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馮夢龍<<三言>>小說寫作藝術之研究
作者:王珍華
作者(外文):Jen-hua Wa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邱燮友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三言馮夢龍寫作藝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9
馮夢龍《三言》小說寫作藝術之研究 提要
馮夢龍所編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小說集,合稱《三言》,是一套宋、元、明話本及明代擬話本的小說合集,也是我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中三部最重要、最豐富的結集。它在話本小說的基礎上,注入文人創作的思維,並開創出動人的藝術風貌,無論在人物塑造、主題思想、情節結構及語言藝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風貌,它的出現形成了話本小說創作的第二個高峰,是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瑰寶,對於它的寫作藝術研究當然有其重要性,也是小說寫作藝術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本論文「馮夢龍《三言》小說寫作藝術之研究」,以小說寫作中題材、人物、情節、主題思想以及語言藝術等各方面為基礎,並以傳統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創作經驗與現存的宋、元、明話本為論證,全面且深入地探討《三言》小說的藝術技巧、審美理想及審美趣味為重點。其研究方法,則以歷史研究法、歸納法、比較法等研究方法,做為探討《三言》小說寫作藝術的方法論基點,從而重新發覺馮夢龍《三言》在小說寫作藝術上的成就。全文凡分八章:
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旨趣,以及研究範圍、文本與方法步驟等項。
第二章 馮夢龍之生平與著述。凡分三節,第一節「馮夢龍的生平」,第二節「著述」,第三節「編撰《三言》之背景緣由」,來說明《三言》編撰的背景資料。
第三章 《三言》題材之源流與分類。凡分三節,第一節「《三言》題材來源」,以前人資料、當代資料,及馮夢龍自創三個單元,來探討《三言》一百二十篇作品之題材來源;第二節「《三言》題材分類」,以愛情婚姻類、公案類、名人逸士類、發跡變泰類、宗教類及其它一項,來分析《三言》一百二十篇作品題材之分類;第三節「《三言》題材之特性」,則從作品題材之多元性、世俗性、教育性來論述並說明《三言》一百二十篇作品之題材處理問題。通過這些題材源流與分類之探討,可知《三言》收羅了宋、元、明以來所流傳的大部分話本及擬話本,可說是我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中三部最重要、也最豐富的結集;再者,題材中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層面,較之歷來小說不但有所拓展,且更廣闊了,所謂「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幾乎含蓋了市井間的所有生活面相。
第四章 《三言》人物的刻畫藝術。凡分三節,分別由第一節「《三言》人物形象析論」,以嶄新的人物形象、重塑歷史人物、鬼怪人性化等項,來分析《三言》一百二十篇作品所包含的人物類型,其中人物形象千姿百態、形神各異,不但道盡人間無窮相,且「真個是人心不同,涇渭各別」,表現出小說形塑人物形象很高之藝術水準;第二節「《三言》人物刻畫技巧」,以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豐滿傳神的人物形象、精煉化的人物語言,探討《三言》人物刻畫的藝術技巧,以及他們所展現了時代的風貌與意義;第三節「《三言》人物藝術典型舉隅」,以杜十娘、莘瑤琴、玉堂春、趙春兒等四位人物形象為例,來說明《三言》一百二十篇作品刻畫典型人物之藝術技巧。由《三言》中這些琳琅滿目的人物群像來看,他們在作品中幾乎都具有新的形象意藴。他們既屬於市民階層,又是基於市民階層的思想觀念所塑造出來的形象,使小說人物由造作走向自然,由矯情趨向率真,既是小說的中心,也是人生故事的主人,表現出自我的意志、感情、生命的活力。這種質的變化,不但蘊含著濃濃的市民意識,也為中國古典短篇小說,帶來一股全新的氣息,同時在作品中他們所抒發的渴求精神自由與人性的吶喊,也深深烙上了時代的印記,表現了對於束縛人們心靈的禮教的質疑與挑戰,且使小說的文學內涵,顯得更為豐厚而得到永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第五章 《三言》主題思想的展想。凡分四節,第一節「情感」分別由以情抗禮、婚戀新觀、情欲內涵等單元,說明《三言》表現在情感方面的主題思想;第二節「道德」以道德的創導、宣揚傳統道德等面向,說明《三言》表現在道德方面的主題思想;第三節「人性」以人性解放、人性善良兩方面,來說明《三言》表現在人性方面的主題思想;第四節「制度」,從奸臣之害、科舉之弊及官吏之惡,來說明《三言》表現在制度方面的主題思想。綜觀《三言》作品中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不論是情感、道德、人性或制度的層面,都更加面向社會與大眾,且也表現的更為集中與深刻,充分體現了晚明時代,已成長壯大市民階層的新思想意識,體現著新時代的特點與審美趣味。
第六章 《三言》情節結構的安排。凡分三節,分別由第一節「情節結構的審美形式」中,以奇為美的審美情趣、教化勸懲的審美理想,來探討《三言》情節結構的審美形式;第二節「情節結構的審美因子」,以細節敷演、善用道具意象、技巧巧妙運用等三方面,來分析《三言》情節結構中的審美因子;第三節「情節結構的提昇」,則由引人入勝的情節結構、人物性格的形塑、敘事焦點的轉變等面向,來探討《三言》在情節結構方面所做的深度提昇與安排。整體而言,在《三言》小說情節結構的寫作藝術方面,作者為達到引人入勝的審美效果,它不但承襲前人善於以奇組織情節的優點,又透過偶然、巧合、懸念、伏筆等藝術手法的各種巧妙組合;踵事增華的細節敷演;以及善用道具意象深化作品主題等技巧,為故事情節的起承轉合,找到不悖情理,又避免故事情節的平鋪直敘、一覽無遺的契機來組織故事情節,故從情節藝術技巧的角度來看,這些作品不但描寫手法新頴,想像力的豐富,且使故事情節產生了重大的變化,劇情更加曲折出人意表,既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價值,也使作品自然而然地放射出藝術與文學的光芒。
第七章 《三言》語言的藝術。凡分三節,第一節「話本小說語言藝術」,以小說語言的基本功能與結構、話本小說的語言形式與特質,說明話本小說特殊的語言藝術與形式;第二節「《三言》小說語言的審美情趣」,以典範化的敘事語言、精緻化的人物語言,以及語言文字的修辭技巧,分析《三言》作品中的語言審美情趣;第三節「《三言》小說語言的特徵」,從時代語言的紀錄、地方語言的寫實,俗、諺語的靈活運用等層面,來說明《三言》一百二十篇作品別具一格的語言藝術。綜觀《三言》小說在語言方面的特質,因深受宋元話本的影響,基本上保持著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不但用語準確、精煉、生動、形象,且通俗易懂,其中完全口語化的部分,已經很接近現代的口語,所謂「明白曉暢、語語家常」,既反映出當時市民生活的實況與社會現象,也表現出語言通俗口語、生動活潑又豐富多采的審美特質。此外,作品中還大量運用民眾口語和各種俗、諺語,既增加了語言的生動性,又不刻意以嚴肅的立場來說明主題,同時還可做為作者加強自己立場正當性和說服力的輔助,形成一種文本上特殊的審美形式。而這種語言上的多元性、豐富性與生動性,也使得《三言》有如一套中世紀語言的百科全書。
第八章 結論。總結《三言》小說寫作藝術之特點。
引用文獻

一、《三言》專著

(一)《三言》版本類
《古今小說》(明)馮夢龍撰 《馮夢龍全集》魏同賢主編 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3年3月第一版
《古今小說》(明)馮夢龍撰 李田意編校 台北:世界書局據(明)天許齋本影印,1991年3月再版。
《喻世明言》 (明)馮夢龍撰 徐文助校訂 繆天華校閱 台北:三民出版社據日本內閣文庫所藏《古今小說》天許齋本為主,校其誤字及加上正確標點、劃分段落之排印本 1998年4月初版一刷 2003年1月初版二刷。
《喻世明言》(明)馮夢龍撰 《馮夢龍全書》馬松源主編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一版
《喻世明言》(明)馮夢龍撰 楊家駱主編 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4月再版
《醒世恆言》(明)馮夢龍撰 《馮夢龍全書》馬松源主編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一版
《醒世恆言》(明)馮夢龍撰 《馮夢龍全集》魏同賢主編 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3年3月第一版
《醒世恆言》(明)馮夢龍撰 廖吉郎校訂 繆天華校閱 台北:三民出版社據日本內閣文庫所藏明天啟丁卯葉敬池刊本影印本並參酌最新排注本之排印本 1989年1月初版 1995年4月再版。
