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北故宮博物院現藏銅器著錄與西周有銘銅器考辨
作者:游國慶
作者(外文):Yu Kuo-ching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系
指導教授:葉達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古文字銅器西周故宮銘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28
本論文的主要工作有下列諸端:
一、整理臺北故宮博物院現藏銅器的流傳、著錄與件數:
  以《故宮銅器圖錄》與其相關著錄書,及在臺新收的銅器登錄為基本  材料,進行比對查考研究。
二、考訂臺北故宮現存有銘銅器數量與殷周金文的時代系屬(兼及銘文、  器身的真偽考辨):
  透過《故宮銅器圖錄》與《殷周金文集成》所著錄臺北故宮金文的逐  件器形、紋飾與銘文的查核、比對,完成臺北故宮現藏有銘銅器的數  量統計及分期斷代判定,並訂正許多《殷周金文集成》著錄的疏失。
三、從銘文製作的特殊性出發,提出「同銘異範」在銘文研究中的學術價  值:
  藉由故宮所藏同銘器,聯繫相關同銘資料,確立同銘必異範之金文獨  特現象,可以提供古文字界從字形、書風進行銘文辨偽的重要參考。
四、對銘文鑄刻方式與其施用時代的探討:。
  鑄銘方面歸納並檢討了各家的鑄銘說法,對上海博物館的科技塊範鑄  造研究成果,提出商榷意見;在刻銘方面,查考在範鑄銘文裡,間存  的刻銘個例,從隕鐵鑄器與碾玉法琢銅兩種工藝現象,將刻銘的出現  時代,提前至商晚期。
五、針對故宮院藏有銘銅器的辨偽與證真工作:
  檢討臺北故宮現藏銅器中種種的偽作現象,由實物觀察,詳辨其偽   。又對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中曾經疑偽的臺北故宮現藏銅器,細  審其器身與銘文,提出證真的不同看法。
六、澄清外界質疑的臺北故宮新收銅器──「晉侯鬲」:
  從鑄造、紋飾、器形、銘文款式與字口銹況各角度,證實其為真器,  並聯結晉侯墓群考古同出的器物組合,以及相關銅器紋樣特徵,指出  臺北故宮新購「晉侯鬲」二件與「晉侯對鋪」均應出土於晉侯對墓   (一號墓),滌清了疑偽之說,也改訂了學者對「晉侯鬲、鋪」出土  地點的擬測。
七、對臺北故宮現藏幾件西周銅器與銘文的考釋札記:
  臺北故宮所藏許多長銘重器,歷來眾說紛紜,即近十年來古文字研究  有長足躍進,亦難於其中獨出新意,談論者多而創見者少,因此本文  未對這些長銘作所謂「總結舊說」的歸納處理,而是針對前人較罕提  及的幾件傳世銅器,進行考釋研究,並提出與部分學者不同的見解,  以作為古文字研究的學習心得。
  另外,從器型時代、紋飾特徵、考古類型參比,以及銘文內容考釋各  方面,進行四件新見銅器的探究。其中「伯毛鼎」的圓腹四足特殊形  制與「子父甗」的西周晚期新見甗式,是器物類型學的極珍貴資   料;「滕侯鼎」的出現,糾正了上海博物館藏「滕侯蓋」於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殷周金文集成》的錯誤斷代;「應侯」  則可與近年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考古發掘相印證,為西周晚期應國銅  器增加一個形制類型。而四件銅器的銘文,也足供古文字界再深入考  索,其價值不言可喻。
一、專書:(含學位論文)
上海博物館:《晉國奇珍──晉侯墓地出土文物精品》,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二○○二年三月。
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組:《商周青銅器紋飾》,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五月。
上海博物館編:《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美術出版社,二○○二年八月。
于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選》,民國二十二年,此據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一九九四年影印本。
于省吾:《雙劍誃吉金圖錄》,民國二十三年北平來薰閣刊本。
于省吾:《雙劍誃群經新證.諸子新證》,上海書店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小韋伯(Geoge W. Weber, Jr.):《晚周青銅器紋飾:一種分析方法》,布倫茲維克,新澤西,一九七三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四─一九九四年。
中國青銅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青銅器全集》,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九三─一九九八年。
方炫琛:《左傳人物名號研究》,政治大學中文博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
方炫琛:《周代姓氏二分及其起源試探》,臺北:學海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
方述鑫等:《甲骨金文字典》,成都:巴蜀書社,一九九三年。
周法高:《周秦名字解詁彙釋》,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一九五六年。
王世民、陳公柔、張長壽:《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王宇信、楊升南主編:《甲骨學一百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議》,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王國維:《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香港:中華書局,一九七三年。
包遵彭:《中國博物館史》,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民國五十三年。
北京文物研究所編:《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白川靜原著,蔡哲茂、溫天河譯:《金文的世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白川靜:《金文通釋》,京都:白鶴美術館,一九六二─一九七五年。
朱仁星:《故宮銅鏡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七十五年。
朱鳳瀚:《古代中國青銅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六月。
朱鳳瀚:《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年八月。
吳式芬:《古錄金文》,臺北:樂天出版社景印,一八九五年。
吳其昌:《金文世族譜》,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二十五年。
吳其昌:《金文厤朔疏證》,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六年。
吳鎮烽:《考古文選》,北京:科學出版社,二○○二年十月。
吳鎮烽:《金文人名匯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五十四年。
李孝定:《金文詁林讀後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七十一年。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五十四年。
李學勤、艾蘭:《歐洲所藏中國青銅器遺珠》,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李學勤:《中國青銅器的奧秘》,香港: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七年。
李學勤:《中國青銅器萃賞》,新加坡:National Heritage Board,二○○○年。
李學勤:《古文獻叢論》,上海:遠東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李學勤:《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年。
