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夫婦檔企業經營與家庭關係的轉變:以台灣中小企業研究為策略
作者:趙蕙鈴
作者(外文):Chao,Hui-lin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系
指導教授:高承恕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夫婦檔企業家庭關係夫婦型家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3
博士論文摘要
夫婦檔的企業經營與家庭關係的轉變
:以台灣中小型企業研究為策略
指導教授:高承恕
研究生:趙蕙鈴
自有人類社會的存在,就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經濟型態。然以近代台灣社會的工商業化過程來看,企業經濟的活化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以夫婦為企業經濟的主要行動者之一,則可以說是台灣社會相當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甚至是一種獨特社會結構的表顯。本論文即是以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夫婦關係發展為切入點,來分析家庭關係的轉變,以便從日常經濟行動來探討家庭生活的社會建構過程。具體而言,藉由探討夫婦在經濟行動中如何發展彼此的角色、互動規則與關係,不僅能看到企業發展的機制,也能看到家庭發展的主要特質與變化。進一步來說,私人企業的發展與家庭的關連是一個值得被研究的議題。在中、小型企業或迷你企業逐漸蔚為社會風潮時,不僅經濟結構產生巨大變化,家庭也改變了。這些中小型企業逐漸能夠與以夫婦為主的家庭產生密切地關連。具體而言,相對於強調父子關係的家庭結構來說,台灣地區夫婦檔企業的運作不但使夫婦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位置產生轉變,也進而重塑了家庭的構造。
具體而言,本論文所涵蓋的主題包括:(一)夫妻如何在經濟行動中發展彼此的角色、互動規則與關係?(二)行動者如何在經濟行動的運作中,重新塑造夫婦之間的社會連帶,同時也對企業發展型態產生形塑作用。(三)夫婦檔企業的發展與「夫婦型家庭」的發展有何關連?如:夫婦檔企業的發展如何影響家庭連帶的型態?以及夫婦社會網絡的型態如何發展?藉此來掌握家庭與企業的交互影響,以及它們對夫婦型家庭的發展所具有的作用。(四)夫婦檔企業的發展和家庭關係的轉變有何關連?家庭關係內涵的轉變在形塑企業組織和家庭生活結構時所產生的社會意義又是什麼呢?立基於以上主題的分析,本論文將呈顯出家庭型企業與家庭之間的關連。就研究發現而言,以家庭資源型態來看,由夫婦彼此的經濟互動所發展出來的角色型態、社會分工型態與社會網絡,對企業經營來說可能是一種重要的資源。但其關鍵在於家庭資源是如何在夫婦檔企業經營中被重新分配、創造與轉化其用途,進而對社會產生影響。這種發展資源的歷程需要行動者以一套特定的社會認知模式來因應。諸如重新界定夫妻角色、夫妻在經濟活動中的分工,以及已婚夫婦與其他親屬的社會連帶型態。因此,以夫婦為核心的家庭資源的擴展,其實正是說明家庭與經濟之間的關係有新的進展。同時,家庭關係的結構也正在重新的建構。當我們從夫婦檔企業來鋪陳企業和家庭的相應變化時,那麼家庭就不應被過度地簡化為只是現代社會中的一個消費單位而已,而是與整體社會的再生產有密切的關係。這是生活在現代企業經濟中的行動者,能夠開創出社會性選擇的一種途徑與建構過程。所以說,家庭的現代化是可以和社會現代化同步實現的。我們則是需要極力地關注家庭的未來。
參考書書目
一、英文部分:
Abbott,Pamela & Claire Wallace(俞智敏等譯)
1995 《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Allen,Sheila &Carole Truman(ed.)
1993 Women in Business:Perspectives on Women Entrepreneurs.London : Routledge.
Arnaud-Duc, N.
1993 "The Law''s Contradictions", in A History of Women,Vol.4, G.Fraisse & M.Perrot(eds.), Pp.80-113.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ellah,Robert N.、R.Madsen、W.M.Sullivan、A.Swidle
1985Habits of the Heart:Individualism and Commitment in American Lif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llah,Robert N.、R.Madsen、W.M.Sullivan、A.Swidle(張來舉譯)
1992 《美國透視:個人主義的困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Berger,P.L. & T. Luckmann(鄒理民譯)
1991《社會實體的建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Berger,Brigitte & Peter L.Berger(蕭新煌譯)
1990《現代化與家庭制度》。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Bourdieu,Pierre
1986 ”TheFormsof Capital”,in J.G. Richardson(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 Greenwood Press,Pp. 241-258.
