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十九世紀馬來群島和越南的交會與互動--以越南使節作品為討論對象
作者:邱彩韻
作者(外文):Chai-YeunKu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陳益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越南使節馬來群島東南亞文化書寫Vietnamese ambassadorsMalay ArchipelagoSEAcross cultural writ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2
公元八世紀至十八世紀後半,受限於封閉政策與航海技術,越南與中國境外的東西方國家鮮有聯繫。十九世紀西方殖民政權拓展東南亞殖民版圖之際,為軍事訓練、國際貿易與偵測國外局勢等多重目的,越南幾番遣使南下馬來群島,行跡涵蓋江流巴、新嘉坡、檳榔嶼、三巴凌、呂宋、柔佛、果阿、馬六甲等地(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這些越南使節回程以後所呈交的詩賦創作,不僅僅是寫景狀物、抒發胸臆的作品,也見證了東南亞諸國在殖民統治與國際商業影響下的變遷。越南使節如李文馥(1785-1849)、潘輝注(1782-1840)、鄧文啟(?-1831)、何宗權(1798-1839)、潘清簡(1796-1867)、高伯适(1809-1853)、范富庶(1821-1882)等,皆著有不少篇章撰述當地山川景物、風俗習慣與生活處境,對異文化的接觸有著敏銳的觀察和省思。為求更細緻的理解「東南亞」概念的歷史意義,本文以越南使節的著述為研究文本,用一個個實際的案例,一窺越南知識份子特質的一隅,如何在「馬來群島」這塊土地上與人及知識進行交流與對抗,透過這些不同的視角堆疊,探究十九世紀初期東南亞各國之間與西方政權於政治、社會、文化的多方交會和互動關係。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ulticultural and multiethnic Southeast Asia (SEA) reg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uropean political power.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SEA region became more westernized due to the European colonization, which eventually led to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several countries after World War II. SEA is consisting of Cambodia, Laos, Burma, Thailand, Vietnam, Brunei Darussalam, Malaysia, Timor-Leste, Indonesia, Philippine, and Singapore regardless of the huge difference in language, culture, or political background. Indeed,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popul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to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SEA by the worl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writings by the Vietnamese ambassadors during their journey to SEA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urope and SEA. In between 1830s and 1860s, Vietnamese ambassadors were frequently directed to every SEA country for military and trading purposes. Therefore, the writings and poems throughout their journey became some good documentaries about the local cultures, colonization, and the Chinese workers. These documents are not just a record of their journey. They are currently important information that reflected the society in the pas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especially on the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Vietnam and Malay Archipelago.
參考書目
一、古籍
王錫褀編纂:《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續編》,台北:廣文書局,1964年1月。
何宗權:《洋夢集》,漢喃研究院藏,編號VHv .1423。
佚名:《諸家詩選》,漢喃研究院藏,編號A .357 。
宋福玩、楊文珠輯,陳荊和(整理):《暹羅國路程集錄》,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研究所,1966年10月。
李文馥:《西行見聞紀略》,漢喃研究院藏,編號A.243,. 2150。
李文馥:《李克齋粵行詩》,漢喃研究院圖書館藏書,編號VHv.184。
阮文超:《方亭隨筆錄》,漢喃研究院藏,編號VHv. 22/4。
范富庶:《蔗園別錄》,漢喃研究院藏,A.100
高伯適:《高伯適詩集》,漢喃研究院藏,編號VHv.1815。
張登桂等纂修:《大南實錄》,東京:日本慶應義塾大學,1962年印行。
潘清簡:《梁溪詩草》,漢喃研究院藏,編號A.2125。
潘輝注:《海程志略》,收入《本國海程合採》,漢喃研究院藏,編號VHv.2656。