李濟、萬家保:《殷墟出土伍拾參件青銅容器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六十一年。
李濟、萬家保:《殷墟出土青銅觚形器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五十五年。
李濟:《殷墟出土青銅鼎形器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五十九年。
李濟:《殷墟出土青銅爵形器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五十五年。
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臺北:允晨文化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杜迺松:《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說》,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杜迺松:《中國青銅器發展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那志良:《故宮博物院三十年之經過》,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民國四十六年。
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一八○四年,掃葉山房一九二九年石印。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四月。
周法高、李孝定、張日昇:《金文詁林》,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七五年。
周法高、李孝定、張日昇:《金文詁林附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一九七七年。
周法高、李孝定、張日昇:《金文詁林補》,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七十一年五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七十八。。
周法高:《周秦名字解詁彙釋補釋》,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出版,民國五十三年。
周法高:《金文零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三四,民國四十年。
季旭昇主編:《金文總集與殷周金文集成銘文器號對照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八十九年。
林巳奈夫:《殷周時代青銅器的研究.殷周青銅器綜覽》,東京:吉川弘文館,一九八四─一九八六年。
林巳奈夫:《殷周時代青銅器的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一九八四年。
林聖傑:《春秋媵器銘文彙考》,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邱德修:《商周金文集成》,臺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二年。
金祥恆:《續甲骨文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四十八年。
保利藝術博物館:《保利藏金》,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
保利藝術博物館:《保利藏金.續》,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二○○一年十二月。
南京博物院編:《曾昭燏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青銅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
胡厚宣:《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上海:上海書店,一九八九年。
高明:《古文字類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年十一月。
唐復年:《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器影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三年八月。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山東:齊魯書社,一九八一年。
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夏商周斷代工程一九九六─二○○○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二○○○年十一月。
孫海波:《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六五年。
容庚、張維持:《殷周青銅器通論》,北京:科學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十月。
容庚:《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臺北:大通書局,民國六十二年據民國三十年燕京學報專號一七本景印。
容庚:《頌齋吉金錄》,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
容庚:《寶蘊樓彝器圖錄》,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
容庚編著、劉體智藏:《善齋彝器圖錄》,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八年。
徐中舒:《徐中舒歷史論文選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八年。
徐建婷:《西周媵器與媵禮研究》,師範大學中文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陝西省文物局、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盛世吉金──陝西寶雞眉縣青銅器窖藏》,北京:北京出版社,二○○三年。
陝西省博物館:《陝西出土商周青銅器》,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陝西歷史博物館編:《西周史論文集》,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馬承源、陳佩芬、吳鎮烽、熊傳薪合著:《中國青銅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又臺北:南天書局民國八十年正體字版。
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故宮銅器圖錄》,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民國四十七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南京博物院六十年紀事》,南京:南京博物院,一九九三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故宮博物院.銅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八十七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故宮銅器選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五十八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故宮銅器選萃續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六十二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故宮寶笈.銅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七十四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國立故宮博物院巡禮》,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九十年一月。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青銅器圖錄》,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