Burguiere,A. ,Klapisch-Zubre,C.,Segnlen,M. & Zonabend,F.
1996 "The Family: What Next﹖",in A History of Family,Vol.2, A.Burguiere, C.Klapisch-Zubre, M.Segalen, F.Zonabend(ed.),Pp. 531-537.
Burguiere,A.,Klapisch-Zubre,C.,Segalen,M.,Zonabend,F.(ed.)
1996 A History of Family(Vol.Ⅰ):Distant worlds,Ancient Worlds.The Belknap Press ofHarvardUniversity Press.
1996 A History of Family(Vol.Ⅱ):The Impact of Modernity.The Belknap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urguiere,Andre & Lebrun,Francois
1996 "The One Hundred and One Families of Europe" ,in AHistory of Family,Vol.2,A.Burguiere, C.Klapisch-Zubre, M.Segalen, F. Zonabend(ed.),Pp. 11-94.
Casagrande,C.
1992 "The Protected Woman", in AHistoryof Women,Vol.2,C.Klapisch-Zuber(ed.), Pp.70-104.
Davis, N.Z. & J.W.Scott
1992 "A New Kind of History", inA History of Women,Vol.1, P.S.Pantel(ed.),Pp.vii-x.
Davis,N.Z. & A.Farge
1993 "Women as Historical Actors", in A History of Women,Vol.3, N.Z. Davis & A.Farge(eds.), Pp.1-8.
Diamond,Norma(林佳瑩譯)
1986〈台灣的婦女與工業〉,收於《台灣社會變遷的經驗:一個新興的工業社會》,頁117-135。
Duby,Georges
1978 MedievalMarriage:Two Models from Twelfth-Century France. London: The JohnsHopkinsUniversity Press.
1988"Preface",in A History of Private Life(Vol.Ⅱ).Georges Duby(ed.)Pp:ix-xiii.
Duby, Georges &M.Perrot
1992 "Writing the History of Women", in A History of Women,Vol.1, P. S. Pantel (ed.), Pp. ix-xxi.
Duby,Georges & Michelle Perrot(Ged.)
1992 A History of Women(Ⅰ):From Ancient Goddesses to Christian Sanit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A History of Women(Ⅲ):Renaissance and Enlightenment Paradoxes.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urkheim,Emile(黃丘隆譯)
1989a 《社會學研究方法論》,台北:結構群。
1989b 《自殺論》,台北:結構群。
Durkheim,Emile(王了一譯)
1966《社會分工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Engels, F.
1989《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台北:谷風出版社。
Epstein,T. Scarlett
19931993 “Female petty entrepreneurs and their multiplle roles”,in Women in Business:Perspectives on Women Entrepreneurs.Allen,Sheila & Carole Truman(ed.),Pp.14-27.
Flandrin,Jean-Louis
1992 Families inFormer Times:Kinship,Household and Sexual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ox,Robin(石磊譯)
1979 《親屬與婚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Gaund,David & Nystrom,Louise
1994"The Scandinavian Model",in A History of Family(Vol.2), A.Burguiere, C.Klapisch-Zubre, M.Segalen, F.Zonabend(ed.),Pp. 476-501.
Giddens ,Anthony
1984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ittins,Diana
1985 TheFamily in Question: Changing Households & Familiar Ideologies.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Goode,J. Wolliam(黃暉明譯)
1976《工業化與家庭變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研究中心暨翻譯中心聯合出版。
Goode,William(魏章玲譯)
1988《家庭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Hufton,O.
1993 "Women, Work, and Family", in A History of Women,Vol.3, N.Z. Davis & A.Farge(eds.),Pp.15-45.
Kandal,Terry R.
