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郭店儒簡《性自命出》與儒學禮樂思想的哲學研究
作者:謝君直
出版日期:2019
出版項: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ISBN:9789571517957
主題關鍵詞:儒學簡牘先秦哲學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陳章錫(20090600)。《禮記》思想系統之探究。興大中文學報,25,105-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國良(20001200)。郭店儒家著作的學術譜系問題。臺大中文學報,13,1-3+5-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長祥(20040800)。儒家禮樂思想中的身體思維--從「禮記」論起。東吳哲學學報,10,2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滄龍(20110300)。〈性自命出〉的情性論與禮樂觀。鵝湖,36(9)=429,32-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德修(19920300)。「禮記·學記」「撞鐘」考。孔孟學報,63,99-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鐘丁茂(19920600)。禮記「學記」的教育思想。國立臺灣體專學報,1,269-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龐樸(1999)。孔孟之間--郭店楚簡中的儒家心性說。中國哲學,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梨華(20050600)。曾子與郭店儒簡的身體哲學探究。政大中文學報,3,3-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信二(20080100)。論儒家「禮」之形式意義與功能。當代儒學研究,3,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信二(20081000)。反思「禮」觀念:論儒家之「禮」從「樂中禮」向「法中禮」轉變之意義。哲學與文化,35(10)=413,6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紹綱(1999)。性命說--由孔子到思孟。孔子研究,1999(3),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振復、陳立群(2003)。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美學意義。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學勤(1998)。郭店簡與〈禮記〉。中國哲學史,1998(4),2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昕嵐(1999)。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箋釋。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來(1999)。〈性自命出〉:沈睡了兩千餘年的文獻。文史知識,199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廖名春(2000)。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校釋。清華簡帛研究,1,28-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連劭名(2000)。論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中的“道”。中國哲學史,2000(4),3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偉(2000)。郭店簡書〈人雖有性〉校釋。中國哲學史,20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田倩君(1965)。釋禮。中國文字,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錦青(19971200)。「禮記.禮運」與儒家。鵝湖學誌,19,117-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魯瑞菁(20010800)。「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的思想特色。靜宜人文學報,14,70-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雅清(20040500)。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性」論。孔孟月刊,42(9)=501,39-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啟屏(20070300)。出土文獻與中國思想研究的相關課題。哲學與文化,34(3)=394,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魏濤(2014)。張載著作新發現--張載佚書《禮記說》考論。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7(6),96-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丁原明(2002)。郭店儒簡「性」、「情」說探微。齊魯學刊,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孫邦金(2004)。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天命觀與心性論。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丁為祥(2001)。從〈性自命出〉看儒家性善論的形成理路。孔子研究,2001(3),28-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白奚(2000)。『仁』字古文考辨。中國哲學史,20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曾春海(19910400)。先秦儒家正義觀及現代省思。哲學與文化,18(4)=203,314-3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郭梨華(20120600)。早期儒學的道德倫理哲學探析--以郭店儒簡為中心的討論。政大中文學報,17,17-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姜廣輝、中國哲學編輯部、國際儒聯學術委員會(2000)。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幸平(2004)。《性自命出》對孔子人性論的發展。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3(3),6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代波(2000)。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的人性論簡析。東疆學刊,17(4),5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趙建偉(1999)。郭店竹簡《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校釋。中國哲學史,1999(2),3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葉國良(19981200)。二戴禮記與儀禮的關係。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6,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學勤(1999)。荊門郭店楚簡中的《子思子》。中國哲學,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麗桂(20100600)。從傳世儒典與郭店儒簡看先秦儒學的忠信之德。國文學報,47,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茂澤(2000)。〈性自命出〉篇心性論大不同於〈中庸〉說。人文雜誌,2000(3),11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來(1999)。荊門竹簡之《性自命出》篇初探。中國哲學,20,293-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崑將(19970500)。從「禮記」「學記」篇看古代教育的「教」與「學」關係。史原,20,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車行健(19990700)。論鄭玄對《禮記.月令》的考辨。東華人文學報,1,183-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黃信二(19990100)。《禮記.學記篇》之教育哲學思想。哲學與文化,26(1)=296,47-66+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竹田建二(2003)。郭店楚簡『性自命出』と上海博物館藏『性情論』との關係。日本中國學會報,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渋谷由紀(2004)。「性」と「心」--『性自命出』の分析を通じて。中國出土資料研究,8,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金谷治(2004)。楚簡「性自命出」篇の考察。日本學士院紀要,5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末永高康(1999)。もう一つの「天人の分」--郭店楚簡初探。鹿児島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紀要. 人文・社会科学編,50,1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橋本昭典(2004)。郭店楚簡「性自命出」における「情」について。中国研究集刊,36,182-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靈康(20031200)。英語世界的荀子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11,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曾春海(20071000)。朱熹人性論與楚簡儒家佚籍「性情說」之比較。哲學與文化,34(10)=401,145-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龐樸(2000)。三重道德論。歷史研究,20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陳偉(1999)。郭店楚簡〈六德〉諸篇零釋。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5),2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李天虹(2001)。〈性自命出〉與傳世先秦文獻「情」字解詁。中國哲學史,2001(3),55-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天虹(2000)。從〈性自命出〉談孔子與詩、書、禮、樂。中國哲學史,2000(4),4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王志楣(20110900)。論戰國時期「情」概念的發展--以《孟子》、《莊子》、〈性自命出〉、《荀子》為範圍的考察。先秦兩漢學術,16,33-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馬育良(2001)。先秦儒家對於「情」的理論探索。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1),3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梅廣(20011100)。釋「修辭立其誠」:原始儒家的天道觀與語言觀--兼論宋儒的章句學。