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論漢代儒學神學化之歷程與影響
書刊名: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
作者:江蓮碧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0
卷期:6
頁次:頁137-157
主題關鍵詞:漢代儒學神學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4)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0
     儒家思想是我國政治與學術思想的主流,自孔子匯整西周之前的思想,藉由典籍 的修訂或撰寫,而形成了儒家一派之後,經過許多後的補充與闡釋,使得儒學的思想愈形 完備,但是由於時代的局勢,使得儒學一直無法取得領導性的地位,直到漢代才在政治的 支持下漸有起色,但學術的發展有其瓶頸限制,儒家學者也體認到轉變的需要,於是轉化 或吸收他種學說思想便成為儒家轉型的一個重要契機,而與神學觀念的結合,可說其中最 成功的例子。自先秦以降,各種宗教巫術觀念勃興,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足影響到國家的 安定,國家的各種重要決策,往往都要得到鬼神的同意才能執行,這一種「每事問」的心 理也與國家的儒家指導政策相結合,也因此儒學逐漸採取了民間宗教的一些巫術觀念,其 具體的表現即為讖緯神學之產生;當代之儒者與方士互相結合,依托於儒家的傳家經典並 加以傳奇化,以各種天命人事相符的觀念,來建構一個適用於新領導階層的儒學思想,這 種情況尤其在兩漢交替之時最為明顯,當時藉由各種不同的符籙讖語來達成政治目標的情 況屢見不鮮,而這些事實也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儒學神學化的另一高潮。雖然讖緯神學的 理論極為粗糙鄙陋,但在實際運用上卻有其效果,也因此一發展便如野草春風,蔓生不盡 了。西漢末年哀、平之際,國家的領導權遭遇了空前的危機,因此思想上也開始造成分裂 ,新起的讖緯神學與古文學派,意圖與原有的今文學派分庭抗禮,而王莽希望能將其完全 統合起來,遂其政治企圖,但這個目的卻在其朝生暮死的短命政權崩潰後暫告停止。俟東 漢建立,光武帝則大力運用讖緯神學,甚至於想要將其升到較傳統儒學更高的學術地位, 只是因受於先天體質,這個目的仍然未能遂行,只是對於當時思想界的啟發影響,自是深 不可測的。本論文之寫作,是希望藉由漢代儒學神學化的此一事實,建構出在歷史軌跡中 儒學傳承的發展脈絡,並進而掌握傳統思想之源流。因此由儒學的草創階段敘起,論及儒 學的量變階段,續談其質變之過程並探討其原因,並進而討論儒學神學化過程中幾個可能 的變數;同時以董仲舒天人感應學說以及《白虎通》等為儒學神學化之實例為代表,並輔 以漢代當時之各種政經背景、文學思潮、社會概況、巫術信仰等多元探討,期能對於此一 現象作一完整之釐清;最後並提出三點儒學神學化的影響,以呈現此一過種在儒學發展史 中的階段性全貌,作為結論。
     The tought of Confucianism is a main stream of China's politics and philosophy. Confucianism did not develop smoothly at ists early stage untile Han dynasty, Confucianism that received great support from politicians and scholars was in the high peak of development.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the scholars of Confucianism had tried to revise the innate characters of the Confucianists to pander the needs of this government. For example, they regarded Confucius as the image of God, and introduced the produce of the important classics of Confucianiss by an uncanny way. whatever they had changed in Han dynasty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 in politics and the view of life. The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processes and influence of this event to display the special concept of Han dynasty's Confucianists.
圖書
1.(1994)。緯書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麥芽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顧頡剛(1985)。秦漢的方士與儒生。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皮錫瑞(1984)。經學歷史。臺北:莊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文英(1996)。漫長的歷史源頭--原始思維與原始文化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鍾肇鵬(1991)。讖緯論略。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任繼愈(1983)。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大吉(1989)。宗教學通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屈萬里(1983)。先秦文史資料考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漢三(1981)。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台北:維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章權才(1995)。兩漢經學史。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1957)。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