二、中文專書
毛姆:《木麻黃樹》,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
包樂史:《看得見的城市:全球史視野下的廣州、長崎與巴達維亞》,台北:蔚藍文化出版社,2015年3月。
余定邦、黃重言等編:《中國古籍中有關新加坡馬來西亞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李盈慧、王宏仁主編:《東南亞概論:台灣的視角》,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8。
李美賢:《印尼史-異中求同的海上神鷹》,台北:三民書局,2012年。
李恩涵:《東南亞華人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年。new window
李塔娜著,李亞舒、杜耀文譯,《越南阮氏王朝社會經濟史》,北京:文津出版社2000年。
劉玉珺著,《越南漢喃古籍的文獻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周偉民與唐玲玲:《中國和馬來西亞文化交流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年。
林水檺與駱靜山合編:《馬來西亞華人史》,吉隆坡: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1984 年。
馬爾科姆.H.默費特等人所著《新加坡歷史原貌》,新加坡:亞太圖書有限公司,2011年
莊欽永:《新甲華人史新考》,新加坡:南洋學會出版,1990年。
許文堂、謝奇懿編:《大南實錄清越關係史料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2000年。
連東:《鴉片經濟:以中國、東南亞和印度為視域(1602-191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陳佳榮、錢江、張廣達:《歷代中外行紀》,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陳佳榮:《中外交通史》,香港:學津出版社,1987年。
陳益源:《越南漢籍文獻述論》,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9月年10月。
陳荊和、陳育崧:《新加坡華文碑銘集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0年。
華萊士:《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紅毛猩猩與天堂鳥之地》,台北市:馬可孛羅出版社,2003。
馮承鈞:《中國南洋交通史》,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劉春銀、王小盾、陳義主編,《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鄭瑞明著,《清代越南的華僑》,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6年5月。new window
蘇精:《基督教與新加坡華人1819-1846》,新竹市: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new window
饒宗頤編:《新加坡古事記》,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4年。

三、外文專書
Bird, Isabella, The Golden Chersonese and the way thither,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 1883.
Pinto, Fernãnd Mendes, The Voyages and Adventures of Ferdinand Mendez Pinto, the Portuguese, London: Printed by F. Macock, for Henry Cripps, 1653.
Đình Hoà Nguyễn, From the City Inside the Red River: A Cultural Memoir of Mid-century Vietnam, McFarland, 1999
Mcnaird,Fred, Perak and the Malays: Sarong and kris, London: Tinsley Brothers, 1878.
Phạm Phú Thứ toàn tập, Nhà Xuất Bản Đà Nẵng, 2014.(《范富庶全集》,峴港:峴港出版社,2014年。)
Reid, Anthony,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 Volume Two, an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8-1993.
Victor R. Savage, Western Impressions of Nature and Landscape in Southeast Asia,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984.
Von Humboldt, Alexander, Cosmos: sketch of a physical description of the universe, London: Printed for Longman, Brown, Green, and Longmans and John Murray, 1849.
Vũ Khiêu, Thơ văn Cao Bá Quát, Nhà xuất bản Hà Nội ,2010.(武撥:《高伯适詩選》,河內:河內出版社,2010年。)

四、期刊與會議論文
1.中文
于向東:〈西方入侵前夕越南阮朝的“外洋公務〉,《歷史研究》2012年第1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山室信一、黃俊傑、本雅史、楊儒賓、韓東育、張崑將、田世民:〈東亞研究方法論的再思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10卷第2期(總第20期),2013年12月,頁325-403。new window
呂穎:〈17世紀末法國與暹羅外交的斡旋者——塔查爾〉,《南洋問題研究》,2012年02期,頁95-102。
周南京: 〈中國對印度尼西亞華僑華人的研究〉,第二屆海外華人研究與文獻收藏機構國際會議,2003 年。
邱炫煜:〈中國海洋發展史上「東南亞」名詞溯源的研究〉,《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四)》,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2年,頁311-329。new window
張高評:〈海洋詩賦與海洋性格-明末清初之台灣文學〉,《台灣文學研究》,2008年。new window
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載劉問佢主編,《這半個世紀(1910-1960):光華日報金禧紀念增刊》,檳城:光華日報,1960,頁133-150。
許雲樵:〈發刊旨趣〉,《南洋學報》,1940年第1卷第1輯。
陳國章:〈世界主要地理期刊之介紹〉,《教學與研究》,1980年,頁223-225。
黃子堅〈李文馥與其《西行見聞紀畧》:一個越南儒家看東南亞海島〉,黃麗生編:《東亞海域與文明交會:港市・商貿・移民・文化傳播》,基隆市: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硏究所,2008年。
黃俊傑:〈作為區域史的東亞文化交流史-問題意識與研究主題〉,《臺大歷史學報》第43期,2009年6月,頁187-218。new window
廖肇亨:〈使於四方,不辱君命:淺談明清東亞使節文化書寫〉,《中央研究院週報》,第1330期。
廖肇亨:〈從「搜奇獵異」到「休明之化」—由朱之蕃看晚明中韓使節文化書寫的世界圖像〉,《漢學研究》第29卷第2期,頁53-80。
鄭永常:〈越法〈壬戌和約〉簽訂與修約談判,1860-1867〉,《成大歷史學報》第二十七號,2003年6月,頁99-128。new window