《醒世恒言》 (明)馮夢龍撰 李田意編校 台北:世界書局據(明)天啟丁卯葉敬池刊本影印,1983年1月三版。
《醒世恒言》(明)馮夢龍撰 顧學頡校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警世通言》 (明)馮夢龍撰 李田意編校 台北:世界書局據(明)金陸兼善堂本影印珍本宋明話本,1991年3月再版。
《警世通言》(明)馮夢龍撰 《馮夢龍全書》馬松源主編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一版
《警世通言》(明)馮夢龍撰 《馮夢龍全集》魏同賢主編 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3年3月第一版
《警世通言》(明)馮夢龍撰 徐文助校訂 繆天華校閱 台北:三民出版社據日本名古屋蓬左文庫所藏兼善堂本為主,校其誤字及加上正確標點、劃分段落之排印本 1983年10月初版一刷 2001年4月初版三刷。

(二)《三言》研究類
《「三言」話本與擬話本研究》 溫孟孚撰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年
《三言二拍源流考》孫楷第撰 北平圖書館館刊 5卷2期 1931年
《三言二拍資料》譚正壁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三言二拍語言研究》譚耀炬撰 成都:巴蜀書社 2005年
《馮夢龍研究》聶付生撰 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2年12月
《馮夢龍散論》 陸樹崙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5月
《馮夢龍集》 高洪鈞撰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2年3月
《馮夢龍與三言》 容肇祖等撰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3年9月
《馮夢龍與三言》 繆詠禾撰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 1992年10月
《馮夢龍與侯慧卿》傅承洲撰 北京:中華書局 2004年
《馮夢龍與通俗文學》傅承洲 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0年
《馮夢龍論》游友基撰 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10月
《漫說「三言」「二拍」》 王昕撰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年


二、相關專書

(一) 古代文獻 採四部分類法(子目先後參考《四庫全書總目》),
每類之著作,均依時代先後排序。
經 部
《周易》(魏)王弼 (晉)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 2001年12月
《尚書》舊題(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 2001年12月
《詩經》舊題(漢)毛公傳 鄭玄注 (唐)孔穎達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 2001年12月
《儀禮》(漢)鄭玄注 (清)黃丕烈校 北京:中華書局此據士禮居叢書本排印 1985年
《禮記》(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 2001年12月
《春秋左傳》(周) 左氏傳 (晉) 杜預注 (唐) 孔穎達等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 2001年12月
《論語》(魏)何晏集解 (宋)邢昺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 2001年12月
《孟子》(漢)趙岐注 舊題(宋)孫奭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 2001年12月
史 部
《史記三家注》 (漢)司馬遷撰 (劉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 (唐)張守節正義 台北:七略出版社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1991年 9月
《漢書》(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71年《仁壽本二十六史》據南宋福唐郡庠重刊北宋淳化監本影印
《後漢書》(劉宋)范曄撰 (唐)李賢等注 北京:中華書局 1982年8月
《舊唐書》(後晉)劉昫撰 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南宋紹興刊本配明聞人詮重刊本影印 1971年10月
《新唐書》(宋)歐陽修等奉敇編 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北宋刊本小字本影印 1971年10月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奉敕撰 (清)邵晉涵等輯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撰 俆無黨注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宋史》(元)托克托等奉敕修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據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
《明史》(清)張廷玉等奉敕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廿二史劄記校證》 (清)趙翼撰 王樹民校證 北京:中華書局 2001年
《戰國策》(漢)劉向撰 高誘、黃丕烈注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66年《四部備要》據士禮居黃氏覆剡川姚氏本校刊
《復齋日記》(明)許浩撰 上海:商務印書館據涵芬樓影印明刻歷代小史本影印 1936年12月
《野獲編》(明)沈德符 (北京:北京出版社《四庫禁燬書叢刊》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七年(1826)刻本影印 2000年
《復齋日記》(明)許浩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6年《叢書集成初編》據歷代小史本卷之九十六影印
《玉堂薈記》(清)楊士聰撰 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據中央圖書館藏本影印 1977年8月
《明儒學案》(清)黃宗羲著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據鄭氏補刻本校刊 1981年
《壽寧縣志》(清)趙廷機修 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影印 1974年
《蘇州府志》(清)李明皖等修 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光緒九年刊本影印 1970年
《方輿勝覽》(宋)祝穆撰 北京:商務印書館據文津閣四庫全書影印 2005年
《西湖遊覽志餘》(明)田汝成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都城紀勝》(宋)耐得翁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夢粱錄》(宋)吳自牧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武林舊事》(宋)周密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明會典》(明)徐溥等奉敕撰 李東陽等重修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史通》(唐)劉知幾撰 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1996年
《文史通義》(清)章學誠著 倉修良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子 部
《荀子》(周)荀況撰 (唐)楊倞注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說苑》(西漢)劉向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據明刻本校刊 1970年
《桓子新論》(漢)桓譚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69年影《指海叢書》本
《典論》(魏)曹丕 清道光中甘泉黃氏刊光緖19年(1893)印本
《朱子語類》 (宋)黎靖德編 台北:文津出版社以清光緒庚辰(1880)賀麟瑞校刻本為底本 1986年
《傳習錄》(明)王守仁撰 葉鈞注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
