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探《情史‧情外類》中欲望本能與社會倫理的雙重結構--以「情教」的書寫策略為核心
書刊名:東華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洪敍銘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1
頁次:頁121-141
主題關鍵詞:馮夢龍情史情教欲望本能社會倫理性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
  • 點閱點閱:97
馮夢龍的《情史》體現了他的情教觀,他的編選意識沿著欲望本能和社會倫理的結構,發展出多樣化的故事內容,其中,情外類故事中人物的同性身份,是最突出的特色,更為觸動、刺激當時代個人與社會的抗衡與趨向調和的對話。情外類故事具有相近的書寫模式,包括由內、外在對性別身份進行的翻轉或模糊,形塑出一個特殊的情欲場域,進而透過情、理的反覆拉扯與糾結,最後導向一種現實的回歸。這個模式的運行闡發了馮夢龍情而情教的哲學思考,同時也是社會與大眾思想接受的縮影。
期刊論文
1.趙修霈(200309)。從「情史」看馮夢龍「發乎情」的文學觀。東吳中文研究集刊,10,255-2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向平、許嘉(2007)。論情教思想與對佛教的態度--從馮夢龍的《醒世恆言》說起。成都大學學報,5,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天水(200812)。論馮夢龍的「情教說」。蒲松齡研究,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志宏(200309)。試從馮夢龍「情教說」論《三言》之編寫及其思想表現。臺北師院語文集刊,8,55-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敏(2009)。馮夢龍情學思想論略。語文學刊,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萬益(19880600)。馮夢龍「情教說」試論。漢學研究,6(1)=11,297-3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龔篤清(2002)。情史刊行年代考。馮夢龍新論。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翼(1965)。廿二史劄記。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劍國、陳洪(2006)。中國小說通史•明代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夢龍(1986)。山歌•山歌序。明清民歌時調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夏志清(2001)。中國古代短篇小說的社會與個人。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馮夢龍(1986)。李月華。情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佳慧(2011)。笑話的書寫與閱讀--馬夢龍〈笑府〉、〈古今笑〉探論。新北:花木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夢龍(2006)。情史序。馮夢龍集箋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曦鐘(1999)。馮夢龍。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蔣防(2008)。霍小玉傳。歷代短篇小說選。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馮夢龍(1986)。張幼文。情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曹雪芹、高鶚原、馮其庸等(2003)。红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傅承洲、周兆新(2000)。馮夢龍與通俗文學。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貫中(1985)。三國演義。臺南:利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聶付生(2002)。馮夢龍研究。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樹達(2006)。論語疏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傅衣凌(1986)。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