1988 TheWoman Question in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Miami:Florida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Kuper,Adam & Jessica Kuper(主編)
1992《社會科學百科全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Le Roy Ladurie,Emmanuel(許明龍、馬勝利譯)
1997《蒙塔尤:1294-1324年奧克西坦尼的一個山村》。北京:商務印書館。
Levi-Strauss,Claude
1996 “introduction”,in A History of Family(Vol.Ⅰ):Distant worlds,Ancient Worlds. Burguiere,A.,Klapisch-Zubre,C.,Segalen,M.,Zonabend,F.(ed.). Pp.1-7 .
Maynard,Mary
1990 "The Re-shaping of Sociology? Trends in the Study of Gender",Sociology,24(2):269-290.
Michel A.(張南星譯)
1989《女權主義》,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Price,J. Sharon & Patrick C. McKenry (徐蓮蔭譯)
1997《離婚》。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Richardson, Patricia & Christina Hartshorn
1993 “Business start-up training: the gender dimension”, in Women in Business:Perspectives on Women Entrepreneurs.Allen,Sheila &Carole Truman(ed.) ,Pp.86-100.
Segalen,Martine
1996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from Proletariat to Bourgeoisie",in A History of Family,Vol.2, A.Burguiere, C.Klapisch-Zubre, M.Segalen, F.Zonabend(ed.),Pp. 377-415.
Segalen,Martine & Zonabend,Francoise
1996 "Families in France",in A History of Family,Vol.2, A.Burguiere, C.Klapisch-Zubre, M.Segalen, F.Zonabend(ed.),Pp. 502-530.
Sieder,Reinhard著(王志樂、朱小雪、王維華、田向榮譯)
1996《家庭的社會演變》。北京:商務印書館。
Small,Albion W.
1990 “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 (Review)”,in Peter Hamilton (ed.) ,Emile Durkheim:Critical Assessments,Vol.2,pp.5-6.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Stimpson,Catharine R.
1986“Forward”,in Women,Production,and Patriarchy in Late Medieval Cities. M.C. Howell. Pp.ix-xi.
Stone,Lawrence、JeanneC.Fawtier Stone
1986 An OpenElite﹖England 1540-180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one,Lawrence
1979 The Family,Sex and Marriage:In England 1500-1800.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1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Boston: Routledge& keganPaul Press.
Thomas, Y.
1992 "The Division of the Sexes in Roman Law", in A History of Women,Vol.1, P.S.Pantel(ed.),Pp.83-138,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renholm,Sarah & Arthur Jensen(李燕、李浦群譯)
1998《人際溝通》。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Truman,Carole
1993“Good practice in business advice and counselling”, in Women in Business:Perspectives on Women Entrepreneurs.Allen,Sheila &Carole Truman(ed.),Pp.100-121.
Voydanoff,Patricia(張惠芬、郭妙雪譯)
1998《工作與家庭》。台北:揚智文化。
Weedon,Chris(江曉紅譯)
1994《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台北:桂冠圖書。
Zonabend,Francoise
1996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of Kinship and the Family" , in A History of Family(Vol.1), A.Burguiere, C.Klapisch-Zubre, M.Segalen, F.Zonabend(ed.),Pp: 8-70.
