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九三六年史語所大司空村第二次發掘的殷代遺存與東周時期墓葬
書刊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作者:李永迪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 Yung-ti
出版日期:2008
卷期:79:4
頁次:頁749-788
主題關鍵詞:殷墟殷代墓葬殷代鑄銅遺留殷代製骨遺留東周陶器墓AnyangBronze foundry remainsBone workingShang burialsEastern Zhou burial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30
期刊論文
1.唐際根、汪濤(2004)。殷墟第四期文化年代辨微。考古學集刊,15,3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去尋(1954)。殷禮的含貝握貝。中央研究院院刊,1,373-4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際根(1999)。中商文化研究。考古學報,1999(4),393-4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1976)。1975年安陽殷墟的新發現。考古,1976(4),264-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3)。安陽殷墟三家莊東的發掘。考古,1983(2),126-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8)。安陽大司空村東南的一座殷墓。考古,1988(10),865-874+961-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9)。1986年安陽大司空村南地的兩座殷墓。考古,1989(7),591-6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楊錫章(1992)。1980年河南安陽大司空村M539發掘簡報。考古,1992(6),509-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得志、周永珍、張雲鵬(1955)。一九五三年安陽大司空村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5(9),25-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1972)。1971年安陽後崗發掘簡報。考古,1972(3),1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1961)。1958-1959年殷墟發掘簡報。考古,1961(2),63-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1964)。1962年安陽大司空村發掘簡報。考古,1964(8),14+381-38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石璋如(19550600)。殷代的鑄銅工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6,95-104+104_1+105-129+130_1-130_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92)。1986-1987年安陽花園莊南地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92(1),97-128+143-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2006)。2000-2001年安陽孝民屯東南地殷代鑄銅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06(3),351-384+427-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2004)。1998年-1999年安陽市洹北花園莊東地發掘報告。考古学集刊,15,296-3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去尋(1947)。黃河下游的屈肢葬問題。中國考古學報,1947(2),121-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1958)。1958年春河南安陽市大司空村殷代墓葬發掘簡報。考古通讯,1958(10),5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孟憲武(1985)。安陽三家莊發現商代窖藏銅器。考古,1985(12),1139-1140/ 1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94)。1984-1988年安陽大司空村北地殷代墓葬發掘報告。考古学报,1994(4),471-4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98)。河南安陽市洹北花園莊遺址1997年發掘簡報。考古,1998(10),2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高去尋(1954)。殷禮的含貝握貝。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刊,23(下),489-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高去尋(1952)。戰國墓內帶鉤用途的推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3(下),489-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94)。1984-1988年安陽大司空村北地殷代墓葬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94(4),471-4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98)。河南安陽市洹北花園莊遺址1997年發掘簡報。考古,1998(10),2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2004)。1998年─1999年安陽市洹北商城花園莊東地發掘報告。考古學集刊,15,296-3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岳洪彬、岳占偉、何毓靈(2005)。河南安陽殷墟大司空遺址發掘獲重要發現。中國文物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孟憲武(1985)。安陽三家莊發現商代窖藏青銅器。考古,1985(12),1139-1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高去尋(1947)。黃河下游的屈肢葬問題。中國考古學報,2,121-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高去尋(1952)。戰國墓內帶鉤用途的推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3(下),489-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1958)。1958年春河南安陽市大司空村殷代墓葬發掘簡報。考古,10,5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9)。一九八六年安陽大司空村南地的兩座殷墓。考古,1989(7),591-5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永迪(2008)。史語所安陽大連坑發掘所見的王室手工業生產活動及其相關問題。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鄒衡(1980)。試論殷墟文化分期。北京。3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鄒衡(1980)。試論鄭州新發現的殷商文化遺址。北京。3-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振香(1986)。中國考古學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紀念論文集。北京。116-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永迪(2003)。The Anyang Bronze Foundries: Archaeological Remains, Casting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Organization,0。  new window
2.李永迪(2003)。The Anyang Bronze Foundries: Archaeological Remains, Casting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new window
圖書
1.石璋如(1959)。殷墟建築遺存。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2003)。中國考古學(夏商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6)。中國田野考古報告集第一號:輝縣發掘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存恭、陳仲玉、任育德、石璋如(2002)。石璋如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組(1979)。商周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4)。安陽小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7)。殷墟發掘報告(1958-1961)。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石璋如(1959)。小屯,第一本: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乙編,殷虛建築遺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94)。殷墟的發現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錫璋、高煒、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3)。中國考古學.夏商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杜正勝(2008)。中國考古報告集之四.大司空村第二次發掘報告。中國考古報告集之四.大司空村第二次發掘報告。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石璋如(1952)。考古年表。考古年表。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永迪(2008)。高去尋先生大司空村第二次發掘報告編後記。高去尋遺稿。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鄒衡(1964)。試論殷墟文化分期。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鄒衡(1956)。試論鄭州新發現的殷商文化遺址。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永迪(2007)。Co-craft and Multi-craft: Section-mold Casting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Craft Production at the Shang Capital of Anyang。Craft Production in Complex Societies: Multi...craft and Producer Perspectives。Salt Lake City, UT。  new window
17.杜正勝(2008)。序。大司空村第二次發掘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永迪(2008)。高去尋先生大司空村第二次發掘報告編後記。大司空村第二次發掘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永迪(2007)。Co-craft and Multi-craft: Section-mold Casting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Craft Production at the Shang Capital of Anyang。Craft Production in Complex Societies: Multicraft and Producer Perspectives。Salt Lake City。  new window
20.高去尋(2008)。大司空村第二次發掘報告。大司空村第二次發掘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石璋如(1952)。考古年表,臺北/楊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永迪(2008)。史語所安陽大連坑發掘所見的王室手工業生產活動及其相關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振香(1986)。論殷墟文化分期及其相關問題。中國考古學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紀念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