臺大文史哲學報,55,213-215+217-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洪漢鼎(19990900)。從詮釋學看中國傳統哲學「理一而分殊」命題的意義變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3)=35,33-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劉長林(19970100)。早期儒家禮學的權利義務觀。中國文化月刊,202,16-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楊澤波(2001)。孟子氣論難點辨疑。中國哲學史,2001(1),54-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陳福濱(20081000)。荀子的禮論思想及其價值。哲學與文化,35(10)=413,25-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謝君直(20140700)。郭店楚簡〈太一生水〉的天道思想及其重詮。揭諦,27,4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林啟屏(20050600)。古代文獻中的「德」及其分化--以先秦儒學為討論中心。清華學報,35(1),103-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謝大寧(19960600)。儒學的基源問題--「德」的哲學史意涵。鵝湖學誌,16,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呂學遠(20090200)。郭店楚簡《性自命出》性情觀與《荀子》心性觀比較初探。問學集,16,60-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潘小慧(20081000)。禮義、禮情及禮文--荀子禮論哲學的特點。哲學與文化,35(10)=413,45-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歐陽禎人(2000)。論《性自命出》對儒家人學思想的轉進。孔子研究,2000(3),5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歐陽禎人(2001)。郭店儒簡的宗教詮釋。中國哲學史,20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李澤厚(2000)。初讀郭店竹簡印象記要。中國哲學,2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郭梨華(20070300)。儒家佚籍、《孟子》及《管子》四篇心性學之系譜。哲學與文化,34(3)=394,35-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王邦雄(20011200)。論孔孟儒學的安身立命之道。鵝湖,27(6)=318,26-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金榮權(2010)。許國的世系及五次遷徙論考。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顏炳罡(2002)。依仁以成禮,還是設禮以顯仁--從儒家的仁禮觀看儒學發展的兩種方式。文史哲,2002(3),75-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常森(1999)。孔子天命意識綜論。孔子研究,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梁濤(2004)。竹簡《性自命出》與《孟子》「天下之言性」章。中國哲學史,2004(4),7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顏炳罡(2009)。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與荀子的情性哲學。中國哲學史,2009(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曾春海(19890600)。荀學儒、法歸屬問題之探討。哲學與文化,16(6)=181,60-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潘小慧(20020700)。上博簡與郭店簡「性自命出」篇中「情」的意義與價值。輔仁學誌. 人文藝術之部,29,129-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潘小慧(19980600)。荀子的「解蔽心」--荀學作為道德實踐論的人之哲學理解。哲學與文化,25(6)=289,516-536+589-5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佐藤將之(20031200)。二十世紀日本荀子研究之回顧。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11,39-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郭齊勇(1999)。郭店儒家簡與孟子心性論。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5),2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王克奇(1999)。齊魯文化和儒道二家。中國哲學史,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王啟發(1998)。禮的道德意義。華學,3,1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包愛軍(1997)。荀況論聲樂與禮義、天道的關係。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田倩君(1968)。許氏說文部首字詮釋--釋一。中國文字,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田倩君(1961)。說「人」。中國文字,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田倩君(1962)。說「明」。中國文字,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任劍濤(1999)。內聖外王:早期儒家倫理政治構想的理想境界。齊魯學刊,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金祥恆(1968)。釋物。中國文字,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孫聚友(1997)。先秦儒家之人道觀探析。齊魯學刊,19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張岱年(1994)。論心性與天道--中國哲學中「性與天道」學說評析。河北大學學報,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連劭名(2001)。卜辭所見商代早期性命學說。周易研究,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葛榮晉(1999)。內聖外王:儒家的理想人格。文史知識,199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熊開發(2001)。論儒家禮教思想中的天人觀。新東方,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韓德民(1999)。論荀子的天人觀。孔子研究,19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嚴一萍(1965)。再釋「道」。中國文字,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嚴一萍(1961)。釋大。中國文字,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嚴一萍(1961)。釋天。中國文字,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嚴一萍(1961)。釋太(汰泰)。中國文字,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嚴一萍(1962)。釋文。中國文字,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嚴一萍(1960)。釋得。中國文字,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饒宗頤(1998)。「貞」的哲學。華學,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蒙培元(2008)。《性自命出》的思想特徵及其與思孟學派的關係。甘肅社會科學,2008(2),3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陳鼓應(1999)。「郭店楚簡」專號。道家文化研究,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梁立勇(2000)。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篇研究內容摘要。清華簡帛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錢遜(2000)。〈性自命出〉(前半部分)札記。清華簡帛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朱榮貴(1999)。郭店楚簡的孝道思想。經學研究論叢,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劉樂賢(2000)。《性自命出》與《淮南子.繆稱》論「情」。中國哲學史,2000(4),2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林素英(20090300)。〈表記〉政治思想探析--結合郭店儒簡之討論。漢學研究,27(1)=56,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林素英(20141200)。從「禮樂」的分合與特性論〈性自命出〉「道」四術或三術的迷思--兼論相關學者的研究方法。文與哲,25,183-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戴璉璋(20041200)。從「樂記」探討儒家樂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4(4)=56,37-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范麗梅(20130300)。節節蹇蹇、永思喟如--郭店〈性自命出〉亟治德的身心氣書寫。清華學報,43(1),53-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林素英(20011200)。先秦儒家的喪葬觀。漢學研究,19(2)=39,83-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赤塚忠(20031200)。荀子研究的若干問題。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11,85-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戴璉璋(20030900)。儒家慎獨說的解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3,211-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陳麗桂(19990300)。郭店儒簡〈性自命出〉所顯現的思想傾向。中國學術年刊,20,137-150+600-6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袁保新(20000600)。什麼是人?:孟子心性論與海德格存有思維的對比研究--兼論當代孟子心性論詮釋的困境及其超克。東海哲學研究集刊,7,23-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柯雄文、王靈康(19880400)。就荀子論早期儒家之歷史訴求在倫理學的應用。哲學與文化,15(4)=167,18-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王中江(1999)。儒家「聖人」觀念的早期形態及其變異。中國哲學史,1999(4),27-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林素英(20020600)。郭店簡「為父絕君」在服制中的文化意義。中國學術年刊,23,6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林素英(20051200)。