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青銅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五年八月。
張光直、李光謨編:《李濟考古學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年。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new window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九年。new window
張光直:《商周青銅器銘文的綜合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六十二年。
張光裕、巴納:《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
張光遠:《故宮歷代銅印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七十六年。new window
張光遠:《商代金文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八十四年二月。
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華書局,二○○一年。。
張臨生:《利用出土古器物從事故宮博物院所藏青銅彝器的編目》上、下編,行政院七三年度研考經費補助專案。
曹定雲:《殷墟婦好墓銘文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
許倬雲:《西周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三年。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北京:科學出版社,一九三五年。又臺灣大通書局民國六十年景印。
郭沫若:《金文叢考》,東京:文求堂,一九三二年。
郭沫若:《青銅時代》,重慶:文治出版社,一九四五年。
郭沫若:《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上海:大東書局,一九三一年。
郭沫若:《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
郭寶鈞:《中國青銅器時代》,,駱駝出版社民國五十二年一版,民國七十六年再版。
郭寶鈞:《商周銅器群綜合研究》,北京市: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陳佩芬:《認識古代青銅器》,臺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
陳芳妹:《故宮青銅兵器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八十四年一月。
陳芳妹:《故宮商代青銅禮器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八十七年。
陳芳妹:《商周青銅酒器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七十八年
陳芳妹:《商周青銅粢盛器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七十四年new window
陳初生:《金文常用字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九年。
陳夢家:《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殷周銅器集錄》,北京:科學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陳夢家:《美國收藏的中國青銅器全集》一九四七年夏,芝加哥大學,用英文著成。
陳槃:《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五十八年。new window
游國慶:《千古金言話西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九十年七月。
游國慶:《故宮西周金文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九十年七月。
游國慶:《戰國古璽文字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
湯餘惠:《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二○○一年十二月。
程長新、王文昶、程瑞秀:《銅器辨偽淺說》,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程長新、程瑞秀:《古銅器鑑定》,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
程發軔:《春秋人譜》,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四年。
華覺明:《中國古代金屬技術──銅和鐵造就的文明》,鄭州:大象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四月。
黃濬:《鄴中片羽》,北平尊古齋,一九三五年初版。
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中國科學院,一九五四年,臺北大通書局景印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一九五九年,臺北大通書局民國六十三年景印。
溥儀:《我的前半生》,北京:群眾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萬家保:《二里頭青銅爵形器的鑄造及其相關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七十八年。
葉國良:《宋代金石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new window
葉達雄:《西周政治史研究》,臺北:明文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
路迪民、王大業:《中國古代冶金與金屬文物》,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月。
鄒安:《周金文存》,臺北:大通書局,民國五年。
鄒衡、徐自強:《商周銅器群綜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湖北辭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又正體字版,臺北:建宏出版社,民國八十七年。
端方:《陶齋吉金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七年。
蒙德留斯著、滕固譯:《先史考古學方法論》,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七年。
口隆康主編;蔡鳳書翻譯:《日本考古學研究者.中國考古學研究論文集》東京都:東方書店發行。北京:中華書局經銷,一九九○年。
劉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一九○二年,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年景印。
劉雨:《乾隆四鑑綜理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
劉德漢:《東周婦女問題研究》,臺北:學生書局,民國八十九年。
劉體智:《小校經閣金文拓本》,民二十三年石印本。
潘慧如:《晉國青銅器銘文探研》,香港:青文書屋,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魯實先:《文字析義》,魯實先全集編輯委員會,民國八十二年。
