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儒家「禮」之形式意義與功能
書刊名:當代儒學研究
作者:黃信二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Hsin-er
出版日期:2008
卷期:3
頁次:頁1-23
主題關鍵詞:禮之本克己復禮禮之形式意義中性價值程序意義程序性的機制儒學方法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8
會議論文
1.(2007)。「禮」之形式意義與功能。輔大.全人中心.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7.06.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7)。論儒家之「禮」從「樂中禮」向「法中禮」轉變之意義。南華大學第一屆中國美學與藝術理論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7.0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熹(1975)。四書集注。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華(1996)。先秦禮樂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仲舒(1984)。春秋繁露.天道施。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萬俊人(2001)。尋求普世倫理。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塞爾(2005)。歐洲科學的危機與先驗現象學。上海:上海譯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開泰(1994)。春秋戰國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沈文倬(199912)。宗周禮樂文明考論。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孔漢思、庫舍爾、何光滬(1997)。全球倫理--世界宗教議會宣言。四川成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韓星(2005)。儒法整合:秦漢政治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愛彌爾.涂爾幹、梁棟、渠東(2002)。社會學與哲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Rawls, J.(1971)。A Theory of Justice。Stanford:Stanford Univ. Press。  new window
12.Weber, Max、康樂、簡惠美(1989)。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Moore, George Edward、蔡坤鴻(1978)。倫理學原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蘇志宏(1991)。秦漢禮樂教化論。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清河、李銳(1995)。先秦禮樂。臺北:永和: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信二(2005)。原初儒者「觀看文明」之態度。哲學表達及其基礎--中國哲學研究之新思維。臺北:理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85)。Confucius himself clings to the fading authority of his dynasty and in this he may be very much a man of his generation。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Cambridge, Mass.: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2000)。提倡新道德反對舊禮教。近代倫理思想的變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維明(1992)。作為人性化過程的禮。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oucault, Michel、薛興國(1988)。論何謂啟蒙。聯經思想集刊。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