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代中晚期旅遊行程的安排與實踐
作者:詹怡娜
作者(外文):Zhan, Yi Na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系
指導教授:王明蓀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明代旅遊行程旅程旅遊京杭大運河驛站驛路日用類書Travel ArrangementsTravel PracticesMing 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6
在碩士論文研究明代的旅館事業過程中,認知到旅宿空間的成立,根源於旅程的開展,且明人對於旅程的記載也不僅山光水色,還包含了地理、文化、經濟等等豐富的面向,因此奠定了博士論文以明人的旅程為研究主題的意向。旅程是旅遊活動組成要素之一,是旅遊活動的未來式、進行式,也是完成式。當旅遊活動還在規劃階段時,旅遊行程是未來式;旅遊活動執行、實現時,它成了進行式;旅遊活動結束時,旅遊行程對旅遊者而言是完成式,而旅遊者根據自己的旅程記載下來的文字記錄或圖繪,則在文化傳播中展開它自己的旅程,影響了未來的旅遊行程。由此,旅遊行程本身甚至比目的地更重要,更引人入勝。
本文指稱的旅遊行程(抑或稱之為旅程、路程、路線)包含「旅行」與「旅遊」, 「旅行」與「旅遊」的界定即:旅行的重點在「行」字,人們是要通過「行」來進行政治、社會、宗教、學術、商務等活動,遊覽並不是他的主要目的;而旅遊的重點則是在「遊」字,遊覽就是它的最終目的。但另一方面,旅行和旅遊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既要「遊」,就要「行」,不經過一定的「行」是無法達到遊覽的目的;而即使旅行是為了達到政治、社會、宗教、商務等目的,也總免不了在旅途跋涉中沿途遊覽一番。 遊覽是慰藉長途跋涉最佳靈藥,許多名山勝蹟所在,亦須經旅途跋涉才能到達,「旅遊」與「旅行」的差別只在「行」與「遊」的比重,很難加以獨立探討。明代相較於歷史上其他朝代而言,是一個旅遊活動相當活躍的時代,即使是在明代早期政治控制仍強的時候,文人也會藉著公務的機會宦遊,到了晚明旅遊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參與旅遊活動的旅遊者身份也更加多元化。因應旅遊風氣的興盛,坊間出版了各種水陸行程指南與遊記彙編。明人好遊,也好做文章,凡遊必有記,因此也留下了許多旅遊的日記、行記。這些與旅程有關的出版品,在明代可作為旅程指南,為旅人指引前程,激勵起人們邁向旅程的決心,也為山水名勝發聲。對於今人而言,這些旅遊行程文本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意義,以歷史學而言,旅遊行程文本幫助我們接近明人的日常生活,幫助我們透過明人的雙眼觀看明代的社會狀況、生活文化、地理景觀,是瞭解明代歷史的絕佳媒介。
旅行是探索一個社會的最佳方式,誠如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在其著作Travel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 中的探索美國之旅,史坦貝克意欲藉由在美國境內駕車旅遊,來重新認識、瞭解他的國家,這個他一直在書桌前藉由閱讀各種資料而獲得認知的國家。我們無法藉由旅遊探索明代,但我們可以閱讀明人探索他們的時代所留下的各種記錄,來認識明人的國度,我認為這是旅遊行程對歷史學最大的貢獻。因此本文試圖藉由分析明人的旅遊行程與域外人士的明代中國旅遊行程,由行程空間、旅遊者的所見所聞與感想,來呈現明代的社會實況。
如何藉由旅遊行程探索歷史,有其先決條件,這些旅遊相關書寫包含了「旅遊行程」所需的三個要素:旅遊者(親身經歷且非虛構)、地點、旅遊者在這個地點所感知的人事物(如人文景觀、自然山水),在敘事學的理論中,這可將「旅遊行程」形成一個「主題空間」,閱讀這些「旅遊行程」時,讀者將感到如置身其中,從而獲得知識與理解。而旅遊行程文本的流傳帶有文化史上的意義,如同學者所言文本中的旅遊景點成為一個不斷滋生本事、繁衍故實的文化地標,並隨著朝代更迭,不斷添附積累各種供遊客觸類興思的典故資源。這也是旅遊行程值得研究的原因,閱讀旅遊行程的我們,藉由「旅遊行程」豐富了我們的視野,若我們為「旅遊行程」也留下些什麼,那麼我們便也在「旅遊行程」的文本朝著時間的長河旅遊的行程中。
一、史料
漢˙鄭玄(注),《禮記˙內則》,《四部備要》經部11,據相臺岳氏家塾本校刋,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宋˙陳元靚(編),《事林廣記》,《和刻本類書集成》第1輯,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2月。
明˙不著撰者,《新刊天下民家便用萬錦全書》,《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13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萬曆年間刊本影印。
明˙不著撰者,《新鍥天下備覽文林類記萬書萃寶》,《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5册,據明萬曆24年(1596)刊本影印,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
明˙不著撰者,《鼎鍥龍頭一覽學海不求人》,《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14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刊本影印。
明˙不著撰者;徐三友(校),《新鍥全補天下四民利用便觀五車拔錦》,《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5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書林閩建雲齋刊本影印。
明˙不著編人,《嘉隆新例附萬曆》,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據明萬曆間刊本影印。
明˙文翔鳳,《南極篇》,《四庫禁燬書叢刋》子部11,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據明萬曆刻本景印。
明˙文震孟,《文文肅公日記》,《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20,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2月,據稿本影印。
明˙王元翰,《王諫議全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五輯第25册,據清嘉慶五年(1800)王文煥刻本影印,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明˙王世懋,《名山游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51,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十三年(1585)刻王奉常雜著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6年。
明˙王圻纂輯,《三才圖會》,據明萬曆三十五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明˙王思任(著);任遠(點校),《王季重十種》,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
明˙王祖嫡,《師竹堂集》,《叢書集成》續編文學類第145册,據三怡堂叢書本排印,台北:新文豐,1989年。
明˙王畿,《龍谿王先生全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98,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硏究所藏明萬曆十五年(1587)蕭良榦刻本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7年。