盧連成、胡智生:《寶雞國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月。
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臺北:廣文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
羅振玉:《貞松堂集古遺文》,一九三○年。
羅振玉:《殷文存》,民國六年石印本。
羅振玉:《雪堂所藏古器物圖》,臺北:大通書局,民國七十五年。
羅森(Jessica Rawson):《沙可樂氏所藏西周青銅器》,坎布里奇,一九九○年。
羅越(Max Loehr):《中國青銅器時代的禮器》,紐約,一九六八年。
羅福頤主編:《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羅福頤主編:《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譚旦冏:《中央博物院二十五年之經過》,臺北市:中華叢編審委員會,民國四十九年。
嚴一萍:《金文總集》,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
蘇秉琦:《考古學文化論集二》,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蘇秉琦:《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年
蘇榮譽:《中國上古金屬技術》,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二、期刊論文:
〈「中華瑰寶赴美展」行前報導(二)〉,《故宮文物月刊》,一三卷十一期,民國七十三年二月。
〈一九六一─一九六二年陝西長安灃東試掘簡報〉,《考古》,一九六三年八期。
〈甘肅靈臺白草坡西周墓〉,《考古學報》,一九七七年二期。
〈江西南昌老福山西漢木槨墓〉,《考古》,一九六五年六期。
〈洛陽東郊西周墓發掘簡報〉,《考古》,一九五九年四期。
〈洛陽龐家溝五座西周墓的清理〉,《文物》,一九七二年一○期。
〈涇陽高家堡早周墓葬發掘記〉,《文物》,一九七二年七期。
〈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西周銅器窖穴發掘簡報〉,《文物》,一九七六年八期。
〈衡陽苗圃蔣家山古墓清理簡報〉,《文物參考資料》,一九五四年六期
B. Karlgren, Yin and Chou in Chinese Bronzesz, BMFEA No. 8, 1936. New Studies on Chinese Bronzes, BMFEA, No. 9, 1937.
N. Barnard, Wan Chia-Pao, The Casting of Inscriptions in Chinese Bronzes: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ose rilievo guide-lines, Soochow University Journal of Chinese Art History, Vol. Ⅵ, 1976。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六次發掘〉,《文物》,二○
上海博物館:〈近年來上海市從廢銅中拾救出的重要文物〉,《文物》,一九五九年一○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三次發掘〉,《文物》,一九九四年八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四次發掘〉,《文物》,一九九四年八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一九六九─一九七七年殷墟西區墓葬發掘報告〉,《考古學報》,一九七九年一期。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考古隊:〈陝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清理簡報〉,《考古》,一九六五年九期。
巴希霍菲爾(Ludwig Bachhofer):〈商與周初青銅器的進化〉,《藝術學報》,二六,一九四四年。
文術發:〈從媵器銘文看兩周女權〉,《中原文物》,二○○○年一期。
王子超:〈媵器試論〉,《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四月。
王文昶:〈故宮博物院藏部分青銅器辨偽〉,《文物鑑賞叢錄──青銅器(二)》,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四月。
王世民:〈西周時代諸侯方國青銅器概述〉,《中國青銅器全集》,卷二。
王世民:〈郭沫若同志與殷周銅器的考古學研究〉,《考古》,一九八二年六期。
王育成:〈從兩周金文探討婦名「稱國」規律〉,《江漢考古》,一九八二年一期。
王國維:〈殷周制度論〉,《觀堂集林》,卷十。
王國維:〈說觥〉,《觀堂集林》,卷三。
王龍正等:〈平頂山應國墓地九十五號墓年代、墓主及相關問題〉,《華夏考古》,一九九五年四期。
王龍正等:〈平頂山應國墓地發掘獲重大成果〉,《中國文物報》,一九九六年九月一日第一版。
北京大學考古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一九九二年春天馬─曲村遺址墓葬發掘報告〉,《文物》,一九九三年三期。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二次發掘〉,《文物》,一九九四年一期。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五次發掘〉,《文物》,一九九五年七期。
石璋如:〈殷代的鑄銅工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二六本,民國四十四年六月。new window
朱仁星:〈鏡與鑑〉,《故宮文物月刊》,一卷六期,總六期,民國七十二年九月。new window
朱仁星:〈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談古鏡〕〉,《故宮文物月刊》,四卷一○期,總四七期,民國七十六年二月。
朱仁星:〈揭開透光鏡的神祕〉,《故宮文物月刊》,七卷六期,總七八期,民國七十八年九月。
朱仁星:〈鏡臺與鏡架〉,《故宮文物月刊》,八卷六期,總九○期,民國七十九年九月。new window
朱仁星:〈院藏漢代銅器〉,《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六期,總一九八期,民國八十八年九月。new window
朱仁星:〈巧思妙想見匠心──院藏漢代銅器簡介〉,《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七期,總一九九期,「漢代文物專輯」,民國八十八年十月。new window
朱仁星:〈東漢尚方博局紋鏡〉,《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朱仁星:〈戰國嵌松綠石金屬絲犧尊〉,《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朱仁星:〈戰國獸帶紋鑑〉,《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朱仁星:〈塞外風情話銅鍑〉,《故宮文物月刊》,一八卷七期,總二一一期,民國八十九年十月。new window
朱林澤:〈淺盤豆與鼓形器初探──從夏家店上層文化探討三件故宮典藏的青銅器〉,《故宮文物月刊》,一八卷八期,總二一二期,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new window
朱鳳瀚:〈金文日名統計與商代晚期商人日名制〉,《中原文物》,一九九○年三期。
朱鳳瀚:〈論卜辭與商周金文中的「后」〉,《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
朱鳳瀚:〈論商周女性祭祀〉,《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何樹環:〈談「子犯編鐘」銘文中的「西之六師」〉,《故宮文物月刊》,一九卷二期,總二一八期,九十年
五月。
吳鎮烽:〈岐周、宗周和成周地區青銅器概述〉,《中國青銅器全集.西周1》(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七月。
李仲操:〈兩周金文中的婦女稱謂〉,《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輯。
