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論奠基歌仔戲活戲養分的「真本歌仔」《山伯英臺》
書刊名:民俗曲藝
作者:蔡欣欣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ai, Hsin-hsi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81
頁次:頁97-166
主題關鍵詞:真本歌仔山伯英臺插曲□頭作活戲Genuine koa-áShanbo and YintaiChhah khekEpisodic ariaCham thâuPerformance routinesImprovis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
  • 點閱點閱:144
期刊論文
1.蔡欣欣(20081200)。戀戀國風/博物樂府--歌仔唱本《六十條手巾歌》析論。國文學誌,17,273-3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鶴宜(20070400)。歌仔戲「幕表」編劇的創作機制和法則。成大中文學報,16,171-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鶴宜(20080100)。「做活戲」的幕後推手:臺灣歌仔戲知名講戲人及其專長。戲劇研究,1,221-2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鶴宜(20110100)。東方即興劇場:歌仔戲「做活戲」的演員即興表演機制和養成訓練。戲劇學刊,13,65-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鶴宜(20120300)。臺灣歌仔戲「做活戲」的演員即興表演與劇目創作參與。民俗曲藝,175,107-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鶴宜(20130300)。中西即興戲劇脈絡中的歌仔戲「做活戲」:藝術定位、研究視野與劇場運用。民俗曲藝,179,123-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明德(200508)。霹靂布袋戲劇本營構初探--以霹靂異數之龍圖霸業為例。台灣布袋戲與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研討會。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112-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南芳(2012)。臺灣內臺歌仔戲劇本中「套路段子」的應用。臺南:國立成功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中心。307-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鶴宜(2009)。歌仔戲「活戲」劇目研究:以田野隨機取樣為分析對象。紀念俞大綱先生百歲誕辰戲曲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7年5月25-27日)。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59-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曉英(2000)。臺灣亂彈戲劇本研究五題(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智堯(2010)。鄭金鳳歌仔戲劇藝生涯與表演藝術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南芳(2011)。台灣內台歌仔戲定型劇本的語言研究--以拱樂社劇本為例(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曙綺(2005)。從報紙廣告看戰後(1945-1949)台灣商業劇場的演劇生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35)。三伯英臺賞百花歌第812 冊。嘉義:玉珍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1)。傳統歌仔戲輯錄,歌仔戲卷,拱樂社劇本。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7)。歌仔戲四大齣。宜蘭:宜蘭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任二北(1953)。論體裁。敦煌曲初探。上海: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富雄(1990)。增補彙音寶鑑。臺南:亞洲美術印刷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永昌(2011)。觀眾視野下的臺灣歌仔戲發展史。臺中:天空數位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良哲(2007)。日治時期臺灣歌仔戲唱片思想起。從日治時期唱片看臺灣歌仔戲上冊「探索篇」。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鶴宜(2008)。淬煉--陳勝的演藝風華和她的時代。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約翰•邁爾斯•弗里(2008)。口頭詩學:帕里—洛德理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永義(1995)。歌仔戲劇本整理計畫報告書四冊。臺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學文(2008)。歌仔戲傳統劇目與閩南歌仔曲目的關係。跨兩岸--歌仔戲的歷史、文化與審美。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懷堂(2009)。正字戲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羅時芳(1995)。歌仔戲資料匯編。廈門: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健銘(1979)。野臺鑼鼓。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麗紗、林良哲(2007)。從日治時期唱片看臺灣歌仔戲。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進傳(2000)。宜蘭本地歌仔:陳旺欉生命紀實。臺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耕、曾學文(1995)。百年坎坷歌仔戲。臺北:幼獅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鮑曼‧理查德、楊利慧、安德明(2008)。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呂福祿,廖秀容(20101124)。花穴戲,http://tw.myblog.yahoo.com/leufwuluh/article?mid=1467&prev=1491&next=1459&l=f&fid=18, 2013/07/02。  new window
2.呂福祿,廖秀容(20110401)。說內臺戲班「過班」演員的薪禾金,http://tw.myblog.yahoo.com/leufwuluh/article?mid=-2&next=1496&l=a&fid=18, 2013/07/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鶴宜(2007)。戰後臺灣歌仔戲商業劇場風雲--以一九五○年代臺北市的戲院演出為觀察範圍。從田野出發: 歴史視角下的臺灣戲曲。板橋:稻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