明˙王錡,《寓圃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王穉登,《雨航紀》,收入《王百穀集》,《四庫禁燬書叢刋》集部175,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據明刻本景印。
明˙王穉登,《客越志》,收入《王百穀集》,《四庫禁燬書叢刋》集部175,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據明刻本景印。
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06,據遼寧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啟二年(1622)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5年。
明˙朱鼎臣(編),《新刻鄴架新裁萬寶全書》,《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11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序潭邑書林對山熊氏刊本影印。
明˙何瑭,《柏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6册,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余象斗(編),《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6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余氏雙峰堂刻本影印。
明˙余懋孳,《荑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集99,國家圖書館漢學硏究中心藏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刻本,濟南:齊魯出版社,2001年。
明˙吳元年等(纂);明˙舒化等(重定);清˙鄭繼芳等(訂正),《大明律集解附例》,清光緖戊申年脩訂法律館重刊本,據明萬曆三十八年刊本重刊,傅斯年圖書館藏古籍線裝書。
明˙吳國倫,《甔甀洞稿》,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明萬曆十二年、三十一年興國吳氏遞刊本。
明˙呂坤,《實政錄》,《續修四庫全書》史部753,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六年(1798)趙文炳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明˙宋彥,《山行雜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51,據山西省祁縣圖書館藏明萬曆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祕笈本影印,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8月。
明˙李東陽等(撰),《明孝宗實錄》,據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影印,台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1966年。
明˙李東陽等奉敕修、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據明萬曆間司禮監刊本影印,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7月。
明˙李若訥,《四品稿》,《四庫禁燬書叢刋》集部10,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據明天啟二年刻本景印。
明˙李景隆等(撰),《明太祖實錄》,據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台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1966年。
明˙李賢等(撰),《明一統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明˙明太祖(撰),楊一凡、曲英傑、宋國範(點校),《御製大誥續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乙編1,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年。
明˙林堯俞等纂修、俞汝楫等編撰,《禮部志稿》,《文淵閣四庫全書》597,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武緯子(補訂),《新刊翰苑廣記補訂四民捷用學海群玉》,《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8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序潭陽熊氏種德堂刊本影印。
明˙祁彪佳,《役南瑣記》,收入《祁忠敏公日記》,《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20,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2月,據明末祁氏遠山堂抄本景印。
明˙祁彪佳,《歸南快錄》,收入《祁忠敏公日記》,《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20,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2月,據明末祁氏遠山堂抄本景印。
明˙俞大猷,《正氣堂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五輯第20册,據清道光孫雲鴻味古書室刻本影印,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明˙姚希孟,《循滄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251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第1版。
明˙胡世寧,《胡端敏奏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428册,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胡應麟(撰),《少室山房筆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卷4,〈經籍會通四〉,頁6b-8a。
明˙郎瑛(撰),《七修類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出版社,1995年,據中山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卷45,〈事物類˙書册〉,頁11a-11b。
明˙唐之淳,《唐愚士詩》,《四庫全書珍本》四集311,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台北:商務印書館,1973年。
明˙徐弘祖(著),朱惠榮(譯注),《徐霞客遊記》,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3月。
明˙徐企龍(編),《新刻全補士民備覽便用文林彙錦萬書淵海》,《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10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積善堂楊欽齋刊本影印。
明˙徐宏祖(著);丁文江(編),《徐霞客遊記》,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明˙徐啓龍(編),《新刻搜羅五車合併萬寶全書》,《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12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閩建書林樹德堂刊本影印。