《韓非子》(周)韓非撰 上海:中華書局據吳氏影宋乾道本校刊 1936年
《論衡》 (漢)王充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白虎通》(漢)班固撰 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抱經堂叢書》本 1968年
《能改齋漫錄》(宋)吳曾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據聚珍版叢書影印 1986年7月
《戒庵漫筆》(明)李詡撰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1989年
《醉翁談錄》(宋)羅燁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7年
《少室山房筆叢》(明)胡應麟 上海:上海書店據清末廣雅書局重刊本校點排印 2001年8月
《五雜組》(明)謝肇淛撰 李肇翔等編 北京:京華出版社 2001年1月
《搜神記》舊題(晉)干寶撰 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學津叢書》本 1966年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撰 (梁)劉孝標注 台北:藝文出版社 1994年
《太平廣記》(宋)李昉等奉敇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3月
《夷堅志》(宋)洪邁撰 張元濟校 上海:商務印書館據嚴久能景宋抄本黃蕘圃校舊抄本明抄本明刻本涵芬樓藏版 1927年
《青瑣高議》(宋)劉斧撰 台南:莊嚴文化據南京圖書館藏青紅藥山房鈔劇本影印 1995年
《鬼董》(宋)沈氏撰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據知不足齋叢書影印 1986年1月
《桯史》(宋)岳珂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獨醒雜誌》(宋)曾敏行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新編五代史平話》佚名撰 上海:中國古典文學出版社據清宣統三年(1911)董康誦芬室出版影刻本排印 1954年
《三遂平妖傳》(元)羅貫中撰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據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明王慎修刻本整理
《水滸傳》(元)施耐庵 (明)羅貫中撰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據容與堂刻本標點排印 1990年8月
《琵琶記》(元)高明撰 錢南揚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 1961年10月
《三國志演義》(明)羅貫中撰 成都:巴蜀書社 1995年
《清平山堂話本》(明)洪楩撰 馬廉校訂 台北:世界書局影印珍本宋明話本,1958年1月
《熊龍峰四種小說》(明)熊龍峰刊行 王古魯蒐錄校注 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 1987年3月
《水東日記》(明)葉盛 台北:新興出版社 1984年
《西湖二集》(明)周清源撰 劉耀林、徐林校注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年6月
《初刻拍案驚奇》(明)淩濛初撰 王古魯蒐錄編註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7年
《今古奇觀》(明)抱甕老人編 馮裳標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11月
《啖蔗》(明)無名氏撰 金榮華跋 台北:福記圖書出版公司據韓國傳抄本影印 1984年
《陶庵夢憶》(明)張岱撰 立人校訂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4年9月
《雲合奇蹤》(明)徐如翰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8月
《老殘遊記》(清)劉鴞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76年
《天下第一才子書-三國演義中的權術與謀略》(清)毛宗崗 湖南:海南出版社 1993年4月
《金聖嘆批評水滸傳一百二十回》 (元)施耐庵撰 劉一舟校點 濟南:齋魯書社 1991年
《堅瓠集》(清)褚人穫撰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
《莊子》舊題(周)莊周撰 (晉) 郭象注 上海:中華書局據明世德堂本校刊聚珍倣宋版印 1926年
《列子》舊題(周)列禦寇撰 (晉) 郭象注 上海:中華書局據明世德堂本校刊聚珍倣宋版 1936年
集部
《李太白文集》(唐)李白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李太白集注》(唐)李白撰 (清)王琦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11月
《屏山集》(宋)劉子翬撰 北京:線裝書局據明刻本影印 2004年
《李清照集箋注》(宋)李清照撰 徐培均箋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4月
《九籥集》(明)宋楙澄撰 王利器校錄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據王利器先生所藏書舊鈔本排印 1984年3月
《李贄文集》(明)李贄撰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據明刻本 2000年5月
《袁中郎全集》(明)袁宏道 台北:世界書局 1990年11月
《袁宏道集箋校》(明)袁宏道著 錢伯城箋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7月
《王心齋全集》(明)王艮撰 台北:廣文書局據日本嘉永元年刻本影印 1987年
《何心隱集》(明)何心隱著 容肇祖整理 北京:中華書局 1981年11月
《白石樵真稿》(明)陳繼儒 《四庫禁燬書叢刊》 北京:北京出版社據明崇禎刻本 2000年
《湯顯祖全集》(明)湯顯祖撰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9年
《湯顯祖詩文集》(明)湯顯祖撰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9年
《翠娛閣近言》(明)陸雲龍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金聖嘆全集》(清)金聖嘆 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5年7月
《明詩綜》(清)朱彝尊編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6年
《文心雕龍》(梁)劉勰撰 北京:中華書局據《四部備要》原刻本校印 1985年
《柳永詞選》(宋)柳永撰 薛瑞生選注 北京:中華書局 2005年1月
《曲海總目提要》(清)黃文暘撰 台北:新興書局印行 1972年
《曲錄》(清)王國維撰 台北:藝文出版社 1971年1月
《古謠諺》(清)杜文瀾 台北:世界書局 1961年

(二) 近代著作 依書名筆畫少多排列,同姓名按出版年排列。
《小說敘事學》徐岱撰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
《小說結構美學》金健人撰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8年9月
《小說藝術論》馬振方撰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1月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撰 北京:東方出版社 2003年8月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魯迅撰 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社 1958年7月
《中國小說源流論》 石昌渝撰 北京:三聯書店 1995年10月
《中國小說叢考》趙景深撰 濟南:齋魯書社 1980年10月
《中國文學研究》鄭振鐸撰 台中:明倫出版社 1998年
《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劉世德主編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8年10月
《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吳光正撰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10月
《中國古代小說總目》石昌渝主編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