從郭店儒簡檢視文王之人君典型。文與哲,7,125-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林朝成(19921100)。「樂記」與「樂論」審美理想對比研究。成大中文學報,1,233-2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彭美玲(20121200)。凶事禮哭--中國古代儒式喪禮中的哭泣儀式及後世的傳承演變。成大中文學報,39,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林素英(20040600)。從「禮記」探究「中庸」之義旨--兼論「中庸」在朱熹以前儒學思想中的地位。國文學報,35,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張永儁(19940500)。儒家禮樂教化之宗教精神與人文理想--歷史之回顧與展望。東吳哲學傳習錄,3,47-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陳麗桂(20011100)。郭店儒簡的外王思想。臺大文史哲學報,55,239-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中嶋隆藏(2007)。郭店楚簡所謂「性自命出」篇小考。東洋古典學研究,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牛鴻恩(2007)。《論語》的釋名現在可以論定了--《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的「侖會」即《論語》之「論」的含義。長江學術,20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王洋(2017)。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有為言之」的文學解讀。社會科學戰線,20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王博、蘭孟晗(2015)。簡書《性自命出》所論之「道」。學術探索,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王慶光(2017)。從《郭店簡•性自命出》對比印證荀子禮樂教化思想。管子學刊,20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末永高康(2000)。「性」即「気」--郭店楚簡『性自命出』の性説。鹿児島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紀要(人文•社会科学編),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任仕陽(2016)。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倫理思想探析。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匡釗(2012)。簡書《性自命出》中「道四術」探析。江漢論壇,20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朱湘鈺(20071000)。告子性論定位之省思--從〈性自命出〉與告子性論之比較談起。師大學報. 人文與社會科學類,52(1/2),19-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竹田健二(2005)。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上博楚簡『性情論』の性説。国語教育論叢,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艾春明(2006)。《韓詩外傳》情性論與《性自命出》的淵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何春玲(2016)。《郭店•性自命出》篇「剛之梪(樹)也」之「梪」字釋讀探析。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吳建偉(2007)。《性情論》與《性自命出》中的不同用字簡析。中國文字研究,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吳禮明(2010)。從《性自命出》看郭店儒簡的教育思想。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李承律、西山尚志、曹峰(20061200)。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性情說和「禮樂」--禮樂之根源問題在思想史上的展開。中國文字,新32,175-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李加武、吳婧婧(2014)。《性自命出》「情」義初探。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李有兵、盧春紅、方哲(2002)。心性本不二--從《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篇論儒家「性」論之特徵。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李貴榮(20171000)。試論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中的兩個重要命題:性與命。孔孟月刊,56(1/2)=661/662,43-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李長春(2009)。性與天道可得與聞--從《性自命出》看先秦儒學『性與天道』思想的展開。社會科學研究,20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李紅麗(2016)。《性自命出》情感哲學研究。孔子研究,20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李美燕(2009)。《荀子•樂論》與《禮記•樂記》中「情」說之辨析--兼與郭店竹簡《性自命出》樂論之「情」說作比較。諸子學刊,20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邢起龍、高新民(2014)。《性自命出》:中國古代心靈哲學的傑作。甘肅社會科學,20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孟修祥(2006)。郭店竹簡《性自命出》之音樂美學論。管子學刊,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於淑娟(2016)。從《子道餓》《性自命出》看子遊與子思的師承關係。鄂州大學學報,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姚永輝(2014)。「以故興物」考辨與發微:以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為參照。中國哲學史,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范贇(2010)。《性自命出》的思想及其對先秦儒家心性學說的推進。社會科學論壇,2010(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殷正淯(20150600)。〈性自命出〉中「天」、「命」、「性」關係。靜宜中文學報,7,69-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徐浩(2012)。從《性自命出》到《文心雕龍》:「文起於情」的文源說。求是學刊,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袁建軍(2015)。樂與情通:《樂記》之「情」範疇解讀--兼談《性自命出》之「情」。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郝樂為(20090600)。從《五行篇》的角度探討《性自命出》的修行。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6(1),203-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高華平(2012)。環淵新考--兼論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及該墓墓主的身份。文學遺產,20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張俊傑(2013)。「寓教於樂」--從《性自命出》和《樂記》看先秦時期儒家的樂教思想。華夏文化,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張培高(2013)。《中庸》的「性」是「善」的嗎?--與《性自命出》對比研究。蘭州學刊,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張曉芬(20051000)。試論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中的反善之道。輔大中研所學刊,15,217-2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梁韋弦(2006)。《中庸》與郭店簡《性自命出》篇的人性論。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梁惠敏(2006)。郭店竹簡《性自命出》與《樂記》樂論比較談。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梅道芬(20140400)。「情」的秩序--郭店〈性自命出〉、〈語叢二〉以及相關先秦文獻中的語言與性情考。饒宗頤國學院院刊,1,233-2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郭沂(2015)。《性自命出》校釋。管子學刊,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郭沂(2014)。《性自命出》校釋。管子學刊,2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郭振香(2005)。《性自命出》性情論辨析--兼論其學派歸屬問題。孔子研究,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郭常斐(2007)。《性自命出》--以思孟為主流的綜合學說。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郭齊勇(2000)。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心術觀。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陳來(2002)。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與上博藏簡《性情篇》。孔子研究,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陳群(2015)。教而生德於心--以「教」為中心的《性自命出》研究。人文雜誌,20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黃君良(20011200)。看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樹仁學報,2,4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鹿建柱(2012)。論《性自命出》的樂教內涵。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湯一介(2001)。「道始於情」的哲學詮釋--五論創建中國解釋學問題。學術月刊,2001(7),4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黃武智(20130600)。論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與上博楚簡〈性情論〉所屬學派及其思想之產生時間。慈惠通識學術專業期刊,3,2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楊寶山(2001)。從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看《樂記》的成書年代。國際儒學研究,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賈兵(2017)。新出戰國竹簡與宋儒對思孟學派的發揮--以《性自命出》為例。儒藏論壇,20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趙中偉(20020700)。性自命出,命自天降--上海戰國竹簡「性情論」與郭店竹簡「性自命出」之人性論剖析。