李伯謙:〈晉侯墓地墓主推定之再思〉,《古代文明研究》,總第九期,二○○一年六月。
李書謙、李謙甫:〈論父系氏族社會的起源〉,《三門峽考古文集》,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二○○一年三月。
李朝遠:〈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綜覽.晉侯墓地出土青銅禮樂器一覽表〉,《晉國奇珍:──晉侯墓地出土文物精品》,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二○○二年三月。
李朝遠:〈晉侯鐘銘文的刻製與西周用鐵問題〉,《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成都:巴蜀書社,一九九八年。
李學勤、唐云明:〈元氏銅器與西周的邢國〉,《考古》,一九七九年一期。
李學勤:〈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匯編選釋〉,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十輯,《古文字研究論集》,頁四一。
李學勤:〈先秦人名的幾個問題〉,《歷史研究》,一九九一年五期。
李學勤:〈考古發現與古代姓氏制度〉,《考古》,一九八七年三期。
李學勤:〈西周中期青銅器的重要標尺──周原莊白、強家兩處青銅器窖藏的綜合研究〉,《中國歷史博物
館館刊》,一九七九年一期。
李學勤:〈帝乙時代的非王卜辭〉,《考古學報》,一九五八年一期。
李學勤:〈婦好墓與殷墟甲骨分期〉,《李學勤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李學勤:〈從亞若方彝談到我方鼎〉,《古文字學初階》,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四月;又見《中國青銅器萃賞》,National Heritage Board,二○○○年。
李學勤:〈補論子犯編鐘〉,《中國文物報》,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八日。
李學勤:〈論殷代親族制度〉,《文史哲》,一九五七年十一期。
李濟:〈殷墟銅器五種及其相關之問題〉,《蔡元培六十五歲慶祝論文集》,一九三二年。new window
李豐:〈黃河流域西周墓葬出土青銅禮器的分期與年代〉,《考古學報》,一九八八年四期。
杜家祁:〈媵器銘文探微──兼論黃、曾、楚國姓〉,《書目季刊》,二○卷四期,民國七十六年三月。
汪中文:〈兩周金文所見周代女子名號條例(修訂稿)〉,《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輯。
汪中文:〈媵器銘文所見周代女子名號例〉,《第五屆中國文字學研討會論文》,民國八十三年五月。
阮元:〈散氏敦銘拓本跋〉,《揅經室三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三年。
周世榮:〈湖南出土戰國以前青銅器銘文考〉,《古文字研究》,第一○輯。
周亞:〈館藏晉國青銅器概論〉,《上海博物館集刊》,第七期,一九九六年九月。
周法高:〈西周金文斷代的一些問題〉,《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考古組,一九八一年。
周法高:〈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六本一分,一九八五年。new window
周鳳五:〈子犯編鐘銘文「諸楚荊」的釋讀問題〉,《故宮文物月刊》,一六卷三期,總一八三期,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松丸道雄:〈試說殷周金文的制作方法〉,《故宮文物月刊》,一○一期,民國八十年八月。new window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平頂山市北滍村兩周墓地一號墓發掘簡報〉,《華夏考古》,一九八八年一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平頂山應國墓地九十五號墓地的發掘〉,《華夏考古》,一九九二年三期。
姚孝遂:〈禦鼎辨偽〉,《古文字研究》,第八輯。
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一九四四年。
胡進駐:〈商周婦女稱謂及婚姻制度淺探〉,《殷都學刊》,二○○二年一期。
胡新生:〈異姓史官與周代文化〉,《歷史研究》,一九九四年三期。
胡樸安:〈從文字學上考見之中國古代婦女〉,《從文字學上考見中國古代聲韻與言語》,臺北:僶勉出版社,一九七八年。
唐蘭:〈西周銅器斷代中的「康宮」問題〉,《考古學報》,一九六二年一期。
唐蘭:〈安陽殷墟五號墓座談發言〉,《考古》,一九七七年五期。
唐蘭:〈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研究》,第二輯。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夏商周斷代工程一九九六─二○○○年階段成果報告〉,《文物》,二○○三年六期。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夏商周斷代工程一九九六─二○○○年階段成果報告〉,《考古與文物》,二○○三年三期。
孫華:〈蛇紋盤〉,《保利藏金》,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
孫華:〈關於晉侯對組墓的幾個問題〉,《文物》,一九九五年九期。
容庚:〈西清金文真偽存佚表〉,《燕京大學學報》,第五期。
容庚:〈清代吉金書籍述評(上)〉,《學術研究》,一九六二年二期。
容庚:〈宋代吉金書籍述評(下)〉,《學術研究》,一九六三年九期。new window
袁德星:〈雙龍紋簋的裝飾及其相關問題〉,《故宮季刊》,一二卷一期,民國六十六年秋。new window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長安普渡村西周墓葬的發掘〉,《考古學報》,第八冊,一九七五年一期。
馬承源:〈晉侯對〉,《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三年十月。
馬承源:〈晉侯編鐘〉,《上海博物館集刊》,第七期,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
馬雍:〈中國姓氏制度的沿革〉,《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二輯。
高仁俊:〈錞于:青銅古樂器〉,《故宮文物月刊》,二卷一一期,總二三期,民國七十四年二月。
高仁俊:〈院藏弩機〉,《故宮文物月刊》,三卷六期,總三○期,民國七十四年九月。new window
高仁俊:〈院藏異形鉞〉,《故宮文物月刊》,三卷九期,總三三期,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new window
高仁俊:〈造型優美的青銅盉〉,《故宮文物月刊》,四卷五期,總四一期,民國七十五年八月。new window
高仁俊:〈鼎錄〉(一)─(二九),分別刊載於《故宮文物月刊》總編號四五期、四六期、四七期、四八期、四九期、五一期、五二期、五三期、五四期、五五期、五六期、五七期、五八期、六○期、六二期、六三期、六四期、六五期、六六期、六七期、六九期、七○期、七一期、七四期、七五期、七六期、七七期、七八期、七九期。new window
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中國青銅器中的殷與周〉,《遠東古物博物館館刊》,第八號,一九三六年。
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中國青銅器新論〉,《遠東古物博物館館刊》,第九號,一九三七年。
高明:〈徽號文字〉,《古文字類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年十一月。
涂心園:〈銅銹〉,《大陸雜誌》,七三卷一期,一九八六年七月。
張世賢:〈西周銅鼎的元素分析〉,《故宮季刊》,六卷二期,民國六十年十二月。new window
張世賢:〈以X射線研究幾件故宮銅器〉,《故宮季刊》,一一卷三期,民國六十六年春。new window
張世賢:〈故宮博物院的銅器修復〉,《故宮季刊》,一二卷二期,民國六十六年冬。new window
張世賢:〈略論關於中國銅器成份的幾個問題〉,《故宮季刊》,一五卷一期,民國六十九年秋。new window
張世賢:〈古銅器裡的大千世界:陶鑄技術的產物〉,《故宮文物月刊》,一卷六期,民國七十二年九月。new window
