學津討原》,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冊14。
〔元〕陸友仁:《硯北雜志》,〔明〕鄭瑄輯:《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1978年,22編。
〔清〕無名氏:《研堂見聞雜錄》,中國古籍整理研究會:《明清筆記史料.清》,北京:中國書店,2000年,冊106。
張羽新、張雙志主編:《唐宋元明清藏事史料彙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


九、當代研究論著(以下按出版年代排列)
徐珂:《清代詞學概論》,上海:大東書局,1926年。
吳梅:《詞學通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1月。
任二北:《敦煌曲初探》,上海: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1954年。
蕭一山:《清代通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3年9月。
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
胡雲翼等編:《詞學小叢書》,臺北:泰順書局,1971年12日。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1975年。
大眾書局編輯部編輯:《舊拓石鼓文》,臺南:大眾書局,1985年。
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1月。
蘇淑芬:《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3月。
〔聯邦德國〕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寧、金元浦譯:《文學史作為向文學理論的挑戰》,《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唐松波、黃建霖主編:《漢語修辭格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年。
朱立元:《接受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
吳宏一:《清代詞學四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7月。
劉宏彬:《紅樓夢接受美學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趙尊岳輯:《明詞匯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饒宗頤:《詞集考》,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0月。
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選詞與詞選通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1月。
顧廷龍主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11月。
金啟華、張惠民、王恒展、張宇聲、王增學:《唐宋詞集序跋匯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秦石鼓文》,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4月。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6月。
加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原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臺北:時報文化,1993年10月。
周宗奇:《文字獄紀實》,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1993年11月。
金絲燕:《文學接受與文化過濾――中國對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接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
施蟄存主編:《詞藉序跋萃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磯部彰:《西遊記接受史研究》,東京:多賀出版社,1995年。
沈謙:《修辭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
劉少雄:《南宋姜吳典雅派相關詞學論題之探討》,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1995年5月。new window
周偉民:《明清詩歌史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嚴迪昌:《近現代詞紀事會評》,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12月。
吳文英原著、鄭文焯批校、林玫儀編:《鄭文焯手批夢窗詞》,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年6月。
馬興榮、吳熊和、曹濟平主編:《中國詞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年10 月。
余冠英等編:《唐宋八大家全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10月。
吳梅:《詞學通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6年11月。
郭宏安、章國鋒、王逢振:《二十世紀西方文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7年。
宋平生:《晚清四大詞人選譯》,成都:巴蜀書社出版,1997年6月。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
詹伯慧編:《詹安泰詞學論集》,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巴赫金〕M. M. Bakhtin ; 錢中文主編 ; 曉河等譯:《巴赫金全集.詩學與訪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胡邦煒:《紅樓祭――20世紀中國一個奇特文化現象之破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陳文忠:《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 年8 月。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祝尚書:《宋人別集敘錄》,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1月。
周少川:《藏書與文化-古代私家藏書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劉崇德、孫光均譯譜:《碎金詞譜今譯》,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
嚴迪昌:《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
張宏生:《清代詞學的建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
尚永亮:《莊騷傳播接受史綜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
朱則杰:《清詩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王兆鵬:《唐宋詞史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1月。
楊文雄:《李白詩歌接受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3月。new window