二、中文部分:
丁庭宇、馬康莊主編
1994《台灣社會變遷的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丁碧雲
1972a〈臺北市松山區富臺里社區家庭主婦生活訪問研究(上)〉,《社會建設》,12:129-140。
1972b 〈臺北市松山區富臺里社區家庭主婦生活訪問研究(下)〉,《社會建 設》,13:216-230。
孔邁隆
1991 〈中國家庭與現代化:傳統與適應的結合〉,收於《中國家庭及其變遷》,喬健主編,頁15-21。
文崇一
1991〈台灣的工業化與家庭關係轉變〉,收於《中國家庭及其變遷》,喬 健主編,頁171-184。
文崇一、章英華、張苙雲、朱瑞玲
1989〈家庭結構及其相關變項的分析:台北市的例子〉,收於《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伊慶春、朱瑞玲主編,頁1-24。。
王行
1997〈台灣地區已婚男性對夫妻性別角色觀念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47-78。
王崧興
1991〈中國人的"家"(Jia)制度與現代化〉,收於《中國家庭及其變遷》,喬健主編,頁9-14。
王舒芸、余漢儀
1997〈奶爸難為:雙薪家庭之父職角色初探〉,《婦女與兩性學刊》,8:115-149。
王雅各
1996〈婦女研究對社會學的影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201-240。
中國時報
1990〈老闆娘學校,熱鬧開課:百位工商界婦女滿懷信心,老少都有〉,見於中國時報,1990.2.21。
田竹英
1990〈有這麼一個中小企業老闆娘聯誼會〉,《商業週刊》,161:36-37。
林麗雪
1996 〈台灣經濟成長的幕後功臣:頭家娘,您辛苦了!〉,《卓越雜誌月刊》,143:164-166。
伊慶春
1989 〈婦女就業對家庭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社會建設》, 69:11-19。
伊慶春、呂玉瑕
1993〈台灣社會學研究中婦女與家庭研究評估〉,發表於「兩岸三地社會學的發展與交流:民間文化發展與展望」研討會,台北:南港。
成令方
1986〈從女性的觀點看當代英國家庭〉,《當代》,5:54-60。
行政院主計處編
1999a〈國情統計通報〉,第172號。
1999b〈我國勞動力參與概況〉專題分析,《國情統計通報》。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小組
1984《台灣地區婦女人力運用情形之分析》。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小組編印。
利翠珊
1995〈社會變遷中年輕婦女的婚姻觀與家庭觀〉,收於《婦女婚姻家庭的解構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34。台北:內政部。
吳乃德
1994〈階級認知和階級認同:比較瑞典、美國、台灣,和兩個階級結構〉,收於《階級結構與階級意識比較研究論文集》,許嘉猷主編。
呂玉瑕
1980〈社會變遷中台灣婦女的事業觀:婦女角色意識與就業態度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25-66。
1983a〈婦女就業與家庭角色、權力結構之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6:111-143。
1983b〈台灣婦女的事業觀〉,《婦女新知》,12:12-16。
1992〈家庭企業與已婚婦女工作模式〉。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為研究組小型專題研討會系列之八「客廳即工廠」:台灣的小型家庭企業研究。台北:南港。
1995a〈家庭企業與婦女就業:初步分析〉。發表於「人口、就業與福利」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主辦。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1995b〈社會學與性別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177-192。
呂玉瑕、伊慶春
1998〈社會變遷中婦女就業與家庭地位:以家務分工為例〉,發表於《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台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呂玫鍰
1988《茶村家庭的兩性分工與婦女地位的變遷:以凍頂茶園經濟的變遷為例》。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亦園
1984〈近代中國家庭的變遷:一個人類學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4:7-23。
1985〈中國家族與其儀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47-61。
1991〈台灣漢人家族的傳統與現代適應〉,收於《中國家庭及其變遷》,喬健主編,頁53-66。
李宏麟
1990〈電腦公司流行「逼退皇后」:宏碁葉紫華、凌亞曹燕玲、大眾王雪齡〉,《商業週刊》,120:36-37。
李沛良
1998〈現代化下的香港家庭網絡〉,發表於《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台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李建生著(張冬明譯)
1999〈家庭、親屬、商務:城市婦女的推動作用〉,收於《主流與邊緣》,李小江等主編,頁130-151。
李悅端
1993《家戶勞動力、家庭和小型企業:以一個台北市成衣業社區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悅端、柯志明
1994〈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以五分埔成衣業社區為案例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41-81。
