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皮膚疾病反映人體健康之研究-以痤瘡為例
書刊名:休閒保健期刊
作者:林宗輝王育琇萬昀柔黃雅君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2
頁次:頁111-123
主題關鍵詞:痤瘡青春痘皮膚中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51
本研究由文獻探討痤瘡於中醫理論中之形成原因、治療方式與平日保養及預防,並用問卷研究年輕族群對痤瘡之改善方式,問卷調查採不記名方式,發放時間為中華民國104年5月7日至5月14日,發放數量為兩百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本研究之問卷是以11-21歲(75%)和22-33歲(24%)之中部地區(75%)未婚(99%)且無固定月所得收入(76%)的大學生(96%)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人(89%)有長過痤瘡,其中大約有60%的人認為痤瘡的生長與中醫臟腑有關。而壓力(72%)、內分泌失調(69.5%)、膚質(67%)、食用油脂類食物(66%)、生活作息不正常(65.5%)以及環境(62%)等六大因素是主要導致痤瘡發生的原因。大部分人認為調整生活作息(74%)是最能改善痤瘡的方式,其次能改善痤瘡的方式為中醫中藥治療(25.5%)。而會為改善痤瘡而去做臉的人,其中只有24%的人有改善,而大部分(76%)患有痤瘡者並無因此而改善。對於使用中醫改善痤瘡的方法,則以中藥(55%)、食療(47.5%)以及穴道按摩(20.5%)等方法受到青睞。本研究對象有88%的人認為使用中醫能改善痤瘡與身體狀況。最後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期盼能運用中醫對皮膚疾病痤瘡之改善與保健。
期刊論文
1.李宜貞(20050800)。青春痘論治。中醫婦科醫學雜誌,5,65-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麗麗、蘇奕彰(20070800)。從中醫談虛性體質的健康促進。護理雜誌,54(4),16-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倪瑞韓、陳彥霖(20101000)。月桂氮酮治療尋常性痤瘡實驗研究。傳統醫學雜誌,21(1),3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榮澤、劉景昇(2004)。從中醫角度談青春痘的治療。高醫醫訊月刊,2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琴、程仕萍、李金蛾、李曉華(2007)。痤瘡的中醫藥治療現狀。現代生物醫學進展,7(7),1113-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婷、陳曉萱、葉家豪(20100300)。青春痘之病例報告。北市中醫會刊,16(1)=59,65-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堯欽(2001)。青春痘的中醫療法。台南縣中醫師公會會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國應(2013)。痤瘡的中醫辨治。明通醫藥,45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蘇建興(2006)。補陰劑:六味地黃丸(湯)。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藥訊,5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美如(2010)。男性大學生的中醫體質與痤瘡之關係(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雅文(2010)。文字探勘技術應用於中醫診斷痤瘡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宗輝(2006)。圖解中醫藥概論。臺中市:文興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君竹(2005)。現代經絡美容法。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德新(2004)。中醫基礎理論。台北市: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敏绮、邱婉婷、徐自菱、林文勝(2004)。中西醫會診系列中西醫會診--青春痘。台北市:書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秋燕、周彥溶、林淑蔓、林麗美、孫淑惠、陳曉容(2009)。中醫學概論。永大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龍才(2004)。皮膚保健事典。台北市:書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霏莉(2003)。中醫美容學。台北市: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國樞、張春興(1991)。發展心理學。台北市: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