范鳳書:《中國私家藏書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年。
唐圭璋:《詞學論叢》,臺北:鼎文書局,2001年5月。
陳匪石著、鍾振振校點:《宋詞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周作人:《苦竹雜記》,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黃裳:《中國版本文化叢書.清刻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趙璽巽撰:《清史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邱世友:《詞論史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月。
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2月。new window
葉嘉瑩:《清詞論叢》,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鄒雲湖:《中國選本批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6月。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12月。
王文才、萬光治等編注:《楊升庵叢書》,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年12月。
天津圖書館主編:《稿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書名索引》,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
Michael Korda著;卓妙容譯:《打造暢銷書》,臺北:商周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3年。
經莉編輯:《歷代詞人考略》,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3年,原藏南京圖書館。
陶子珍:《明代詞選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3年(2006年7月再刷)。new window
卓清芬:《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3年3月。new window
王兆鵬、劉尊明主編:《宋詞大辭典》,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年9月。
王偉勇:《詞學專題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 年4 月。new window
黃文吉:《黃文吉詞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11月。new window
龔書鐸、方攸翰主編:《中國近代史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周慶華:《文學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王偉勇:《宋詞與唐詩之對應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3月。new window
王兆鵬:《詞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5月。
孫克強:《清代詞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
陶爾夫、劉敬圻:《南宋詞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朱麗霞:《清代辛稼軒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1月。
翁連溪編校:《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北京:線裝書局,2005年5月。
于翠玲:《朱彝尊《詞綜》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7月。
王玫:《建安文學接受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
陳水云:《清代詞學發展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7月。
王易:《詞曲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英〕特里.伊格爾頓著、王逢振譯:《現象學,闡釋學,接受理論――當代西方文藝理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李冬紅:《花間集接受史論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6月。
朱崇才:《詞話史》,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3月。
趙超:《石刻古文字》,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朱德慈:《常州詞派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1月。
宗廷虎、陳光磊主編:《中國修辭學史》,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
羅秀美:《宋代陶學研究:一個文學接受史個案的分析》,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
李根亮:《紅樓夢的傳播與接受》,哈爾濱 :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
上海書店出版社編:《清代文字獄檔》,上海:上海書店,2007年6月。
米彥青:《清代李商隱詩歌接受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月。
蔣哲倫、楊萬里:《唐宋詞書錄》,長沙:岳麓書社,2007年7月。
趙一凡等主編:《西方文論關鍵詞》,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2007年9月重印)。
陳文忠:《文學美學與接受史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戴逸:《中國近代史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張高評:《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台北:里仁書局,2008年3月。
江合友:《明清詞譜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
王兆鵬:《詞學研究方法十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陳旭麓:《中國近代史十五講》,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7月。
孫克強:《清代詞學批評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1月。
鄧子勉:《宋金元詞籍文獻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黃志浩:《常州詞派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鄭煒明:《況周頤先生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錢錫生:《唐宋詞傳播方式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詞選與詞人群通論》,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4月。