輔仁學誌. 人文藝術之部,29,4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趙法生(20171100)。心術還是心性?--《性自命出》心術觀辯證。哲學研究,2017(11),33-43+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劉偉(2010)。小議郭店儒簡《性自命出》篇中「命」字的含義。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劉光勝(2015)。《性自命出》「兩重境界」說。甘肅社會科學,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劉光勝(2009)。由《曾子》十篇看《性自命出》的成書及理路--兼談宋儒對先秦儒學的誤讀。史林,20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歐陽禎人(2001)。試論《性自命出》的美學思想。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譚玉龍(2012)。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美學思想再探。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大阪大学中国学研究室(2004)。戦国楚簡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研究集刊,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大阪大学中国学研究室(2006)。戦国楚簡研究2006。中国研究集刊,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大阪大学中国学研究室(2003)。新出土資料と中国思想史。中国研究集刊,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姜廣輝(1999)。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吳光(2013)。探討性與天道--《郭店儒簡》的作者歸屬及其思想辨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李銳(2009)。郭店簡與《孟子》「天下之言性」章的「故」字。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譚忠誠(2011)。郭店儒簡的重「情」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羅根澤(19310400)。荀子論禮通釋。女師大學術季刊,2(2),1241-1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鄭宰相、石立善、閻淑珍(20061200)。韓國荀子研究評述。漢學研究集刊,3,183-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張亨(19710600)。荀子對人的認知及其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20,175-2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俞志慧(2012)。《荀子•大略》為荀子讀書筆記說。文學遺產,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佐藤將之(20061200)。漢學與哲學之邂逅:明治時期日本學者之《荀子》研究。漢學研究集刊,3,153-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袁保新(19951100)。天道、心性、與歷史--孟子人性論的再詮釋。哲學與文化,22(11)=258,1009-10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張銀樹(19970600)。《禮記.樂記》音樂教育思想之探析與評論。輔仁學誌. 文學院之部,26,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陳忠源(19990300)。「禮記.曲禮」之語言觀試詮。孔孟月刊,37(7)=439,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丁原植(19910400)。有關「儒家哲學」探討之辨析。哲學與文化,18(4)=203,317-3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尹武學(20020200)。從天人關係看原始儒教中的禮與法。儒教文化研究,2,3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金祥恆(1961)。釋生--止之。中國文字,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金祥恆(1962)。釋生--止之。中國文字,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唐健垣(1969)。釋自。中國文字,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諸葛俊元(20010400)。談「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中「心」與「性」。鵝湖,26(10)=310,54-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紀志昌(20001100)。「誠」與「齋戒」--從祭禮到哲學的轉化。哲學與文化,27(11)=318,1084-1092+10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廖名春(2000)。論六經並稱的時代兼及疑古說的方法論問題。孔子研究,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余開亮(2010)。〈性自命出〉的心性論和樂教美學。孔子研究,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俞志慧(2001)。古「語」述論。先秦儒家思想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哲學系 (會議日期: 2001年4月21-22日),223-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2000)。子思學派試探。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606-6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昭瑛(2000)。性情中人--試從楚文化論〈郭店楚簡‧性情篇〉。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湖北人民出版社。314-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昕嵐(2000)。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箋釋。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330-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義正(2001)。先秦儒學流衍的再探討。先秦儒家思想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哲學系 (會議日期: 2001年4月21-22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東方朔(2000)。〈性自命出〉篇的心性觀念初探。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322-3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釗(2000)。讀郭店楚簡字詞札記。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75-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龐樸(2000)。郢燕書說--郭店楚簡中山三器心旁文字試說。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湖北人民出版社。37-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2000)。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齊勇(2000)。郭店楚簡身心觀發微。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車行健(2001)。論三重證據法。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67-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丁原植(2002)。楚簡儒家佚籍的性情說。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合辦 (會議日期: 2002/03/31-2002/04/02)。輔仁大學文學院。239-2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艾蘭、邢文(2004)。新出簡帛研究--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新出簡帛研究--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大學、達慕思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 (會議日期: 2000/08)。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丁原植(2001)。郭店儒簡〈性自命出〉的性情觀念。先秦儒家思想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哲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01年4月21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末永高康(2005)。楚簡中所見性說--以《性自命出》為中心。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學術國際研討會,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05年12月3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池田知久(2005)。郭店楚簡《眚自命出》篇中的「道之四術」。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竹田健二(2003)。〈性自命出〉與〈性情論〉的比較。日本漢學的中國哲學研究與郭店、上海竹簡資料國際交流會議,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臺灣大學哲學系、東吳大學中國哲學(外文系列)資料中心、簡帛道家資料暨新出土文獻研讀會、日本戰國楚簡研究會等主辦 (會議日期: 2003年12月28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銳(2006)。郭店簡《性自命出》「實性」說。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大學等單位主辦 (會議日期: 2006年6月26-28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沈培(2003)。試說郭店楚簡〈性自命出〉關於賫、武、韶、夏之樂一段文字中的幾個字詞。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霖慶(2003)。郭店〈性自命出〉--「凡物無不異也者」段解。掌握學術新趨勢接軌國際化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應用語文組),銘傳大學主辦 (會議日期: 2003年3月1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歐陽禎人(2000)。在摩蕩中弘揚主體--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認識論簡析。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謝如柏(2000)。郭店竹書〈性自命出〉心性論探討。