張世賢:〈從商周銅器的內部特徵試論毛公鼎的真偽問題〉,《故宮季刊》,一六卷四期,民國七十一年夏。new window
張世賢:〈試論中國銅器的製作在西周自鼎盛轉趨衰頹的緣由:兼論中國開始使用硫化礦煉銅的年代〉,《故宮學術季刊》,四卷四期,民國七十六年夏。new window
張光裕:〈新見見蘇公乍晉妃匜側記〉,《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博物館編,上海:上海美術出版社,二○○二年八月。
張光遠:〈西周重器毛公鼎〉,《故宮季刊》,七卷二期,民國六十一冬。new window
張光遠:〈論商周銅器合金成分的科學分析〉,《故宮季刊》,七卷四期,民國六十二年夏。new window
張光遠:〈鼎形器的方位與銘文位置的關係〉,《故宮季刊》,一○卷四期,民國六十五年夏。new window
張光遠:〈戰國初齊桓公諸器續考──試論陳侯午簋、陳侯午敦銘的製作方法及有關問題的考證〉,《故宮季刊》,一二卷二期,民國六十六冬。
張光遠:〈春秋晚期齊莊公時庚壺考(附圖版)〉,《故宮季刊》,一六卷三期,民國七十一年春。new window
張光遠:〈寶鼎金文──商鼎彝錄篇〉,《故宮文物月刊》,一卷一期,總一期,民國七十二年四月。
張光遠:〈武王之時康候鼎:西周鼎彝篇一〉,《故宮文物月刊》,一卷二期,總二期,民國七十二五月。
張光遠:〈天黿家族的銅器群〉,《故宮文物月刊》,一卷四期,總四期,民國七十二年七月。new window
張光遠:〈周初征伐東夷戰史:小臣誺簋介紹(上)〉,《故宮文物月刊》,一卷十期,總一○期,民國七十三年一月。new window
張光遠:〈周初征伐東夷戰史:小臣誺簋介紹(下)〉,《故宮文物月刊》,一卷十一期,總一一期,民國七十三年二月。new window
張光遠:〈衛公重賞百畝糧──賢簋介紹〉,《故宮文物月刊》,二卷一期,總一三期,民國七十三年四月。new window
張光遠:〈晚商太史盉〉,《故宮文物月刊》,二卷三期,總一五期,民國七十三年六月。new window
張光遠:〈祖乙尊──商末周初〉,《故宮文物月刊》,二卷四期,總一六期,民國七十三七月。new window
張光遠:〈服方尊──商末周初〉,《故宮文物月刊》,二卷五期,總一七期,民國七十三年八月。
張光遠:〈邢季駛尊──西周中期〉,《故宮文物月刊》,二卷六期,總一八期,民國七十三年九月。new window
張光遠:〈召公之卣:西周初〉,《故宮文物月刊》,二卷八期,總二○期,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
張光遠:〈故宮新藏周成王時「尊」〉,《故宮文物月刊》,六卷一期,總六一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new window
張光遠:〈故宮新藏西周「畏爵」考說〉,《故宮文物月刊》,六卷六期,總六六期,民國七十七年九月。new window
張光遠:〈故宮新藏周初「畏爵」考說〉,《故宮文物月刊》,六卷六期,總六六期,民國七十七年九月。new window
張光遠:〈故宮新藏周初「伯簋」考說〉,《故宮文物月刊》,六卷八期,總六八期,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new window
張光遠:〈故宮新藏西周「作旅鼎」考說〉,《故宮文物月刊》,六卷十一期,總七一期,民國七十八年二月。new window
張光遠:〈周穆王時「作旅鼎」考│兼為「旅器」說解〉,《故宮學術季刊》,民國七十八年秋季。
張光遠:〈鎏金精周大明宣德鑪(上)〉,《故宮文物月刊》,八卷一期,總八五期,民國七十九年四月。new window
張光遠:〈鎏金精雕大明宣德鑪(下)〉,《故宮文物月刊》,八卷二期,總八六期,民國七十九年五月。new window
張光遠:〈早商的金文││爵、觚之名〉,《故宮文物月刊》,九卷六期,總一○二期,民國八十一年九月。new window
張光遠:〈商周金文製作方法的商榷〉,《故宮文物月刊》,一○四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張光遠:〈三千年前的融氏尊〉,《故宮文物月刊》,總一一七期。
張光遠:〈故宮新藏春秋晉文稱霸「子犯和鐘」初釋〉,《故宮文物月刊》,一三卷一期,總一四五期,民國八十四。
張光遠:〈子犯和鐘的排次與補釋〉,《故宮文物月刊》,總一五○期,民國八十四年九月。new window
張光遠:〈春秋晉國子犯和鐘淺說〉,《故宮文物月刊》,一四卷二期,總一五八期,民國八十五年五月。new window
張光遠:〈西周早期尊〉,《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張光遠:〈春秋中期晉國子犯龢鐘〉,《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張光遠:〈商代早期弦紋鬲〉,《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張光遠:〈商代早期獸面紋觚〉,《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張光遠:〈商代晚期旅祖丁〉,《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張光遠:〈子犯龢鐘的新證、測音與校釋〉,《故宮文物月刊》,一八卷二期,總二○六期,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張光遠:〈春秋中期晉國子犯龢鐘的新證、測音與校釋〉,《故宮文物月刊》,一八卷二期,總二○六期,民國八十九年五月。new window
張長壽、梁星彭:〈關中先周青銅文化的類型與周文化的淵源〉,《考古學報》,一九八九年一期。
張長壽:〈殷商時代的青銅容器〉,《考古學報》,一九七九年三期。
張奎:〈對晉侯邦父與夫人墓使用隨葬品制度的一點看法〉,《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張為之:〈周成王時尊〉,六卷一期,總六一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
張臨生:〈說盉與匜──青銅器中的水器〉,《故宮季刊》,一七卷一期,民國七十一年秋。new window
張臨生:〈帶鉤〉,《故宮文物月刊》,一卷三期,總三期,民國七十二年六月。new window
張臨生:〈故宮博物院所藏匜形器研究〉,《故宮學術季刊》,一卷三期,民國七十三年春。new window
張臨生:〈中國古代的精金工藝〉,《故宮文物月刊》,二卷二期,總一四期,民國七十三年五月。new window
張臨生:〈院藏人足獸匜〉,《故宮文物月刊》,二卷七期,總一九期,民國七十三年十月。new window
張臨生:〈漢家法度故宮重器:嘉量〉,《故宮文物月刊》,二卷一○期,總二二期,民國七十四年一月。new window
張臨生:〈故宮所藏西出土衡器〉,《故宮文物月刊》,三卷一期,總二五期,民國七十四年四月。new window
張臨生:〈吉範流輝〉,《故宮文物月刊》,三卷六期,總三○期,民國七十四年九月。
張臨生:〈眾樂之首「編鐘」〉,《故宮文物月刊》,四卷九期,總四五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
張臨生:〈中國歷代文飾考己篇(上):秀麗創新的魏晉南北朝時代〉,《故宮文物月刊》,五卷八期,總五六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
張臨生:〈中國歷代文飾考己篇(下):秀麗創新的魏晉南北朝時代〉,《故宮文物月刊》,五卷九期,總五七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
張臨生:〈真偽相糝的國子監周範十器〉,《故宮文物月刊》,七卷一期,總七三期,民國七十八年四月。
張臨生:〈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東周鑲嵌器研究〉,《故宮學術季刊》,七卷二期,民國七十八年冬。new window
張臨生:〈院藏東周鑲嵌銅器(一)〉,《故宮文物月刊》,八卷二期,總八六期,民國七十九年五月。new window
張臨生:〈院藏東周鑲嵌銅器(二)〉,《故宮文物月刊》,八卷三期,總八七期,民國七十九年六月。new window
張臨生:〈院藏東周鑲嵌銅器(三)〉,《故宮文物月刊》,八卷四期,總八八期,民國七十九年七月。new window
張臨生:〈院藏東周鑲嵌銅器(四)〉,《故宮文物月刊》,八卷五期,總八八期,民國七十九年八月。new window
張臨生:〈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伊斯蘭銅器〉,《故宮文物月刊》,九卷六期,總一○二期,民國八十年九月。new window
張臨生:〈院藏車馬紋銀漏壺〉,《故宮文物月刊》,一一卷四期,總一二四期,民國八十二年七月。