明˙徐會瀛(編),《新鍥燕臺校正天下通行文林聚寶萬卷星羅》,《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7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萬曆28年(1600)書林余獻可刊本影印。
明˙徐溥等(撰)、李東陽等(重修),《明會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618,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明˙祝允明,《野記》(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明˙袁中道,《珂雪齋前集》,《四庫禁燬書叢刋》集部181,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據明萬曆刻本景印。
明˙袁宏道,《三袁隨筆》,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年11月。
明˙貢舉(撰),《鐫大明龍頭便讀傍訓律法全書》,明萬曆中劉氏安正堂刻本。本書收入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開發製作之「明代日用類書」資料庫。
明˙屠隆,《由拳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80,據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八年(1580)馮夢禎刻本印,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
明˙張居正等(撰),《明世宗實錄》,據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影印,台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1966年。
明˙張岱(著),云告(點校),《瑯嬛文集》,長沙:岳麓書社,1985年7月。
明˙張岱(撰),馬興榮(校點),《陶庵夢憶》,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3月。
明˙張瀚,《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
明˙都穆,《游名山記》,《叢書集成新編》9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明˙陳子龍等(選輯),《明經世文編》,據明崇禎年間雲間平露堂刊本影印,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明˙陳允中(編),《新刻群書摘要士民便用一事不求人》,《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8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萬曆書林種德堂本影印。
明˙陳火燭,《二酉園文集續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39,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
明˙陳繼儒(撰);陳僑生(評注),《小窗幽記(插圖本)》,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9月。
明˙陶宗儀(輯),《遊志續編》,據清黃丕烈藏錢穀手鈔本影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明˙陸容(撰);佚之(點校),《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5月。
明˙陸深,《南遷日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127,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明嘉靖二十四年刻儼山外集本,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6年
明˙焦竑(編),《國朝獻徵錄》,《中國史學叢書》6,國立中央圖書館珍藏善本,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
明˙程春宇,《士商類要》,收入楊正泰,《明代驛站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明˙黃汴,《一統路程圖記》,收入楊正泰,《明代驛站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慎蒙,《天下名山諸勝一覽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51,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年自刻本,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
明˙楊爾曾,《新鐫海內奇觀》,《續修四庫全書》史部72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明˙葉伋、余員(輯),《新刻御頒新例三台明律招判正宗》,明萬曆四十六年建邑余氏雙峯堂刻本。本書收入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開發製作之「明代日用類書」資料庫。
明˙葉向高,《蒼霞草》,《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124,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明˙蒲秉權,《碩薖園集》,《四庫禁燬書叢刋》集部162,據清光緒元年蒲蔭枚手拙齋刻本景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
明˙褚宦(修)、李希程(纂),《嘉靖‧蘭陽縣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河南省15,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不著出版年月。
明˙劉子明(輯),《新板全補天下便用文林妙錦萬寶全書》,《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10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萬曆40年(1612)書林劉氏安正堂重刊本影印。
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鄭尚玄(訂),《新刻人瑞堂訂補全書備考》,《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15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崇禎十四年(1633)序刊本影印。
明˙盧雍,《古園集》,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六年盧翰重刋本。
明˙龍陽子(編),《萬用正宗不求人》,收入坂出祥伸、小川陽一(編),《中國日用類書集成》10,東京:汲古書院,2003年,據財團法人陽明文庫所藏本影印。
明˙龍陽子(編),《鼎鋟崇文閣彙纂士民萬用正宗不求人全編》,《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第9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據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潭陽余文台刊本影印。
明˙謝肇淛(撰),江中柱點校,《小草齋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明˙謝肇淛,《五雜俎》,上海:上海書店,2001年8月。