第一屆出土文獻學術研討會,中研院史語所出土文獻研究室主辦 (會議日期: 2000年6月8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魯樂漢(2005)。顧炎武如何解讀性自命出。國際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先秦思想暨出土文獻,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研究生學會、簡帛資料文哲研讀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5年3月27-28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Andreini, Attilio(2001)。The meaning of qing in the Confucian texts from Guodian Tomb no.1。「中國情感與史料分析」 (Emotions and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Sources in China)國際研討會,義大利那普勒斯東方研究大學亞洲系主辦,史華羅教授( Prof. Paolo Santangelo) 策劃,義大利非洲和東方研究院,蔣經國基金會協辦 (會議日期: 2001年11月5日至9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杜維明(2000)。郭店楚簡與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金安平(2005)。理解「言公」的兩種方式:《荀子》與郭店楚簡的啟示。「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哲學系、中研院文哲所、輔仁大學文學院、東吳大學哲學系合辦 (會議日期: 2005年3月25-26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麗桂(2007)。從郭店儒簡看孔、孟間禮、義之因承與轉變。「2007中國簡帛學論壇」會議,臺灣大學中文系、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合辦 (會議日期: 2007年11月10-11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君直(2004)。郭店楚簡的天道思想(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子敬(1998)。唐君毅先生詮釋孟子學之系統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文琪(1998)。《禮記》中的人觀(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菡(2001)。《禮記‧樂記》之道德形上學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慶光(2010)。《荀子》禮樂教化論研究(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勝彩(2006)。郭店楚簡與先秦學派問題(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銳(2005)。孔孟之間「性」論研究--以郭店、上博簡為基礎(博士論文)。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承律(2001)。郭店楚墓竹簡儒家思想研究(博士論文)。東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羽(2003)。郭店儒家簡心性思想研究(博士論文)。吉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方達(2017)。「禮義之謂治」--荀子思想中「禮」與「人」關係重探(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桂民(2006)。荀子思想與戰國時期的禮學思潮(博士論文)。西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世平(2012)。孟子良心思想研究(博士論文)。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戴兆國(2002)。孟子德性倫理思想研究(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翔任(2009)。從心學到禮學(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尚軒(2017)。戰國儒家禮學思想之研究(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白華(2004)。儒家禮學價值觀研究(博士論文)。鄭州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皮錫瑞(1962)。經學歷史。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威廉.狄爾泰、安延明(2010)。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建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啟發(2005)。禮學思想體系探源。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亨(1997)。「天人合一」的原始及其轉化。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遜(1991)。先秦儒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述先(1991)。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外王篇。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ollingwood, Robin George、van der Dussen, Jan、何兆武、張文傑、陳新(2010)。歷史的觀念。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浅野裕一、湯浅邦弘(2004)。諸子百家「再発見」--掘り起こされる古代中国思想。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淺野裕一(2005)。竹簡が語る古代中國思想--上博楚簡研究。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淺野裕一(2005)。古代思想史と郭店楚簡。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湯淺邦弘、佐藤將之(2006)。戰國楚簡與秦簡之思想史研究。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池田知久(2003)。郭店楚簡儒教研究。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澔(1953)。禮記集說。臺北:臺灣啟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虞萬里(2009)。上博館藏楚竹書《緇衣》綜合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飛龍(1982)。孔孟荀禮學之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俊傑(1982)。天道與人道。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1983)。樂記論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龐樸(2002)。古墓新知。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龐樸(2002)。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祖信、龍永芳(2005)。郭店楚簡綜覽。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群振(1991)。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內聖篇。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Ricoeur, Paul、姜志輝(2004)。歷史與真理。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林根(1966)。中國古代禮教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鮑國順(1984)。荀子學說析論。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屈萬里(1980)。尚書釋義。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述先(2000)。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中國大陸與臺灣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謝維揚、朱淵清(2004)。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伯峻(1990)。孟子譯注。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鄭良樹(1971)。儀禮士喪禮墓葬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曰剛(1981)。三禮研究論集。臺北:黎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宗羲(2005)。明儒學案。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牟宗三(1991)。當代新儒學論文集.總論篇。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戴震(1975)。孟子字義疏證。台北:河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湯淺邦弘(2007)。上博楚簡研究。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明輝(2003)。儒家經典詮釋方法。臺北市: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述先(1995)。當代儒學論集:挑戰與回應。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柯雄文、賴顯邦(1990)。倫理論辯--荀子道德認識論之研究。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蒙文通(1997)。中國哲學思想探原。臺北:臺灣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曹峰(2010)。楚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研究。臺北:臺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彭林(2008)。儒家禮樂文明講演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曾永義(1986)。儀禮樂器考。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駢宇騫(2005)。簡帛文獻概述。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1993)。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德和(2002)。臺灣教育哲學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廖名春(2001)。新出楚簡試論。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牟宗三、楊祖漢(1994)。儒學與當今世界。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鄭定國(1995)。周禮夏官的軍禮思想。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朱熹(2002)。朱子語類。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李天虹(2003)。