《中國古代婚姻史研究》 董家遵撰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5年9月
《中國古代藝術教程》張稔穰撰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
《中國古典小說人物審美論》 嘯馬撰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0年6月
《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史論》 楊義撰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年
《中國古典小說十二講》楊義撰 香港:三聯出版社 2006年6月
12月
《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 賈文昭、徐召勛撰 台北:里仁書局 1983年
《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石峻等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1年
《中國俗文學史》鄭振鐸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
《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孫楷第撰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3年7月
《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江蘇省社會科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所編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1991年9月
《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何滿子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5年
《天理與人欲》 王育濟撰 濟南:齊魯書社 1992年
《文心雕龍今譯》周振甫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
《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附大連圖書館所見小說書目》孫楷第撰 台北:鳯凰出版社 1974年10月
《王古魯日本訪書記》王古魯撰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8月
《古代小說公案文化研究》呂小蓬撰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3年7月
《古代小說研究及方法》陳大康撰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
《古典短篇小說藝術新探》陳炳熙撰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1年9月
《白話文學史》 胡適撰 台北:東方出版社 1996年版
《列女傳今註今譯》張敬註譯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4年
《西諦書話》鄭振鐸撰 北京:三聯書店 1998年5月
《宋人小說》李華卿編,朱沛蓮校訂 台北:遠東圖書出版社 1988年3月
《宋元小說史》蕭相愷撰 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年6月
《宋元小說研究》程毅中撰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年2月
《宋元明講唱文學》葉德均撰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7年
《宋代話本研究》樂蘅軍撰 台北:臺灣大學文學院 1969年
《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辜美高 黃霖主編 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2年9月
《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撰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 1992年6月
《明清文人傳奇研究》 郭英德撰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
《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 劉石吉撰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7年6月
《俗文學概論》曾永義撰 台北:三民出版社 2003年
《胡適文存》胡適撰 台北:遠東出版社 1983年9月
《胡適書評序跋集》胡適撰 黃保定、季維龍選編 長沙:岳麓書社 1987年10月
《馬隅卿小說戲曲論集》馬隅卿撰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8月
《晚明士風與文學》夏咸淳撰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1994年7月
《許政揚文存》許政揚撰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1984年11月
《新譯唐傳奇選》束忱、張宏生注譯 台北:三民出版社 1998年
《畸人‧情種‧七品官-馮夢龍生平探幽》王凌撰 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 1992年3月
《詩經評註讀本》裴普賢編著 台北:三民出版社 1998年2月
《話本小說文體研究》王慶華撰 上海:華東師範學院 2006年
《話本小說史》 蕭新橋、劉福元撰 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3年4月
《話本小說史》歐陽代發撰 湖北:武漢出版社 1997年6月
《話本小說概論》 胡士瑩撰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79年6月
《話本小說簡史》 張兵撰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
《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 胡萬川撰 台北:大安 1994年2月
《話本與古劇》 譚正璧撰 譚尋補正 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
《魯迅全集》魯迅撰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年
《戲曲小說叢考》葉德均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79年5月
《劉禹鍚詩文》梁守中撰 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
《韓國藏中國稀見珍本小說》第一冊 季羨林等整理出版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7年10月
《韓南中國古典小說論集》王秋桂編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79年7月
《中國短篇小說》(美)韓南撰 王青平、曾虹譯 台北:國立編譯館 1997年7月
《中國古典小說在韓國之傳播》(韓)閔東寬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8年
《中國文學概論》(日)塩谷溫撰 孫俍工譯:《中國文學概論》 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1970年11月
《小說面面觀》(英)佛斯特撰 李文彬譯 台北:志文出版社 2002年

三、工具書
《小說詞語匯釋》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台北:中華書局 民57年
《中國小說大辭典》侯健主編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1年12月
《中國古代小說人物辭典》苗壯主編 山東:齊魯書社出版社 1991年5月
《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 劉世德主編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8年
《中國古代小說俗語大詞典》翟建波編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2年
《中國民間方言詞典》段開璉編 北京:南海出版社 1994年3月
《元明清方言俗語辭典》岳國鈞主編,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四庫大辭典》李學勤、呂文郁主編 吉林大學出版社 1996年1月
