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石刻地位的歷史改變
書刊名:止善
作者:耿慧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eng, Hui-li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2
頁次:頁39-65
主題關鍵詞:金石學載體石刻青銅器銘刻EpigraphyMedia typeStone inscriptionsBronzeEngrave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2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印群(1999)。論周代列鼎制度的嬗變:質疑春秋禮制崩壞說。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4),4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俞偉超、高明(1978)。周代用鼎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學報,1978(1),84-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俞偉超、高明(1978)。周代用鼎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78(2),84-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hase, Thomas、黃龍(1994)。中國青銅技術研究回顧與展望。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松丸道雄、蔡哲茂(19910800)。試說殷周金文的製作方法。故宮文物月刊,9(5)=101,110-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巳奈夫(1979)。關於因週青銅器銘文鑄造法的若干問題。東方學報,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濤(1998)。經學與漢代的選官制度。史學月刊,1998(3),1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永建(2003)。東周王畿銅器墓用鼎狀況考察。考古與文物,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石璋如(19550600)。殷代的鑄銅工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6,95-104+104_1+105-129+130_1-130_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俞偉超、高明(1979)。周代用鼎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1),8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尉繚、劉仲平(1987)。尉繚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正成(1993)。中國書法全集。北京:榮寶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陸九和(1981)。中國金石學。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有國(1989)。中國簡牘學綜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光直(1984)。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預、孔穎達(1982)。春秋左氏傳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司馬遷(1980)。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承源(1991)。中國青銅器。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沈約(1980)。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范曄(1980)。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休、陸德明。春秋公羊傳。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澤文(2003)。從周代用鼎制度看眉縣新出10件四十三年佐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劍心(1995)。金石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鳳瀚(1995)。古代中國青銅器。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衡(1984)。凡將齋金石叢稿。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趙超(1997)。中國古代石刻概論。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錢穆著(1974)。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龔自珍(1991)。說宗彝。龔定庵全集類編。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