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廖名春(2004)。出土簡帛叢考。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余英時(1992)。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台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韋昭(1975)。國語韋氏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淺野裕一、佐藤將之(2004)。戰國楚簡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楊寬(1997)。戰國史。臺北: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錢穆(1990)。先秦諸子繫年。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林素英(2003)。禮學思想與應用。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淺野裕一、佐藤將之(2008)。上博楚簡與先秦思想。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盧仁淑(2000)。朱子家禮與韓國之禮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劉述先、林安梧(1997)。當代儒學發展之新契機。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勞思光(2000)。大學中庸譯註新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胡志奎(1984)。學庸辨證。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瀧川龜太郎(1983)。史記會注考證。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1957)。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古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李哲賢(1994)。荀子之核心思想:「禮義之統」及其時代意義。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朱熹(2002)。儀禮經傳通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鄭元、賈公彥(1989)。儀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王夫之(1991)。禮記章句。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錢穆(1978)。四書釋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朱心怡(20040000)。天之道與人之道:郭店楚簡儒道思想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姜尚賢(1990)。荀子思想體系。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Hall, David L.、Ames, Roger T.、蔣弋為、李志林(2012)。孔子哲學思微。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Droysen, Johann Gustav、Rusen, Jorn、胡昌智(1986)。歷史知識的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梁啟雄(1988)。荀子簡釋。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王夫之(1991)。周易內傳。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沈清松(1994)。現代哲學論衡。台北:黎明。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郭慶藩(1994)。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王先慎(1988)。韓非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王夢鷗(1976)。禮記校證。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徐復觀(1988)。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傅斯年(1992)。性命古訓辨證。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鄭玄、張爾岐(1978)。儀禮鄭注句讀。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王夢鷗(1995)。禮記今註今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朱筱新(1995)。中國古代禮儀制度。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陳立(1986)。白虎通疏證。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林尹(1997)。周禮今註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牟宗三(1988)。歷史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王夫之(1991)。讀四書大全說。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崔述(1975)。洙泗考信錄。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駢宇騫、段書安(1999)。本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概述(資料篇、論著目錄篇)。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李明輝(1994)。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王念孫(2004)。廣雅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毛亨、鄭玄、孔穎達(1989)。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杜預、孔穎達(1989)。春秋左傳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陳澧(1965)。東塾讀書記。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張載(2004)。張載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劉述先(1995)。當代儒學論集:傳統與創新。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黃俊傑(1997)。孟學思想史論。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歐陽禎人(2003)。郭店儒簡論略。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涂宗流、劉祖信(2001)。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1982)。孟子義理疏解。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錢穆(1990)。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曾春海(1992)。儒家的淑世哲學--治道與治術。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朱熹(200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吳怡(1993)。中庸誠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周世輔、周文湘(1981)。周禮的政治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李學勤、林慶彰(2007)。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臺北:臺灣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常金倉(1993)。周代禮俗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蘇新鋈(19920000)。先秦儒學論集。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丁原植(2000)。郭店楚簡儒家佚籍四種釋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高明(1977)。禮學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牟宗三(1991)。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朱熹、趙順孫(1986)。四書纂疏。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鄭玄、孔穎達(1989)。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何休、徐彥(1989)。春秋公羊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陳德和、王邦雄(1997)。當代新儒學的關懷與超越。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黃宗羲、黃百家、全祖望(1979)。宋元學案。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方東美(1984)。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成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王先謙(1988)。荀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朱彬(1996)。禮記訓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馬承源(200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林素英(19970000)。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張光裕(1971)。儀禮士昏禮儀節研究。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沈其麗(1971)。儀禮士喪禮器物研究。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徐復觀(1988)。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楊寬(1999)。西周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秦蕙田(1983)。五禮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周博裕、狄百瑞(1994)。傳統儒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李明輝(1997)。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侯家駒(1987)。周禮研究。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吳光(1985)。黃老之學通論。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張其淦(2008)。左傳禮說。文听閣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劉向(1990)。戰國策。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王禕(2011)。