《明清小說鑑賞辭典》何滿子、李時人主編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年9月
《明清吳語辭典》石汝杰 官田一郎主編 世紀出版集團、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5年1月
《俗語》馬國凡、馬叔駿編 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年
《俗語典》王宇綱撰輯 王宇綬校訂 台北:五洲出版社 1981年
《實用俗語典》曹聰孫主編 台北:匯豐文化出版社 2000年
《漢語方言常用詞詞典》閔家驥、晁繼周、劉介明主編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
《簡明吳方言詞典》閔家驥、范曉、朱川、張嵩岳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1年
《蘇州方言詞典》李榮主編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3年

四、單篇論文
〈「三言」研究尋求突破〉繆咏禾撰 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編《海峽兩岸明清小說論文集》 1991年8月
〈「三言兩拍」是《啖蔗》原本?〉魏子雲撰 《大華晚報》1986年12月14日 第11版
〈『古今小說』四十篇的撰述時代〉嚴敦易撰 收入台北:鼎文書局出版《喻世明言》1978年4月
〈中國白話小說的發展與市民文學的關係〉謝桃枋撰 《明清小說研究》1988年 第2期
〈近十餘年三言二拍研究之回顧〉王立言、苟人民撰《文史知識》1993年 第10期
〈記元刻《新編紅白蜘蛛小說》殘頁〉黃永年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朱東潤等主編《中華文史論叢》第一輯 1982年
〈啖蔗辨瑣〉 金榮華撰 《大陸雜誌》 1987年4月 74卷第4期
〈略談馮夢龍的詩歌創作〉施潤梓撰 《寧德師專學報》(哲社版) 第1期 1996年
〈馮夢龍「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故事試探〉金榮華撰 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印行《民間文學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1997年
〈馮夢龍研究七十年〉袁志撰 《福建論壇》1993年 第5期
〈馮夢龍研究六十年〉傅承洲撰 《文史知識》1991年 第4期
〈話本研究二題〉蕭新橋撰 《浙江學刊》 2000年10月 第5期
〈漢城國立中央圖書館藏鈔本啖蔗跋〉金榮華撰 台北:福記文化圖書公司影印本 1984年9月
〈臺灣地區「三言」、「二拍」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以各大學博碩士論文為範圍〉黃麗月撰 《中國文化月刊》 2002年5月 第266期
〈談「三言」對《清平山堂話本》中詩詞的改動〉任曉燕撰《明清小說研究》1999年 第3期
〈韓國抄本漢文小說集「啖蔗」考辨〉王國良撰 《漢學研究》 1988年6月 6卷第1期
〈關於「三言」作品寫作年代的若干問題〉戚仁撰 江蘇:復旦大學出版社編《中國古典文學叢考》 1985年7月
五、學位論文
《「三言」、「二拍」情色世界探究》陳秀珍撰 台北: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6月
《《三言》中的諺語研究》 王筱蘋撰 台南師範學院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2年
《兩漢魏晉女教「四德」觀研究》李憶湘撰 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
《兩端之間的游疑與流轉:論馮夢龍世界的塑模》鄭雅文撰 台北:台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3年
《啖蔗、三言二拍與今古奇觀比較研究》 任明玉撰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
《啖蔗研究》 陳妙如撰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
《馮夢龍文學研究》蔣美華撰 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4年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今古奇觀」談片》雙翼撰 香港:上海書局 1977年
《小說技巧》胡菊人撰 臺北:遠景出版社 1978年
《小說美學》陸志平、吳功正撰 台北:五南出版社 1993年
《小說藝術形式分析:敘事學研究》王陽撰 北京:華夏出版 2002年
《小說藝術論》李炳銀撰 石家莊市: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1年
《小說藝術論稿》何永康撰 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 1990年
《中國小說研究史》黃霖等撰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2年7月
《中國小說美學史》韓進廉撰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4年
《中國文學中的小說傳統》 西諦撰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5年
《中國古代小說的主題與敘事結構》 陳美林、李忠明撰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2000年8月
《中國古代小說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心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年6月
《中國古代小說研究》 齊裕焜、王子寬撰 福建:福州人民出版社 2005年6月
《中國古代小說書目研究》 潘建國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10月
《中國古代小說論集》 郭豫適撰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7年
《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 朱一玄、寧稼雨、陳桂聲編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年12月
《中國古代小說藝術教程》 張稔穰撰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1年
《中國古代小說藝術論發微》 陳洪撰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7年
《中國古代文藝心理學》 朱恩彬、周波撰 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7年
《中國古典小說的人文精神與藝術風貌》毛德富、衛紹生、閔虹撰 四川:巴蜀書社 2002年
《中國古典小說研究》胡適撰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
《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滙粹》 孫遜、孫菊園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
《中國古典小說講話》吉林大學中文系編寫組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1年
《文學史學的明清小說研究》 袁世碩撰 山東:齊魯書社 1999年
《方言與中國文化》 周振鶴、遊汝杰撰 台北:南天書局 1988年10月new window
《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左東嶺撰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0年
《世態人情說「話本」:悲歡離合》歐陽代發撰 台北:亞太圖書出版 1995年
《古代小說研究及方法》陳大康撰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
《古代小說與方言》 顏景常撰 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3年
《古代小說與民俗》李稚田撰 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年
《古代小說與倫理》趙興勤撰 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年
《古代小說與歷史》歐陽健撰 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年
《古代白話小說句式運用研究》盧惠惠撰 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7年4月
