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燕行文獻的特性與價值--以清書、清語與滿漢關係為中心
書刊名: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作者:吳政緯
作者(外文):Wu, Cheng-wei
出版日期:2020
卷期:17:1=33
頁次:頁55-105
主題關鍵詞:燕行文獻燕行錄清史滿洲特性燕行備覽The China mission recordYŏnhaengnokThe Qing historyManchunessYeonhaeng bila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4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崔韶子(2008)。「燕行錄」연구를 위한 제언。명청사연구,3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存武(19670100)。介紹一部中韓關係新史料--燕行錄選集。思與言,4(5),4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凱(1998)。朝鮮佐領考。韓國學論文集,7,313-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元豐(1997)。清代內閣滿文檔案述略。滿語研究,24,55-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高樹(20121200)。清朝的旗學與旗人的繙譯教育。臺灣師大歷史學報,48,71-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高樹(20130600)。清朝的繙譯科考制度。臺灣師大歷史學報,49,47-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杉山清彥(2008)。大清帝国史研究の現在--日本における概況と展望。東洋文化研究,10,347-3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高樹(20141200)。繙譯考試與清朝旗人的入仕選擇。臺灣師大歷史學報,52,95-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漆永祥(2010)。關於「燕行錄」界定及收錄範圍之我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0(5),6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葛兆光(2014)。文化間的比賽:朝鮮赴日通信使文獻的意義。中華文史論叢,2014(2),1-62+389-3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小萌(2013)。旗籍朝鮮人安氏的家世與家事。清史研究,2013(4),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維佳(2015)。吳晗《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之編纂與價值。史學月刊,2015(6),15-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盧正恆、黃一農(2014)。先清時期國號新考。文史哲,2014(1),66-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宇(2014)。路康樂著作《滿與漢:清末民初的族群關係與政治權力(1861-1828)》評介兼論晚清滿漢關係史研究。民族史研究,11,444-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桂東(2014)。《熱河日記》與清代民族問題研究二題。民族史研究,11,224-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紹釚(1984)。《熱河日記》與滿族民俗。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2),106-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汪銀峰、姚曉娟(2014)。朝鮮朝燕行使筆下的滿語。滿語研究,2014(2),2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金玲竹(2017)。연행 體驗기록의 慣行과 그 매커니즘。漢文古典研究,34,265-3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金榮鎮(2011)。燕行錄의 체계적 정리 및 연구 방법에 대한 試論。대동한문학,34,65-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東日(2011)。試論朝鮮朝燕行使臣眼中的滿族人形象。東疆學刊,28(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麗君(2019)。八旗制度與族群認同:清前期中朝關係史中的內務府高麗佐領金氏家族。清史研究,2019(2),6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元九(2001)。연행록 연구의 과제。한국문학연구,24,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漆永祥(2011)。關於「燕行錄」整理與研究諸問題之我見。域外漢籍研究集刊,7,37-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鄭惠仲(2015)。18 세기 조선지식인의 청국 여성관--김창업(金昌業)과 박지원 (朴趾源) 의 기록을 중심으로。중국학보,73,377-3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崔溶澈(2012)。Manchu Studies in Korea。Journal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3,89-101。  new window
26.裴英姬(20090600)。《燕行錄》的研究史回顧 (1933-2008)。臺大歷史學報,43,219-2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歐立德(20061200)。滿文檔案與新清史。故宮學術季刊,24(2),1-18+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葉高樹(20101200)。「滿族漢化」研究上的幾個問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0,195-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葛兆光(2008)。攬鏡自鑒--關於朝鮮、日本文獻中的近世中國史料及其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徐凱(2000)。八旗滿洲旗分佐領內高麗姓氏。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5),6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2019)。「海洋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演講集萃。「海洋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允祹(1983)。欽定大清會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俞彥述(2001)。燕京雜識。首爾:東國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泰俊(1987)。洪大容評傳。首爾:民音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rossley, Pamela Kyle(1999)。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5.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1989)。域外漢文小說論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紀昀(1989)。歷代職官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光濤(1970)。多爾袞徵女朝鮮史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昌順(1980)。同文彙考。臺北:珪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孟森(2006)。明清史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岡田英弘(2009)。清朝とは何か。東京:藤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國史編纂委員會(1969)。承政院日記。首爾:大韓民國文教部國史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存武、葉泉宏(2000)。清入關前與朝鮮往來國書彙編(1619-1643)。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金士龍(2001)。燕行日記。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韓泰東、韓祉(2001)。兩世燕行錄。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長輔(2001)。薊山紀程。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花子(2006)。清朝與朝鮮關係史研究--以越境交涉為中心。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家駒(1986)。清朝初期的中韓關係。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Rhoads, Edward J. M.