《禮記•樂記》研究論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范寧、楊士勛(1989)。春秋穀梁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竹添光鴻(1978)。左氏會箋。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柳詒徵(1959)。國史要義。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袁保新(2008)。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牟宗三(1984)。政道與治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劉師培(1959)。羣經大義相通論。臺北:國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朱彝尊(1970)。經義考。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陳大齊(1991)。孟子待解錄。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系編輯委員會(1981)。中庸論文資料彙編。復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丁原明(1997)。黃老學論綱。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劉釗(2005)。郭店楚簡校釋。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高明(1981)。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黃俊傑(1995)。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焦循(1988)。孟子正義。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謝君直(2008)。郭店楚簡儒家哲學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錢訓存(2004)。書於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熊公哲(1975)。荀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王夫之(1991)。四書訓義。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89)。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陳大齊(1989)。荀子學說。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廖名春(1994)。荀子新探。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龍宇純(1987)。荀子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李明輝(1995)。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林啟屏(20040000)。儒家思想中的具體性思維。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劉述先(20040000)。現代新儒學之省察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林素英(19970000)。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劉文典(1992)。淮南鴻烈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葉國良(1997)。古代禮制與風俗。臺北:臺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鄒昌林(1992)。中國古禮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孫詒讓(1968)。周禮正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黃以周(1976)。禮書通故。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周群振(1987)。荀子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趙建偉(20000000)。出土簡帛《周易》疏證。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胡培翬(1965)。儀禮正義。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王夫之(1991)。周易外傳。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王船山(1991)。張子正蒙注。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陳政揚(2016)。明清《正蒙》思想詮釋研究:以理氣心性論為中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周何(1998)。禮學概論。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林素英(20030000)。從《郭店簡》探究其倫常觀念:以服喪思想為討論基點。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楊儒賓(1997)。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楊華(2007)。新出簡帛與禮制研究。台北: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李杜(19920000)。中國古代天道思想論。臺北:藍燈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朱熹(2002)。四書章句集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丁四新(2000)。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丁原植(20020000)。楚簡儒家性情說研究。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牟宗三(1992)。道德的理想主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李零(2002)。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袁保新(19920000)。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臺北市: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高柏園(19960000)。孟子哲學與先秦思想。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曾昭旭(19830000)。道德與道德實踐。臺北:漢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曾春海(1989)。儒家哲學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王聘珍(1986)。大戴禮記解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孔安國、孔穎達(1989)。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郭齊勇(2002)。儒學與儒學史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劉述先(1997)。儒家思想與現代世界。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劉述先、李明輝(1994)。當代新儒家人物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楊朝明(2007)。出土文獻與儒家學術研究。臺北:臺灣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牟宗三(1974)。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馮友蘭(1993)。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方東美(1983)。原始儒家道家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郭沫若(1996)。十批判書。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裘錫圭(2004)。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葉國良(20100000)。禮學研究的諸面向。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楊向奎(1997)。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龍宇純(1994)。中國文字學。台北:五四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陳來(1996)。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劉述先(20000000)。儒家思想意涵之現代闡釋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郭梨華(20080000)。出土文獻與先秦儒道哲學。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戴璉璋(19890000)。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黃俊傑(20140000)。儒家思想與中國歷史思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佐藤將之(20130000)。荀子禮治思想的淵源與戰國諸子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汪中(1972)。述學。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金春峰(20030000)。周易經傳梳理與郭店楚簡思想新釋。臺北:臺灣古籍。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戴君仁(1970)。梅園論學集。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余英時(2014)。歷史與思想。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黃俊傑(1993)。孟子。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蔡仁厚(19840000)。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蒙培元(19900000)。中國心性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梁濤(2008)。郭店竹簡與思孟學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黃俊傑(1991)。孟學思想史論。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張岱年(1991)。中國倫理思想研究。貫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程顥、程頤(1983)。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王博(20010000)。簡帛思想文獻論集。臺北:臺灣古籍。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李零(2002)。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田世民(20120000)。近世日本儒禮實踐的研究:以儒家知識人對朱子家禮的思想實踐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范麗梅(20170000)。