《古典小說的長河》 張曼娟撰 台北:台灣書店 1996年
《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 陳益源撰 台北:里仁 2001年
《古典小說論稿 : 神話、心理、怪誕》 劉燕萍撰 台北:商務印書館 2006年
《市井悲喜劇─中國古代話本卷》盧興基撰 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 1996年
《瓦舍文化與宋元戲劇》吳晟撰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年版
《白話小說─從群體流傳到作家創造的社會圖卷》 王定璋撰 廣西師範大學 1999年
《明代文學與市民城市》 方志遠撰 北京:中華書局 2005年
《明清小說史》 譚邦和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
《明清小說俗字俗語研究》 周志鋒撰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6年
《明清小說探幽》蔡國梁撰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7年7月
《明清小說理論批評史》王先霈、周偉民撰 廣州市:花城出版社 1988年
《咫尺千里─明清小說研究》 丁夏撰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年
《現代小說概論》張堂錡撰 台北:五南出版社 2003年
《逡巡于雅俗之間─明末清初擬話本研究》 宋若雲撰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6年
《虛構與史實─從話本「三言」看明代社會》 楊永漢撰 台北:萬卷樓出版社 2005年
《禁錮與超越:從三言二拍看中國市民心態》 張振鈞、毛德富撰 北京 : 國際文化出版社1988年
《解讀宋元話本》歐陽代發撰 台北:雲龍出版社 1999年
《話本小說史話》張兵撰 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年
《話本與小說》潘壽康撰 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 1973年
《漫說「三言」「二拍」》 王昕撰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年
《寫作是藝術》張秀亞撰 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出版1978年
《寫作語言學》 何明撰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 1998年
《論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形象》李希凡撰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62年
《鄭振鐸說俗文學》鄭振鐸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5月
《蕩子‧柔情‧童心─明代小說思潮》董國炎撰 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 1992年
《聽古人說書:宋明話本》胡萬川撰 台北:時報出版社 1981年

二、學位論文
(一) 台灣博碩士論文
《《三言》、《兩拍》商人形象硏究》黃惠華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論文 2005年
《《三言》、《兩拍》情色探究》陳秀珍撰 台中: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9年
《《三言》、《兩拍》愛與死故事探討》陳嘉珮撰 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3年
《《三言》《二拍》僧侶形象研究》林裕肱撰 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
《《三言》人物心態硏究》陳曉蓁撰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6年
《《三言》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與婚姻愛情觀–以《三言》中明代小說為主體的考察》王世明撰 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
《《三言》中才德觀硏究 : 以才子佳人小說為例》白素鐘撰 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7年
《《三言》中儒釋道思想與庶民文化試探》許雪珠撰 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
《《三言》之越界研究》吳玉杏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三言》公案小說所反映的明末社會現象》 詹淑杏撰 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教學碩士論文 2005年6月
《《三言》公案故事計謀之硏究》倪連好撰 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硏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2001年
《《三言》幻異故事硏究》許懿丰撰 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三言》貞節觀硏究》劉純婷撰 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硏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
《《三言》與<十日譚>婚姻愛情故事之比較硏究》蔡蕙如撰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 1999年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硏究》林麗美撰 中壢: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4年
《《三言二拍》佛道人物形象硏究》劉翊群撰 台北: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3年
《《三言二拍》的女性生活空間探究》陳映潔撰 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5年
《《三言二拍一型》之戒淫故事硏究》馮翠珍撰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9年
《「三言」人物心態研究》陳曉蓁撰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6年
《「三言」中儒釋道思想與庶民文化試探》許雪珠撰 台北: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6年
《「三言」他界書寫的時空型研究》林真瑜撰 台北: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6年
《「三言」故事源流察考》 鄭文裕撰 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
《「三言」詈罵語探討》 許雪芬撰 新竹:玄奘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6年
《「三言二拍」中的游民探析》賴文華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碩士論文 1995年
《「三言二拍」佛道人物形象研究》 劉翊群撰 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3年
《「關鍵意象」在小說結構中的地位研究-以「三言」為觀察文本的探討》 林漢斌撰 南華大學文學所中文碩士論文 2001年
《三言二拍一型中的婦女形象研究》 劉灝撰 台北: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6年
《三言二拍一型的貞節觀研究》 劉素里撰 台北: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6年
《三言二拍的女姓研究》 林麗美撰 中壢: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5年
《三言二拍的女性生活空間探究》陳映潔撰 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5年
《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 王鴻泰撰 台北:台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1992年
《三言人物研究》 柳之青撰 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1年