、王琴、劉潤堂、李恭忠(2010)。滿與漢:清末民初的族群關係與政治權力(1861-192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孟森(2006)。明史講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夫馬進(2015)。朝鮮燕行使と朝鮮通信使。名古屋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Crossley, Pamela Kyle、陳兆肆、董建中(2016)。孤軍:滿人一家三代與清帝國的終結。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崔溥、朴元熇(2013)。崔溥漂海錄校注。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金景善(2001)。燕轅直指。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邱瑞中(2010)。燕行錄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羅貫中(1989)。三國演義。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何新華(2016)。清代朝貢文書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Millward, James A.、賈建飛(2017)。嘉峪關外:1759-1864年新疆的經濟、民族和清帝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葉高樹(20090000)。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田秀(2001)。入瀋記。首爾:東國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洪大容(2001)。湛軒燕記。首爾:東國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洪大容、李德懋、鄺健行(2010)。乾淨衕筆談‧清脾錄--朝鮮人著作兩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魚叔權(1971)。稗官雜記。臺北:東方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安訥(2001)。朝天錄。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宜顯(2001)。庚子燕行雜識。首爾:東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遇駿(2001)。夢遊燕行錄。首爾:東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器之(2011)。一庵燕記。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徐浩修(2001)。熱河紀遊。首爾:東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趙憲(2001)。朝天日記。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土甲)(2001)。燕行記事。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汎森(20130000)。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夏曉虹(2004)。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慶桂、董誥(1986)。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曹振鏞、戴均元(1986)。清仁宗睿皇帝實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頤命(2001)。燕行雜識。서울: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金昌業(2001)。燕行日記。서울: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俞拓基(2001)。瀋使還渡江狀啟別單。서울: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俞拓基(2001)。燕行錄。서울: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徐文重(2001)。燕行日錄。서울: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崔德中(2001)。燕京雜識。서울: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朝鮮世子侍講院(2001)。瀋陽日記。서울: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魚叔權(2012)。攷事撮要。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朝鮮世祖(1461)。北征錄。柏克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閔鎮遠(2001)。燕行日錄。서울: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端居子(1793)。燕行備覽。柏克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趙珩(2001)。翠屏公燕行日記。서울: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趙文命(1997)。燕行日記。서울: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韓德厚(2001)。承旨公燕行日錄。서울: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權以鎮(2001)。燕行日記。서울: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國史編纂委員會(1957)。肅宗實錄。서울:東國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國史編纂委員會(1957)。英祖實錄。서울:東國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國史編纂委員會(1958)。正祖實錄。서울:東國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金泰俊(1988)。虚学から実学へ--18世紀朝鮮知識人洪大容の北京旅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姜在彥(2001)。朝鮮儒教の二千年。東京:朝日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孫衛國(2009)。明清時期中國史學對朝鮮的影響:兼論兩國學術交流與海外漢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孫衛國(20180000)。從「尊明」到「奉清」:朝鮮王朝對清意識的嬗變(1627-191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張伯偉(2017)。東亞漢文學研究的方法與實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鹿智鈞(20170000)。根本與世僕:清朝旗人的法律地位。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2009)。從周邊看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Elliott, Mark C.(2001)。The Manchu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0.朴趾源、朱瑞平(1997)。熱河日記。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相湘(1955)。李朝實錄對於明清史研究之貢獻。中韓文化論集。臺北:中華文化事業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伯偉(2016)。名稱‧文獻‧方法--關於「燕行錄」研究的若干問題。「燕行錄」研究論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光濤(1955)。記李氏朝鮮實錄。中韓文化論集。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成勉(2006)。沒有交集的對話--論近年來學界對「滿族漢化」之爭議。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元淳(1993)。赴京使行의 文化史的意義。朝鮮時代史論集:안(한국)과밖(세계)의만남의역사。서울:느티나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基中(2015)。燕行歌辭와 燕行錄의 相互原典性과 流行樣式。연행록의 세계。서울:景仁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士鉉(2016)。統攝百辟:旗人與清代內閣及其文書。「參漢酌金」的再思考:清朝旗人與國家制度。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捷先(1996)。清太祖時期滿洲與朝鮮關係考。中朝關係史研究論文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高樹(2014)。清朝統治中國成功的代價--以八旗子弟的教育為例。清帝國性質的再商榷:回應新清史。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高樹(2018)。清初諸帝統治「中國」的危機意識。明清政治與社會:紀念王家儉教授論集。臺北:秀威資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