言者身之文:郭店寫本關鍵字與身心思想。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張岱年(1992)。中國哲學大綱。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王鍔(2007)。《禮記》成書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郭沂(2001)。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李明輝(2002)。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二):儒學篇。臺北:喜馬拉雅研究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陸建華(2008)。先秦諸子禮學研究。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彭林(2009)。《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牟宗三(1971)。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高明士(20050000)。中國中古的教育與學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金春峰(1993)。周官之成書及其反映的文化與時代新考。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西信康(2014)。郭店楚簡「五行」と伝世文献の研究。北海道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楊伯峻(1980)。論語譯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朱右曾(1980)。逸周書集訓校釋。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唐君毅(1989)。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牟宗三(1979)。名家與荀子。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王利器(2015)。鹽鐵論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唐君毅(1990)。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錢玄(1996)。三禮通論。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王夫之(1991)。詩廣傳。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王夫之(1991)。思問錄。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程瑤田(1990)。宗法小記。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孔廣森(1990)。禮學卮言。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5.張壽安(2010)。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陳柱、李靜(2014)。公羊家哲學(外一種)。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7.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8.李明輝、陳瑋芬(2002)。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哲學篇。中研院文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9.梁啟超(1978)。儒家哲學。臺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0.勞思光(1984)。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楊向奎(1962)。中國古代社會與古代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楊貞德(2002)。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歷史篇。中研院文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3.廖名春(2001)。簡帛思想文獻論集。台灣古籍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4.Newton, Issac、Smith, Norman Kemp、Kant, Immanuel(1964)。Critique of Pure Reason。London:Macmilland。  new window
255.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6.趙岐、孫奭(1989)。孟子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7.鄭玄、賈公彥(1989)。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8.許慎、段玉裁(1987)。說文解字注。臺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9.何晏、邢昺、阮元(1989)。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0.郭靜云(20100000)。親仁與天命:從《緇衣》看先秦儒學轉化成「經」。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王利器(2002)。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2.羅光(1982)。中國哲學思想史--先秦篇。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3.戴聖、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4.左丘明、杜預、孔穎達、楊伯峻(1991)。春秋左傳注。復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5.荀況、李滌生(1979)。荀子集釋。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6.杜預(1966)。春秋釋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7.裘錫圭(2004)。由郭店簡〈性自命出〉的「室性者故也」說到《孟子》的「天下之言性也」章。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洪濤(20091024)。郭店竹簡《性自命出》句讀辨正一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來(2009)。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與儒學人性論。竹帛《五行》與簡帛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昌元(2001)。研究中國哲學所需遵循的解釋學原則。跨世紀的中國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國維(1959)。釋禮。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以仁(1990)。孔子與春秋的關係。春秋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保新(1995)。盡心與立命--從海德格基本存有論重塑孟子心性論的一項嘗試。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勱、唐君毅(1975)。中國文化與世界--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弼(1992)。老子道德經注。王弼集校釋。台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亨(1997)。張載「太虛即氣」疏釋。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沫若(1958)。公孫尼子與其音樂理論。青銅時代。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仲德(1983)。〈樂記〉音樂思想評述。〈樂記〉論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程元敏(1999)。《禮記 •中庸、坊記、緇衣》非出於《子思子》考。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戴君仁(1970)。朱子儀禮經傳通解與修門人及修書年歲考。梅園論學集。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俊傑(1994)。當代儒家對孟子學的解釋--以唐君毅、徐復觀、牟宗三為中心。傳統儒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戴君仁(1970)。書朱子儀禮經傳通解後。梅園論學集。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復觀(1979)。原史:由宗教通向人文的史學的成立。兩漢思想史。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宗周(1996)。論語學案。劉宗周全集。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宗周(1996)。語類九。劉宗周全集。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章學誠(1986)。文史通義。文史通義校注。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阮元(1967)。性命古訓。揅經室一集。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天虹(2001)。〈性自命出〉的編聯及分篇。簡帛研究二〇〇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鳳五(2017)。郭店〈性自命出〉「怒欲盈而毋暴」說。朋齋學術文集(戰國竹書卷)。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連劭名(2006)。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考述。慶祝高明先生八十壽辰暨從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論文集。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廖名春(2001)。郭店簡〈性自命出〉的編連和分合問題。新出楚簡試論。台灣古籍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廖名春(2001)。郭店簡《性自命出》篇校釋劄記。新出楚簡試論。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裘錫圭(2004)。談談上博簡和郭店簡的錯別字。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戴璉璋(1999)。儒家天命觀及其涉及的問題。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袁保新(20080000)。試論儒家心性之學的現代意涵及其與科學的關係--兼論當代儒學對西方近代科技的理解與回應。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高明士(2003)。論中國傳統教育與統治之關係。中國傳統政治與教育。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亨(1997)。荀子的禮法思想試論。思文之際論集 : 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國維(1959)。殷周制度論。觀堂集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梁濤(2002)。《性自命出》與早期儒家心性論。古墓新知。台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