《三言中的婚姻與戀愛》蔡蕙如撰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95年
《三言之越界研究》 吳玉杏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2年
《三言公案小說罪與法》 霍建國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4年
《三言公案故事計謀之研究》 倪連好撰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班碩士論文 2001年
《三言主題研究》 王淑均撰 台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79年
《三言兩拍中的遊民探析》 賴文華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5年
《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 金明求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8年
《三言幽媾故事研究》 楊凱雯撰 中壢: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8年
《三言婚姻與戀受》 蔡蕙如撰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95年
《三言教化功能之研究》 柯瓊瑜撰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5年
《三言異類故事之研究》 楊孟儒撰 台南:台南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2004年
《三言發跡變泰題材之研究》 王吟芳撰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5年
《三言愛情故事研究》 咸恩仙撰 台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83年
《三言獄訟故事研究》 郭靜薇撰 台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0年
《三言題材研究》 崔桓撰 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85年
《古今小說研究》陳妙如撰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80年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反禮教」的思潮》 王靖芬撰 台北: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2004年
《城與人—《三言》中的臨安研究》戴為淑撰 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5年
《根據三言二拍一型見證傳統女姓生活》 陳國香撰 台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7年
《啖蔗、三言二拍與今古奇觀比較研究》任明玉撰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4年。
《細緻與奇巧─「三言」的細節、情節與心理描寫》陳裕鑫撰 台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0年
《馮夢龍《三言》商人形象研究》劉文婷撰 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文文學所碩士論文 2007年
《馮夢龍《三言》裡的士子與商人》陳薏安撰 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碩專班碩士論文 2004年
《馮夢龍生平及其對小說之貢獻》 胡萬川撰 台北: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73年
《馮夢龍通俗文學志業之研究》 劉淑娟撰 嘉義: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7年
《邊緣人物的功能與意義-馮夢龍《三言》中的配角研究》 廖珮芸撰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2003年

(二) 中國大陸博碩士論文
《「三言」、「二拍」敘事藝術研究》伍雪平撰 湖南師範大學文藝學所碩士論文 2006年
《「三言」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費鵬撰 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 2006年
《「三言」性別話語研究》劉果撰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所博士論文 2007年
《「三言」的教化藝術》曲成艷撰 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 2006年
《「三言二拍」中的市民文學特色》趙興華撰 青島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 2005年
《三言中的人物形象系列及其文化內涵》羅榮撰 湖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 2004年
《三言中的妓女形象》黃峰撰 寧夏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 2004年
《馮夢龍的情教思想及其在三言中的體現》 馬志英撰 寧夏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 2005年
《論「三言」的教化色彩》金艷撰 內蒙古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 2005年
《論「三言二拍」中的士人形象》程麗群撰 南昌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 2005年

四、期刊論文
〈《三言》中四個「從良」故事析論〉簡恩民撰 《稻江學報》 2006年12月 1卷第2期
〈《三言》中所見的陜西方言詞語〉郭芹納撰 《西安教育學院學報》 1995年 第4期
〈《三言》中的馮夢龍作品考辨〉徐朔方撰 《杭州大學學報》 1982年 第1期
〈「三言」、「二拍」結構藝術新探〉紀德君撰 《廣東社會科學》 2001年 第1期
〈「三言」「二拍」中所見的明代官吏〉李田意撰 《古今論衡》 1998年10月 第1期
〈「三言」「二拍」本事資料拾遺〉張克哲撰 《明清小說研究》 1997年 第9期
〈「三言」「二拍」與雅俗文化選擇〉吳建國撰 《中國文學研究》 2000年 第2期
〈「三言」人物性格的複合美〉 周廣秀撰 《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 1994年 1期
〈「三言」中「智慧老人」的探討〉蘇秋旭撰 《東方人文學誌》 2004年3月 3卷第1期
〈「三言」中妓女形象的審美內涵〉高萬年撰 《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9年4月 第32卷4期
〈「三言」中定情信物價值論〉王馥慶撰 《榆林學院學報》 2007年9月 17卷第5期
〈「三言」中的人情倫理〉王定璋撰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5年 第2期
〈「三言」中的妓院愛情及其意蘊〉黃崇期撰 《國文天地》 1999年3月 14卷第10期
〈「三言」中的宋代公案小說〉小野四平撰 邵毅平、張兵譯 《明清小說研究》 1995年 第1期
〈「三言」中的科場眾生相〉王定璋撰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 1997年 第2期
〈「三言」中的馮夢龍作品考辨〉 徐朔方撰 《杭州大學學報》 第1期 1982年
〈「三言」中的愛情、婚姻〉康萍撰 《文科月刊》 1985年4月
〈「三言」中婦女形象與馮夢龍情教觀〉張璉撰 《漢學研究》 1993年12月 11卷2期
〈「三言」中婦女的情欲世界及意涵〉康韻梅撰 《台大中文學報》 1996年4月 第8期
〈「三言」作為通俗小說的意義與敘事技巧研究─並以醒世恆言六篇小說為例〉劉惠華撰 《清雲學報》 2000年12月
〈「三言」的思想和藝術〉張兵撰 《烟台師範學院學報》 1995年 第4期
〈「三言」的敘事視角模式〉向志柱撰 《社會科學研究》 2003年 第4期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金明求撰 《中華佛學研究》 2001年3月 第5期
〈「三言」與「十日譚」巧女人物類型比較〉蔡蕙如撰 《大仁學報》 2002年6月 第22期
〈「三言二拍」中的市民意識與傳統道德觀念〉范立舟撰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3年3月 27卷第2期
〈「三言二拍」中關於「吃食」義場的熟語、俗語研究〉宗丹撰 《古代文學研究》2007年3月號上旬刊