2.外文
Chen Ching-ho, ‘Les « missions officielles dans les Hạ châu » ou « Contrées méridionales» de la première période des Nguyễn’, Bulletin de l'E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Vol. 81, 1994, pp. 101-124.
Claudine Salmon and Tạ Trọng Hiệp ,"Wang Annan riji: A Hokkien Literatus Visits Saigon (1890)", Chinese Southern Diaspora Stuidies,Vol.4,2010.
Claudine Salmon-Ta Trong Hiep,Su than VN Cao Ba Quat va nhan thuc cua ong qua chuyen di cong can “vung Ha Chau. (克勞婷•蘇爾夢、謝仲俠:《越南使臣高伯适及其下洲公務見聞》,(越)《歷史研究》,1996 年第5 期;1997 年第1 期。)
Danny Wong Tze Ken,2002. Vietnam and insular Southeast Asia, a limited relations: Two views of the straits settlements from Tay Hanh Kien Van Ki Luoc and Hai Trinh Chi Luoc (西行見聞紀略 Account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海程志略 Records of maritime route). In 25 Tahun Kerjasama Pusat Penelitian Arkeologi dan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 Orient: Dimensi Budaya dalam Membangun Persatuan Bangsa- bangsa di Asia Tenggara (25 year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Centre and EFEO: Cultural dimensions in developing association of nations of Southeast Asia), ed. Daniel Perret and Harris Iskander, 249–271. Jakarta: Pusat Arkeologi Indonesia and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Đình Hoà Nguyễn, From the City Inside the Red River: A Cultural Memoir of Mid-century Vietnam, McFarland. 1999.
Geoffrey Hodgson,“Malaysian Branch Royal Asiatic Society, Journal of the South Seas Society Singapore, Volume 20, (Singapore: 1965), pg89-91.
Ismail Hussein, P. B. Lafont, and Po Dharma, eds. Dunia Melayu dan Dunia Indocina (The Malay world and the Indochina world). Kuala Lumpur: Dewan Bahasa & Pustaka.1995.
Phan Huy Le, Claudine Salmon & Ta Trong Hiep, Phan Huy Chu Hai trinh chi luoc: Mot su gia Viet Nam tham Batavia, Association Archipel, 1994.
Philip Yuen-sang Leung, Mutual Images and Self Reflections: Views from Late Nineteenth-Century Shanghai and Singapore,《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民國90年12月)。
Wong Lin Ken, “Trade of Singapore1819-1869, Journal of the Malayan Branch, Royal Asiatic Society, Vol33, 1960, pp.315.
陳荊和:〈阮朝初期の「下洲公務」に就いて〉,《創大アジア研究》第11號,東京,1989年,頁63-83。
陳荊和:〈咬口留吧總論〉,《史學》第22卷第1號,東京,1943年,頁73-94。
五、學位論文
Ku Boon Dar. Hubungan China-Vietnam, 1802-1885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1802–1885). Master of Arts thesis,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laya, 2005. [Unpublished]
于向東:《古代越南的海洋意識》,廈門: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李貴民:《越南阮朝明命時期(1820-1840)海軍與對外貿易》,台南:成功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
孫建黨:《越南阮朝明命時期的對外關係》,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黃慧敏:《新馬峇峇文學的研究》,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廖文輝:《馬新的中英文源流東南亞研究及其比較(1800-1965)》,廈門: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

六、網路資料: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學術團體計劃案網站,網址:http://www.scholarly-societies.org/
黃昱霖、吳宗翰、林峰正、衷嵐焜 :《巨量資料視覺化之研究》,網址:http://www.aea-taiwan.org/SEAIT2013/papers/IT09.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