蘇珊玉:《人間詞話之審美觀》,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7月。new window
〔義〕卡爾維諾著;黃燦然、李桂蜜譯:《為什麼讀經典》,南京:譯林出版社, 2010年1月。
〔明〕瞿佑著、喬光輝校註:《瞿佑全集校註》,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4月。
朱崇才、駱冬青主編:《詞話理論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6月。
陶然:《金元詞通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
王偉勇:《清代論詞絕句初編》,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9月。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1月。
陳慷玲:《清代世變與常州詞派之發展》,臺北:國家出版社,2012年2月。


十、期刊、會議、論文集論文

黃永武、張高評編:《宋詩論文選輯》,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0年,第一輯。
謝桃坊:〈張炎詞論略〉,《文學遺產》1983年4期。
蔡嵩雲:〈樂府指迷箋釋引言〉,收錄在龍沐勛編:《詞學季刊》,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12月,第3卷第4號。
〔清〕陳鼎:《同情集詞選.發凡》,收錄在龍沐勛編:《詞學季刊》,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12月,創刊號。
曹濟平:〈略論張綖及其《詩餘圖譜》〉,《汕頭大學學報》,1988年,第1、2期。
孫克強:〈《草堂詩餘》的盛衰和清初詞風的轉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2年3月,第2卷第1期。new window
劉少雄:〈《草堂詩餘》版本論著目錄初編〉,《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3年3月,第3卷第1期。new window
吳熊和:〈鄭文焯手批夢窗詞〉,《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4年11月。
張宏生:〈《詞選》和《蓼園詞選》的性質、顯晦及其相關諸問題〉,《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
曹保合:〈談馮煦的品格論〉,《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李金堂:〈清代金陵學人傳略(三)-馮煦傳〉《南京高師學報》,第11卷第2期,1995年6月。
黃文吉:〈詞學的新發現--明抄本《天機餘錦》之成書及其價值〉,《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3期,1997年9月。
王兆鵬:〈詞學祕籍《天機餘錦》考述〉,《文學遺產》,1998年第5期。
黃文吉:〈《天機餘錦》見存瞿佑等明人詞〉,《書目季刊》,1998年6月,第32卷第1期。
羅立剛:〈竟陵派的又一重要選本--陸雲龍選輯《翠娛閣評選行笈必攜》簡介〉, 《古典文學知識》,1998年,第6期。
王偉勇:〈蘇軾集句詞四考〉,《宋代文學研究叢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第4期。
謝仁中:〈楊慎《百琲明珠》初探〉,《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8期,2001年6月。new window
沙先一:〈離合于浙常二派之間-《宋七家詞選》與吳中詞論〉,《中國韻文學刊》,2002年第2期。
樊寶英:〈近20年接受美學與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綜述〉,《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11月,第24卷第6期。
陳文忠:〈20年文學接受史研究回顧與思考〉,《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5期,2003年9月。
曹辛華:〈梁啟超詞學研究論述〉,《岱宗學刊》,2002年9月,第6卷第3期。
彭玉平:〈朱祖謀《宋詞三百首》探論〉,《學術研究》,2002年,第10期。
黃愛平:〈試析乾嘉學者的文獻研究與義理探索〉,《理論學刊》,2004年9月,第9期,總127期。
林玫儀:〈罕見詞話-張綖《草堂詩餘別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04年12月,第14卷第4期。new window
孫克強:〈明代詞學思想論略〉,《河南大學學報》,2004年1月,第44卷第1期。
張宏生:〈明清之際的詞譜反思與詞風演進〉,《文藝研究》,2005年,第4期。
李睿:〈從《雲韶集》和《詞則》看陳廷焯詞學思想的演進〉,《中國韻文學刊》,2005年9月,第19卷第3期。
侯雅文:〈論晚清常州詞派對『清詞史』的『解釋取向』及其在常派發展上的意義〉,《淡江中文學報》,2005年12月,第13期。new window
王兆鵬:〈《宋詞三百首》版本源流考〉,《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6卷第1期。
劉上江、劉紹瑾:〈闡釋學、接受理論與20年來中國古代文論研究述評〉,《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1月,第23卷第1期。
徐秀菁:〈由選詞與評點的角度看張惠言《詞選》中比興寄託說的實踐〉,《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006年6月,12期。new window
劉少雄:〈重探清空筆調下的白石詞情〉,《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006年6月,第12期。new window
洪雁、高日暉:〈關於中國文學接受史研究的思考〉,《大連大學學報》,2006年10月,第27卷第5期。
張高評:〈北宋讀詩詩與宋代詩學-從傳播與接受之視角切入〉,《漢學研究》,2006年12月,第24卷第2期。new window
朱崇才:〈論張綖『婉約-豪放』二體說的形成及理論貢獻〉,《文學遺產》,2007年第1期。
吳結評:〈接受理論的中國化歷程〉,《宜賓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王偉勇:〈兩宋詞人仿蘇辛體析論〉,《宋代文學研究叢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2007 年6月),第14 期。
王偉勇:〈兩宋詞人仿擬典範作品析論-以「效他體」為例〉,發表於成功大學文學院主辦,「人文與創意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07年6月。
劉興暉:〈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的論詞與選詞〉,《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第47卷。
王偉勇:〈兩宋豪放詞之典範與突破-以蘇、辛雜體詞為例〉,《文與哲》,2007年6月,第10期。new window
陳水雲:〈唐宋詞籍在明末清初傳播述略〉,《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9月,第32卷第5期。
丁放、鮑菁,〈論《花草粹編》選詞的主導傾向〉,《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第25卷第5期,2007年9月。
張高評:〈唐代讀詩詩與閱讀接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學報》,2007年12月,第42期。new window
江合友:〈徐師曾《詞體明辨》的譜式體例及其詞學影響〉,《江淮論壇》,2008年,第5期。
王偉勇:〈兩宋詞人仿擬典範作品析論〉,收錄於成功大學文學院主辦《人文與創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6月。
張靜:〈評點與詞話-楊慎評點《草堂詩餘》與撰著《詞品》之關係〉,《中國韻文學刊》,2008年6月,第22卷第2期。