明˙謝肇淛,《北河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576册,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鍾惺,《鍾惺文鈔》,《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160,據上海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明˙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四部叢刊》三編史部,上海涵芬樓景印昆山圖書館藏稿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3月。
明˙顧秉謙等(修),《明神宗實錄》,據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台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1966年。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243,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暦四十六年(1618)自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5年。
洪大容,《湛軒燕記》,收入:《燕行錄選集》上,據舊刻及抄本影印,漢城:成均館大學校,1962年。
崔溥,《錦南先生漂海録》,收入:《燕行錄選集》下,據舊刻及抄本影印,漢城:成均館大學校,1962年。
清˙和珅等(撰),《大清一統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清˙紀昀等(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間武英殿刊、嘉慶間後印本影印。
清˙郝玉麟等(監修),謝道承等(編纂),《福建通志》,《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清˙張伯行,《居濟一得》,《中國水利志叢刊》第17册,楊烈堂藏版清刊本,揚州:廣陵書社,2006年。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清˙陳苟纕、倪師孟等,《(乾隆)吳江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江蘇省》第163號,據清乾隆十二年(1747)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清˙陸心源(撰),《皕宋樓藏書志》,《清人書目題跋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據清存齋雜纂本影印。
清˙陸心源(撰),馮惠民(整理),《儀顧堂書目題跋彙編》,《書目題跋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清˙勞逢源、沈伯棠等(纂修),《歙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安徽省第714號,據道光八年(1828)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84年。
釋周鳳,《善隣國寶記》,《殷禮在斯堂叢書》據日本舊鈔本排印,出版地不詳:東方學會,1928年。

二、論著
John Urry(著);楊慧等(譯),《遊客凝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John Urry(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11月。
卜正民(著);方駿等(譯),《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1月。
夫馬進(著),伍躍(譯),《朝鮮燕行使與朝鮮通信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木宮泰彥(著);陳捷(譯),《中日佛教交通史》,台北:華宇出版社,1985)。
火者.蓋耶速丁(著);何高濟(譯),《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北平:中華書局,1981。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硏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
王子今,《中國古代行旅生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王明煊、胡定鵬主編,《中國旅遊文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8。
王淑良,《中國旅遊史:古代部分》,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1998。
王衛平,《明清時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蘇州為中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史念海,《中國的運河》,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
全漢昇,《經濟與政治之間──中國經濟史專題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1月。new window
朱紹侯,《中國古代治安制度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朱漢民,《中國的書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米克‧巴爾(著);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第二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5月。
伯來拉(GaleotePereira),《中國報道》,收入:伯來拉、克路士(等著);何高濟(譯),《南明行紀》,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0。
何孝榮,《明代南京寺院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克路士(GaspardaCruz,1520-1570),《中國志》,收入:伯來拉、克路士(等著);何高濟(譯),《南明行紀》,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0。
利瑪竇(MetteoRicci,1552-1610)、金尼閣(NicolasTrigault,1577-1628)著;何高濟、王遵仲、李申(譯),《利瑪竇中國札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吳必虎、劉筱娟,《中國景觀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吳晗,《江浙藏書家史略》,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吳晗,《吳晗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吳智和,《明人休閒生活文化》,宜蘭:明史研究小組,2009。
吳緝華,《明代海運及運河的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年6月。new window
吳緝華,《明代海運及運河的硏究》,台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1961年4月。new window
吳蕙芳,《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台北:政大歷史系,2001年。new window
