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實踐「禮」之「內在張力的歷史考察」與其解決之道--以《論語》的身心修養觀為例之分析
書刊名:哲學與文化
作者:黃信二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Hsin-er
出版日期:2020
卷期:47:8=555
頁次:頁123-139
主題關鍵詞:克己復禮身心修養ProprietySubdue the self and return to proprietyBodyPhysical and mental cultivation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49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黃信二(20081000)。反思「禮」觀念:論儒家之「禮」從「樂中禮」向「法中禮」轉變之意義。哲學與文化,35(10)=413,6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震(2006)。羅近溪的經典詮釋及其思想史意義--就「克己復禮」的詮釋而談。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7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邦雄(20000900)。論儒道兩家身心靈的修養與成長之道。宗教哲學,6(3)=23,118-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炳棣(19911200)。「克己復禮」真詮--當代新儒家杜維明治學方法的初步檢討。二十一世紀,8,139-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灝(20090700)。哲學、人文與世界--論述梅洛龐蒂思想中「藝術」與「世界風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22,83-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守仁(2007)。王文成全書。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顧炎武(1982)。亭林詩文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湯淺泰雄、馬超(1990)。靈肉探微:神秘的東方身心觀。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維明(2015)。詮釋《論語》「克己復禮為仁」章方法的反思。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灣開明書店(1991)。斷句十三經經文。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慶藩(1995)。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載(1978)。張子語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Merleau-Ponty, Maurice、羅國祥(2008)。可見的與不可見的。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立勝(20110000)。「身體」與「詮釋」:宋明儒學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戴震(1982)。孟子字義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宇初、張宇清(1985)。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儒賓(1997)。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臺北:巨流圖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杜小真、劉哲(2011)。理解梅洛-龐蒂--梅洛-龐蒂在當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Merleau-Ponty, Maurice、Landes, Donald A.(2013)。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Routledge。  new window
16.凌廷堪(1998)。校禮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玟觀(20160000)。觀念與味道:中國思想文獻中的概念譬喻管窺。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熹(1983)。點校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鳴盛(1970)。十七史商榷。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伯行。二程語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郭嵩燾(2002)。大學章句質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中江(2004)。新哲學。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與沉(2005)。身體:思想與修行--以中國經典為中心的跨文化現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唐君毅(1988)。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再林(2008)。作為身體哲學的中國古代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儒賓、張再林(20170000)。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臺北:臺灣大學人社高研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Merleau-Ponty, Maurice、姜志輝(2001)。知覺現象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81)。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班固、顏師古、楊家駱(1986)。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Lakoff, George、Johnson, Mark(1999)。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New York:Basic Book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