張臨生:〈文王方鼎與仲駒父簋〉,《故宮學術季刊》,一五卷一期,民國八十六年秋。new window
曹兆蘭:〈周代金文嵌姓的稱謂結構模式〉,《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
曹兆蘭:〈金文女性稱謂中的古姓〉,《考古與文物》,二○○二年二期。
曹兆蘭:〈金文中的女性享祭者及其社會地位〉,《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一九卷三期,二○○二年五月。
曹兆蘭:〈從金文看周代媵妾婚制〉,《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二○○一年六期。
曹定雲:〈周代金文中女子稱謂類型研究〉,《考古》,一九九九年六期。
盛冬鈴:〈西周銅器銘文中的人名及其對斷代的意義〉,《文史》,第十七輯。
許倬雲:〈從周禮中推測遠古的婦女工作〉,《大陸雜誌》,七卷八期,收入《求古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二年。
郭沫若:〈我與考古學〉,《生活學校》,一卷二期;《考古》,一九八二年五期重新發表。
郭沫若:〈青銅時代〉,《青銅時代》,北京:科學出版社,一九五七年九月新一版。
陳良佐:〈古代的金屬工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五二本二分,民國七十年六月。
陳佩芬:〈青銅器辨偽〉,《上海博物館集刊》,第三期,一九八六年。
陳芳妹:〈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方草原民族的銅兵〉,《故宮文物月刊》,一八卷七期陳芳妹:〈略論鳳紋簋〉,《故宮季刊》,一六卷一期,民國七十年秋。new window
陳芳妹:〈簋與盂:簋與其他粢盛器關係研究之一〉,《故宮學術季刊》,一卷二期,民國七十二年冬。new window
陳芳妹:〈青銅粢盛器特展〉,《故宮文物月刊》,一卷一一期,總一一期,民國七十三年二月。new window
陳芳妹:〈戰國田齊桓公的「金」碗〉,《故宮文物月刊》,三卷二五期,總二五期,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陳芳妹:〈盆、敦與簋〉,《故宮學術季刊》,二卷三期,民國七十四年。
陳芳妹:〈商周青銅簋形研究──附論簋與其它粢盛器的關係〉,《商周青銅粢盛器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七四年。new window
陳芳妹:〈編鐘與編磬〉,《故宮文物月刊》,四卷八期,總四四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new window
陳芳妹:〈從考古資料論青銅爵風格發展的主要趨勢:並論殷墟風格的歷史地位〉,《故宮學術季刊》,四卷四期,民國七十六年夏。new window
陳芳妹:〈商周青酒器〉,《故宮文物月刊》,六卷八期,總六八期,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
陳芳妹:〈家國重器齒德俱尊──院藏最古老的一批青銅器談起〉,《故宮文物月刊》,七卷九期,總八一期,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new window
陳芳妹:〈獸面紋爵──二里岡風格介紹系列〉,《故宮文物月刊》,七卷十期,總八二期,民國七十九年一月。new window
陳芳妹:〈故宮最古老的觚──二里岡風格介紹系列〉,《故宮文物月刊》,七卷十一期,總八三期,民國七十九年二月。new window
陳芳妹:〈故宮最古老的鼎──二里岡風格介紹系列〉,《故宮文物月刊》,七卷十二期,總八四期,民國七十九年三月。new window
陳芳妹:〈商周青銅器紋飾評介〉,《藝術學》,總六期,民國七十九年年三月。new window
陳芳妹:〈故宮最古老的銅鬲──二里岡風格介紹系列〉,《故宮文物月刊》,八卷一期,總八五期,民國七十九年四月。new window
陳芳妹:〈商周青銅兵器的發展:商周青銅兵器特展介紹之一〉,《故宮文物月刊》,八卷七期,總九一期,民國七十九年十月。new window
陳芳妹:〈商周青銅兵器的發展:商周青銅兵器特展介紹之二〉,《故宮文物月刊》,八卷八期,總九二期,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new window
陳芳妹:〈商周青銅兵器的發展:商周青銅兵器特展介紹之三〉,《故宮文物月刊》,八卷九期,總九三期,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new window
陳芳妹:〈「科學化」的青銅古器物學的建立〉,《故宮文物月刊》,一三卷五期,總期一四九期,民國八十四年八月。
陳芳妹:〈故宮所藏殷至周初的異形兵器及其所反映的文化關係問題──商周青銅兵器研究之二〉,《中華民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論文集.器物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八十一年。
陳芳妹:〈青銅藝術、現實社會與精神世界〉,《故宮文物月刊》,一五卷八期,總一七六期,民國八十六十一月。new window
陳芳妹:〈藝術與祭祖──殷商先民對親人永恒的追思:商代青銅禮器特展之二〉,《故宮文物月刊》,一五卷九期,總一七七期,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new window
陳芳妹:〈「獸面紋」之謎:商代青銅禮器特展之三〉,《故宮文物月刊》,一五卷十期,總一七八期,民國八十七年一月。
陳芳妹:〈文明的火花──成形與冶鑄:商代青銅禮器特展之四〉,《故宮文物月刊》,一五卷一一期,總一七九期,民國八十七年二月。new window
陳芳妹:〈工藝與身分:商代青銅禮器特展之五〉,《故宮文物月刊》,一五卷一二期,總一八○期,民國八十七年三月。new window
陳芳妹:〈區域特性與多向交流:商代青銅禮器特展之六〉,《故宮文物月刊》,一六卷一期,總一八一期,民國八十七年四月。new window
陳芳妹:〈商代青銅藝術「區域風格」之探討──研究課題與方法之省思〉,《故宮學術季刊》,一五卷四期,民國八十七年夏。
陳芳妹:〈西周早期牛首方座簋〉,《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陳芳妹:〈西周中期作旅彝卣〉,《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陳芳妹:〈西周中──晚期毛伯父簋〉,《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陳芳妹:〈春秋早──中期蟠夔紋罍〉,《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陳芳妹:〈商後期──西周早期析子孫父乙扁足鼎〉,《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陳芳妹:〈商後期獸面紋鉞〉,《故宮文物月刊》,一七卷八期,總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陳芳妹:〈晉侯對鋪──兼論銅鋪的出現及其禮制意義〉,《故宮學術季刊》,一七卷四期,民國八十九年夏季。new window
陳芳妹:〈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方草原民族的銅兵〉,《故宮文物月刊》,一八卷七期,總二一一期,民國八十九年十月。new window
陳芳妹:〈宋古器物學的興起與宋仿古銅器〉,《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十期,民國九十年三月。new window
陳芳妹:〈藝術與宗教──以商代青銅藝術的發展與隨葬禮制的變遷為例〉,《故宮學術季刊》,一八卷三期,民國九十年春。new window
陳芳妹:〈晉侯墓地青銅器所見性別研究的新線索〉,《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二○○二年七月。
陳初生:〈殷周青銅器銘文制作方法平議〉,《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四月。
陳昭容:〈從古文字材料談古代的盥洗用具及其相關問題──自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的青銅水器自名說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一本第四分,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new window