沈筱玲
1993〈女性管理者─老板娘的角色與定位〉,發表於「海峽兩岸婦女事業與發展交流會」,1993.3.15。
周添城、林志誠
1999《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機制》,台北:聯經。
周佩容
1992a〈老闆娘上學去/選對目標上對課:企業家夫人的進修管道〉,《工商雜誌月刊》,44:82-85。
1992b〈老闆娘上學去:要當賢內助,也要追尋自己的天空〉,《工商雜誌月刊》,44:75-78。
1992c〈老闆娘上學去:先生是我成長的助力,王娟尋求自我突破有成〉,《工商雜誌月刊》,44:78-79。
1992d〈老闆娘上學去:聚會是經驗傳承的場所,葉如純推動會務功勞不小〉,《工商雜誌月刊》,44:79-80。
1992e〈老闆娘上學去:追求成長是一輩子的事,王桂鳳兼固多種角色〉,《工商雜誌月刊》,44:81-82。
林南
1989 "Chinese Family Structure and Chinese Society",《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5:59-129。
林文玲
1990〈「太后」不是一天造成的:企業家夫人的權力遊戲〉,《商業週刊》,120:G28-30。
林美珠
1994《家庭主婦參與志願服務對家庭關係之影響》。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芳英等
1985〈由民間互助會談金融業開放之可行性〉,銀行與保險,
金一虹
1999〈「男人生活」與「女人生活」:蘇南農村工業化過程中性別分工變化〉,收於《主流與邊緣》,李小江等主編,頁110-129。
胡台麗
1985〈台灣農村工業化對婦女地位的影響〉,收於《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論文集》(下冊),頁337-356。
1986〈台灣農村小型工業發展的特質及其經濟文化基礎〉,收於《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上冊)》,瞿海源、章英華主編,頁209-232。
1991〈合與分之間:台灣農村家庭與工業化〉,收於《中國家庭及其變遷》,喬 健主編,頁213-222。
胡幼慧、周雅容
1995〈婦女與三代同堂的迷思〉,收於《婦女婚姻家庭的解構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3-104。台北:內政部。
胡幼慧
1996〈台灣老年人口的依賴結構初探:以老年婦女為例〉,《人口學刊》,17:83-112。
胡美珍
1985《離職女作業員的研究──以台中大東紡織廠為例》。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
唐文慧
1988《高職業成就婦女的家庭與事業:以工商企業女性經理人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林清、鄭村棋
1989〈一個小外包廠的案例調查:家族關係與雇傭關係的交互作用〉,《臺灣社會研究》,2(3-4):189-214。
孫得雄
1991〈社會變遷中的中國家庭:以台灣為例〉,收於《中國家庭及其變遷》,喬健主編,頁33-52。
徐宗國
1990 〈是為少數者?:工作內涵與工作生活素質,女性與工作研究上的一些 回顧與芻議〉,《婦女與兩性學刊》,1:1-25。
1993 〈女人和男人的工作與家庭:攸關時間〉,《婦女與兩性學刊》, 4:175-206。
1995《工作內涵與性別角色》。台北:稻鄉出版社。
高承恕
1996〈從「頭家娘」的角色談台灣中小企業轉型的機會與限制〉,發表於『第二屆中小企業發展學術研討會』。中華中小企業研究發展學會。
1999《頭家娘:台灣中小企業「頭家娘」的經濟活動與社會意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高淑貴
1987 〈已婚就業女性的母職角色觀:工作成就與子女照顧兩難情形的探討〉,
《社區發展季刊》,3:40-47。
1989 〈已婚就業女性知識分子的家庭與事業觀〉,收於《女性知識分子與台
灣發展》,中國論壇編委會主編,頁333-369。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高添財
1998〈女性出頭天,讓男人有點煩〉,工商時報,1998.12.2,第41版。
張介貞
1988 〈已婚婦女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三者與壓力的關係〉,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張永健
1993〈家庭與社會變遷:當代西方家庭史研究的新動向〉,《社會學研究》,44:97-10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統領雜誌編輯部
1992〈總經理的影子兵團:企業家夫人整裝待發(李春美、莊邱淑惠、陳藹玲、劉玉玲〉,《統領雜誌月刊》,81:16-25。
莫藜藜
1997〈已婚男性家庭事務分工態度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117-156。
莫藜藜、王 行
1997〈變遷社會中已婚男性家庭性別角色與觀念之省思〉,收於《爭議年代中家庭福利與家庭政策論文集》,謝秀芬主編,頁281-302。
莊英章
1972〈臺灣農村家族對現代化的適應:一個田野調查實例的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1:85-98。
許嘉猷主編
1994《階級結構與階級意識比較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陳介玄、高承恕
1991〈台灣企業運作的社會秩序:人情關係與法律〉,《東海學報》,32:219-232。
陳介玄
1994《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台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9〈台灣企業及社會學研究的社會學技藝〉,收於《社會科學理論與本土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113-140。台灣: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暨應用社會學系。
