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風險社會、生態倫理與天人合一思想
書刊名:宗教哲學
作者:劉久清
作者(外文):Liu, Jiuqi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78
頁次:頁85-120
主題關鍵詞:風險社會生態倫理天人合一儒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27
期刊論文
1.Beck, Ulrich、Grande, Edgar(2010)。Varieties of Second Modernity: The Cosmopolitan Turn in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nd Research。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61(3),409-443。  new window
2.何澤恆(20101200)。略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定勝天」思想。臺大中文學報,33,45-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信二(20101000)。論儒家「天人合一」之可能與不可能性。哲學與文化,37(10)=437,159-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Norton, Bryan G.(1984)。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Weak Anthropocentrism。Environmental Ethics,6(2),131-148。  new window
5.卞利(1998)。明代中期淮河流域的自然災害與社會矛盾。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86-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根蟠(1997)。農業實踐與「三才」理論的形成。農業考古,1997(1),100-103+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根蟠(1998)。「人力」「人和」及其他:農業實踐與「三才」理論的形成之二。農業考古,1998(3),14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根蟠(2000)。「天人合一」與「三才」理論:為什麼要討論中國經濟史上的「天人關係」。中國經濟史研究,2000(3),3-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根蟠(2004)。精耕細作、天人關係和農業現代化。古今農業,2004(3),85-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貝克・烏爾里希、王武龍(2003)。從工業社會到風險社會(上篇)--關於人類生存、社會結構和生態啟蒙等問題的思考。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雙月刊),2003(3),26-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文彬、鍾羨芳(2013)。明清福建生態演變與虎患。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6),104-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曹志敏(2012)。嘉道時期黃河河患頻仍的人為因素探析。農業考古,2012(1),172-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業新(2005)。近些年來關於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研究述評--以「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為對象。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3(2)=42,74-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曾雄生(2008)。北宋熙寧七年的天人之際--社會生態史的一個案例。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3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曾雄生(2008)。虎耳如鋸猜想:基於環境史的解讀。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3(2),2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湯一介(2004)。儒家思想與生態問題--從「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說起。中國文化研究,2004(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湯一介(2005)。論「天人合一」。中國哲學史,2005(2),5-10+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玉田(2008)。明前期北方土地開發雨「三荒」問題。貴州社會科學,224,119-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久清(2004)。中國傳統認知下的人與環境。銘傳校刊,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江旺(2011)。漢代黃河在兗州附近河段決口成災原因再考察。雞西大學學報,11(8),125-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沛林(1998)。歷史上人類活動對長江流域水災的影響。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5(6)=190,144-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韓光輝(1998)。清初以來圍場地區人地關係演變過程研究。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5(3)=187,139-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薛曉源、劉國良(2005)。全球風險世界:現在與未來--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風險社會理論創始人烏爾裡希•貝克教授訪談錄。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雙月刊),2005(1),4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藍勇(2000)。「刀耕火種」重評:兼論經濟史研究內容和方法。學術研究,2000(1),99-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Beckis, Ulrich(2001)。Interview with Ulrich Beck。Journal of Consumer Culture,1(2),261-277。  new window
26.Yates, Joshua(2003)。An Interview with Ulrich Beck on Fear and Risk Society。The Hedgehog Review,5(3),96-107。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久清(2001)。天人合一與綠化。「公共管理與社區綠化、美化」學術研討會,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主辦 。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陸游(1972)。老學庵筆記。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ck, Ulrich、吳英姿、孫淑敏(2004)。世界風險社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Giddens, Anthony、Pierson, Christohper、尹弘毅(2002)。現代性--紀登斯訪談錄。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慶堃、范麗珠(2007)。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及其歷史因素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久清(2013)。個體自主性、民主與中華現代性。中華現代性的探索:檢討與展望。台北市:政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