劉尊明:〈歷代詞人追和李清照詞的定量分析〉,《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7月,第26卷第4期。
岳淑珍:〈從《詞林萬選》到《百琲明珠》-楊慎詞選論〉,《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8年9月,第28卷第5期。
李惠玲:〈《蓼園詞選》的批評特色與意義〉,《梧州學院學報》,2008年10月,第18卷第5期。
袁志成:〈《天籟軒詞譜》研究〉,《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10月,第30卷第5期。
張學軍:〈一部自成格調的詞選-淺談粵西詞學家黃蘇及其《蓼園詞選》〉,《古典文學新探》,2008年,10期。
丁放、甘松:〈《草堂詩餘四集》的編選評點及其詞學意義〉,《文學評論》,2009年,第3期。
饒宗頤:〈張惠言《詞選》述評〉,《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輯,合訂本第1卷。
屈興國:〈《詞則》與《白雨齋詞話》的關係〉,《詞學》,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第5輯,合訂本,第2卷。
舍之(施蟄存):〈歷代詞選集敘錄〉,《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9年9月)第5輯,合訂本,第2卷。
舍之:〈歷代詞選集敘錄〉,《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第6輯,合訂本,第2卷。
蕭鵬:〈西湖吟社考〉,收錄於夏承燾、唐圭璋、施蟄存、馬興榮主編:《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第7輯,合訂本,第3卷。
黃墨谷輯錄:〈《詞林翰藻》殘壁遺珠〉,《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第7輯,合訂本,第3卷。
林玫儀:〈新出資料對陳廷焯詞論之證補〉,《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第11輯,合訂本,第4卷。
孫克強:〈簡論常州詞派的南北宋之辨〉,《成大中文學報》,2009年6月,11期。new window
劉慶云、蔡厚士:〈從《白香詞譜》透視舒夢蘭的詞學觀念〉,《文學遺產》,2009年第3期。
曹秀蘭:〈論《詞菁》對清初詞論的影響〉,《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
袁志成、唐朝暉:〈選詞範式的建構:蘇辛與周柳並舉-以《天籟軒詞選》選詞為例〉,《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25卷(120期)。
劉興暉:〈《宋七家詞選》與光宣詞壇〉,《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9年5月,第25卷第5期。
劉興暉:〈「綺語」與「合道」-論王闓運《湘綺樓詞選》「雅趣並擅」之詞學觀〉《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8月,第31卷第4期。
馬曉妮:〈論丹陽詞人賀裳的詞學思想和詞作〉,《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0年1月,第26卷第1期。
甘松:〈《草堂餘意》與明前中期詞學演變-以陳鐸、張綖等人為例〉,《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1月,第28卷第1期。
秦敏:〈李慈銘詞學思想與創作平議〉,《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3月,第36卷第2期。
魏聰祺:〈論仿擬分類及其辨析〉,收錄在國立臺南大學,《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2010年4月,第44卷第1期。new window
劉尊明:〈歷代詞人次韻蘇軾詞的定量分析〉,《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5月,第27卷第3期。
張仲謀:〈張綖《詩餘圖譜》研究〉,《文學遺產》,2010年第5期。
王偉勇:〈元好問《遺山樂府》四闋「仿擬體」作品考述〉,《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0年6月,第23輯。
于廣杰:〈鄭文焯的詞學活動及清空詞學思想〉,《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7月,第36卷第4期。
王偉勇、許淑惠:〈清代詞人追和宋名家詞之現象-以黃庭堅作品為例〉,收錄在《第六屆國際暨第十一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10年10月8日。
李正明:〈從《宋詞三百首》看朱孝臧的詞學思想〉,《黑龍江史志》,2010年11月,總第228期。
張高評:〈仿擬修辭與宋代詩學之學古論-以《苕溪漁隱叢話》為例〉發表在「跨越『辭格』研究之新視野」學術研討會,2011年12月3日,會議地點: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十一、學位論文
林玫儀:《晚清詞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9年。new window
李娟娟,《草堂四集及古今詞統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1996年。
黃月銀:《馬致遠神仙道化劇及其接受史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張航:《姜夔詞傳播與接受研究》,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陳秋雯:《張愛玲小說在臺灣的接受現象》,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張維紅:《明代書壇對蘇軾書法的接受研究》,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張惠婷:《郁達夫小說的接受硏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李瑩:《接受美學影響下的中國文學接受史研究及未來走向的思考》,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高嘉文:《臨川四夢戲曲接受史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莊千慧:《心慕與手追 : 中古時期王羲之書法接受硏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博士論文,2009年。new window
薛乃文:《馮延巳詞接受史》,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吳婉君:《馮煦詞學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顏文郁:《韋莊詞之接受史》,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許淑惠:《秦觀詞接受史》,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普義南:《吳文英接受史》,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
柯瑋郁:《晏幾道《小山詞》接受史》,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夏婉玲:《張先詞接受史》,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張巽雅:《賀鑄詞接受史》,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陳宥伶:《陸游詞接受史》,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黃思萍:《李煜詞接受史》,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