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燕行使團擔任文化媒介的朝鮮譯官--以金慶門為研究中心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羅樂然
作者(外文):Law, Lok-yi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33:3=82
頁次:頁345-378
主題關鍵詞:朝鮮譯官清鮮關係燕行使金慶門李正臣Chosŏn yŏkkwanQing and ChosŏnYŏnhaengsaKim Kyŏng-munYi Chŏng-si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
  • 點閱點閱:65
期刊論文
1.丁崑健(1980)。元代征東行省之研究。史學彙刊,10,157-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玉敬(2012)。18 세기 연행사의 정보수집활동。명청사연구,38,201-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淑宜(2010)。17、18 세기 조선사절의 중국 예속 관찰。국학연구,16,537-5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晶(2008)。古朝鮮引入與改進火藥和火器的歷史研究。東疆學刊,25(1),35-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洵(1989)。祖大壽與祖家將。社會科學輯刊,61/62,159-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晏菱(2010)。《老乞大》與《朴通事》中的民俗文化探究。臺灣首府大學學報,1,77-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基中、王永一(2009)。燕行錄傳承。中國邊政,180,2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金鍾圓(1977)。朝鮮後期對清貿易에 대한 一考察--潛商의 貿易活動을中心으로。震檀學報,43,33-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姜信沆(1966)。李朝初期譯學者에 관한 考察。震檀學報,29/30,519-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烏雲高娃(2001)。朝鮮司譯院蒙古語教習活動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人文及社會科學版),28(4),12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士尊(2013)。盛京「堂子」考--以朝鮮文獻為中心。鞍山師範學院學報,15(1),2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莊吉發(2000)。身穿清朝衣頭戴明朝帽--鴨母王朱一貴事變的性質。歷史月刊,153,64-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章開沅(2000)。張謇與中韓文化交流。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9(6),3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聯陞(1957)。中國文化的媒介人物--聯合國中國同志會第一七O次座談會紀要。大陸雜誌,15(4),3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葛兆光(2012)。吳三桂豈是姜伯約?--清初李朝朝鮮君臣對吳三桂的觀察。東亞文化交涉研究別冊,8,7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趙冬梅(2011)。朝鮮時代漢語教本《象院題語》的編寫特色。中國學論叢,33,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為(2002)。清代朝鮮使團貿易制度述略--中朝朝貢貿易研究之一。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2(4),3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백옥경(2006)。역관김지남의 일본 체험과 일본 인식 :『동사일록(東槎日錄)』을 중심으로。한국문화연구,10,169-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이상규(2006)。17 세기 전반 왜학역관 康遇聖의 활동。한일관계사연구,24,101-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이상규(2007)。17 세기 초중반 왜학역관 洪喜男의 활동:통신사파견시 수행역관 활동을 중심으로。한일관계사연구,26,233-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이상태(2007)。백두산정계비 설치와 김지남의 역할。歷史와實學,33,75-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樂然(20130600)。清代朝鮮人西洋觀的形成--以洪大容燕行為研究中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0(1)=19,299-3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俊傑(20090600)。作為區域史的東亞文化交流史--問題意識與研究主題。臺大歷史學報,43,187-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裴英姬(20090600)。《燕行錄》的研究史回顧 (1933-2008)。臺大歷史學報,43,219-2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岳陽(2010)。清代朝鮮賫咨行初探(碩士論文)。山東大學,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良洙(1986)。朝鮮後期의 譯官身分에 관한 硏究(博士論文)。延世大學校,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新傳煮硝方。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譯官上言謄錄。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牛峰金氏繼仝公派宗中(2012)。牛峰金氏繼仝公派世譜。首爾:족보나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指南(1945)。北征錄。京城:朝鮮史編修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指南(1981)。金譯士東槎日錄。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指南、金慶門、李湛(2006)。通文館志。首爾:首爾大學校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健瑞(2007)。增正交隣志。首爾:首爾大學校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國史編纂委員會(1964)。承政院日記。國史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國史編纂委員會(1968)。朝鮮王朝實錄。國史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閔鎮遠(2001)。燕行錄。首爾:東國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白玉敬(2000)。朝鮮前期譯官研究。首爾:韓國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全海宗、全善姬(1997)。中韓關係史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成茂(2000)。韓國의 科舉制度。首爾:集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慧娟(2007)。清代中朝宗藩關係嬗變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花子(2012)。明清時期中朝邊界史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隆生(2010)。清代的國際貿易:白銀流入、貨幣危機和晚清工業化。臺北:秀威資訊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金良洙(2008)。조선후기 中人집안의 발전:金指南、金慶門등 牛峰金氏事例。首爾:白山資料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金泰俊(1988)。虛学から実学へ: 十八世紀朝鮮知識人洪大容の北京旅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姜信沆(1987)。李朝時代의 譯學政策과 譯學者。首爾:塔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范永聰(2009)。事大與保國--元末明初中韓關係。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葛兆光(2014)。想像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劄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為(2002)。清代中朝使者往來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光(1975)。朝鮮朝譯科試卷研究。首爾:成均館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盧仁淑(2000)。朱子家禮與韓國之禮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夫馬進、伍躍(2010)。朝鮮燕行使與朝鮮通信使:使節視野中的中國.日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徐東日(2010)。朝鮮朝使臣眼中的中國形象--以《燕行錄》《朝天錄》為中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成茂、張璉瑰(1993)。高麗朝鮮兩朝的科舉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麟趾(19720925)。高麗史。首爾:亞細亞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哲成(2000)。朝鮮後期對清貿易史研究。國學資料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正臣(2001)。燕行錄。櫟翁遺稿。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慶門(1978)。別齎咨官金慶門手本。同文彙考。首爾:國史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夫馬進(2014)。洪大容回到朝鮮後與中國知識份子的書信往來以及《醫山問答》的誕生--以脫離朱子學的過程為中心。燕行使와 通信使--燕行.通信使行에 관한 韓中日三國의 國際워크숍。首爾:박문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元周(2004)。華夷觀與朝鮮後期的小中華意識。韓國學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泰俊、金一煥(2014)。子弟軍官和譯官們的使行時代。燕行使와 通信使--燕行.通信使行에 관한 韓中日三國의國際워크숍。首爾:박문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英津(2008)。朝鮮時代的國法與家禮。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二):家內秩序與國法。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敏(2009)。韓國譯學源流考。韓國研究論叢。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時鑒(1998)。紀昀與朝鮮學人。東西交流史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