陳其南
1990〈中國人的家族與企業經營〉,收於《中國人:觀念與行為》,文崇一、蕭新煌編,頁129-142。
陳皎眉
1993〈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與自我狀態對身心健康之影響〉,《勞工行政 》,63:21-29。
陳彰儀
1985〈臺北市已婚職業婦女之休閒興趣參與情形與生活型態〉,《教育與心 理研究》,8:191-209。
1986 〈不同生活型態的職業婦女之壓力與休閒型態﹑婚姻滿足及工作滿足三 者關係之差異〉,《教育與心理研究》,9:27-72。
喬 健主編
1991《中國家庭及其變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暨香港亞太研究所。
彭懷真
1989〈彭懷真個人專輯〉,《社會與經濟》,第6期。台中: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
1990《台灣企業業主的關係及其轉變》。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曾沁微
1992〈老闆娘最愛「充電」〉,《統領雜誌月刊》,81:29-30。
費孝通
1947《鄉土中國》。上海:上海觀察社。
黃富三
1977《女工與台灣工業化》。台北:牧童出版社。
黃慧姿
1995《台灣女性、女主管與女企業家勞動行為之探討》。私立淡江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 豫
1990〈西方家庭史研究的發展現況和未來趨勢〉,《新史學》,1(3):89-115。
楊國樞
1992〈現代化對臺灣家庭的影響〉,《婦女雜誌》,282:61-63。
1998〈從父子軸家庭倫理到夫妻軸家庭倫理〉,發表於《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台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熊瑞梅、黃毅志
1992〈社會資源與小資本階級〉,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小型專題研討會「客廳即工廠──台灣小型家庭企業研究」。台北:南港。
熊學彥
1992〈讓老婆當家的社團:訪企業家夫人聯誼會〉,《統領雜誌月刊》,81:31-33。
翟本瑞
1994〈『頭家娘』大戰『女強人』〉,《社會與經濟》,77:17-18。台中: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
趙蕙鈴
1993《台灣中小型工廠協力生產網絡之關係內容分析:彰化縣和美地區紡織工業之個案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 〈協力生產網絡資源交換結構之特質:經濟資源交換的「社會網絡化」〉,《中國社會學刊》,18:75-116。
1996a 〈人口生育與性別秩序的社會建構:初探『女人史』一書的性別分析觀點〉,《婦女與兩性學刊》,7:141-166。
1996b 〈布勞岱論底層結構與上層結構互為建構的歷史過程:以法國為例〉,《思與言》,34(1):35-70。
2000 〈現代社會中已婚婦女的角色轉變與角色創新的歷程:以台灣中小製造業頭家娘的研究為例〉,《通識教育年刊》,2:167-190。台中:中國醫藥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劉英
1991〈中國城市家庭的發展與變化:京津滬寧蓉五城市家庭調查初析〉,收於《中國家庭及其變遷》,喬 健主編,頁69-80。
潘允康
1991〈試論我國城市的核心家庭〉,收於《中國家庭及其變遷》,喬 健主編,頁81-92。
1998〈「家本位」與中國的工業化、現代化〉,發表於《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台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蔡采秀
1992〈工業化對台灣親屬關係的影響〉,《婦女與兩性學刊》,3:59-88。
蔡啟源、柯適修
1995 〈工作與家庭因素對台中市公、民營銀行已婚女性行員工作投入之影響〉,《東海學報》,36:177-204。
蔡瑞明
1999〈台灣、美國與日本社會流動的結構分析〉,《台灣社會學刊》,22:83-125。
熊學彥
1992 〈讓老婆當家的社團:訪企業家夫人聯誼會〉,《統領雜誌月刊》, 81:31-33。
閻雲翔
1998〈家庭政治中的金錢與道義:北方農村分家模式的人類學分析〉,發表於《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台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盧蕙馨
1998〈「家庭宗教化」與「宗教家庭化」:佛教女性的信仰實踐〉,發表於《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new window
謝國雄
1989〈黑手變頭家:台灣製造業中的階級流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2):11-54。
謝繼昌
1998 〈中國家庭的文化與功能〉,發表於《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台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藍采風、藍忠孚、劉慧俐
1985〈台灣女醫的專業、婚姻與家庭觀的初步研究〉,收於《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角色研討會論文集》(下冊),頁121-168。
藍采風
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龔文廣
1997〈婦女勞動情勢分析〉,《勞工行政》111:36-4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