吳蕙芳,《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台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1。new window
宋原放、李白堅、陳生錚,《中外出版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巫仁恕,《優游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閒消費與空間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年3月)。new window
巫仁恕、狄雅斯,《遊道——明清旅遊文化》,台北:三民書局,2010年2月。
李世華編輯,《陜西古代道路交通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8月。
李伯重,《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1250-1850)》,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
杜赫德(編);鄭德弟、朱靜等(譯),《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
沈祖祥主編,《旅遊與中國文化》,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2002。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周振鶴,《長水聲聞》,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
拉達(MartindeRada,1533-1578),《出使福建記》,收入:伯來拉、克路士(等著);何高濟(譯),《南明行紀》,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0。
拉達(MartindeRada,1533-1578),《記大明的中國事情》,收入:伯來拉、克路士(等著);何高濟(譯),《南明行紀》,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0。
林利隆,《明人的舟遊生活—南方文人水上生活文化的開展》,宜蘭:明史研究小組,2005。
牧田諦亮(編著),《策彥入明記の研究》下冊,京都:法藏館,1959年。
邵驥順,《中國旅遊歷史文化概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局,1998。
門多薩(JuanGonzalezdeMendoza,1545-1618)撰;何高濟(譯),《中華大帝國史》,北京:中華書局,1998。
阿里‧阿克巴爾著、張正善譯,《中國紀行》,北京:三聯書店,1988。
洪煥椿、羅齋(主編),《長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史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胡迎建(選注),《遊記卷》,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
胡道靜,《中國古代典籍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范金民、金文,《江南絲綢史研究》,農業出版社,1993年。
孫一珍,《明代小說的藝術流變》,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年10月。
徐新吾(主編),《江南土布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
酒井忠夫,《中國日用類書史の研究》,東京:國書刊行會,2011年。
商友敬,《中國旅情》,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商友敬,《中國遊覽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崔溥(著);葛振家(評著),《崔溥《漂海錄》評注》,北京:綫裝書局,2002。
張伯行,《居濟一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張偉保、羅志強、趙善軒,《經濟與政治之間──中國經濟史專題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
張嘉昕,《明人的旅遊生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章必功,《中國旅遊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
陳學文,《明清時期杭嘉湖市鎮史研究》,群言出版社,1993年。
陳學文,《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之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
陳寶良,《飄搖的傳統》,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9月。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曾德昭(AlvaroSemedo,1585-1658)著;何高濟(譯);李申(校),《大中國志》,台北:台灣書房,2010。
費爾南.門德斯.平托(Fernão Mendes Pinto)(著);金國平(譯註),《遠遊記》,澳門:葡萄牙大發現紀念澳門地區委員會、澳門基金會、澳門文化司署、東方葡萄牙學會,1999年6月。
黃明莉,《明代江南的遊觀文化與社會心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楊正泰,《明代驛站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葉樹聲,《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
葛振家(主編),《崔溥漂海錄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年6月。
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概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北京:三聯書店,2002。
趙岡,《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new window
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鎭硏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6月。
劉承先,《中國古代道路交通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1月。
劉苑如(主編),《遊觀:作為身體技藝的中古文學與宗教》,台北: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硏究所,2009年11月。
劉國鈞,《版本學》,台北:西南書局,1978年。
樊樹志,《晚明史(1573-1644)》上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霍巍、高大倫編著,《文化旅遊》,成都:巴蜀書社,1989。
韓大成,《明代社會經濟初探》,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
魏向東,《晚明旅遊地理研究:以江南地區為中心(1567-1644)》,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羅洪先,《念菴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七冊《元‧明時期》,上海:地圖出版社,1982。
蘇同炳,《明代驛遞制度》,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9年6月。new window