陳偉:〈兩周婦名稱國的一點商榷〉,《江漢考古》,一九八二年二期。
陳雙新:〈子犯編鐘銘文研究述略〉,《故宮文物月刊》,一九卷四期,總二二○期,民國九十年七月。new window
游國慶:〈我方鼎蓋器真偽考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輯。
游國慶:〈故宮新購晉侯鬲之研究〉,《故宮學術季刊》,待刊。new window
游國慶:〈銅器銘文中的同銘異範及其類別的價值之探究──以故宮所藏西周金文為例〉,《第十三屆全國暨兩岸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教系編,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一年四月。
程長新、王文昶、程瑞秀:〈故宮博物院藏部分青銅器辨偽〉,《銅器辨偽淺說》,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華覺明:〈隕鐵、隕鐵器和冶鐵術的發生〉,《中國冶鑄史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黃天樹:〈婦女卜辭〉,《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黃海永:〈幾件古代中華青銅器的中子活化分析〉,《故宮季刊》,七卷三期,民國六十二年春。new window
黃銘崇:〈論殷周金文中以「辟」為丈夫歿稱的用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二本第二分,民國九十年六月。
楊源泉:〈X光透視機在古物上的應用〉,《故宮季刊》,一六卷二期,民國七十年冬。new window
楊源泉:〈巧奪天工──談銅器修復〉,《故宮文物月刊》,二卷一○期,總二二期,民國七十四年一月。new window
楊源泉:〈錫焊銅器的顏面復原術〉,《故宮文物月刊》,三卷九期,總三三期,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new window
萬家保:〈輝縣及汲縣出土東周時期青銅鼎形器的鑄造及合金研究〉,《大陸雜誌》,五○卷六期,民國六十四年六月。
萬家保:〈試論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連接方法〉,《大陸雜誌》,六四卷六期,民國七十一年六月。
萬家保:〈古代中國青銅器的失蠟法和塊範法鑄造〉,《大陸雜誌》,六九卷二期,民國七十三年八月。
萬家保:〈若干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銹蝕產物〉,《大陸雜誌》,七一卷五期,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
裘錫圭:〈焚巫尪與作土龍〉,《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三月。
裘錫圭:〈也談子犯編鐘〉,《故宮文物月刊》,一三卷五期,總一四九期,民國八十四年八月。new window
雍穎:〈晉侯夫婦墓之比較及晉國高級貴族婦女社會地位試析〉,《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二○○二年七月。
趙平安:〈從我鼎銘文的「」談到甲骨文相關諸字〉,《追尋中華古代文明的蹤跡──李學勤先生學術活動五十年紀念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二○○二年八月。
趙誠:〈諸帚探索〉,《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
口隆康:〈西周銅器之研究〉,《京都大學文學部紀要》,七,一九六三年。
劉啟益:〈西周夷王時期銅器的初步清理〉,《古文字研究》,第七輯。
劉啟益:〈黃陂魯台山M三○與西周康王時期銅器墓〉,《江漢考古》,一九八四年一期。
劉啟益:〈西周金文中所見的周王后妃〉,《考古與文物》,一九八四年四期。
劉啟益:〈西周金文中的月相與共和宣幽紀年銅器〉,《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
劉啟益:〈西周武成時期銅器的初步清理〉,《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
劉啟益:〈西周康王時期銅器的初步清理〉,《出土文獻研究》,第一輯,一九八五年。
劉啟益:〈西周昭王時期銅器的初步清理〉,《出土文獻研究續集》,一九八九年。
劉啟益:〈西周穆王時期銅器的初步清理〉,《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輯。
劉啟益:〈西周夷王時期銅器續記〉,《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劉啟益:〈西周共王時期銅器的初步清理〉,《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輯。
劉啟益:〈六年宰獸簋的時代與西周紀年〉,《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
劉萬航:〈古青銅器的鑄造〉,《故宮文物月刊》,一卷二期,民國七十二年五月。new window
劉嶼霞:〈殷代冶銅術之研究〉,《安陽發掘報告》,第四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一,民國二十二年六月。
蔡哲茂:〈再論子犯編鐘〉,《故宮文物月刊》,一三卷六期,總一五○期,民國八十四年九月。new window
蔡哲茂:〈子犯編鐘「克奠(定)王立(位)補釋」〉,《故宮文物月刊》,一四卷三期,總一五九期,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蔡運章:〈西周金文中周王的任姓后妃〉,《甲骨金文與古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臨潼博物館:〈臨潼南羅西周墓出土青銅器〉,《文物》,一九八二年一期。
譚旦冏:〈問鼎──試擬鑑定西周銅鼎元素的選樣〉,《故宮季刊》,五卷二期,民國五十九年十二月。new window
譚旦冏:〈春秋時代龍紋的演變〉,《東吳大學中國藝術史集刊》,一期,民國六十二年三月。
譚旦冏:〈春秋銅器的新編年與龍紋的演變〉,《故宮季刊》,七卷四期,民國六十二夏。new window
譚旦冏:〈戰國時代龍的續變〉,《東吳大學中國藝術史集刊》,三期,民國六十三年八月。
譚旦冏:〈毛公鼎的淺識〉,《故宮文物月刊》,四卷四期,總四○期,民國七十五年七月。new window
譚旦冏:〈中國文飾的起源與演進:歷代文飾考緒言〉,《故宮文物月刊》,四卷八期,總四四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new window
譚旦冏:〈中國歷代文飾考乙篇(上):自然摹擬的史前時代文飾〉,《故宮文物月刊》,四卷九期,總四五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new window
譚旦冏:〈中國歷代文飾考乙篇(下):自然摹擬的史前時代文飾〉,《故宮文物月刊》,四卷一○期,總四六期,民國七十六年一月。new window
譚旦冏:〈中國歷代文飾考丙篇(上):鬼神崇拜的商周時代〉,《故宮文物月刊》,四卷一一期,總四七期,民國七十六年二月。new window
譚旦冏:〈中國歷代文飾考丙篇(下):鬼神崇拜的商周時代〉,《故宮文物月刊》,四卷一二期,總四八期 ,民國七十六年三月。new window
譚旦冏:〈中國歷代文飾考丁篇(上):自由奔放的春秋戰國時代〉,《故宮文物月刊》,五卷一期,總四九期,民國七十六年四月。new window
譚旦冏:〈中國歷代文飾考丁篇(中一):自由奔放的春秋戰國時代〉,《故宮文物月刊》,五卷二期,總五○期,民國七十六年五月。new window
譚旦冏:〈中國歷代文飾考丁篇(中二):自由奔放的春秋戰國時代〉,《故宮文物月刊》,五卷三期,總五一期,民國七十六年六月。new window
譚旦冏:〈中國歷代文飾考丁篇(下):自由奔放的春秋戰國時代〉,《故宮文物月刊》,五卷四期,總五二期,民國七十六年七月。new window
譚德睿:〈中國青銅時代陶笵鑄造技術研究〉,《考古學報》,一九九九:二。
關曉武等人:〈晉侯鐘刻銘成因試探〉,《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二○○二年七月。
蘇秉琦:〈陝西省寶雞鬥雞台發掘所得瓦鬲的研究〉,《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六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