〈「三言二拍」俗語詞釋義〉朱全紅撰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 2006年4月 26卷第2期
〈「啖蔗」續辨〉金榮華撰 《漢學研究》第六卷第二期 1988年12月
〈三言二拍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蔡祝青撰 《婦女與兩性學刊》 2002年6月 第12期
〈三言二拍中的俗諺語〉王心歡撰 《明清小說研究》1999年 第3期
〈中國白話小說的發展與市民文學的關係〉 謝桃枋撰 《明清小說研究》第二期 1988年
〈世道與末枝--《三言》、《二拍》演述世相與書寫大眾初探〉高桂惠撰 《漢學研究》 2007年6月 25卷第1期
〈主題的拓展與人物性格的「市民化」--市民意識對「三言」藝術的衝擊(之一)〉施潤梓撰 《安徽師專學報》 1994年 第2期
〈由「入於文心」至「諧於里耳」─唐代小說在《三言》、《二拍》中的敘述面貌論析〉康韻梅撰 《臺大中文學報》 2004年12月 第21期
〈杜十娘與莘瑤琴悲喜劇內在成因〉趙志誠撰 《錦州師範學院學報》 1999年 第1期
〈重讀〈杜十娘怒沈百寶箱〉〉周建渝撰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2001年3月 第18期
〈個人意識的覺醒‧人道主義的張揚-從「三言」看明代商人的思想觀念〉尚麗撰 《新疆教育學院學報》 2000年3月 16卷1期
〈從「三言」「二拍」看王學左派思潮對晚明文學的影響〉李涓撰 《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 1998年 第4期
〈從「三言」「二拍」看明代商人的心理〉康清蓮撰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00年 第2期
〈從「三言」看明代奴僕〉南炳文撰 《歷史研究》 1985年1月 第6期
〈從「三言」看明代的司法制度〉楊永漢撰 《新亞論叢》 2006年10月 第8期
〈從「三言」看明代僧尼〉徐志平撰 《嘉義農專學報》 1988年4月 第17期。
〈從「三言」看馮夢龍的小說理論〉顏廷軍撰 《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年3月 18卷第1期
〈從「三言」看馮夢龍的貢獻〉涂秀虹撰 《明清小說研究》 1997年 第1期
〈從「三言二拍」看昆明方言中的江浙古吳語〉辛志成撰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年12月 20卷第4期
〈從「神判」走向「人判」-淺議「三言」公案小說中的判案官形象〉朱全福撰 《蘇州鐡道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0年12月 17卷4期
〈從三言二拍中的娼妓脫籍看明代娼妓的社會地位〉楊肅毓撰 《洄瀾春秋》 2004年7月 第1期
〈從文言到白話:古典敘事的演變-論「三言」對神道小說的改編〉周絢隆撰 《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7年 第1期
〈淺析「三言」道教題材的故事形態〉張麗榮撰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06年6月 27卷第6期
〈淺析「三言二拍」的三種結構技法〉秦軍榮撰 《湖北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7年7月 27卷第7期
〈淺談「三言」中的女性形象〉魏頌芳撰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7年 第4期
〈理學的發展與「三言」中的人欲觀〉溫孟孚撰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9年 第4期
〈理學與「三言」、「二拍」中的道德說教〉段江麗撰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9年 28卷第3期
〈略述「三言」中商人的婚姻與家庭〉王桂清撰 《學術交流》 1996年 第3期
〈略談「三言」「二拍」中的媒妁形象〉紀德君撰 《貴州文史叢刊》 2001年 第1期
〈陰陽越界--論《三言》人鬼戀故事之意涵〉劉順文撰 《有鳳初鳴年刊》 2006年7月 第2期
〈尋找一種親近感─以《三言》中的蘇軾形象為例〉梁巧燕撰 《慈濟技術學院學報》 2006年7月 第9期
〈就文體演變論「三言」的敘事特質〉陳器文撰 《興大中文學報》 2000年12月 第13期
〈短篇話本的常用佈局〉 葉慶炳撰 《中外文學》 1979年8月 8卷第3期
〈越界現身的異類─「三言二拍」中女性神仙鬼怪角色探究〉林麗美撰 《南臺科技大學學報》 2000年11月
〈馮夢龍「三言」新證〉袁行雲撰 《社會科學戰線》 1980年 第1期
〈馮夢龍交游錄〉姚政撰 《明清小說研究》 1991年 第3期
〈馮夢龍的「情教觀」與「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劉軍華撰 《陜西師範大學學報》 1998年 第1期
〈馮夢龍的世界觀與「三言」對商人的描寫〉王桂清撰 《學術交流》 1997年 第1期
〈馮夢龍家世探密〉洪鈞撰 《明清小說研究》 1996年 第1期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談「三言」巧合手法的運用〉梁穎珠撰 《閱讀與寫作》 2006年 第11期
〈試從馮夢龍「情教說」論《三言》之編寫及其思想表現〉李志宏撰 《臺北師院語文集刊》 2003年6月 第8期
〈試論「三言」中的婦女主題〉王引萍撰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總報》 1991年 第2期
〈試論「三言」的入話〉危磚黃撰 《福建論壇》(文史哲版) 1998年 第3期
〈試論馮夢龍「三言」的道德教化作用〉戴四新撰 《四川畜牧獸醫學院學報》 1999年 13卷第4期
〈話本研究二題〉蕭新橋撰 《浙江學刊》 2000年 第5期
〈話說佛蹤道影--三言二拍中的僧道形象〉朱珮瑩撰 《問學集》 2002年6月 第11期
〈談「三言」描寫重心的轉移—從故事到人物〉宋文翠撰 《德州學院學報》 2001年 17卷第1期
〈談「三言」對「清平山堂話本」中詩詞的改動〉任曉燕撰 《明清小說研究》 1999年 第3期
〈談「醒世恆言」及其中兩卷所反映的明代社會〉程似錦撰 《法商學報》 1992年12月 第27期
〈談世界文庫「醒世恆言」的底本〉李金泉撰 《明清小說研究》 1991年 第3期
〈論《三言》的情節美〉薛媛撰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5年 第5期
〈論《啖蔗》與「三言二拍」和《今古奇觀》的關係〉馬美信撰 《明清小說研究》 2000年 第3期
〈論「三言」「二拍」中的美男子形象〉沈金浩撰 《明清小學研究》 1999年 第4期
〈論「三言」「二拍」主要男性形象管窺〉閻瑋撰 《明清小學研究》 1997年 第3期
〈論「三言」「二拍」的角色設計〉 李桂奎撰 《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0年 第 2期
〈論「三言」「二拍」的科舉觀與門第觀〉沈金浩撰 《明清小學研究》 2000年 第4期
〈論「三言」「二拍」的通俗文學品性〉孫麗華撰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1997年 第5期
〈論「三言」中的士人形象〉梅碧波撰 《安徽文學》 2007年 第4期
〈論「三言」中的市民意識〉蔡孝蓮撰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1996年 第1期
〈論「三言」中的詩詞〉任曉燕撰 《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 2001年6月 第23卷
〈論「三言」在敘事方式上的成就〉王明煊撰 《雲南社會科學》 2001年 第6期
〈論「三言」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石麟、劉開田撰 《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 1999年 19卷第1期
〈論「三言二拍」中物件的結構作用〉秦軍榮撰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07年6月 2卷第2期
〈論「三言二拍」的線型情節結構〉秦軍榮撰 《語文學刊》(高教版) 2007年 第5期
〈論三言、二拍中的負心漢〉陳美朱撰 《中國文化月刊》 2001年1月 第250期
〈論馮夢龍「三言」中的「鬧」〉趙修霈撰 《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 2007年6月 21卷第1期
〈儒家思想同市民意識的衝突和融合-馮夢龍「三言」之本來面貌說要〉賈利亞撰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5年 第10期
〈融合與碰撞-釋道思想對「三言」思想藝術的滲透〉游友基撰 《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 1996年4月 23卷2期
〈日本學者的版本發現與20世紀「三言」研究〉(俄)莎曰娜撰 《國際關係學院學報》 2002年 第6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