釋東初,《中日佛教交通史》,台北:中華佛教文化館、中華大典編印會,1970年。
龔鵬程,《晚明思潮》,台北:里仁書局,1994。new window

三、論文
毛文芳,〈時與物--晚明「雜品」書中的旅遊書寫〉,收錄於:劉昭明主編,《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台北:書林出版社,2001。
王文進,〈南朝「山水詩」中「遊覽」與「行旅」的區分──以《文選》為主的觀察〉,《東華人文學報》,1999年1期。new window
王正華,〈過眼繁華──晚明城市圖、城市觀與文化消費的研究〉,收入李孝悌(主編),《中國的城市生活:十四至二十世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5年,頁1-57。new window
王珂,〈宋元日用類書《事林廣記》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博士論文,2010年,未出版。
王崗,〈作為聖傳的小說,以編刊藝文傳道〉,《第一屆道教仙道文化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2006年11月10、11、12日。
王淑良,《中國旅遊史:古代部分》,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1998。
任喚麟、龔勝生、周軍,〈晚明旅遊資源類型結構與地域分布——以《三才圖會˙地理》與《名山勝記》為數據來源〉,《地理研究》,2011年3期。
朱小田,〈傳統廟會與鄉土江南之閒暇生活〉,《東南文化》,1997年第2期。
朱年志,〈明代山東主要物資運道:山東運河的貫通概述〉,《滄桑》,2010年第4期。
吳智和,〈明人山水休閒生活〉,《漢學研究》,20卷1期,2002年。new window
吳智和,〈晚明文人集團旅遊、交往的飲茶生活〉,《明史研究專刊》,第10期,1992年。
吳蕙芳,〈「日用」與「類書」的結合-從《事林廣記》到《萬事不求人》〉,《輔仁歷史學報》,第16期,2005年7月,頁85-124。new window
吳蕙芳,〈民間日用類書的淵源與發展〉,《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8期,2001年5月,頁1-28。new window
吳蕙芳,〈酒井忠夫,《中國日用類書史の研究》〉,《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4期,2011年12月,頁187-191。
巫仁恕,〈明清湖南市鎭的社會與文化結構之變遷〉,《九州學刊》,4卷3期,1991年10月。
巫仁恕,〈晚明的旅遊活動與消費中心—以江南為討論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1期,2003。new window
巫仁恕,〈晚明的旅遊風氣與士大夫心態〉,《明清以來江南社會與文化論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李永菊,〈明清女性參加廟會的文化需求分析〉,《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5期。
周振鶴,〈從明人文集看晚明旅遊風氣及其與地理學的關係〉,《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5年,頁72-78。
周振鶴,〈釋江南〉,《中華文史論叢》,第49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林芝仰,〈明代的旅遊指南〉,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夏咸淳,〈明人山水趣尚〉,《學術月刊》,1997年第4期。
孫歆,〈明清以來江南廟會與婦女生活〉,蘇州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2007年。
徐新吾(主編),《江南土布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
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new window
張志娟,〈明清北京婦女的朝山進香:以碧霞元君女神信仰為考察對象〉,西南大學專門史碩士論文,2010。
張勇,〈論明代文人旅遊的盛況及其對旅遊發展的影響〉,《江蘇商論》,2009年2期),頁174-176。
梅莉,〈從《醒世姻緣傳》看明清婦女的朝山進香〉,《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1期。
許宗元,〈徽商與旅遊〉,《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郭孟良、張繼紅,〈明清商書的出版傳播學考察〉,《編輯之友》,2009年第10期。
郭姿吟,〈明代書籍出版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陳建勤,〈明清江南地區的文人遊風〉,《旅遊科學》,2000年第4期。
陳建勤,〈論明清長江三角洲地區旅遊活動及其社會意義〉,《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
陳熙遠,〈人去樓坍水自流──試論座落在文化史上的黃鶴樓〉,收入:李孝悌(主編),《中國的城市生活:十四至二十世紀》,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5年,頁367-416。new window
陳熙遠,〈中國夜未眠:明清時期的元宵、夜禁與狂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五本第二分,2004年,頁283-327。new window
陳學文,〈論明清江南流動圖書市場〉,《浙江學刊(雙月刊)》,1998年第6期,1998年。
陳彝秋,〈《明代驛站考》勘補二則〉,《江海學刊》,2010年4期。
陳寶良,〈明代旅遊文化初識〉,《東南文化》,1992年第2期。
傅立萃,〈謝時臣的名勝風景圖——兼談明代中期的壯遊〉,《美術史研究集刊》,1997年4期。new window
賈鴻雁,〈中國古代遊記的整理與出版〉,《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6期,2005年11月。
裴英姬,〈《燕行錄》的研究史回顧,1933-2008)〉,《臺大歷史學報》第43期,2009年6月。
劉景純,〈《明代驛站考》陜西驛站補正〉,《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2年2期。
滕新才,〈明朝中後期旅遊文化論〉,《旅遊學刊》,2001年第6期。
滕新才,〈明朝中後期旅遊熱初探〉,《北方論叢》,1997年第3期。
蔡淑閔,〈陽明學派游學活動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6月。new window
鄭焱,〈旅遊的定義與中國古代旅遊的起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第4期。
霍巍、高大倫編著,《文化旅遊》,成都:巴蜀書社,1989。
魏向東,〈時間禁忌與旅遊空間——晚明旅遊時間分析與研究〉,《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3期。
魏向東,〈晚明求適思潮與士紳休閑旅遊〉,《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1期。
魏向東,〈晚明旅游活動的經濟滲透——關于晚明旅游近代化的商榷〉,《社會科學》,2009年3期。
魏向東、朱梅,〈晚明時期我國歷史旅遊客流空間集聚與擴散研究〉,《人文地理》,2008年6期。
魏向東、李蓓晚,〈晚明文人旅遊行為特征之文獻研究〉,《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6期。
羅麗馨,〈十六十七世紀的商業書〉,《興大歷史學報》,第7期,1997年6月。new window
顧文璧,〈明代武當山的興盛和蘇州人的大規模武當進香旅行〉,《江漢考古》,1989年第1期。
龔敏,〈明代出版家楊爾曾編撰刊刻考〉,《文學新鑰》,第10期,2009年12月。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