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運動中的承認政治與話語秩序:對廈門「散步」事件的媒介文本解讀
書刊名:傳播與社會學刊
作者:黃月琴
作者(外文):Huang, Yueqi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20
頁次:頁79-113
主題關鍵詞:社會運動承認政治話語秩序意識形態媒介文本Social movementRecognition politicsDiscourse orderIdeologyMedia tex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180
期刊論文
1.邱林川(20080000)。信息「社會」 : 理論、現實、模式、反思。傳播與社會學刊,5,7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于華(2002)。「弱者的武器」與「隱藏的文本」:研究農民反抗的底層視角。讀書,2002(7),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于建嶸(2006)。集體行動的原動力機制研究:基於H縣農民維權抗爭的考察。學海,2006(2),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應星(2007)。“氣”與中國鄉村集體行動的再生產。開放時代,20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汪暉、許燕(2006)。「去政治化的政治」與大眾傳媒的公共性--汪暉教授訪談。甘肅社會科學,2006(4),235-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Tilly, Charles、Tarrow, Sidney、李義中(2010)。抗爭政治。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ck, Ulrich、何博聞(1992)。風險社會。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arshall, Thomas Humphrey(1977)。Class, Citizenship and Social Development。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4.Fraser, Nancy、Honneth, Axel、Golb, Joel、Ingram, James、Wilke, Christiane(2003)。Redistribution or Recognition?: A Political-Philosophical Exchange。Verso。  new window
5.應星(2001)。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從「討個說法」到「擺平理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airclough, Norman、殷曉蓉(2003)。話語與社會變遷。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Gamson, William A.(1992)。Talking Poli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Duara, Prasenjit、王憲明(2003)。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代史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金銓(2004)。超越西方霸權:傳媒與「文化中國」的現代性。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onneth, Axel、胡繼華(2005)。為承認而鬥爭。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帕薩.查特杰、田立年(2007)。被治理者的政治:思索大部分世界的大眾政治。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丁三東(2007)。「承認」:黑格爾實踐哲學的復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建嶸(2000)。利益、權威和秩序:對村民對抗基層政府的群體性事件的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于建嶸(2004)。當前農民維權的一個解釋框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建嶸(2006)。當代中國農民維權抗爭的行動取向-對湖南省衡陽縣的實證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國勤(2007)。當前中國「集體行動」研究述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佟新(2006)。延續的社會主義文化傳統:一起國有企業工人集體行動的個案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汪行福(2006)。從「再分配政治」到「承認政治」?社會批判理論的範式之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查理斯.泰勒(1998)。承認的政治,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候鵬、沈樹永(2007)。話語分析與「複綫的歷史」-對杜贊奇從民族拯救國家的解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翁定軍(2005)。衝突的策略:以S市三峽移民的生活適應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五三(2002)。批評報導作為治理技術-市場轉型期媒介的政治-社會運作機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福柯(2001)。話語的秩序,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裴宜理(Perry, E. J.)、余鐦(2008)。中國人的「權利」觀:從孟子到毛澤東延至理在(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裴宜理(Perry, E. J.)、余鉲(2008)。中國人的「權利」觀:從孟子到毛澤東延至理在(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能(2004)。怨恨解釋、動員結構和理性選擇-有關中國都市地區集體行動發生可能性的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衛東(2006)。信訪制度與農民利益表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應星(2007)。承認的政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應星、晉軍(2000)。集體上訪中的「問題化」過程:西南一個水電站的移民的故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P. Teo(2000)。Racism in the news: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news reporting in two Australian newspapers。  new window
20.R. Williams(1997)。Maxism and Liter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